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展望

来源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n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视是一种儿童早期由于异常的视觉经历如斜视,屈光参差,视觉剥夺等导致的皮层性视觉损害,因而,只有理解了其发病的神经机制,才可能提出有效的治疗。一般观念认为弱视只有在儿童期治疗才有效,而成人的弱视基本无法治愈,但是近年来随着对弱视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及神经电生理的研究,尤其是对视觉皮层发育可塑性的细胞间交流及细胞内分子信号通路的认识,拓展了人们对弱视病理的知识,因而也成功地通过恢复成年期的可塑性改善了成年弱视的视力。本文介绍了视觉发育可塑性的进展,就近年在增强成年可塑性途径如改变神经兴奋性与抑制性的平衡、细胞外基质、丰富环境及表观遗传学修饰等作了介绍,以其对弱视的病理机制,尤其对成人弱视的治疗有更深入的认识。“,”Amblyopia is a form of cerebral visual impairment caused by abnormal visual experience ( e.g., strabismus, anisometropia, deprivation) during early childhood.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amblyopia in order to devise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lthough previous concepts of amblyopia is an untreatable pathology in adults, recent data deepen our knowledge of the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and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that mediate experience-dependent plasticity in the developing visual cortex. Successful en-hancement of adult plasticity has been achieved by altering the excitation to inhibition balance;extracellular matrices;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In this review, I describe current concepts of brain plasticity and the established mechanisms of amblyopi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hese may hold the best hope for success in the fight against amblyopia.
其他文献
目的:对缝合锚钉技术治疗关节周围撕脱骨折及韧带损伤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30例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及韧带损伤采用缝合锚钉技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
目的探讨黑暗人格的性别差异及其对关系满意度的跨性别一致性。方法选取被试490人,使用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量表、精神病态人格、自恋人格、大五人格以及关系满意度量表进行测评。采用相关分析、t检验以及分层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关系满意度和三种黑暗人格得分分别为:关系满意度(27.63±5.09)分,马基雅维利主义(53.52±8.02)分,精神病态(38.45±7.52)分,自恋(18.41±7
心肌梗死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肌启动修复及心室重构的分子机制显示心肌细胞所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在细胞局部交流及远程信息交换中发挥重要作用。
冠状动脉微循环对血流代谢性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微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功能调节冠状动脉血流量,影响心肌灌注。心外膜冠状动脉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心绞痛的发作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
目的探讨参与倍慈模式生计活动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以2015年6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加入倍慈精神卫生发展研究项目的精神障碍患者7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35人,对照组35人,研究组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进行倍慈模式生计活动干预12个月;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 Ⅱ),大体功能量表(GAF)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WHO-DAS Ⅱ
目的探究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控制源、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26名大学生集体施测,用SPSS17.0、Amos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73.6%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有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在机遇得分[(20.17±6.65)分]、有势力的他人得分[(18.74±7.45)分]、焦虑得分[(45.95±10.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的一种先天性眼内恶性肿瘤,现阶段已有的治疗手段包括化疗(局部+全身)、外照射、温热治疗、冷冻治疗、内放射敷贴术、光凝治疗、眼球摘除等。本文主要
目的:观察儿童弱视在医院集中综合治疗与家庭分散单个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病例资料齐全按时复诊的儿童弱视1347例(2160眼),其中605例(914眼)在医院集中治
在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o-MT)过程中,内皮细胞间连接丢失,失去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CD31)和VE-钙黏蛋白(VE-cadherin),获得间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ɑ-平滑肌肌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树木画投射指标的提取和定量分析,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树木绘画投射的特征指标,为精神分裂症辅助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69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9名无精神病性症状的健康者施测树木绘画测验,同时采用计算机图像识别和数据采集,对树木投射画进行定量研究,并对两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树木绘画投射测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者之间在树冠高度[(7.4380±3.7939)cm,(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