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8月10日,笔者有幸到北京参加了吴俊杰老师组织的创客教育师资公益培训,对创客教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少年创学院的东直门校区,经过和吴老师的详谈,确定了新学期在三到五年级利用吴老师开发的家创课程,进行创客教育活动的想法。
一、课程确定
1.创客教育,从折纸盒开始。
新学期的第一天,五个孩子帮笔者拿快递。将快递拿到办公室后,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袋子里装的是什么。笔者让孩子自己打开看。“呀,好多一样的纸板。”笔者说:“这是能折纸盒的纸板。”孩子们说:“我们帮你折吧。”很快,每人折了一个纸盒。有的纸盒很工整,有的却歪歪扭扭。细看,原来不工整的纸盒是折反了的缘故。
强调一遍正确的方向之后,孩子们再没有出错过。很快,除了两个纸板有问题外,其余的纸盒都整整齐齐地堆在了墙根。
临走,帮忙的孩子想让笔者送他们每人一个纸盒。笔者说:“你们打算做什么?”他们都说,没想好。笔者顺势引导:“要不咱们先在纸盒上画一幅画?”
很快,班上其他听到消息的孩子都来跟笔者要纸盒了。
2.明确课程目标。
在课外活动时间,笔者手拿纸盒,隆重介绍了准备开展的《发光的砖》课程内容和目标。
任务一:要在瓦楞纸盒上描绘自己最想画的图案。
任务二:用导线连接课程的“主角”——3V纽扣电池和发光二极管,让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提醒学生注意:
(1)紐扣电池,个头虽小,却承担着供电的使命。它有两个针脚,一边是正极,一边是负极。电流从正极流出,再回到负极流入。
(2)发光二极管,它也有两个针脚,长脚是正极接入,短脚是负极接出。
孩子们完成任务的时间主要在课外,也可以将纸盒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完成。
该课程的核心目标是:知道3V纽扣电池就可以驱动的小电流元器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和开关这类信息输入设备的控制关系的建立。
二、课程开展
1.任务一:《发光的砖》之装饰纸盒。
两百多个纸盒领完,孩子们开始画纸盒了。
课间时间经常会有孩子拿着“未完工”的纸盒来问:“什么时间进行下一关呀?”笔者只能不厌其烦地和孩子们说:
“彩铅颜色太浅,线条能再清晰些吗?”
“你的颜色好像没涂完吧?”
“班级和姓名怎么没写?”
“你的画,怎么在纸盒的底部呀?”
……
为什么“发光的砖”这一关,要画画呢?难道只是为了装饰一下,让纸盒更漂亮吗?笔者觉得,不是这么简单。2014年7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发表了一张infographic(信息可视化视图)。该视图认为STEM教育只强调了人的左脑发展,缺乏对全脑发展的关注。因此他们指出,应该把ART加入到原来的词汇中,即把STEM变成STEAM。STEM中主要是左脑在工作。加上A,也就是ART(艺术)。
英文art(艺术)一词源自于拉丁语ars,大义为“技巧”,现在虽保有原意,却也衍生出更广义的涵义,几乎包括了所有与人生密切相关的创造性学问。目前所谓八大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与电影。而家创课程中《发光的砖》课程第一步装饰纸盒,用到的就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内涵——绘画。
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既有好奇心,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能力,用线条和颜色表达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想,进行自由的想象和创作。
2.任务二:《发光的砖》之连接电路。
周一到周四,笔者会和来请教的孩子一起连接电路。周五的社团活动时间,笔者将吴俊杰老师的教学视频放给孩子们看。孩子们边看边模仿。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以下问题:
(1)个别三年级孩子没做规划,安装的LED灯间隔太远,导线的一端已经绕好,在绕另一端时却发现导线长度不够。如果此时重新更换一根,费时费力,笔者建议孩子续接一根导线。剪导线时,一般将一段导线做成和纸盒一条边相等的长度(大约15厘米),最长可做成与纸盒对角线相等的长度(大约20厘米)。
(2)三年级孩子绕线时,困难较大,可以让四五年级的孩子在一边帮忙。
(3)有的孩子画得漂亮,连接电路时却笨手笨脚。有个孩子画得一般,连接电路时却轻车熟路。为了取长补短,笔者把不同特点的孩子分成一组。
(4)网购的导线剥线时,剥线钳没有派上用场,用指甲就能剥好,非常方便。
经过一周集中加分散的操作,还有家长的帮助,慢慢地,能点亮小灯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回顾开学的这两周,新学期的创客教育活动开展得还算顺利,看着孩子们已经完成的堆积如山的作品,感觉收获满满,内心拥有和孩子们完成作品时相同的喜悦。从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里,笔者看到了创造给孩子带来的乐趣。动手确实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情。在《发光的砖》课程推进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完成了作品,收获了知识,更让笔者——一个农村教师零距离接触了创客教育。
一、课程确定
1.创客教育,从折纸盒开始。
新学期的第一天,五个孩子帮笔者拿快递。将快递拿到办公室后,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袋子里装的是什么。笔者让孩子自己打开看。“呀,好多一样的纸板。”笔者说:“这是能折纸盒的纸板。”孩子们说:“我们帮你折吧。”很快,每人折了一个纸盒。有的纸盒很工整,有的却歪歪扭扭。细看,原来不工整的纸盒是折反了的缘故。
强调一遍正确的方向之后,孩子们再没有出错过。很快,除了两个纸板有问题外,其余的纸盒都整整齐齐地堆在了墙根。
临走,帮忙的孩子想让笔者送他们每人一个纸盒。笔者说:“你们打算做什么?”他们都说,没想好。笔者顺势引导:“要不咱们先在纸盒上画一幅画?”
很快,班上其他听到消息的孩子都来跟笔者要纸盒了。
2.明确课程目标。
在课外活动时间,笔者手拿纸盒,隆重介绍了准备开展的《发光的砖》课程内容和目标。
任务一:要在瓦楞纸盒上描绘自己最想画的图案。
任务二:用导线连接课程的“主角”——3V纽扣电池和发光二极管,让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提醒学生注意:
(1)紐扣电池,个头虽小,却承担着供电的使命。它有两个针脚,一边是正极,一边是负极。电流从正极流出,再回到负极流入。
(2)发光二极管,它也有两个针脚,长脚是正极接入,短脚是负极接出。
孩子们完成任务的时间主要在课外,也可以将纸盒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完成。
该课程的核心目标是:知道3V纽扣电池就可以驱动的小电流元器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和开关这类信息输入设备的控制关系的建立。
二、课程开展
1.任务一:《发光的砖》之装饰纸盒。
两百多个纸盒领完,孩子们开始画纸盒了。
课间时间经常会有孩子拿着“未完工”的纸盒来问:“什么时间进行下一关呀?”笔者只能不厌其烦地和孩子们说:
“彩铅颜色太浅,线条能再清晰些吗?”
“你的颜色好像没涂完吧?”
“班级和姓名怎么没写?”
“你的画,怎么在纸盒的底部呀?”
……
为什么“发光的砖”这一关,要画画呢?难道只是为了装饰一下,让纸盒更漂亮吗?笔者觉得,不是这么简单。2014年7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发表了一张infographic(信息可视化视图)。该视图认为STEM教育只强调了人的左脑发展,缺乏对全脑发展的关注。因此他们指出,应该把ART加入到原来的词汇中,即把STEM变成STEAM。STEM中主要是左脑在工作。加上A,也就是ART(艺术)。
英文art(艺术)一词源自于拉丁语ars,大义为“技巧”,现在虽保有原意,却也衍生出更广义的涵义,几乎包括了所有与人生密切相关的创造性学问。目前所谓八大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与电影。而家创课程中《发光的砖》课程第一步装饰纸盒,用到的就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内涵——绘画。
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既有好奇心,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能力,用线条和颜色表达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想,进行自由的想象和创作。
2.任务二:《发光的砖》之连接电路。
周一到周四,笔者会和来请教的孩子一起连接电路。周五的社团活动时间,笔者将吴俊杰老师的教学视频放给孩子们看。孩子们边看边模仿。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以下问题:
(1)个别三年级孩子没做规划,安装的LED灯间隔太远,导线的一端已经绕好,在绕另一端时却发现导线长度不够。如果此时重新更换一根,费时费力,笔者建议孩子续接一根导线。剪导线时,一般将一段导线做成和纸盒一条边相等的长度(大约15厘米),最长可做成与纸盒对角线相等的长度(大约20厘米)。
(2)三年级孩子绕线时,困难较大,可以让四五年级的孩子在一边帮忙。
(3)有的孩子画得漂亮,连接电路时却笨手笨脚。有个孩子画得一般,连接电路时却轻车熟路。为了取长补短,笔者把不同特点的孩子分成一组。
(4)网购的导线剥线时,剥线钳没有派上用场,用指甲就能剥好,非常方便。
经过一周集中加分散的操作,还有家长的帮助,慢慢地,能点亮小灯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回顾开学的这两周,新学期的创客教育活动开展得还算顺利,看着孩子们已经完成的堆积如山的作品,感觉收获满满,内心拥有和孩子们完成作品时相同的喜悦。从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里,笔者看到了创造给孩子带来的乐趣。动手确实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情。在《发光的砖》课程推进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完成了作品,收获了知识,更让笔者——一个农村教师零距离接触了创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