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9年建校,年轻的舜玉小学已经走过了21个春秋。舜玉人努力拼搏,把舜玉小学建设成为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舜玉小学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大潮中立足,一是靠内涵二是靠细节。内涵即文化,是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是共同铸造的学校精神,是共性的行为方式;内涵即实力,是开拓创新的干部队伍,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高度认可的社会形象。细节即管理的精细化,是构成学校文化的最小元素。内涵与细节相互融合、和谐共存。谋求学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新的发展高度,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从学校生存和发展全局出发,注重精神塑造,突出人文熏陶,立足文化立校和细节管理是助推学校发展的战略思想。
一、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
学校文化建构首先是选择和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并由此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全体教职员工坚定地信奉这种价值观,就会凝心聚力,形成一种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
诚信教育是学校的文化标签。诚为德之本,它从根源处诠释着道德,铸就品牌之魂,演绎文化之韵,承载师生幸福。以此为源,衍生出真善美,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浸润于师生成长的点点滴滴。诚信教育,于无形之中为舜玉人注入了发展的活水,更于无声之中向外界传达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诚信教育,必将使舜玉人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其次是强化理念的内化过程。结合实际,学校总结出人与社会、人与工作、人与自己之间的诚信——教师诚信要时刻牢记肩负的教育责任和历史使命;工作诚信要讲水平比贡献;自己诚信要经常与良知交流,这无疑扩大了诚信的外延,深化了诚信的内涵,在全校范围铺开理念的内化和理念行为的外化。让办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思想,外化为自觉行为,真正凸显舜玉特色文化。
二、建立科学管理体系保障学校发展
要实现文化立校,管理是保障,细节是基础,引领是根本。因此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本思想感召人、民主思想凝聚人、科学思想约束人”的管理理念,努力构建科学、人文、和谐的管理方式。即以情感管理为基础、民主管理为特色,制度约束为保障,以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调动个体工作积极性为目的,在校园内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平等尊重、合作竞争、创新进取”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达到集情感沟通、民主参与和制度约束为一体的和谐统一。
1.人文管理,以构建和谐、个性张扬的学校文化
教师是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十分强烈的群体,事业的执著追求与人文情怀是相得益彰的。要不断地把教师从分数、作业的桎梏、机械化的教学规章中解放出来。学校要求教师每周三下午三节课后进行身体锻炼,鼓励教师早七点以前来校进行身体锻炼,学校免费提供早餐。学校实行组长负责制,教师出勤、奖金发放等都由组长负责。依据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阅历等,把做好工作与尊重人、关心人、提高完善人的素质统一起来,让老教师、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带徒弟,为优秀教师隆重颁奖,让中青年教师上前台挑大梁。在全体老师中树立创优争先,敢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终身学习,志存高远的进取意识,从而使教师的人生价值与成就感得到升华,把学校的目标外化成教师的行动,激励全体教师同甘苦共负责,以人文的情怀全面释放组织成员的潜能。
2.精细化管理,引领师生自我发展
学校大力倡导全体师生关注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小”做起,把小事做细、做精、做优、做持久。常规管理从“小”、从“实”、从“严”、从“恒”去抓,实现人与工作、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诚信。
精细是态度,是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始终把态度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引导师生用心做事,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培养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质就是培养师生“用心做事”的品质。学校把原来打一遍上课铃改为打两遍铃声上课,既保证了上课的时间又避免了学生疯跑进教室,心情许久平静不下来,心思不能很快转到课堂上来的现象;针对教学楼梯偏窄的客观实际,学校要求教师在学生队伍前面带领学生下楼梯,保障了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学校饮水系统在安装前一周就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安全教育,连续两周时间,每个课间都有值勤的教师进行强化教育,促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和安全饮水意识。
对于教学细节,要求教学预案和教具的准备充分一点;巡视辅导学生时的鼓励多一点;培养学生智能的要求具体一点;听学生发表意见时耐心一点;让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多一点;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长一点;评价学生公正客观一点;课堂提问覆盖面广一点。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规则范畴内给每位师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让每位师生获得成功体验,扬起自信的风帆非常重要。学校在管理方式上权利下移,强调独立开展工作的意识与能力,给教师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学校做他们坚强的后盾。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音乐、体育教师合作,自我配乐、编排了多个阳光体育项目,丰富了大课间活动。美术教师在专用教室装饰、布置、班级文化建设、师生工具本的封面设计中都充分发挥了专业特长。学校的班级文化抛弃了传统的远离学生生活的口号,由班主任和学生一起谋划、建设,每个班都有自己的文化建设主题,突出了班级个性和文化特色。学校摘掉了墙壁上的名人名言,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己的读书寄语,既贴近学生实际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学校春蕾电视台完全由学生自己搜集信息,自己撰稿,自己播报,自己评价,自我完善,为学生搭建了自我成长的平台。
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成功之本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风、价值取向及情绪的反应等。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而言,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建构新型学校文化的根本在于教师文化的形成。
1.创建学研共同体,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
学校以学研共同体的建设理念应对形势的变化,用提高“学力”引领教师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作为给教师的最大福利来实施;在原则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方式上侧重参与式培训和反思性教学,在内容上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并举,在层次上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切实加强学科组、年级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努力形成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并凭借这种气氛让学习深入人心,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
青年教师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水平,学校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目前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有50人,占全校教师人数的70%。学校高度重视新上岗教师前两年的培养。学校成立师徒帮带小组,由能力强、素质过硬的骨干教师作为师傅对新上岗教师进行帮带。
首先,在拜师会上举行正规的敬茶拜师仪式,师徒上展示课,原优秀师徒代表介绍帮带经验,聘请区教研室领导参与指导,给他们提出明确目标和方向。
其次,对它们进行量化考核,每月定期在全校上一节汇报课,学期结束徒弟向全校教师汇报展示帮教成果,由全校老师及业务领导对他们工作情况进行业务量化、考核。
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搭建创造性开展工作,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冒尖,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和引领者。学校成立 “逸博斋” 语文俱乐部、“π”数学工作室、“活力”英语俱乐部,采用专家引领的方式分别聘请市教研员为导师,采用定期让青年教师上课、专家评课的形式,提升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使全体教师受益。在此基础上学校重视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专家的引领以及校本的培训学习模式对学校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组织,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都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学科融合,转换教师的成长方式
教师的工作依赖于经验的积累而不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这种封闭性的教师文化不仅潜在地排斥开放与合作,而且严重地阻碍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使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成长方式,学会与他人共处,生成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职业人格、专业精神和教育智慧。学校多次聘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实现了校本研究的专业引领。各个学科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地教育教学活动,推动了学科更好的建设与发展。
四、有形的育人载体是学生德育的关键因素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因此,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方式、方法与途径,在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通过精心设计各种主题活动,以先进的科学、高尚的文化来滋养学生的心田。
1.构建“三自”德育新模式,形成良好的校风
在学生中充分弘扬学校精神,进行“三自”教育。“三自”即自省、自问、自信。积极探索变他律为自律、变管教为引导、变规范为需求的教育内化的方式。通过“三自”的实施与探索,初步培育学校优良的校风,高度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有效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培养出自我管理、自信自立、自主创造的优秀人才。
2.加强环境教育、网络德育的建设,开辟学校德育的新途径
以诚信教育为主线,结合学校地理位置(城乡结合部)和学生自我控制力低下的特点,找准德育的切入点在校园内着力进行环境教育和网络教育,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和优秀的网络品质。
五、反思
学校以“诚信”文化统领各项工作,把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点滴细节。学校核心文化已被广大师生和家长认可,但要真正内化于思想,外化于自觉行为还需要一个过程。整体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到位,细节管理还需深入,团队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个体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和持久性有待加强,骨干队伍还未形成体系。但是,只要学校抓住了文化管理这一先进的學校管理理念,加上良好的建设基础,相信学校定能早日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一、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
学校文化建构首先是选择和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并由此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全体教职员工坚定地信奉这种价值观,就会凝心聚力,形成一种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
诚信教育是学校的文化标签。诚为德之本,它从根源处诠释着道德,铸就品牌之魂,演绎文化之韵,承载师生幸福。以此为源,衍生出真善美,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浸润于师生成长的点点滴滴。诚信教育,于无形之中为舜玉人注入了发展的活水,更于无声之中向外界传达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诚信教育,必将使舜玉人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其次是强化理念的内化过程。结合实际,学校总结出人与社会、人与工作、人与自己之间的诚信——教师诚信要时刻牢记肩负的教育责任和历史使命;工作诚信要讲水平比贡献;自己诚信要经常与良知交流,这无疑扩大了诚信的外延,深化了诚信的内涵,在全校范围铺开理念的内化和理念行为的外化。让办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思想,外化为自觉行为,真正凸显舜玉特色文化。
二、建立科学管理体系保障学校发展
要实现文化立校,管理是保障,细节是基础,引领是根本。因此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本思想感召人、民主思想凝聚人、科学思想约束人”的管理理念,努力构建科学、人文、和谐的管理方式。即以情感管理为基础、民主管理为特色,制度约束为保障,以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调动个体工作积极性为目的,在校园内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平等尊重、合作竞争、创新进取”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达到集情感沟通、民主参与和制度约束为一体的和谐统一。
1.人文管理,以构建和谐、个性张扬的学校文化
教师是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十分强烈的群体,事业的执著追求与人文情怀是相得益彰的。要不断地把教师从分数、作业的桎梏、机械化的教学规章中解放出来。学校要求教师每周三下午三节课后进行身体锻炼,鼓励教师早七点以前来校进行身体锻炼,学校免费提供早餐。学校实行组长负责制,教师出勤、奖金发放等都由组长负责。依据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阅历等,把做好工作与尊重人、关心人、提高完善人的素质统一起来,让老教师、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带徒弟,为优秀教师隆重颁奖,让中青年教师上前台挑大梁。在全体老师中树立创优争先,敢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终身学习,志存高远的进取意识,从而使教师的人生价值与成就感得到升华,把学校的目标外化成教师的行动,激励全体教师同甘苦共负责,以人文的情怀全面释放组织成员的潜能。
2.精细化管理,引领师生自我发展
学校大力倡导全体师生关注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小”做起,把小事做细、做精、做优、做持久。常规管理从“小”、从“实”、从“严”、从“恒”去抓,实现人与工作、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诚信。
精细是态度,是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始终把态度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引导师生用心做事,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培养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质就是培养师生“用心做事”的品质。学校把原来打一遍上课铃改为打两遍铃声上课,既保证了上课的时间又避免了学生疯跑进教室,心情许久平静不下来,心思不能很快转到课堂上来的现象;针对教学楼梯偏窄的客观实际,学校要求教师在学生队伍前面带领学生下楼梯,保障了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学校饮水系统在安装前一周就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安全教育,连续两周时间,每个课间都有值勤的教师进行强化教育,促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和安全饮水意识。
对于教学细节,要求教学预案和教具的准备充分一点;巡视辅导学生时的鼓励多一点;培养学生智能的要求具体一点;听学生发表意见时耐心一点;让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多一点;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长一点;评价学生公正客观一点;课堂提问覆盖面广一点。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规则范畴内给每位师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让每位师生获得成功体验,扬起自信的风帆非常重要。学校在管理方式上权利下移,强调独立开展工作的意识与能力,给教师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学校做他们坚强的后盾。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音乐、体育教师合作,自我配乐、编排了多个阳光体育项目,丰富了大课间活动。美术教师在专用教室装饰、布置、班级文化建设、师生工具本的封面设计中都充分发挥了专业特长。学校的班级文化抛弃了传统的远离学生生活的口号,由班主任和学生一起谋划、建设,每个班都有自己的文化建设主题,突出了班级个性和文化特色。学校摘掉了墙壁上的名人名言,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己的读书寄语,既贴近学生实际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学校春蕾电视台完全由学生自己搜集信息,自己撰稿,自己播报,自己评价,自我完善,为学生搭建了自我成长的平台。
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成功之本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风、价值取向及情绪的反应等。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而言,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建构新型学校文化的根本在于教师文化的形成。
1.创建学研共同体,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
学校以学研共同体的建设理念应对形势的变化,用提高“学力”引领教师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作为给教师的最大福利来实施;在原则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方式上侧重参与式培训和反思性教学,在内容上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并举,在层次上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切实加强学科组、年级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努力形成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并凭借这种气氛让学习深入人心,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
青年教师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水平,学校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目前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有50人,占全校教师人数的70%。学校高度重视新上岗教师前两年的培养。学校成立师徒帮带小组,由能力强、素质过硬的骨干教师作为师傅对新上岗教师进行帮带。
首先,在拜师会上举行正规的敬茶拜师仪式,师徒上展示课,原优秀师徒代表介绍帮带经验,聘请区教研室领导参与指导,给他们提出明确目标和方向。
其次,对它们进行量化考核,每月定期在全校上一节汇报课,学期结束徒弟向全校教师汇报展示帮教成果,由全校老师及业务领导对他们工作情况进行业务量化、考核。
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搭建创造性开展工作,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冒尖,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和引领者。学校成立 “逸博斋” 语文俱乐部、“π”数学工作室、“活力”英语俱乐部,采用专家引领的方式分别聘请市教研员为导师,采用定期让青年教师上课、专家评课的形式,提升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使全体教师受益。在此基础上学校重视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专家的引领以及校本的培训学习模式对学校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组织,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都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学科融合,转换教师的成长方式
教师的工作依赖于经验的积累而不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这种封闭性的教师文化不仅潜在地排斥开放与合作,而且严重地阻碍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使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成长方式,学会与他人共处,生成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职业人格、专业精神和教育智慧。学校多次聘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实现了校本研究的专业引领。各个学科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地教育教学活动,推动了学科更好的建设与发展。
四、有形的育人载体是学生德育的关键因素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因此,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方式、方法与途径,在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通过精心设计各种主题活动,以先进的科学、高尚的文化来滋养学生的心田。
1.构建“三自”德育新模式,形成良好的校风
在学生中充分弘扬学校精神,进行“三自”教育。“三自”即自省、自问、自信。积极探索变他律为自律、变管教为引导、变规范为需求的教育内化的方式。通过“三自”的实施与探索,初步培育学校优良的校风,高度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有效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培养出自我管理、自信自立、自主创造的优秀人才。
2.加强环境教育、网络德育的建设,开辟学校德育的新途径
以诚信教育为主线,结合学校地理位置(城乡结合部)和学生自我控制力低下的特点,找准德育的切入点在校园内着力进行环境教育和网络教育,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和优秀的网络品质。
五、反思
学校以“诚信”文化统领各项工作,把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点滴细节。学校核心文化已被广大师生和家长认可,但要真正内化于思想,外化于自觉行为还需要一个过程。整体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到位,细节管理还需深入,团队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个体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和持久性有待加强,骨干队伍还未形成体系。但是,只要学校抓住了文化管理这一先进的學校管理理念,加上良好的建设基础,相信学校定能早日实现新的历史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