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移动性,只有充分挖掘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和水平,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才能破解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反过来带动资源的节约有效利用,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土地节约集约
一、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指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最大的土地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最大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求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从外延扩张型转为内涵挖潜型,从用地粗放型转为用地集约型,因地制宜的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保护政策,以实现真正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体现。
2.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
土地集约利用包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2.1我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迅速扩张,造成农用地大量流失,土地资源严重浪费。(1)城市盲目扩张行为,导致用地扩张的速度远远大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以及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现象既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2)土地闲置现象普遍存在。土地闲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过度追求招商引资进度,大面积占用土地,多处圈地建设,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研究,导致大量土地被圈后长年闲置,浪费惊人。(3)“城中村”带来的土地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城市扩张速度较快,城市内部的一些地区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在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之中,形成城乡并存的二元结构,即为“城中村”。“城中村”虽然位于城市之中,有的甚至还处于黄金地段,但其土地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多数依旧采用农村传统的住房方式,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都较低。
2.2我国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分析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对土地的管理较松散,农村居民点没有统一的规划,造成了农村土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布局混乱,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再加上农民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认识不够深刻,“一户多宅”、建房乱占耕地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如果进行有效的农村土地整理,对废旧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对农村居民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仅能达到节约集约用地的目的,实现耕地面积的增加,又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广大农民受益。
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经济增长的方式通常可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投入使产品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推动经济的增长;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资源资金利用的效率,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迅猛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这种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带了很多问题。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的经济增长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损耗和浪费。而我国人均资源短缺,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1.4亩,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土地资源的浪费将会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必然之需,即经济增长的方式向可持续型转变,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向节约集约型转变,向低碳经济型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需要。
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下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在不同的区域和阶段也会带来的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是粗放型的,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更不利用经济的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节约集约用地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目标。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些指标,比如建设用地容积率、工业项目投资强度等,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建设用地面積,迫使企业从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以及管理完善等方面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现阶段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非常大,国家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实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遵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和基础,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要求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要严格按照规划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严禁惩治违法规划用地行为,严格限制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促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深入贯彻“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
2.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
经济增长从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向质量效率的集约型的转变,最重要的标志是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资源最大的产出效益。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应积极推进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土地优化配置方式。一是发展和完善土地市场,以市场作为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对土地价值定位,提高土地市场整体竞争力与土地配置效率;二是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以总体需求为导向,严格土地供给管理,深入挖潜城市内部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集约型城市;三是规范土地开发,妥善处理土地开发利用和人口、经济的关系,将土地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化;四是统筹各产业用地发展,优化用地发展布局,扶持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带及产品群,加快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五是推动土地资源的合法有效的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土地节约集约
一、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指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最大的土地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最大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求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从外延扩张型转为内涵挖潜型,从用地粗放型转为用地集约型,因地制宜的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保护政策,以实现真正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体现。
2.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
土地集约利用包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2.1我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迅速扩张,造成农用地大量流失,土地资源严重浪费。(1)城市盲目扩张行为,导致用地扩张的速度远远大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以及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现象既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2)土地闲置现象普遍存在。土地闲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过度追求招商引资进度,大面积占用土地,多处圈地建设,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研究,导致大量土地被圈后长年闲置,浪费惊人。(3)“城中村”带来的土地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城市扩张速度较快,城市内部的一些地区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在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之中,形成城乡并存的二元结构,即为“城中村”。“城中村”虽然位于城市之中,有的甚至还处于黄金地段,但其土地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多数依旧采用农村传统的住房方式,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都较低。
2.2我国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分析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对土地的管理较松散,农村居民点没有统一的规划,造成了农村土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布局混乱,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再加上农民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认识不够深刻,“一户多宅”、建房乱占耕地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如果进行有效的农村土地整理,对废旧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对农村居民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仅能达到节约集约用地的目的,实现耕地面积的增加,又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广大农民受益。
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经济增长的方式通常可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投入使产品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推动经济的增长;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资源资金利用的效率,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迅猛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这种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带了很多问题。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的经济增长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损耗和浪费。而我国人均资源短缺,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1.4亩,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土地资源的浪费将会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必然之需,即经济增长的方式向可持续型转变,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向节约集约型转变,向低碳经济型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需要。
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下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在不同的区域和阶段也会带来的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是粗放型的,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更不利用经济的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节约集约用地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目标。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些指标,比如建设用地容积率、工业项目投资强度等,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建设用地面積,迫使企业从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以及管理完善等方面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现阶段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非常大,国家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实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遵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和基础,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要求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要严格按照规划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严禁惩治违法规划用地行为,严格限制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促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深入贯彻“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
2.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
经济增长从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向质量效率的集约型的转变,最重要的标志是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资源最大的产出效益。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应积极推进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土地优化配置方式。一是发展和完善土地市场,以市场作为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对土地价值定位,提高土地市场整体竞争力与土地配置效率;二是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以总体需求为导向,严格土地供给管理,深入挖潜城市内部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集约型城市;三是规范土地开发,妥善处理土地开发利用和人口、经济的关系,将土地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化;四是统筹各产业用地发展,优化用地发展布局,扶持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带及产品群,加快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五是推动土地资源的合法有效的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