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潮激荡下的弘通文学观——朱彝尊论唐宋诗歌遗产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xo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朱彝尊是清初著名诗人,与王士祯并称“南朱北王”,当日“海内操奇觚者,莫不乞灵于两家”(杭世骏《词科掌录》)。这种隆盛声名的取得,是与他善于兼收并蓄,并重视前代诗歌遗产分不开的。尤其是围绕着唐宋诗之争,朱彝尊发展了弘通的文学观,为纠正明代以来宗唐祧宋莫衷一是的片面诗学崇尚作出了贡献。本文拟结合他的创作实践及明末清初诗坛的实际状况,对此作一初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正> 我们讨论的经济增长,其内容乃是实际的国民收入增长,而不是总产值和名义国民收入的增长,因为后两项的增长可能都不是国民财富的实际增长。据统计,我国总产值有一半是由重复计算和折旧构成的,总产值增长可能包含了重复计算和折旧部分的增长,它们只是原有国民财富的补偿与替换,并不表现一年国民财富有任何新的增加。与此相应,名义国民收入的增长则是用当年价格衡量的国民产品的增长,这种国民收入的增长包含了价
<正> 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写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下三册已出齐,该书以选材精当,立论公允见长,上、中两册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普遍好评,在学术界也颇有美誊。下册主要是清代和近代文学批评理论,这是以往研究中的
<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6期刊载吴才根同志的文章《怎样解说I(V+m)与Ⅱ_aC、Ⅱ_bC的交换?》(以下简称吴文),对宋涛等同志和张薰华等同志对有关问题的论述图式进行了评论,并提出他自已的图式。本分分三部分,分别对吴才根同志的文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期刊
<正> 我校中文系余世谦编著《中国文明大观》一书,最近已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综合古代文献资料和当代文化研究成果,集中国文明精华于一书,融民族文化瑰宝于一册。它采用专题综述与分条列目相结合的体例形式,分列25项、52类、1200多个条目。每项专题前撰有综述,介绍该领域的历史流变、内容概况,给人以概括而集中的知识;之后,分条列目,具体介绍该领域的“名贵精要”。举凡中华民族、历史名城、名山胜水、园桥寺塔、石窟陵墓、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画碑帖、科技发明、古籍典册,乃至古代服饰、节日风俗、南北
2004年最后一个月是公司史上少见的并购之月,不仅公司之间频频发生并购(参见表一及http://money.cnn.com/news/deals/metgets),而且在不到半个月时间,接连发生5起令中外媒体震惊的重大并
马勒是20世纪早期重要作曲家、指挥家,他的交响乐以音响宏伟、编制庞大著称,然后这并不影响马勒配器手法的细腻与精致。马勒《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篇幅较短,编制简洁,本文以此
<正> 去年六月,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英文中国哲学季刊主编、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成中英先生来沪讲学。临行前,他对国内有些青年学者把他的观点误解为“新儒家”表示担忧,并希望我有机会替他澄清。近来,朱维铮先生在论文集《断裂与继承》的前言中,提到当前国内学术界的这样一种文化现象:李泽厚先生否认自己倾向于现代新儒家,但他强调儒学传统是中国文化心理的现实存在,强调儒家已侵入中国人无意识的深层等,这也被某些青年学者看作是转向新儒家的表现。
<正> (一) 建国以后,有关领导部门和新闻界的同志们对新闻工作某些不适应新形势需要,存在生搬硬套、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做法,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呼声的倾向,尤其是不能充分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情况,有所觉察,曾提出了改进报纸工作的意见,并在实践中作了可贵的探索。其中,以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全国新闻工作改革,是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利用学校科技创新社团这个平台,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的改进,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探究的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