发球技术之正手发平高远球

来源 :羽毛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讲老师:刘萍萍首都体育学院羽毛球项目副教授,亚洲级后备裁判长,国家首批羽毛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师、考评员。2015年获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羽毛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研究、羽毛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等。

  在运用羽毛球发球技术时,可根据对方的站位、能力和思想状态等情况,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发球技术,以达到控制场上主动权的目的。发球技术是羽毛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中教练们需要掌握的一项技术,了解更多有关技术的考核要求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项技术,大家可在公众号“羽毛球社体指导员职业鉴定培训”上获取具体内容。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发高远球技术,正、反手发网前球技术和正、反手发平射球技术。在接下来的两期,我们将分析正、反手发平高远球技术的常见问题和改进方法。
  本期,我们先对正手发平高球技术进行分析。正手发平高球,是用正拍面将球以低于发高远球的弧线,击至对方后场区域的一项发球技术。若在单打中运用,最佳落点应在接发球方的端线附近;若在双打中运用,则应发至对方双打后发球线前的附近区域。

准备姿势中的常见问题


  正手发平高球技术的准备姿势与其它正手发球技术的准备姿势一致,要求练习者侧身对网站立,两脚自然开立,左脚在前,脚尖对网,右脚在后,呈“丁字形”站位,重心在右脚上。左手手指持球的中部,放至合适的位置,右手正手握拍举于体后侧。(图1)


图1

常见错误

1、左脚角尖未对网(图2)



图2

  在正手发平高球的准备姿势中,左脚在前,脚尖对网,右脚在后,重心应放在右脚上。在完成发球动作时,随转体将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带动全身各关节协调发力击球。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正手发球技术的准备姿势保持一致,且更具隐蔽性,也有助于转体和重心转移后的平稳站立。如果在准备姿势中忽略了左脚脚尖的方向,造成左脚与平行站立或左脚脚尖未对网,很可能会影响转体和重心转移过程中身体的稳定性,影响发力效果。

2、屈腕姿势错误(图3)



图3

  发力击球前的准备姿势,身体和各关节部位应是自然放松状态,尤其手腕,这样才能和引拍击球动作共同完成有张有弛的击球技术。因此,在正手发平高球的准备姿势中,手腕应处于自然状态,不应出现屈腕姿势,否则会造成关节僵硬,不利于后期发力。

3、持拍手高度与其它正手发球动作不一致


  无论运用何种正手发球技术发球,都应做出统一的准备姿势。不要因为要发高远球,就将持拍手抬起较高,以获取较大的发力距离;也不要因为是发网前球,就在准备姿势中降低持拍手的高度。如果不同的发球技术持拍手的高度不一致,很容易让对方看出我方意图,过早做出接发球准备,不利于发球战术的运用。

击球动作中的常见问题


  正手发平高球时,要握拍放松,转身移重心的同时小臂带动手腕向前摆动发力,在右前下方略高于发高远球的击球点击球。拍面与地面呈小于45度的夹角,向前上方比发高远球低的弧线推进击球。(图4)


图4

常见错误

1、击球前不转体(图5)



图5

  在運用正手发球技术时,击球前都要做出转体移重心带动手臂、手腕发力的动作。如果没有转体动作,仅靠手臂完成发球动作,则会出现缺乏隐蔽性、动作不协调、发力不集中等问题。

2、击球点过低(图6)



图6

  在正手发平高球时,为了形成较低的出球角度和较快的飞行速度,需要争取较高的击球点。如果击球点过低,只能以明显的从下往上的角度击球,很难形成较低的飞行弧线,达不到发平高球的发球目的。

3、拍面仰角过大(图7)



图7

  正手发平高球的击球瞬间,需要将拍面与地面夹角小于45度。如果仰角过大,则会造成发出的球飞行弧线过高,无法达到平高球弧线平、速度快的战术目的。

回收动作是身体各关节的缓冲和放松


  击球后,重心完全移到左脚上,持拍手手腕以收腕姿势制动完成正手发平高球技术。

避免常见错误的练习方法

1、徒手发平高球挥拍练习


  徒手挥拍练习是初学者固定技术动作的最佳方法之一。练习者可以正手发球的准备姿势放松站立,转体移重心,带动手臂进行正手发平高球的徒手挥拍。在挥拍过程中,体会动作的连贯和对拍面的控制。

2、多球正手发平高球练习(图8、图9)


  通过使用多球,集中进行大量正手发平高球练习,能够起到让练习者重复体会发力和感觉拍面控制的效果。固定练习者的正手发平高球的技术动作,使练习者尽快掌握正手发平高球的动作结构和发力方法。

3、定点正手发平高球练习(图10、图11)



图8-图11

  在技术动作掌握后,练习者可以通过多球进行定点的正手发平高球练习,以达到更高的技战术效果。

[参考文献]


  l、《羽毛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肖杰、刘萍萍著;
  2、公众号“羽毛球社体指导员职业鉴定培训”。
其他文献
12月9日晚的颁奖礼上,世界羽联揭晓了多个年终奖项。黄雅琼蝉联年度最佳女运动员奖。她笑称原本预感不是自己,所以宣布奖项时还在吃东西,听到念到自己名字,赶紧擦了擦嘴。黄雅琼屈子墨(右)  中国轮椅羽毛球运动员屈子墨获得年度最佳残疾人男运动员奖,这也是中国球员首次夺得该奖项。2019年,屈子墨的单、双打国际比赛胜率为100%。他表示夺世界冠军、走红地毯、荣膺年度最佳等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如果不打羽毛
期刊
共叙友情,共谋发展,中国羽毛球发展论坛12月11日在广州举行。受邀参与此次论坛的既有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的王文教等多位中国羽毛球界的前辈,亦有国际奥委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对外联络司巡视员李玲蔚,中国羽协主席张军、副主席夏煊泽、赵剑华、陈兴东,广州体育局副局长林燕芬等领导和嘉宾,还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杜柯伟,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峑,同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卢天
期刊
混雙小组赛首轮,王懿律/黄东萍在赛后与记者聊起了场上和裁判“要”分的趣事。  原来,第一局3比3时,对手陈炳顺/吴柳莹挑战失败,裁判却忘了给中国组合加上这一分。此时,黄东萍都已经忘记了,直接当3比3继续打完下一分。而王懿律一脸疑虑,打完后马上去跟裁判交涉“Four、Four、Four!”结果裁判和对手都表示应该加回这一分,于是变成了4比3。  2比0获胜后,黄东萍对鸭哥给出极高评价“鸭哥严谨!”鸭
期刊
半決赛时,陈金赶到比赛现场,并临时受邀过了一把记者瘾。当他在混采区等到赢下比赛的陈雨菲时,陈金记者刚问完两个问题,一没留神就认真指点起陈雨菲的战术运用。从陈记者到陈指导的无缝切换,让陈雨菲听得毕恭毕敬、频频点头。最后,陈雨菲还不忘说道:“谢谢,金指导。”
期刊
新赛事新方式  2019年,中国羽协把羽毛球专业青少年赛事统一整合,划分为U9-10、U11-12、U13-14、U15-16、U17-18合计五个赛事,涵盖各年龄段且不重复。本次比赛设17岁组别和18岁组别,两个组别又各设置男团、女团、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和混双比赛。  除了新的年龄段划分,赛事的计分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2019年,所有U系列赛事均加入身体素质测试,比赛最终成绩为身体素质测试和
期刊
汤金华:享受普通学生生活  2017年底,汤金华在参加丹麦公开赛的时候身体突感不适,之后回到江苏队调理身体。这两年来,汤金华的身体逐渐恢复,也帮助江苏队出战国内比赛。她说,现在队里比较缺人,自己仍然渴望为队伍出力。  其实,运动员已经不是湯金华现在的主要身份,她当下的主要角色是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冠军班的学生。当运动员时,每天忙着比赛和训练,汤金华从来没真正地静下心来学习过。现在,她成为—名普通学生,
期刊
11月10日下午,国羽在比赛馆进行了最后一场适应训练课。继前一天1V2“雙陈”组合(陈郁+陈雨菲)陪练后,这天谌龙的陪练阵容又出现了升级版。为了增强对抗性,在1V3练习时,李矛教练在场外督战,夏煊泽、罗毅刚、陈郁三位指导联手上阵。夏煊泽负责前场,陈郁是左后半场,罗毅刚则是在右后半场。训练中,负责后场的陈郁和罗毅刚频频跃起扣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次劈斜线被喊“OUT”外,罗毅刚的直线杀球成功率奇高
期刊
主讲老师:孙奇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硕士,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身体功能训练团队成员,现任国家羽毛球队队员林丹的专职体能教练、北京体育大学小球教研室外聘教师。  八块肌,除了好看,对打好羽毛球有什么帮助?  众所周知,在羽毛球运动中,很多动作,例如起跳扣杀等都需要足够的腹部力量做支撑。在之前的三期中,躯干肢体力量的肩关节练习我们已经介绍完了。从这一期开始,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脊柱段躯
期刊
2019 YONEX王者之志業余羽毛球巡回赛12月7日在上海嘉定体育中心举行了首次全国总决赛,来自全国10个地区的冠军约战上海,向“年度王者”发起冲击。  王者之志业余羽毛巡回赛是继承羽坛天王林丹、李宗伟、盖得、陶菲克、李龙大的共同心愿——为把羽毛球推广成为世界主流运动而努力,并以此作为核心理念打造的大型业余羽毛球比赛。自201 5年起至今,王者之志业余羽毛球巡回赛已经进入第五年,吸引到数万人次的
期刊
男单:  当最后一球不偏不倚落于底线之外,安赛龙拿下了男单决赛的制胜分。圆梦全英让他喜极而泣,这位26岁的丹麦金童再次向世界演绎了那句他信仰的中国古训——“有志者事竟成”。  赛后的现场采访,中文十级的安赛龙在最后特别用流利的汉语感谢一路支持自己的中国球迷。当他紧紧抱住全英奖杯时,调皮得像个孩子,还不忘自我表扬:“有很多传奇的前辈得过这一殊荣,现在我也可以说自己是2020年全英赛的冠军了。这个称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