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政府决定或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促进和扩大我国的政治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我国政治参与的意义,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和扩大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政治参与理论概述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
1.西方关于政治参与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政治参与,西方的观点主要有:
维巴和尼在《美国的参与:政治民主及社会平等》一书中对政治参与作的定义是: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人选和政策的行为。
巴恩斯和凯思在他们的著作《政治行为:五个西方民主国家的群众参与》中认为,政治参与是在政治的各个层次中意图影响政治抉择的公民的一切自愿活动,它也包括抗议和暴力行为。
塞缪尔·P·亨廷顿和琼·纳尔逊在《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中对政治参与做了一个简明的定义: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与其他定义相比,他们强调了政治参与的主体必须是平民,即非政治职业者政治行为。他们的观点得到了西方学界的普遍公认。
2.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概念
当代中国关于政治参与的概念也存在诸多分歧,焦点在于:政治参与是否应该包括非法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提出: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此定义显然排除了非法参与。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政治学者已经将“非制度化参与”、“非程序化参与”等非法参与作为政治参与的一部分来论及中国的政治参与。但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所以,在当前中国,政治参与主要是人民群众试图影响党和政府及基层自治组织的决策和执行的活动。
(二)政治参与的特征及主体
政治参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是双向(自下而上或是自上而下)地影响政治的过程。二是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三是政治参与是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四是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为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为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有:第一,公民。公民是政治的积极参与者,相信通过政治参与能够对政府施加影响。第二,政党。政党是政治参与扩大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促进了政治参与。第三,利益集团。利益集团与政党不同,其目的是通过影响政府决策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第四,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从事社会公共利益,政治参与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影响社会舆论向政府施压。
(三)政治参与的类型及方式
1.政治参与的类型。政治参与的类型因划分标准的不同而不同:一是根据政治参与主体的主动程度可分为主动性参与和被动性参与。二是根据政治参与主体是以团体为主体还是以个人为主体进行的可划分为组织化参与和个体化参与。三是根据政治参与是以暴力方式还是和平方式可把政治参与分为暴力参与和和平参与。四是根据政治参与是目标还是手段可将政治参与分为目标性参与和手段性参与。五是根据政治参与针对政府当局和政治体系的态度可将政治参与分为支持性参与和抗议性参与。六是根据政治参与是否合法分为合法参与和非法参与。
2.政治参与的方式。一是选举,其内容主要包括选民登记、投票、充当候选人和参加助选,其作用是评判政府官员和训练积极分子;二是集会,是指具有政治目的,为表明某种政治态度而举行的会议;三是政治(个别)接触,指公民为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谋求个人或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政府官员并影响之;四是政治结社,指具有共同政治目的的公民为了相同的利益而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五是政治表达,即公民通过法定的手段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六是暴力活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参与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阐明了我国政治参与的性质和主体
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阐明了我国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参与。体现在: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政治参与的社会主义性质。二是“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之一,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三是“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而要尊重、保护和切实实行农民的政治权利,就需要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这体现了我国政治参与的社会主义性质。
其次,社会主义新农村阐明了我国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人民群众。一是我国的国体是人们民主专政,我国拥有9亿农民,显然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政治参与的主体。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毋庸置疑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正是我国政治参与的主要主体,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的政治参与主要是农民的政治参与。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述了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农民政治参与的必要性
一是“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新农村建设也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二是“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他们才能对当前政治政策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合理的判断,实现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三是“管理民主”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是需要通过农民的切切实实的政治参与来体现,没有农民的政治参与就无法实现基层的民主,没有基层的民主就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民主。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农民的政治参与就必不可少。 2.农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一是农民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民的富裕,农村的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农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合法性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农民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农民政治参与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建设的一部分,农民只有亲身去实践,切实参与到农村自治中去,才能检验其政治政策、规章制度是否合法与有效。
三是农民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任务,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农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培养人们的宽容心理和妥协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文化基础。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出了我国政治参与的主导力量和领导核心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必然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强的政治核心,来领导人民掌握好国家权力,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政治参与。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阐明了我国政治参与的实现途径
目前,我国政治参与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进行投票和选举;二是参加政党和政治社团;三是参加基层自治组织;四是公民进行主动接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要是通过参加基层自治组织实现政治参与,必须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第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村级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直接担负着组织、管理和教育党员的重任,是实现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重要组织基础。密切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线,与农民群众有着直接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第二,搞好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村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村基层组织的一部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农民的收入有了提高,生活有了保障,才能提高农民在政治参与中的地位,更好的表达他们的利益。
第三,加强村妇女组织的建设。在我国,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妇女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政治参与机会相对较少,甚至没有机会参与政治。但农村妇女在农村人口中占有不小的比例,所以不能忽视甚至剥夺妇女的政治参与权。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村妇女组织的建设,为妇女参政提供保障。
三、新农村建设中促进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政治参与主体意识是指以主人翁的态度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政治中来。但在我国,农民存在政治冷漠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农民政治不参与。我国现在处于民主发展进程中,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过度的参与也会破坏民主,并且太多的民主会引起社会政治的不稳定或者甚至动乱。所以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在一定的限度内进行。
(二)提高农民政治参与地位
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影响,时至今日,我国农民与城市居民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社会差别,不仅在受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在政治上也成为弱势群体。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强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强化农民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公民的政治素质对政治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中国农民占据我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的政治素质决定了我国政治体系功能的发挥,所以必须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一是,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消除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从外部加强农民对民主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普及政治参与的知识。二是,增强农民的政治认知。对于农民来讲,文化程度水平较低,影响到其正确的政治判断和政治认知。因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既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自觉约束非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
(四)建立和完善网络政治参与体制
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是整个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中国也不可能脱离这个趋势。随着互联网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及深入,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电子民主”时代即将到来,但在这过程中,“电子民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我国尚未建成一个上至中央、下至村委会的政府互联网络。这成为高效、科学、开放的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屏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2]孙关宏.政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89-290.
[3]孙关宏.政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92-293.
[4]孙关宏.政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94-295.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08).
关键词: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政治参与理论概述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
1.西方关于政治参与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政治参与,西方的观点主要有:
维巴和尼在《美国的参与:政治民主及社会平等》一书中对政治参与作的定义是: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人选和政策的行为。
巴恩斯和凯思在他们的著作《政治行为:五个西方民主国家的群众参与》中认为,政治参与是在政治的各个层次中意图影响政治抉择的公民的一切自愿活动,它也包括抗议和暴力行为。
塞缪尔·P·亨廷顿和琼·纳尔逊在《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中对政治参与做了一个简明的定义: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与其他定义相比,他们强调了政治参与的主体必须是平民,即非政治职业者政治行为。他们的观点得到了西方学界的普遍公认。
2.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概念
当代中国关于政治参与的概念也存在诸多分歧,焦点在于:政治参与是否应该包括非法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提出: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此定义显然排除了非法参与。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政治学者已经将“非制度化参与”、“非程序化参与”等非法参与作为政治参与的一部分来论及中国的政治参与。但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所以,在当前中国,政治参与主要是人民群众试图影响党和政府及基层自治组织的决策和执行的活动。
(二)政治参与的特征及主体
政治参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是双向(自下而上或是自上而下)地影响政治的过程。二是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三是政治参与是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四是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为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为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有:第一,公民。公民是政治的积极参与者,相信通过政治参与能够对政府施加影响。第二,政党。政党是政治参与扩大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促进了政治参与。第三,利益集团。利益集团与政党不同,其目的是通过影响政府决策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第四,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从事社会公共利益,政治参与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影响社会舆论向政府施压。
(三)政治参与的类型及方式
1.政治参与的类型。政治参与的类型因划分标准的不同而不同:一是根据政治参与主体的主动程度可分为主动性参与和被动性参与。二是根据政治参与主体是以团体为主体还是以个人为主体进行的可划分为组织化参与和个体化参与。三是根据政治参与是以暴力方式还是和平方式可把政治参与分为暴力参与和和平参与。四是根据政治参与是目标还是手段可将政治参与分为目标性参与和手段性参与。五是根据政治参与针对政府当局和政治体系的态度可将政治参与分为支持性参与和抗议性参与。六是根据政治参与是否合法分为合法参与和非法参与。
2.政治参与的方式。一是选举,其内容主要包括选民登记、投票、充当候选人和参加助选,其作用是评判政府官员和训练积极分子;二是集会,是指具有政治目的,为表明某种政治态度而举行的会议;三是政治(个别)接触,指公民为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谋求个人或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政府官员并影响之;四是政治结社,指具有共同政治目的的公民为了相同的利益而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五是政治表达,即公民通过法定的手段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六是暴力活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参与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阐明了我国政治参与的性质和主体
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阐明了我国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参与。体现在: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政治参与的社会主义性质。二是“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之一,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三是“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而要尊重、保护和切实实行农民的政治权利,就需要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这体现了我国政治参与的社会主义性质。
其次,社会主义新农村阐明了我国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人民群众。一是我国的国体是人们民主专政,我国拥有9亿农民,显然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政治参与的主体。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毋庸置疑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正是我国政治参与的主要主体,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的政治参与主要是农民的政治参与。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述了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农民政治参与的必要性
一是“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新农村建设也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二是“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他们才能对当前政治政策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合理的判断,实现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三是“管理民主”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是需要通过农民的切切实实的政治参与来体现,没有农民的政治参与就无法实现基层的民主,没有基层的民主就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民主。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农民的政治参与就必不可少。 2.农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一是农民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民的富裕,农村的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农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合法性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农民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农民政治参与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建设的一部分,农民只有亲身去实践,切实参与到农村自治中去,才能检验其政治政策、规章制度是否合法与有效。
三是农民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任务,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农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培养人们的宽容心理和妥协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文化基础。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出了我国政治参与的主导力量和领导核心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必然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强的政治核心,来领导人民掌握好国家权力,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政治参与。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阐明了我国政治参与的实现途径
目前,我国政治参与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进行投票和选举;二是参加政党和政治社团;三是参加基层自治组织;四是公民进行主动接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要是通过参加基层自治组织实现政治参与,必须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第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村级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直接担负着组织、管理和教育党员的重任,是实现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重要组织基础。密切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线,与农民群众有着直接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第二,搞好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村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村基层组织的一部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农民的收入有了提高,生活有了保障,才能提高农民在政治参与中的地位,更好的表达他们的利益。
第三,加强村妇女组织的建设。在我国,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妇女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政治参与机会相对较少,甚至没有机会参与政治。但农村妇女在农村人口中占有不小的比例,所以不能忽视甚至剥夺妇女的政治参与权。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村妇女组织的建设,为妇女参政提供保障。
三、新农村建设中促进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政治参与主体意识是指以主人翁的态度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政治中来。但在我国,农民存在政治冷漠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农民政治不参与。我国现在处于民主发展进程中,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过度的参与也会破坏民主,并且太多的民主会引起社会政治的不稳定或者甚至动乱。所以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在一定的限度内进行。
(二)提高农民政治参与地位
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影响,时至今日,我国农民与城市居民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社会差别,不仅在受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在政治上也成为弱势群体。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强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强化农民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公民的政治素质对政治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中国农民占据我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的政治素质决定了我国政治体系功能的发挥,所以必须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一是,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消除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从外部加强农民对民主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普及政治参与的知识。二是,增强农民的政治认知。对于农民来讲,文化程度水平较低,影响到其正确的政治判断和政治认知。因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既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自觉约束非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
(四)建立和完善网络政治参与体制
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是整个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中国也不可能脱离这个趋势。随着互联网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及深入,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电子民主”时代即将到来,但在这过程中,“电子民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我国尚未建成一个上至中央、下至村委会的政府互联网络。这成为高效、科学、开放的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屏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2]孙关宏.政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89-290.
[3]孙关宏.政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92-293.
[4]孙关宏.政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94-295.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