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北京吆喝 感受市井风情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是北京声音的特点,老北京人吃的、喝的、玩的、用的都在游商小贩的叫卖吆喝声表现出来,突出了北方语言体系的特点,独树一帜地创造出老北京独有的方言。北京吆喝集唱、念、表演于一身,并带有典型的京腔、京韵、京风、京味儿,逐渐成为了一种才艺绝活并得以传承。《北京吆喝》是一首带有老北京文化特征为主题的儿童音乐歌曲,歌曲分为两大脉络,第一是对古老的吆喝声做出了介绍和回忆,第二是对新北京的绚丽发达做出了赞美,引发出受众的回忆和共鸣。本文通过对歌曲《北京吆喝》作品分析,歌颂了新老北京的变迁,体现出了“老北京”浓郁的韵味,同时也弘扬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关键词】《北京吆喝》;叫卖声;单二部曲式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獻标识码】A
  老北京叫卖声俗称“吆喝”,是旧时京城小商小贩为招揽生意的需要而自发创造的一种口头广告形式。这种叫卖声被赋予了鲜明的韵律和曲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也是老北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北京吆喝有着明显的自身特点,即功利性、音乐性和时间性。无论从语言、内容、韵律还是民俗风情上都具有强烈的京味特征。儿童歌曲《北京吆喝》,以老北京吆喝为素材,艺术地反映了古都北京的今昔。通过对老北京传统的吆喝声和京韵大鼓这一传统曲艺元素巧妙地结合,让受众感受市井风情,引发出受众者无尽遐想,感受老北京的独特魅力和对新北京的赞美。
  《北京吆喝》是一首京味浓郁的歌曲,由蔡海波作曲,李幼容作词。全曲展现了一幅古老北京人市井生活的画卷,渲染出北京人繁华生活的氛围,同时呈现出北京吆喝的传统文化。音乐一开始便引入了极其具有古都北京传统民俗风味的吆喝声——“磨剪子来锵菜刀喂”,这一声吆喝声语调强弱、快慢拿捏的恰到好处。声音婉转而带有穿透力,节奏感鲜明,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将听众迅速带入了“老北京”走街串巷的情景当中,感受最真实的北京人生活。
  《北京吆喝》由带前奏、间奏、尾声、尾奏的带再现单二部曲式构成,其主体为四四拍与四二拍的交换拍子,C宫六声(加清角)调式,由首尾呼应的四个乐句的乐段构成。作品采用了一段旋律多段歌词的分节歌写作形式,全曲曲长共5分钟,通过带有京韵大鼓等曲艺元素的相互融合,突出体现了“老北京”豪放、大气的地域特色。
  音乐以北京胡同里的一声叫卖吆喝声引入,随后的“天下的乡音哪里最动听?我最爱听老北京吆喝声”由伴唱演唱,道出了《北京吆喝》的主题思想,把受众带入了老北京胡同巷子回忆当中。伴随着板鼓的响起,自然地引入人声伴唱,运用了典型的京韵大鼓为素材。速度的变化让人们流露出喜悦之情,随后伴唱的演唱节奏欢快,旋律悠长,声音清脆婉转,富有传承意蕴。歌词中“一声声飘进了孩子的梦”从而为这首歌贴上了儿童歌曲的标签。伴唱结束之后,音乐速度加快到每分钟110拍,加入了琵琶、板鼓等乐器的弹奏。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让曲艺元素更加凸显出来,烘托出了欢快活泼的氛围,把听众带进了“老北京”胡同里热热闹闹的场景。
  A乐段共22小节,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构成的不规整乐段,是一个背景的描写。每乐句均由空半拍的形式开始,形成了该曲的特色。独唱开始演唱,声音清脆嘹亮,咬字吐字清晰,有着浓郁的北京人的地方特色,同时也为了强调老北京话的字正腔圆。a乐句由属音进入,随后采用六度下行大跳的倚音落至角音。该乐句的结尾开放于属和弦。b乐句将突出体现北京特色的倚音技法扩大运用。在乐句的第三小节采用了六度下行大跳,使“京味儿吆喝”更加形象,乐句收拢于主和弦。乐句加入了人声伴唱,使得音乐的织体更加丰富起来。c乐句为d乐句作了铺垫,d乐句由跨度较大的跳进开始,相比于前三个乐句而言,d乐句的规模明显加大,不仅是音乐的延长,更加是情绪的无限延伸。一声“吆喝”更加突出了音乐的主题,吆喝声韵味悠长,表现“北京”的市井风情。随之独唱“啊”和伴唱的交替演唱,把情境渲染的淋漓尽致。进入了短暂的间奏音乐连接转换,紧跟着下一乐段的开始。
  B乐段共26小节,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不规整乐段。速度加快为每分钟110拍。a乐句由羽音进入后下行四度跳进,随之立即回到羽音,把“酸甜苦辣”的音调和情感都体现的淋漓尽致,透露出老北京的浓郁风情。b乐句第一小节倚音的运用完整地贴合了“高亢低回”的情绪,随后由主音下行六度跳进的方式“诉说”,引入了高潮。c乐句为全曲的最高潮,由羽音上行六度跳进至角音开始,上行三度极进至属音,将音乐情绪推至顶峰,最终开放于属和弦,为d乐句的开始做了铺垫。歌词中“北京吆喝让我品味悠久的民俗民声”,突出了全曲的主题,使受众回味着北京的吆喝声,体会北京的传统文化。d乐句的“北京吆喝”是c乐句“同头异尾”的变化重复,音乐富有律动感,强化了音乐的高潮部分。歌词“古都北京”和“霓虹北京”作为了全曲的表达,对老北京的怀念和对新北京的赞美之情。最后长达13小节的d乐句将音乐情绪推入了新的台阶,在情感上得到了再一次的升华。
  综上所述:老北京的吆喝是展现老北京市井生活风俗的一种口头的民俗文化,这首儿童音乐歌曲不仅仅赞美了北京的吆喝,更多的是借助吆喝声来衬托出老一辈人对北京传统吆喝的追寻。是对老北京民俗风情的怀念,展现出新老北京的变迁,在灯火霓虹中不禁怀念古朴的民俗民声。通过与京韵大鼓这一传统曲艺元素巧妙融合,唤起了受众脑海中童年生活的回忆,塑造出古都北京的市井风情。一声声的“吆喝”更是融入了北京的古老文化,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使得老北京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也是对新北京生活变迁的赞美和未来生活的展望。
  参考文献
  [1]蔡海波.儿童歌曲创作的理论与实践[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王绮(1993—)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研究方向:传媒音乐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多媒体、互联网、新科技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智能”一词已经成为了人们平时言语中讨论的固定词汇。在音乐领域,各类高科技也慢慢涌现出来,这样的智能形式不断普及,打破了学习音乐很多惯有的思想,但在使用过程中的弊端也不断涌现出来。本文通过介绍两种钢琴的教学方式,希望为钢琴初学者提供一些可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少儿;智能钢琴;利弊;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我们
期刊
【摘要】文化外交作为一项现代外交实践活动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世界各国交流中。音乐外交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在美国的文化外交中得到广泛开展,如“美国声音”、“韵律之路:美国音乐世界行”、“爵士乐大使”、“嘻哈月特使”和“音乐序曲”等等。音乐在文化外交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互动作用和共同价值观,使得国家形象有所改善,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一定提高。  【关键词】音乐;文化外交;美国音乐文化外交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是意境。“意境”这一次凝结了古代中国人的哲学智慧和艺术经验。意境诞生的哲学前提是道家的本无论与佛教禅宗的空观论,这两种空无论的“向内转”是意境这个哲学范畴产生的直接原因。本文试图从中国的“意境美”来剖析刘文金与德彪西的音乐,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论点的基础上,努力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共通之处,对增强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出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意境美;刘文金;德彪西;禅意:
期刊
【摘要】把音乐作品的整体划分成各个部分的过程就是分析,要从整体的结构上把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找出,有针性的分析各部分之間的细部结构和其他的各种因素。构成音乐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和声,所以在进行音乐分析时,和声的分析必不可少。和声分析是音乐分析的基础,音乐分析与和声分析是认识音乐作品的的方法,因此,对于音乐专业以及与音乐相关的人群,需要了解什么是音乐分析,什么是和声分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两者
期刊
四十九中伴我飛翔
期刊
子衿
期刊
我是一片小小的雪花
期刊
【摘要】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课本歌曲的教唱为授课内容,而其考核形式也是与此此教学内容相对应的。针对班级个体情况,教师尝试扩展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现有教材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仅以教材中儿歌《小星星》做课堂案例分析。  【关键词】《标准不能只有一个》;《小星星》版本;内涵和外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标准不能只有一个》是《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中的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初读时只对字面
期刊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波兰伟大的作曲家肖邦是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被称作“钢琴诗人”。肖邦首创了钢琴谐谑曲这一音乐体裁形式,写有四首作品。最受欢迎的降b小调钢琴谐谑曲Op.31是肖邦谐谑曲中的第二首,这首大型乐曲作于1837年,具有浓郁的谐谑风格以及爱国的炙热情感。笔者通过实际演奏并结合自身演奏经验,使得
期刊
【摘要】多元化的礼俗活动是陇东的一个重要特色,伴随着每个陇东人的一生。礼俗活动已经成为了陇东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种礼俗文化元素融入到了陇东人的血肉之中,对于陇东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唢呐是陇东礼俗活动中最常用的乐器之一,也与陇东礼俗活动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唢呐;丧葬曲牌;影响  【中图分类号】J632.14 【文献标识码】A  一、唢呐起源  唢呐最早起源于波斯和阿拉伯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