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生活化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8525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环境与书本知识原本为同一世界,生活是教育的原型,由书本加以“提升”,书本则是对生活的解读。但是一直以来,很多地方的小学教育教学由于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极端地强调认知性学习,忽视生活学习和实践学习,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书本与生活几乎成了“阴阳两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为了克服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思想。
  [关键词]课堂; 形象直观; 教育即生活; 学生; 儿童生活; 社会生活
  儿童的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没有生活体验的辅助,知识便是纯粹的“知识”,学会了理论知识而不能学以致用,等于白学,即浪费了教学资源,长此以往的灌输知识和学而不用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加学习压力,甚至会造成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儿童是天真的,好动的,大脑中的物象是直观的,形象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直观影像的支撑,所以儿童的教育离不开生活实践,从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需要的知识。
  一、儿童的生活化教育理论
  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在杜威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2)“从做中学” 。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杜威认为,“从做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陶行知校长的教育理论核心。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2)“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二、儿童的生活化教育实践
  1、图片教育。形象的画面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从而使学生在图片内容中受到启发和引导。
  去年在薛家湾第八小学参加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时候,有幸看到了这一幕:学生就餐大厅的墙壁上贴满了有关偏远山村的孩子们在简陋的学校里分餐露宿,食不果腹的惊人画面。画中的小学生穿着破旧的衣服,一双双黑瘦的小手里都端着一个大洋碗,洋碗里只有米饭,没有菜,就连一根咸菜都没有。有的学生如果想喝水就去接半碗凉水,凉水拌米饭,而且没有餐厅,只能一个个蹲在房檐下进餐。这样揪动人心的场景和画面,谁看了都得心寒,更别提每天在干净、宽敞的大餐厅里吃饭的学生们了,他们那一颗颗生有悲悯之意的童心早被这些惊人的画面感化了,还会有学生浪费食物,随意倒饭撒饭吗?不会,因为学生从一幅幅壁画中已经懂得了“爱心你我他,节约靠大家”的道理, 也知道了什么叫生在福中不知福,从而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2、视频教育。生动的视频资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人物情感,体验生活情境,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教育。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中有一篇课文叫《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记得我在上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雷锋叔叔,从雷锋叔叔的事迹中感受爱心的伟大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观看有关雷锋的视频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对雷锋叔叔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所以对于课文内容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而且很透彻,不用我再细致、全面的啰嗦些什么。
  为了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教育资源和快乐生活,我对学生进行了好几次苦口婆心的说教教育,可学生们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感受不到我的教育目的。于是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一部当时很流行的电影《暖春》,看完之后,学生深受感动。他们看到了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小花儿的不幸人生遭遇和艰难的求学历程,从中受益匪浅。比起之前的说教,看电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实践教育。亲身实践教育会给学生带来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从而激发其学习和劳动兴趣。
  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一里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我没有采取及时的、直接的和学生们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而是把这部分教学内容放在了半个月之后的春暖衣薄,花草吐芽,雁舞鸟鸣之时,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初春时节的真实感受。而且为了让学生对美好春光有更亲切和深刻的感受,我选了一节上午第二节的语文课,带同学们去室外进行观察和感受春姑娘来临时的生动景象和愉悦气息。在室外,同学们观察到了花坛里刚长出的花骨朵儿和草坪上小草抽出的嫩芽,闻到了春天里泥土和草芽的气息,听到了布谷鸟和小麻雀的歌唱声,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和柔和的春风……,回到教室,同学们的感触很多,说的不亦乐乎!一堂活跃生动的口语交际课即给孩子们带来了愉悦感也给我带来了小小的成就感。
  三、总结
  儿童的生活化教育是一些中外教育家多年潜心研究和实践得出的教育观点,也是我选择从事教育行业以来一直在追求并坚持的理想。儿童是最纯真无邪的,他们那小小的内心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尤其是受直观形象事物的影响,正是因为此特点,对儿童进行生活化教育直接、有效、简单、易懂。
  参考文献:
  [1]付先梅.浅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09(05)
  [2]贾元荣.《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3(17)
  [3]杨钦芬.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意蕴与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01)
  [4]刘影,叶玮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之借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03)
其他文献
[摘要]高考单项填空题主要考查基础语法知识、词组的搭配和习惯用法、对词义的正确理解和功能交际。近年来,高考英语测试进一步突出语用、重视交际、注重能力、侧重语篇,单项填空也加强了语境因素。  [关键词]单项填空;考点分析;课本教学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以语法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导致了以下现象的出现:  1、加重了对语法考点的强调。  我们的英语老师在答疑学生时往往是针对单项
期刊
[摘要]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情感教育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利用和发挥历史学科人文优势服务于学校教学总目标的具体形式。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强调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的和谐统一,倡导在教学过程中的知情交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强调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特征的形成,完善教学目标。  [关键词]历史教学;渗透;
期刊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种重要的基本原理。它是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反馈的手段,可以不断地纠正偏向和失误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反馈原理十分重要,作用很大。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以调节思维方式,改进学习方法,对教师来说,反馈信息可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的效果与反应,以便调节教学活动的安排,
期刊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本文通过巧设游戏活动、以动手操作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生活情境等几种新课导入方式,阐述了巧设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入;兴趣;情境;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设计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为学生探究新的知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和
期刊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把未成年的孩子寄养在亲友处,造成了“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外出打工”的现实状况,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做的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
期刊
[摘要]“讲故事”,召开“故事会”的教学形式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动作表现能力以及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遵循正确的原则,本文就自己的一些做法,谈一谈,愿与广大同仁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讲故事;学法  幼儿园组织一次有意义的故事会, 老师在课堂上
期刊
毛泽东曾说:“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可见对未成年人培养教育,事关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可见,少年儿童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性。然而今天,我们社会,学校评价一名学生的优良,学习分数占第一位;品德似乎被忽视。这样,学生就朝畸形发展,出现了高分低品,高分低能的现象,作为人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评价一名学生的优良,要品在前,德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作为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的学校体育,其地位、作用更加突出。本文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提出一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与途径,使学生形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把科学健身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促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运动;心理健康;促进  世界卫生
期刊
研究背景:  前段时间我们班的孩子每次书写后,桌面、地上都有铅笔、练习本,询问谁丢的铅笔时都没有孩子来认领,几天功夫,我的笔筒里就插满了大小不同、长短不齐、形形色色的铅笔;练习本更是扔的满地都是,几乎每天都有幼儿捡来扔到地上的本子;搞得我每天都要为了寻找学习用品的主人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作为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为了培养幼儿会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独立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我们班设计了《我会收拾
期刊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老师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带领孩子走进数学的世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关键词]生活;展现;成长;提高;延伸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