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属于谁?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一天,我要带着两个不足八岁的孩子搬家到另外一个城市,需要办理各种手续,没有帮手熟人朋友,至少要忙三十个小时,期间谁来带孩子?
  解决办法之一是:找家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给两个孩子一张信用卡,让他们自己在里面买食物和玩具,累了就睡觉,无聊了就去玩滑梯,再无聊了就玩iPad。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三个小时后麦当劳的人就报警了,警察五分钟后赶到,对两个孩子问话,然后带他们走,如果这时我幸运地出现了,我会一起被带走。
  到了警察局,社工出现,把两个孩子带走问话:“你妈妈平时有没有不给你们吃饭?有没有这样把你们放在哪里不管?有没有打过你们?”然后检查他们的身体,看屁股上有没有淤青有没有伤疤;然后给小孩以往的学校打电话,调查他们在学校的情况及与家长的沟通记录;然后社工会查到有一次我在沃尔玛门前停车,把睡着的小儿子单独放在车上,自己和大儿子进店里购物,十分钟后出来已经有人报警,之后经过几次教育还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本次重犯实在罪加一等。
  至于警察这边,问我的社会号ID、名字、职业、社会关系,查我有没有犯罪记录嗑药记录不良嗜好;如果一切正常,那就再查我来本市的动机企图以及我的车是否手续齐全。警察问我住在哪里,我说和孩子们住在旅馆。他立刻神气起来:“作为监护人遗弃被照看对象,你可能失去监护权,你现在做的任何事说的任何话都会被记录下来。”
  最后,社工和警察碰头,警察决定找慈善人士先照看我的孩子,孩子们哭着要妈妈却被强行带走。我回到旅馆等候通知,过了三天被获准可以看望小孩一个小时。绝望中我找了律师,最终花了十几万美元打赢了监护权官司,耗时六个月。孩子们看到我哇哇大哭,一句中文都不记得了。而我必须从此小心翼翼,再有闪失又会立刻失去监护权。
  这可能就是把孩子放在麦当劳的后果。美国很少有肯德基。
  我突然抽风地想写这个,缘于前几天看到个新闻,说在杭州,一个妈妈忙于搬家,女儿无人照看,便让七岁的女儿独自呆在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期间小女孩吃过自带的干粮,也有路人给买的薯条。小姑娘认定妈妈会来接她,警察来了也没问出什么。三十个小时过去,小女孩被妈妈接走了。
  看,这就是中外国情的不同。孩子生下来,是属于父母的还是属于国家的?中国是前者,美国是后者。《读者》上吹得再天花乱坠的美国母爱父爱,只不过是监护权的化身,照看孩子变成了责任,如何照看就要依照法律。如果没时间照看孩子,可以请保姆、请老师兼职照顾或者送去祖父母、好友家中,就是不能让八岁(有的州规定是十岁)以下的小孩无人看管自己在家。像中国那种把孩子锁在屋子里,绑在小床上一整天等父母下班回来的,可能被看成是虐待。
  美国人如临大敌的事,中国人却有超然的乐观。七岁时候独自在肯德基等妈妈三十个小时,说不定就变成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这篇文章刚出炉,我就已看到有人说类似的经历:在农村长大,8岁就懂得独自带弟弟妹妹,父母一个月回来一次,也没觉得有危险啊。
其他文献
在国内,我们了解到的关于西方家庭观的信息,是欧美人崇尚自由,不喜欢被家庭拘束,子女成年就要离家,和父母的往来并不多。由此推论最后得出结论:老外不如中国人孝顺。  但崇尚个性自由和“孝”就一定是冲突的吗?  人之为人,情感绝对是一样的,只是出于文化的原因,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最开始看到朋友和他们父母大都不住在一起、甚至住在不同州,父母生病也未见他们有什么“表示”时,我还在闲聊中给他们上过“孝”的中国
期刊
2012年,于丹依旧很忙,游学、授课、出席活动、参加十八大……自2006年一炮而红,“于丹热”一直延续至今。于丹,一度被赞为普通大众心中的文化符号,其出版的著作累计销量上千万,还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如此褒奖背后,也有嗤鄙。2012年11月17日晚,北大百年大讲堂里的昆曲演出结束,于丹上台跟观众分享感受,台下却呛声四起,观众高呼“下去”,场面十分尴尬。于丹敛住笑容,定定神,向在场的昆曲
期刊
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除了和英国人打了几年仗,更多时间都花在嘴皮子功夫上:十三个殖民州唇枪舌战了整整11年,终于出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美国宪法》。  虽然此后两百多年它仍在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改,但它成了美国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一国的核心价值。  与之相比,另一场只发生在两到四人间的争论,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丝毫不比十三州少。和国家一样,一个家庭也必须要有一套价值体系做为遵循的标准,成为处理家庭事务时必
期刊
在非洲,寂寞如坐牢  他在国内有老婆孩子,有平稳的工作,是正经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但国内竞争太激烈,平稳的小钱赚得到,大钱却赚不着,某一年因机缘巧合,他也想闯荡闯荡,于是来到了非洲。  第一年,他干得很勤恳;第二年,大有发展,一年就能赚到在国内五倍的钱。他不仅给自家换了几套大房子,给兄弟姐妹也帮了不少忙。两年中,为了赚钱,他舍不得也顾不上回国,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家人保持联系,享受着赚钱给家人改善生活的
期刊
华中科技大学的湖北省人类精子库,一间不到10平米的采精室,摆放着一台电脑、一个洗脸池和一张沙发。室内的墙上,张贴着数张大尺度美女照。2011年2月12日11时,郑刚如往常一样,独自走进这里进行采精,这是他第五次捐精。但这次,他再没走出去。  郑刚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在读博士生,身强体壮无疾病史,却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在捐精过程中猝死的人。那么,他的死亡真的只是个意外吗?  艰辛的求学路  2012年6月1
期刊
不小心嫁了富二代  林曼博士毕业工作后已28岁,这个年龄本在现今算不上剩女,但无恋爱史的她成了父母的心病,父母还替她在婚介所报了名。  林曼虽长相一般,但不是没有过追求者,只是从小有“乖乖女”称号的她,思想比较保守,不敢轻易谈恋爱,如今她也着急起来。在婚介所,很多家境不错的男孩都对林曼抛来了橄榄枝,然而林曼更想找一个与自己学历相当的。  这时,秦海出现了。这个博士毕业的“海龟男”,虽其貌不扬、身体
期刊
蒂姆·伯顿是好莱坞第二个被誉为“鬼才”的导演,另一个是以暴力美学著称的昆汀·塔伦蒂诺。有这样一种说法,凡是喜欢蒂姆·伯顿电影的人,都有自闭症倾向。  而伯顿本身就是这样一个怪咖,他有孤独症和自闭症倾向,喜欢闭门研究鬼怪书籍和恐怖电影,用绘画创作诡异的电影角色,思考有关死亡的事情。他的作品清冷、诡异、滑稽、怪诞,又不失对社会与人性的思考,风靡全球的影片诸如《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理发师陶德》
期刊
菜慧亭又一次在新浪微博上发长微博为父亲叫屈,她在新浪上的认证身份是“中式快餐真功夫董事长兼总裁蔡达标之女”,这层身份已经暗示了她对亲情的选择:支持父亲。  这不是她第一次将矛头对准母亲所在的潘家,之前她甚至和母亲隔空对骂。“我已经对她彻底失望。”作为母亲,潘敏峰数次被女儿的态度刺激得伤心欲绝。  在放弃了一个女人所能放弃的大部分东西——婚姻、事业、孩子后,发起民事诉讼,将前夫蔡达标告上法庭,并没有
期刊
出轨  一年前,因为右侧乳房肿瘤,泰莎做了乳房切除手术。  虽然身体有了残缺,但丈夫理查德给了她绝对的自信,“亲爱的,你美丽依旧,就像我刚爱上你那会儿。”结婚23年,生育了两个孩子,泰莎从没怀疑眼前这个男人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几周后,理查德问泰莎,他是否可以跟客户凯伦去玩风帆冲浪。理查德是做保险销售的,为跟一些大客户维护感情,平时常约客户吃饭、打球之类。泰莎没有理由不同意,这段时间,丈夫既要照顾
期刊
家庭价值观没有“好”“坏”之分。它和个人一样,都是多元化的。不同场合不同事件不同对象,涉及到的价值观也完全不同。可以有一个主导的声音,但家庭成员各自的价值观不必统一,存在冲突、差异,才能让家庭充满活力,可以随时修正自己的方向。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家庭角色可以扮演,分工、互补,互相激励、支持。每一个家庭成员应该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承担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家人》: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