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人的“日式孤独”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4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1月,我在东京武藏野做交通协管员。记得是一个星期五,我提前了半个小时,还没到集合时间,就在附近一家日式餐厅门口等着。过一会儿,一个看起来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走了过来,一直盯着门口的招牌菜海报。可能是没喜欢的菜,就离开了。刚没走几步,又回来看菜式,好像在犹豫什么。
  我走过去问她想吃什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她一下子变得笑容满面,问我:“你是餐厅的工作人员吗?”我说:“不是,看你好像有什么难处,就问一下。”接下来老太太的热情有点吓到了我。
  “你吃饭了吗?”“没有,不过吃了咖啡和巧克力,觉得够了。”“还是吃一点饭吧,一起进去吃饭,我请客!”“呃……谢谢您,不过15分钟后我就要集合上班了,您看,我包里带着工作制服呢。”“原来这样,那你哪天有空呢?到时一起吃饭。”“应该下个星期二下午吧。”我怕敷衍了事会让老太太很失望。“太好了!那下周二下午四点,我们在这里吃饭,可以吗?”“……应该可以吧。”我难免有些疑惑,只能这么回答。“不要忘记哦,下周二下午四点,我们在这里见。”老太太说了两次,开心地走了。留下我一脸懵圈。
  当时我觉得老太太应该一时说说而已。不过到了约定那天,时间越临近,我越觉得最好还是去吧,哪怕被放鸽子总比放老人家鸽子好。不过说实话,我还是有小小担心会遇到一位“碰瓷”的。
  周二下午,我提前三分钟到。四点到了,没见到老太太。等了几分钟,正笑自己心软把陌生人一时套近乎当真的时候,老太太出现了。
  没有期待的惊喜,我也看到了老太太脸上有种“老友重逢”的喜悦。到了餐厅里,点了菜后,老太太就跟我打开话匣子。原来,她两个孩子都不在东京,一年到头有时候也见不上一次面。丈夫十几年前就去世了。之前跟丈夫开了三十年的餐厅。讲起她开餐厅的经历,还不忘跟我强调,做任何生意,定位最关键:在什么地点,面向什么人,提供什么产品来解决客户的什么问题。
  老太太说那天她在犹豫要不要进餐厅吃饭,我一个好心人主动问她需不需要帮忙,让她感觉很温暖。她感慨说:“我在日本生活这么多年都没有碰到过,以后可能也不会遇到吧。”
  后来我才知道,她实在太孤独了。孤独到不需要用手机,孤独到有人送来一句问候,她都可以掏心掏肺。她说虽然老年人的福利不错,可是很难感受到年轻人的温情,连自己孩子的感情也变淡了。孩子不知道跟她说什么,她也慢慢感觉多说无益。老太太还半开玩笑说:“可能我死了都没人知道吧,不过这样也好,不用打扰任何人。”我会意地给她一个“理解”的苦笑,这在日本被称为“孤独死”,去年仅东京就有三千多位老人在无人看守中去世。
  如果把老太太这种孤独称为“日式孤独”,它似乎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孤独感。正如他们的祖先发现自己所住的地方,只是茫茫海洋中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一样,是一种无奈的接受。虽说并非什么好的感觉,但也因为碍于某种无形的社会情面和难言的个人心结,不会主动往外寻求慰藉,以打碎这一孤独。
  坐在那间餐厅里,在我眼前的,一方面,是服务员提供的近乎无可挑剔的“日式服务”;另一方面,是老太太眼神中给人无尽苍凉的“日式孤独”。
  日本人大多喜欢独来独往,孤单得静悄悄。外国人乐于“串门”拉家常;日本人情愿独守家宅,把家门口的花草修剪得整齐精致。外人一开始可能会疑惑,后来或许会嘲笑,最后慢慢理解:日本人也不是喜欢孤独,只不过是极其不喜欢失望。
  日语有一个词叫“无缘社会”,形容当前的日本进入无社缘、无血缘、无地缘的现状:没有真正的朋友、儿女私情淡薄,即使近在眼前也如天各一方。虽然人都在,但他们不善于承受感情联结之后的五味杂陈,更愿意活得淡淡的。
其他文献
天气很好,清澈明晰。他们说,只要你向四周看看,你会发现周遭很安全——只要你能看到村子边一排排的树木,还有沙漠边缘最后的几处田地,以及夹杂其中的灌木丛。  但在冬天,白昼很短。一旦黑暗接替短暂的黄昏,从天而降,一切色彩和动作都会被统一的黑色所吞噬,恐惧也随之来临。这就是加里布居民所说的,并急切催促你尽快动身离开这个村子和地区的原因所在。  因为夜晚时分,恐怖又会重新回到这里。    村民们说,有时候
2019年10月14日,伦敦威斯敏斯特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查尔斯王子的陪同下出席国会开幕典礼。女王强调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确保10月31日脱离欧盟,与欧盟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内马铁路通车2019年10月16日,肯尼亚内羅毕,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内罗毕-马拉巴标轨铁路(内马铁路)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车。内马铁路是肯尼亚1964年独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基建项目。天皇即位礼2019年10月22日,日本第12
猜谜在很多国家被称为“智力体操”,而它在日本,则是从贵族消遣发展过来的“全民游戏”。古时的猜谜游戏将日本的社会阶层划出高低贵贱,“能猜谜就代表有贵族血统”。如今的日本,父母们将猜谜作为开发子女智力的重要教育手段。有学者认为,日本人对于谜语的迷恋来自于佛教禅宗,同时也是出于他们对“智力美学”的信仰。  猜谜真正在日本民间广为流传,要到江户时代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的时候。当时流行的猜谜游戏是“三段式”,
“鉴于以色列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事情,我不能够昧着良心视而不见……也正是因为我热爱我的祖国,我必须要抵抗发生在这里的暴力、腐败、不公和权力滥用。”好莱坞演员娜塔莉·波特曼不久前在社交网络上发出这样一则政治宣言,引发来自以色列国内的巨大反响。娜塔莉·波特曼  出生在耶路撒冷的波特曼拥有以色列和美国的双重国籍,是海外以色列人中的杰出代表。但本次她公然在网络上批评以色列的言论却让很多以色列人大呼“无法
1969年7月16日,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成员透过窗户观看“阿波罗11号”的发射  人类首次登月的50年后,想“再现”一次登月场景,简直太容易了。一块小小“宇航员足印”冰箱贴,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就可以用增强现实(AR)的方式,显示出登月的三维信息,包括当年的电视直播录像、“阿波罗11号”的具体数据。  当然,“阿波罗”计划,包括1969年首次登月的“阿波罗11号”,将永远作为人类探索的里程碑,被历史
在悉尼留学期间,一直期盼着能够看一场当地的演唱会,可惜留学的那3年,我喜欢的歌手都没有来澳洲开办演唱会的计划。  之前又听参加过陈奕迅悉尼演唱会的朋友提及,陈奕迅在演唱会上全程讲粤语。朋友本以为可以跟华人歌手做到沟通无障碍,结果却是,粤语小白的她全程没有参与感,十分难熬地度过了两个小时,一句互动都听不懂。  于是,保险起见,我把“看一场当地的演唱会”的打卡目标,锁定在了母语是英语的知名外国歌手身上
2019年8月8日,英国布里斯托举行国际热气球节。每年8月举行的布里斯托国际热气球节是英国五大户外盛事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热气球节之一,每年吸引全球100余个热气球团组及逾50万人参加。朝圣之路  2019年8月10日,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第二天,超过200万穆斯林聚集在阿拉法特山(Mount Arafat)祷告。阿拉法特山是位于麦加东部的一座花岗岩丘陵,高约70米,据传是约1400年前伊斯兰教先知
就为了一个德国电视喜剧演员吟诗嘲讽自己,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难道真的要不依不饶吗?答案在4月11日晚上揭晓了,德国美因茨检察官已确定就此事向知名电视主持人、喜剧演员扬·伯默尔曼展开调查。德国演员嘲讽土耳其总统  伯默尔曼最近之所以成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明星,起源于他在4月7日晚上的节目中念了一首诗,诗中将埃尔多安讽刺为“最不要脸的玩意儿”。根据德国电视二台的说法,伯默尔曼在诗中称埃尔多安是个“职业傻
陈言  现在的日本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细微化的特点。战后日本最先发展的是钢铁、化工技术,后来家电等电子技术发达了起来。现在如果问日本技术在哪些方面最具特点的话,估计已经不是微电子技术,而是在材料及元件方面做得更细、更专。  比如,日本制裁韩国,不是提升从韩国进口的产品的关税,也不是压迫日本企业从韩国撤回日本,一开始仅仅是下令三种半导体工业原材料不得擅自出口。这三种原材料分别是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及氟
2018年1月的一个温暖的清早,17岁的内达·托雷斯从屋外的帐篷中醒来。她的家,就在边上,布满霉菌,蚊虫飞舞。她走到屋内,穿过客厅,客厅墙壁上依旧挂着学校照片和奖章。飓风过后的波多黎各,漆黑一片的夜  在黑暗中,借着手机的微弱光芒,她穿上校服和运动鞋,前往公交车站。一路上,她经过一堆残骸,一个绝望的邻居用白色涂料在残骸上潦草地写道“S.O.S!我们亟需水和食物”,最后到达她的高中。这个学校仍旧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