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应对不及遇重创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古董这行当,“衰在百业前,兴在百业后”。金融海啸来袭,整体大环境未见理想。市场过热的时候,资本疯狂逐利,全面开花节节高,让人找不着北。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冷静下来才会想清楚——市场现在降温,正好给了大家时间与空间来一起考虑未来的方向。秋拍大幕一启,又是场新的博弈。
  
  苏富比香港的这场拍卖会,造成许多内地的拍卖行不得不仓促之间再次做出今年秋拍战略的调整。今年的秋拍,苏富比比预期少收近10亿港元。这次秋拍,仔细分析有几个原因造成最后拍绩惨遭滑铁卢:首先,由于最近几年,苏富比一直大打中国当代艺术牌,每次春秋两季大拍均以中国当代艺术做为拍卖会的重点推荐,此次更在港首次举行“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会”——而恰恰是当代艺术品的天价市场,很大一部分是外国资本炒作的结果,金融危机后,这部分资本撤出,造成许多明星拍品的流拍;再而,苏富比在这次拍卖会中推出的由刚于今年正式专门成立的“20世纪中国艺术品”部推出的首场“20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会,总估价超过1.7亿港元,最终成交仅为3068.098万港元,112件拍品成交39件,成交率为34.8%!以往的优势项目这次成为拖后腿的项目。其次,在中国传统艺术品拍卖方面,由于书画部分一直都不是苏富比的传统强项,而在古董方面,去过现场的业内人士更道出此次秋拍,苏富比出现拍品数量萎缩、估价太高脱离市场、大部拍品质量下降,伤残件比例大幅提高等实情!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如其总裁程寿康坦言,通常情况下,拍卖公司在春拍后一个月左右就开始征集秋季拍品,当时还无法“预见”目前的经济形势,所以苏富比并未对此次经济衰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任何“刻意的应对之举”,10月初的拍卖,时机本身就未占“天时”。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当口,2008年香港苏富比秋季大拍拉开了帷幕。主办方逆流而上,隆重推出了诸如“皇威万代——法国吉美家族收藏乾隆御制印玺专拍”、“知柔斋瑰玉珍藏专拍”、“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中国书画”以及“中国重要瓷器工艺品”等13个专场,总估价达20亿港元,显示出主办方对整个亚洲艺术品市场的充分信心。但,拍卖的结果是,苏富比首当其冲得受到大打击。
  且看一组对比数字:
  总成交率60%看上去还不错,不过这是被两个专场拉上去的成交率:一个是乾隆御制印专场,8件拍品全部成交达到100%;另外一个是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163件藏品拍出139件,成交率达85%。综合起来看最成功的专场是“皇威万代——法国吉美家族收藏乾隆御制印玺专拍”,8件拍品全部成交,拍出14488.32万港元的好成绩;最不成功的专场是此次苏富比刚刚于今年正式成立20世纪中国艺术部后继推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112件拍品成交39件,成交率34.8%,成交额仅有3068.098万港元;而“中国重要瓷器工艺品专场”总共推出236件拍品,成交仅有87件,成交率是可怜的36.8%,总成交额也仅有5554.692万港元,且不要与过去三年动辄上亿甚至达数亿港元之巨的成交额来对比,即使比起苏富比春季大拍来说也可以形容为“大幅萎缩”。现场的情况也可以清晰地说明这一点,据香港媒体报道,第二个专场举行的时候,到场的买家还不足20人(香港《苹果日报》,2008年10月7日)。而通常来说最重要的专场之一的瓷杂专场,到场的买家也不足百人。
  
  三大原因促成苏富比瓷杂拍卖遭遇滑铁卢
  
  以笔者个人在瓷杂项预展、拍卖期间的现场观感,有三个原因促使此次苏富比的拍卖遭遇滑铁卢:1.拍品数量萎缩;2.估价太高脱离市场;3.大部拍品质量下降,伤残件比例大幅提高。
  
  1.拍品数量萎缩:过去进入展览大厅,可见各展柜摆放的拍品满满的,有一些专场还出现补充临时展柜的现象,而这次一进入展览大厅就可看见各展柜内陈列品间距稀疏,有的展柜干脆只有两三件展品,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结合苏富比及佳士得取消以前在世界各地分别举办的瓷杂小拍,以及海外中国古代瓷杂件价格大幅攀升的情况来看,这是货源短缺的直接结果。
  
  2.估价太高脱离市场:这次拍品的估价与目前国内市场的实际价格相差太大,举例来说:一件成化青花缠枝莲纹薄胎碗,无款,虽属细瓷类,十分精细,但是其150万元-200万元的估价让人难以置信。另一件宣德青花贯耳瓶,高19厘米,炸底,无款,估价高达600万元-800万元,这样的估价要成交,其难度可想而知。果不其然,即使拍卖方已经意识到这样的危险,在现场大幅调低了起拍价,有些拍品的起拍价竟然比估价下调50%,但是这类拍品仍然基本上全部流拍。
  
  3.伤残件比例大幅提高:十年前无论是苏富比还是佳士得,伤残件与完好件的比例通常都控制在12%-15%及85%-88%之间。近年来这个比例不断上调,目前接近倒三七开了,这个现象同样也说明了货源征集的困难。
  过去的十数年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异常火暴,拍卖价格不断创出新高,这让买家和卖家都陷入了疯狂,整个市场在2003-2005年进入最高潮。过去的数年也是中国人大肆进军国际艺术品市场的阶段,无论是在中国的香港、澳门,还是在远离大陆的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甚至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城市诸如英国的Fulham、瑞典的Halmo、比利时的Breda等等,只要是有中国文物出现的地方,就有中国寻宝人的身影。许多早年因种种原因流出国外的中国古董大批回流,而且国内的传媒和公众都把这种现象视为改革开放的成果,国富民强的征兆,并将其誉为白北宋以来的第四次收藏高峰。但是,在这个所谓的收藏热的背后,一个严峻的事实却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那就是:这次收藏热潮是以商业行为为推动力的,是以“艺术品投资”为口号来引领的。随着全球金融海啸的到来,使得艺术品市场的短期泡沫急剧破灭,而这样的状况,恐怕就是未来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状况和走向,要延续相当一段时间了。
  投机资金的离场,致使覆盖在文物艺术品市场上浓浓的泡沫迅速破裂,一切即将回归自然正常的运行轨迹。这种大趋势必促使交易的双方重新洗牌:交易的强势端必将重新审视整个市场,从长计议,从过去的短期压榨客户行为而转向长期扎实地培养客户行为转变;而交易的弱势端则优胜劣汰,非专业性的买家彻底失败,投机资金将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再“掺和”,真正专业的文物艺术品爱好者、收藏者的“好日子”即将来临。
  文物艺术品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那就是所有的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都是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历史积淀。从20世纪初期到21世纪初期,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欧洲经历了漫长的战后重建,亚洲新兴国家经历了金融风暴毁灭性的打击,可是文物艺术品的价值从来没有经历下滑!其实就在当下,国际上中国文物的价格仍在上升,就在9月16日刚刚结束的纽约苏富比中国古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康熙青花冰梅圆罐拍卖成交价就达15000美元,约十多万人民币,是三年前类似罐子价格的五倍以上;另一件29厘米高战国印文陶罐成交价达43750美元,折合人民币近30万,是目前国内类似器物价格的十倍以上,这都说明真正专业的收藏者仍在“入市”,仍在“采购”,而这些行为正是收藏理性的结果。这次市场的调整,所褪去的是过去几年间人为附加在文物艺术品身上的厚厚泡沫,所打破的是过去十年间人为形成的种种不平衡的市场状态,所重创的是希冀利用文物艺术品大发横财的投机资金。这种调整是必须的,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一旦调整完成,一旦市场回归正常,文物艺术品必将迎来下一个高潮。那么,是坐等?是观望?还是积极参与?那就要看个人的意识与决断!
其他文献
据新华网成都5月17日报道,根据四川文化系统最新统计,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省文博系统损失惨重。全省共有4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严重损失。  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二王庙古建筑群、理县桃坪羌寨、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三苏祠、丹巴古碉群、朱德故居、峨眉山古建筑群、郭沫若故居、南龛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均受损。有的古建筑群全部垮塌。    注:本文中所涉及
期刊
版画源自唐代,最初用于刊印佛像,宋代以后多用作图书插页。明清时期,精美的单线白描版画插图书籍成为时宠,然而多限于教课类及历史小说题材。至若将版画作为时政新闻工具,则到清末才出现。现保留下来的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天津德源工厂聘请杨柳青民间画匠根据事件情节所绘制的一组版画,是珍贵的新闻版画作品。这组作品是以年画和漫画的技法结合绘制而成,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由于记录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定程度上具有还原历史真
期刊
作为2006年市场开始调整的首当其冲的部分,书画拍卖在2007年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各拍卖行都具有敏感的市场意识,紧缩拍品数量,拍品不再如以前一哄而上。可以看出各拍卖行都有精品令买家心怡,如今的书画拍场,越是精品越有人捧场,有亮点,才好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钱币的拍卖大体集中在嘉德与诚轩两家。诚轩秋拍钱币专场精品尽出,共取得总成交额4395万元、成交比例72%的骄人成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两枚机制币珍罕品,分别以人民币436.8万元和425.6万元成交价创下了清代龙银、民国银币的最新世界纪录。  春拍中,中国嘉德一牧“金代天眷通宝真书折二”钱币以134.4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由中国嘉德保持的中国古钱币拍卖世界纪录。这是自其“邮品钱币铜镜”专场开槌三
期刊
广州中医药历史悠久,老字号众多。不少老字号从明代就创始传承了。当时,一些商人开设药铺制售熟药,多数为前店后场的格局,这种既制药又卖药的店铺一般被称之为“堂”,比较著名的有陈李济杏和堂、何弘仁堂、佐寿堂、何明性堂、陈李昌药肆等。清代早期,广州中医药业形成南北、西土、参茸、熟药、药片、樽头、草药、生药八个自然行业。他们各有不同的集散地和行会,中药制造归入熟药行。在这一阶段,新兴起的店铺有公功堂、集兰堂
期刊
●自2006年底以来,古籍善本拍卖一扫往日的低调,一路高歌猛进,势头不可档。北京拍卖业如嘉德、德宝、海王村等公司的大拍都越过1000万元大关,上海除朵云轩、上海国际、工美等公司举办古籍专场拍卖外,新组建的上海嘉泰公司也连续举办几场大拍,成绩不俗。2007年春、秋大拍无论从场次上、时间上,还是从统计角度上讲,都令人振奋。举办古籍大拍的拍卖公司保持了原有的嘉德、翰海、中国书店、德宝等11家,又新增上海
期刊
2008年是戊子年。240年前的乾隆九年,为“甲子”年,而“甲子万年”为歌颂皇帝万寿无疆、江山永固的吉语。唐英赶在甲子年到来的前一个月,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一日奉上给乾隆帝新造的“万年甲子笔筒一对”,他在奏折中说:“工匠人等以开春正当甲子万年之始,悉皆欢腾踊跃。”,“不日而成”。此笔筒供御之后,自是龙颜大悦。乾隆九年开春,甲子年正式到来,乾隆帝御书“咏花瓷书灯”诗,命唐英亲自督造而成,使这书灯也成为
期刊
2007年古书画拍卖,拍前极为引人注目的《元人秋猎图》及《妹至帖》意外流拍,一件董其昌的《山水小册》却成为新的焦点。这书画册页共八对开,一开山水/一开书法,加之清宫旧藏/宫藏钤印,更有乾隆皇帝在每一对开的裱边题跋,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藉以颂扬这幅书画册,并于乾隆辛卯年(1771年)秋季临摹过一次。此册页最终被藏家举到4800万港元成交,创下董其昌作品最高成交价世界拍卖纪录。该作成交后,市场的声音
期刊
从'92第一场艺术品拍卖上拍文物260件,在社会各界褒贬不一,引发人民日报社内部刊物《信息旬刊》登载文章反映:“文物拍卖问题成为海内外关注热点”至2007年,仅处于艺拍第一集团的8大公司拍卖的文物与艺术品的数量多达23998件,成交额即高达66亿,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走过了整整十五个年头,十五年的时间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虽然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来说,却是一个漫长的历程
期刊
对于高剑父的研究,大概都不会忽略他曾参加清末广州《时事画报》一事。曾见不少文章,更说他参与过《赏奇画报》、《平民画报》、《写真画报》的工作。  高剑父参与过《时事画报》一点不假,而且在创刊号中,还以发起人的身份发布《本报约章》,署名高卓廷。(见附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