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穿衣服一样处理伤口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种神奇的“创可贴”,只要将它粘贴到创伤两边,像拉拉链一样缓缓地将束紧条拉紧,再剪掉锁条多余的部分。这样一贴、一拉、一剪,就可以免去医院缝针,避免缝合时的恐惧和撕心裂肺的疼痛,而且不会留下不堪入目的疤痕,也不必经受拆线的痛苦。仿佛穿衣服拉拉链一样,轻轻松松地完成伤口处理。
  阿米尔·贝尔森是Zipline MedicalZipline?医疗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一次他到郊外爬山,不小心脚下一滑,腿上磕了一个口子,鲜血立即流了出来。情急之下,阿米尔·贝尔森从登山包里拿出一块新毛巾,三下五除二将伤口包裹得严严实实,才好不容易止住了血。
  简单处理了伤口,阿米尔·贝尔森想赶快下山,可一瘸一拐走了几步,伤口就撕心裂肺地疼痛,毛巾差点要掉下来,他不得不再次坐下来。这时,一阵山风吹来,凉飕飕的风直往他的身体里钻,他急忙将鼓满风的拉链衫拉紧,电光火石间,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里冒了出来。他想:如果有一个像拉链一样的创可贴,让缝合手术变得像穿衣服拉拉链那样的简单该多好啊。
  回到家,阿米尔·贝尔森立即拿出纸和笔画起了草图。可一连画了好几张,他都觉得不满意。最后,他干脆比着伤口画了一个3厘米长的图形,然后又画上一个拉链。可是,如何将这个图案变得像穿衣服拉拉链一般简单,既避免缝合进一步的刺激,又减少伤口异物反应,还不影响创口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呢?
  第二天,到了公司,阿米尔·贝尔森将他的想法告诉大家,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有创意,又安全方便。于是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进行试验。他们找来了各种各样的医用胶布逐个试验,但是胶布粘贴时间一长,会发生轻微的移动,造成物理性的皮肤伤害,不仅增加了伤口治疗次数,而且还延缓康复時间,造成重复处理的许多烦恼。
  试验失败后,大家又找来有自粘功能的半封闭型湿性胶带,这种材料维持时间长且透气,还容易揭起。可是,医用拉链并不能因为伤口的大小调整张合度,紧了会造成伤口压力过大疼痛难忍,松了又不能达到愈合的效果。这时,有人想到了束紧带,不但有利于分散力量,还可以根据伤口闭合的需要进行调整,恰如其分地达到缝合的目的。
  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有了新的进展。他们将自粘的湿性胶带剪成一个和伤口大小的方形,在中间留出一个可以观察的空间,又把束紧带对称地粘在了上面,这样,既将力量分散到束紧带上面,又可以随心所欲把握合适的力度,随着束紧带的缓缓拉紧,伤口奇迹般地变得“天衣无缝”了。
  阿米尔·贝尔森给它取名为“拉链缝合贴”,并将它运用于创口较小的外科手术中。“拉链缝合贴”不仅避免了缝针拆线的痛苦,让处理伤口变得像穿衣服拉拉链一样的方便,还摈弃了传统的“蜈蚣疤”。
  经过临床试验,阿米尔·贝尔森又对“拉链缝合贴”做了改进,使它处理伤口的长度达到了3.8厘米,甚至还出了装有拉链缝合贴、擦拭清洁伤口的酒精棉签、止血纱布和覆盖伤口绷带的套装。有了这些,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户外运动,万一发生意外受伤,随时随地都能像穿衣服拉拉链一样简简单单地处理伤口。
  (编辑
其他文献
和楼下的邻居产生了一点误解和矛盾,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没想到,这种误解和矛盾不仅没有消停,反而有一种剑拔弩张的态势。每天进进出出,和邻居碰了面,我都感到十分尴尬和别扭。  周遭萦绕着这种沉闷的气氛,让我如鲠在喉,呼吸不畅,心情十分不快。终于,我想出了一个破解这个误解和矛盾的方法。我拿起乡下亲戚送来的一瓶麻油,敲开了楼下的门。  楼下的邻居看到了我,脸上立刻露出不悦的神色,家里的几个人也立刻聚到门
胡耀邦是一个深念同学情谊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始终不忘自己的中小学同学,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饱含深情的故事。    中小学同学有哪些    回顾胡耀邦的求学路,起于1921年5岁入族学发蒙。1925年9岁时到老家苍坊村10公里外的文家市里仁学校上高小,再到1929年夏考入浏阳县立中学上初一。1930年春天,他离开学校回乡参加革命。  在族学,也就是私塾启蒙4年,胡耀邦年岁还太小,这段记忆因其遥远而淡化了
林語堂说:“吾们的吃东西吃它的组织肌理,它所抵达于吾们牙齿上的松脆或弹性的感觉,并其味香色。”这是谈吃的一句精辟语,想来林先生对美食没少下功力。近日,翻检起汪曾祺先生的《四方食事》诸文,齿间似有美味层层泛起,兴致所至而谈小吃。  小吃是流放乡间的逐臣,是深山老林中的隐士,是诗歌里的长短句。生活在梅岭北麓的客家人,十分好客,便有了许多客家小吃。  譬如灰豆腐。陈年的雪水、草木灰、甘草、食盐,倒入瓦罐
一般来说,领导都喜欢喝水。当然,也包括茶水。普洱、大红袍、铁观音,各有所好。更讲究一点的,水里加了红枣、枸杞、菊花等等,有段时间,“保温杯里加枸杞”几乎成了养生的标配。一大早,泡上一大杯水,在看文件或者开会的间隙,挪动一下屁股,身子往后一仰,微微靠在椅背上,端起水杯喝几口,醒脑提神又解乏。  李局长也不例外。他常说,喝水有益身心健康,还能帮助减肥。不熟悉李局长的人,自然以为这是一句玩笑话;熟悉李局
1  大学时的一个假期,我回了趟老家。想起平时聊天时,很多同学说从来没有吃过我家乡的特产,甚至都没有听过。所以回来时,我特意带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还有母亲亲手腌制的酸豆角和糖蒜。  在教室,我把特产分给同学,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说笑。这时,郭华皱起眉头说:“其实所谓的特产,没有一样好吃的,徒有虚名而已。尤其是自己家腌制的食物,既不卫生也不健康,最好少吃……”  听了郭华的话,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我感觉
中国共产党十分珍视自己的历史,非常注重通过建党周年纪念,特别是逢十纪念来对全党进行党的历史经验和当前形势与任务教育。胡乔木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纪念尤其是逢十纪念中,充分发挥“党内第一支笔”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建党20周年。胡乔木协助毛泽东编成《六大以来》  194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在这一年
到了夏至,白昼的光阴愈加阔绰。凌晨4点,天空就等不及地撩开了夜的黑毡,露出蓝冰似的曙色。蓝冰渐渐融开,化成漫天米白,黎明的幽暗被天光漂洗干净。那一刻,还不到凌晨5点钟;再次看到暮色合拢,又要等晚8点以后了。  多长的日脚!  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白昼时间超过黑夜时间最多的一天。  在二十四节气里,夏至排第十
下班后坐在楼下的茶铺喝茶。茶铺女老板种了不少花草。有一盆很大的栀子花开得正好,沁得茶铺里满是花香。  就花的属性而言,我一直觉得栀子花更适合于农村的生态环境。在农村长大的我,记得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农家房前的栀子花骨朵儿就缀满了枝丫。女主人们喜欢在傍晚数一下那些将要绽放的骨朵,第二天趁太阳还没有出来前,就把那些开了的花连着一两片叶子摘下,带着露珠的雪白花儿分外水灵,花香四溢。把摘下的花插在家里的酒瓶
民国时期,相声名家张寿臣经常在新中央戏院以丑角的身份演出小戏。  一次,张寿臣与另一位相声演员周德山搭档演出《打面缸》,张寿臣扮演大老爷,周德山出演四老爷。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台中间摆一张面桌,大老爷藏在桌后,四老爷上场,他上场后先念数板,然后会念一句道白“有请大老爷”,大老爷借这句道白自桌后走出,剧情再往下发展。由于周德山年事已高,在念完数板后,竟将“有请大老爷”这句关键的道白忘掉了。没有这句台
过去,乡下人家都有一口大铁锅,砌嵌在灶台之上,它能用来蒸煮熏炒,将农家的一日三餐烹调得滋味深长。儿时放学归家后,我最爱围在铁锅旁,看着母亲烧饭炒菜。尽管当时日子苦,锅内难得有好菜,可即便是最简单的卷心菜烧豆腐,也能让我欢喜。铁锅里咕噜起伏的响声,是我听到的最美乐曲。  父亲偶尔会买一些小鱼小虾,给我们补充营养。母亲把锅烧得通红,淋油,等油烧热后便倒入鱼虾,只听“吱”的一声,白烟四起,鱼香味便很快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