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十一世纪开始,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已经开始了快速崛起的发展模式。在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经济应该步入新常态的发展格局。他确定了新的正常的经济发展才是接下来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从新常态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影响,以及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对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和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促进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中小型企业;创新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都在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只有掌握变化的主体方向才能适应新的正常的市场竞争和行业模式,为此需要对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不断创新。
1、新常态的概念及中国新常态
1.1新常态的概念
经济新常态就是强调经济结构的应该对称化发展,不应该厚此薄彼,在经济结构处于对称态下的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其中也包含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新常态经济主要要求经济的发展处于稳定攀升状态,而不是整体经济一味盲目的提高。新的经济具体规范要求是以发展促增长。在发现能力实现创新的促进下拉动企业的创新发展,谋求企业发展的新格局,对中小型企业进行重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味谋求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在创新的拉动之下推动企业和经济稳定增长。
1.2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通过谋求科技类行业的新发展以达到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模板和物质基础的作用。在努力实现经济新常态变化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实力一再上升,同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经济结构出现也出现了重大变革,我国不断推动体制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水平进一步加深,始终保持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新常态经济发展要求下,我国加大了科技型企业的重视,由原先的手工制造逐渐转变为增强科技力量拉动企业生产力上升,鼓励科技型企业创新进行。推动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支持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同时在增加扶贫攻坚战中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提高。这些都提现了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格局之后,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重大的变化
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国家居民收入中等格局转向国家居民收入高等格局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需要处理中等收入的陷阱。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得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同时人口老年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使得劳动力成本逐渐攀升。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良好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得产业竞争力不强,导致总体经济效益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较低。
2、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攀升,已经在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中,成为中国最大的、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路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迅速增加,不断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产量,并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中国的发明专利的70%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较为突出的有IT企业,物流运输企业,和生物科技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效率。有关资料表明,从每一个销售单元中,中小企业可以获得大企业的两倍左右的专利。据欧盟统计,中小企业研发投资创造的新产品是大企业的3.5倍。
新常态下促进中国的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节点,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国最活跃的技术创新团队,主要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在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变化发展模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如何进一步推动在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进程中谋得一席之地,已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3、如何在新常态下促进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
3.1深化改革,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只有依靠创新才能更好发展,所以必须保持开放的发展状态,在市场竞争中为了打破垄断应继续保持市场准入公平,促使科技型中小型企业通过改进技术和自主创新赢得市场竞争。财政和金融部门应该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技术能力创新技术能力的改造力度。同时企业创新的过程中经常会高风险,一般的投资者不太愿意对其进行投资和资助,故而其在发展中经常会遇到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科技金融结合上进行变通,将金融与科技力量结合起来,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效发展。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配备不同的金融工具,以确保每个发展阶段和部门都能够实现与科技金融的对接平台。同时要将金融改革创新优势全面发挥出来,积极调动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助力。
3.2统筹资源,发挥提高市场主动性
一是整合和统筹创新资源。加强各类技术方案(专项资金等)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打破碎片化,完善资金支持方式,解决技术资源配置的碎片化问题。我们要着眼于当前经济发展和工业领域的实际需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主体建设,促进技术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二是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政府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平台等科技基础设施和实验室的建设,并增加开放的企业,积极探索有效的模式,从而实现创新资源共享。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科研机构的流动和集聚。
3.3协同发展,实现深度战略合作
要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一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和完善的能够提供的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技术能力评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咨询。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二是搭建合作创新平台。加强科学技术的政府投资,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的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机构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有提高的潜力;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载体的运行机制,并逐步建立在基础研究的统一协调发展的机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
3.4制度创新,促进企业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引路指导。对税收政策进行及时的改革和完善,加强税收的优惠力度以此方式来带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管理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同时对于行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养,为其科技研发活动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资金鼓励。二是鼓励科技型创新企业进行模式创新,在相应地区开展示范园区,鼓励高科技技术人才去科技园区工作,并为其提供相应补贴。为其他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场地支持,对于创新示范园区内的工作应大力支持和鼓励,重点对于创新主体进行培养,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优质平台,对于企业的创新扶持方式不断改善和提升。
总结: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在我国新常态要求下和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支持也展现着我国对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看重和我国经济转型的重大决心。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创新转型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出发而不只是局限于技术能力方面,在管理水平方面也要实现相应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凌云.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1):186-187.
[2]周祥.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探索[J].纳税,2017(35):135.
[3]金丽静.经济“新常态”下义乌小微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J].电子商务,2017(12):26-27.
[4]陈伟.基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视角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1):98-99.
[5]王鹏娜.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08):164-165.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中小型企业;创新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都在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只有掌握变化的主体方向才能适应新的正常的市场竞争和行业模式,为此需要对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不断创新。
1、新常态的概念及中国新常态
1.1新常态的概念
经济新常态就是强调经济结构的应该对称化发展,不应该厚此薄彼,在经济结构处于对称态下的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其中也包含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新常态经济主要要求经济的发展处于稳定攀升状态,而不是整体经济一味盲目的提高。新的经济具体规范要求是以发展促增长。在发现能力实现创新的促进下拉动企业的创新发展,谋求企业发展的新格局,对中小型企业进行重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味谋求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在创新的拉动之下推动企业和经济稳定增长。
1.2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通过谋求科技类行业的新发展以达到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模板和物质基础的作用。在努力实现经济新常态变化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实力一再上升,同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经济结构出现也出现了重大变革,我国不断推动体制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水平进一步加深,始终保持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新常态经济发展要求下,我国加大了科技型企业的重视,由原先的手工制造逐渐转变为增强科技力量拉动企业生产力上升,鼓励科技型企业创新进行。推动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支持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同时在增加扶贫攻坚战中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提高。这些都提现了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格局之后,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重大的变化
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国家居民收入中等格局转向国家居民收入高等格局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需要处理中等收入的陷阱。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得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同时人口老年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使得劳动力成本逐渐攀升。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良好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得产业竞争力不强,导致总体经济效益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较低。
2、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攀升,已经在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中,成为中国最大的、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路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迅速增加,不断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产量,并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中国的发明专利的70%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较为突出的有IT企业,物流运输企业,和生物科技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效率。有关资料表明,从每一个销售单元中,中小企业可以获得大企业的两倍左右的专利。据欧盟统计,中小企业研发投资创造的新产品是大企业的3.5倍。
新常态下促进中国的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节点,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国最活跃的技术创新团队,主要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在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变化发展模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如何进一步推动在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进程中谋得一席之地,已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3、如何在新常态下促进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
3.1深化改革,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只有依靠创新才能更好发展,所以必须保持开放的发展状态,在市场竞争中为了打破垄断应继续保持市场准入公平,促使科技型中小型企业通过改进技术和自主创新赢得市场竞争。财政和金融部门应该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技术能力创新技术能力的改造力度。同时企业创新的过程中经常会高风险,一般的投资者不太愿意对其进行投资和资助,故而其在发展中经常会遇到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科技金融结合上进行变通,将金融与科技力量结合起来,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效发展。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配备不同的金融工具,以确保每个发展阶段和部门都能够实现与科技金融的对接平台。同时要将金融改革创新优势全面发挥出来,积极调动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助力。
3.2统筹资源,发挥提高市场主动性
一是整合和统筹创新资源。加强各类技术方案(专项资金等)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打破碎片化,完善资金支持方式,解决技术资源配置的碎片化问题。我们要着眼于当前经济发展和工业领域的实际需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主体建设,促进技术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二是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政府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平台等科技基础设施和实验室的建设,并增加开放的企业,积极探索有效的模式,从而实现创新资源共享。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科研机构的流动和集聚。
3.3协同发展,实现深度战略合作
要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一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和完善的能够提供的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技术能力评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咨询。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二是搭建合作创新平台。加强科学技术的政府投资,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的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机构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有提高的潜力;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载体的运行机制,并逐步建立在基础研究的统一协调发展的机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
3.4制度创新,促进企业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引路指导。对税收政策进行及时的改革和完善,加强税收的优惠力度以此方式来带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管理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同时对于行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养,为其科技研发活动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资金鼓励。二是鼓励科技型创新企业进行模式创新,在相应地区开展示范园区,鼓励高科技技术人才去科技园区工作,并为其提供相应补贴。为其他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场地支持,对于创新示范园区内的工作应大力支持和鼓励,重点对于创新主体进行培养,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优质平台,对于企业的创新扶持方式不断改善和提升。
总结: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在我国新常态要求下和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支持也展现着我国对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看重和我国经济转型的重大决心。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创新转型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出发而不只是局限于技术能力方面,在管理水平方面也要实现相应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凌云.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1):186-187.
[2]周祥.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探索[J].纳税,2017(35):135.
[3]金丽静.经济“新常态”下义乌小微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J].电子商务,2017(12):26-27.
[4]陈伟.基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视角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1):98-99.
[5]王鹏娜.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08):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