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配市场的演变特点及出版社的对策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馆配市场。就是图书销售方围绕图书馆文献采购需求配供产品和服务的场所和领域。换句话说,就是以代理商为中介,将出版社和图书馆供需双方对接起来,从而实现各方利益的一种业态。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及公共图书馆文献购置费的逐年增加,导致图书馆文献采购量的迅速增长。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图书馆文献采购量年平均增长40%~60%。目前,仅中文图书采购金额每年就达50亿元左右,约占中国整个图书市场年销售额的1/10。如此巨大的采购需求,被书业人士惊叹为“一块不断膨胀的大蛋糕”。当前,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书业经营仍然十分艰难,考察和分析一下馆配市场显得非常必要。
  
  一 图书馆配市场的演变——由兴到衰再到兴
  
  1 计划体制萌生业务,联合采编应运而生
  “馆配”这个词虽然是近几年才为业界认同,但是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新华书店独家经营的时代,馆配业务就已经存在,也就是指各地、市中心书店为本地的各类图书馆和社会团体选配图书的“团购业务”。到90年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复苏和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购书量大幅度增长,而书店的“团购业务”却未能及时跟上,全国计算机编目业务还处在初期阶段,尚未形成全国统编中心和标准编目格式。不少省市为了减少采分编的重复劳动,通过统一编目提高编目质量,以便于各省(市)高校图书联合书目查询。有些省市的书店受当地管理部门的支持(或委托)组建了一批集体创办的民营联采统编机构,到1995年前后达到极盛。但是,这些机构大多不以赢利为目的,工作人员由各单位或部门抽调借用,书目数据由各中心自行编录,计算机编目的技术尚未成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加之财政拨款方式的调整,到21世纪初,大部分工作都已终止。
  2 民营书业后发先至,催生馆配业态
  可以说,馆配市场的形成,是在图书馆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市场机制逐步转型的过程中,由民营书业开拓培育起来的。21世纪初,一批民营书业公司从这些采编中心的业务中受到启发,吸取了他们的教训,通过精心组织和大胆创新,馆配业务重新快速崛起。最早的是北京人天书店,接踵而来的有广东大音、科光,之后又有四川世云、安徽儒林,以及广东天林、学苑、世奥,湖南弘道、湖北三新等先后涉足这一领域。一时间,馆配业务由小变大,风起云涌,大有群雄争霸之势,馆配也成为不可小觑的图书市场。
  从21世纪初馆配市场的形成和民营馆配商崛起的情形看,其形成原因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市场磨合中,产生了一种要求打破旧的图书供求体制的强大动力。如前所述,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急剧增长,各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有大幅度的增长,“211工程”学校的评估、全国高校教学水平的评估、公共图书馆办馆级别的评估,使许多图书馆急于在短时间内达到评估指标要求,采购量大、时间紧,民营书业发现一片“蓝海”,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缺。
  二是新华书店按部就班的传统经营方式和供货模式,已难以为继。新华书店的经营特点可以概括为独家经营、按目报订,而三大目录(《新华书目报-社科新书目》《新华书目报·科技新书目》《全国大中专教材目录》)的报道量不及全国出版总量的30%,大量地方版图书、应用技术类和高层次学术著作报道缺失,订购困难。日录信息不实不准,许多图书报道而未出版或印刷量极少,使订到率达不到60%。从报订、集中、上报总店,转到出版社配货、打包、运输、分发、再打包、转送等,发行环节多,到货速度慢,要拖上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加之书店“官商”作风、协调困难,一时间引起许多图书馆不满。同时,新华书店限于人力售后服务差,许多附加服务如统编数据、图书加工等没有及时跟上。
  三是市场要求三方利益均衡,民营书业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机制解决了新华书店面临的制度难题。限于制度规范,在新华书店的经营机制中,图书馆所能得到的优惠折扣有限,也使急于解决职工福利的图书馆积极性不高。所有这些,使经营手段灵活、不受传统体制制约、率先掌握计算机编目技术的民营书业公司积极主动牵手图书馆,图书馆也绕过新华书店直接与民营书业公司合作。
  目前,争夺中文图书馆配市场大蛋糕的主要有三股势力:民营代理商占据大约60%的市场份额,新华书店则占据25%~30%的份额,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各地“高校采编中心”即公有馆配代理商则占据了余下最多的15%的份额。
  
  二 图书馆配市场的特点——动荡与变迁
  
  馆配市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种多,复本少;客户多,总量大
  对每一个图书馆而言,每一种书的采购复本量仅3~5册,但它要达到100~200多万册的藏书总量,其图书品种会达到50~60万。假如一个拥有在校生15000人的本科高校,要在两年后评估,现有图书仅30万册,也就是说它必须在两年内采购120万册图书,按规定平均复本量4册计算,共需要30万个品种,平均每年15万个品种。毫无疑问,这是国内所有出版发行企业都无法做到的。事实上,也有一些企业盲目投标中标,但最终无法完成约定任务,以致失约违约,不得不单方终止合同。传统的批发和零售是“有什么客人就吃什么”;而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采购的目的性很强,需要的是“我吃什么你就上什么”。为了让顾客满意,馆配商必须在全国搜索货源。因而,获取货源的能力又成为馆配商生存的重要因素。
  每一个客户(图书馆)每年的采购金额只有数十万、一两百万,但图书馆是一个为数众多的群体。每一个省市有上百所高校图书馆、数十个公共图书馆,还有不少科研、企业、事业、军队、中学图书馆,采购图书总量确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据估计,全国馆配市场的总额已达到数十亿。这对做图书生意的企业家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2 竞争因“招投标”加剧,准入门槛提升
  2005年之后,“招投标”开始引进图书市场。馆配市场实施招投标的结果,使馆配商之间的竞争公开化、白热化。其一,准人资格越来越高,越来越严,促使这些民营企业不得不投入资金扩大书展场地,加强信息设备和信息系统建设,增加注册资金,扩大职工队伍等,使这些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其二,馆配市场的投标在价格上是“无标的”投标,“最低价”往往是夺标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引发了书商们的价格战,有的书商为了夺标不惜开出超出经营可能的价格。譬如,21世纪初的价格优惠率是10%(即九折)至15%(八五折),到2004、2005年下降到20%(八折)。可是在2005、2006年的招标中,出现了25%一27%(即七 五折一七三折)。批发商给馆配商的折扣率一直保持在七折,最多六八折。如此这般,馆配商的利润空间只有3~5个百分点,他们还将如何生存下去。
  3 销售成本急剧增长
  从21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图书馆采购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图书馆的采购是“目录预订”,但这种订购方式问题越来越多:其一,订到率、到货率越来越低;其二,由于环节多、经手多,差错率高,常常张冠李戴,数量与报订不符;其三,速度极慢,有的书拖上半年、一年甚至两年才到货,从而造成图书馆重复采购。为此,图书馆逐步采取“现货采购”,即到书店仓储中心采购。为了避免“现采”造成的重复可能,图书馆采购人员携带手提电脑出差。后来,又发明了采集器(一种更简便的电脑),给“现采”带来更多方便。在3~5年内,“现采”取代“预订”,成为采购主流方式。“现采”发展的结果是除在本地采购外,又有馆配商带队到外地、赶书博会、书市、展销会,像那些中小书商、零售书店一样跑遍中国,赶场订书。原本信息搜索、外采经费均由图书馆开支,后来就转嫁到馆配商头上,采购成本变成了销售成本。销售成本的大幅度增长几乎与微薄利润相抵消。其四,附加服务越来越多。图书到图书馆后,分类、编目、加工、上架,这是图书馆最基本的业务,并且是图书馆最具特色、最有技术含量的业务。可是,现在这一切都转移给了馆配商。馆配商除了提供分类编目电子数据外,还要给每本书加贴条码、磁条、覆膜、盖馆藏章、添加馆藏数据,甚至上架、排架,不仅增加物质、设备成本,更增加了人力、时间成本。
  4 国有发行企业力图收复馆配市场
  在馆配市场出现的早期,国有出版发行企业由于体制和观念的问题,只充当提供货源的角色,并不直接介入馆配业务。
  经过10年的培育发展,馆配市场渐成气候。在民营馆配商的激烈拼搏、竞争中,特别是在“招投标”引进馆配市场之后,更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变化,国有企业逐渐意识到民营企业的短处正是他们的长处,他们在资金、人力、货源、设备、信誉等方面更有优势。于是,不少省市的新华发行集团、省市及新华书店纷纷进入馆配市场,参与馆配市场的招投标活动。
  5 馆配市场将在回落中趋于稳定
  2008年,随着高校第一轮评估结束,馆配市场进入到平缓的发展阶段。据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本轮高校评估工作结束,由高校评估引发的馆藏市场“井喷”势头将有所回落。随着需求总量的减少和利润空间的缩小,很多中小馆配商将退出图采会这一市场,图采会的热效应也会进一步降低,但仍会“余热”一段时间。馆配市场将何去何从?未来图采会可能呈现出两极走向:全国性图采会追求大规模、全品种,而小规模的图采会则更加注重鲜明的主题和专业性。
  
  三 出版社的应对之策——特色与服务是立足之本
  
  馆配市场固然诱人,但也不是来者不拒,如果对图书馆业务没有深入了解,进而提供契合的专业引导服务,出版社的馆配业务只能是靠天吃饭,运气或关系偶尔会促成几笔业务,但内在的缺失注定其后继乏力,无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具体而言,要想在馆配领域有所作为,起码应该着力于如下几个方面,才能符合馆配要求的基础条件。
  1 服务专业化
  图书馆要求的是专业化的服务,这主要是一种技术化的信息服务。简单地说,就是要按照图书馆通用的CN-MARC格式,为其提供“全、新、快、准”的采访数据。目前,因为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出版社的信息资源建设还比较滞后,有的基本上还处在订单时代,而且订单制作的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订单还停留在10年前的模样,简陋到连书号、条码、重点书介都没有,根本满足不了图书馆对图书信息的精细要求。笔者认为,简单地对CIP数据的重复是不够的,必须配备专门的编目人员加工数据,向图书馆、代理商提供高质量的规范信息,实现数据无障碍接轨,直至最终建立起网络化的信息交换和服务平台。
  2 机构要剥离
  由于馆配业务与普通发行业务在操作模式上的较大差异,有必要将其独立出来,自成一体。目前我国出版业的集团化趋势特别明显,对于大的出版集团而言,发行格局比较复杂,馆配业务如果任由各下属单位自行开展,势必会削弱品种规模上的优势,重复投入更多的人、财、物,最终的结果是都在小打小闹,又都成不了气候。馆配业务一定是集约化的、大一统的,条块分割与馆配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而且,我们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可以断言,如果出版社的馆配业务始终不脱自家窠臼,只能徘徊在小富即安的境界。要想真正做大,最终还要吸纳外版书的加入,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到那时,出版社的馆配业务将升格为一条新的多元化经营的路子,从而摆脱发行的附庸的名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点。
  3 版本须齐备
  鉴于众多出版社的版本资料多由总编室藏存,在管理和使用上与一线业务相脱节,很有必要专门建立一个完备的馆配样书室,不分一般书、协作书,全品种予以收藏,按出版时间和类别陈列,做到实物与电子数据的基本同步。对于部分已出而无实际备货的图书,应有可靠的临时调货途径,确实无法供货的,也应该预备好反馈信息,对图书馆作出合理解释或指引可能的购买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可供品种和到书率。如此,一可方便图书数据的采集、核对,避免周转中的讹误;二可供图书馆就地现采,预防临时拼凑容易产生的疏失;三可使馆配业务人员全面掌握本社所出图书的实况,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尴尬;四可免年深日久版本收藏上的遗阙。
  4 选题要有针对性
  图书馆是公益性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它对图书的选择迥异于市场的取舍标准,主要着眼于自身的馆藏倾向,注重图书的学术性、专业性。在这里,图书似又回归了它的原初价值,内蕴更受关注,炒作、热点无以附丽。对那些缺乏畅销书、常销书而又有自身特色、不乏内质出色图书的地方出版社来说,图书营销、市场策划上的劣势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独占性上的优势得以凸显,从而有了一个与他人平起平坐的舞台。如果能在选题思路上做适当调整,发挥自身的强项,多出一些适合图书馆收藏的图书,那么馆配必将成为出版社提升出版水平和效益的一个支点。许多品牌大社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专业书有近2/3的首印码洋在馆配系统消化,使得其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提高,反过来强化出版物质量,有利于图书馆配市场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强生干化学分析仪干片仓的湿度变化对20个常用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比较不同湿度时20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及临床的可接受性评价.结果
【正】期刊的生命是质量,判断期刊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还是质量。要想办好期刊,不认真思考期刊的质量、定位,期刊就没有未来。而期刊质量意识高低的关键是期刊编辑的精品意识
金融电子化随着互联网的开发与利用已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网络银行便是电子金融化中的一种模式。自从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诞生后,网络银行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网络银行业务正全面
服务合同可赋予经营者离职补偿费,亦可保障公司营销及其他利益。首先,经营者受公司章程约束,享有经营管理权,属于薪酬雇员,不可以劳动者心态或者情感因素质疑之。其次,竞业禁止不可
品牌建设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个越来越关键的因素,品牌建设的背后实质是品牌文化的建设。文章讨论了品牌文化的构成,并从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协同、构建关系型品牌文化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新动向。学术界对这个新动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它的产生是多
目的探讨曼月乐联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法将12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
文章旨在讨论治理的产生及社会管理由统治向治理的变迁。治理是双向互动合作而非统治,其终极目标是善治即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还政于民。文章最后对治理理论存在的问题作了探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糖化清蛋白(GA)测定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产科做产前检查的GDM孕妇(GDM组)和健康妊娠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