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研究

来源 :中国建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s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影响中国和日本造园理念的美学渊源,分析了由于不同民族个性和不同生存环境而各自形成的不同空间意境的园林艺术形式。
  关键词:美学;古典园林;造园
  Abstract: The Aesthetic Origin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gardening concept, formed their own personalit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and 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 space mood garden art form.
  Key words: aesthetics; the classical garden; gardening
  中国和日本的古典园林艺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立意到构图,到造园形式,都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日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美学意识和美学评判标准,并产生了两种风格独特园林艺术形式,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1.朴素的道家美学:中国古代老庄哲学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以道家的自然美学认识观为基础,崇尚的是自然、无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的人生艺术境界,它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和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它基本上确立了古代中国文人的自然审美观体系[1],也影响了当时的造园活动。在“道法自然,法无定式”的准则指导下,造园的目标就是造园者在对自然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充满激情的创作活动,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也即“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古代的造园家们通过对场所的认识(相地),在对人工与自然环境关系考虑的基础上,结合独具匠心的构思(立意),以及准确的用色和用材等设计手法,把人工山水、建筑按人的活动为依据合理布置其空间秩序(布局),使园林完美地从有秩序的建筑空间向自由的自然空间转变,达到“道法自然”而又“法无定式”的境界[2],成功地完成了从人到地、从地到天的过渡,从而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园林的形式与意境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体现。可以说,“道法自然”这一结论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造园的艺术特点。
  然而,道家思想却不是中国古典园林唯一的指导思想,同时对中国古代造园产生影响的还有儒家和佛家禅宗的思想。儒家和禅宗思想作为一种理念,在唐代以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也曾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活动,圆明园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儒、佛、道合流以后一个突出的典范[3]。但是,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也仅仅限于总体布局和建造目的两个方面,而道家的美学意识作为一种指导中国古代造园的设计理念,却从未偏离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并且一直到清朝中后期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2.“隐忍”的禅宗美学:“物哀”与“幽玄”意识
  2.1 “物哀”、“幽玄”的美学意识
  日本在古代时期就有了“物哀”意识的萌芽,即对人的共鸣和同情的思想。其发展和完善融合了日本文化的形成过程,最终形成了“物哀”这样一种特殊的美学意识。它既是一种文学理念,又是一种世界观[4]。《源氏物语》中将其内容概括为赞赏、亲爱、共鸣、悲伤、同情和可怜等,对象也从人扩展到整个社会世象。“物哀”意识作为日本美学的底流,在各类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与其他民族文化也有很大区别,它更多的体现一种对失败者的可怜乃至一种悲壮情绪。是一种经过艺术锤炼而形成的独特美感,一种能使人产生心灵感动的纯粹的悲剧美意识。
  “幽玄”实际上是“空寂”和“闲寂”的组合,它是以“物哀”意识作为根基的,同时与“物哀”意识又是精神相通的。“空寂”来源于日本的茶道,提倡“空寂”的茶道美理念,并强调了物质的贫穷与精神的充实,如果没有审美的存在,贫穷就会成为纯粹的贫穷。“闲寂”则体现了一种浓厚情调的“寂寞”之美,后来,“闲寂”又发展出具有“风雅”意义的一面,成为一种永恒孤绝的美的形式[5]。“物哀”、“幽玄”的美学意识作为日本美学两个主要源流,占据着日本艺术的中心位置,这种意识都是在精神与文化层次起作用,更加关注的是人的精神状态,影响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日本古典美学思想的核心。
  2.2 日本禅宗美学的形成
  日本的禅宗思想来源于12-13世纪的中国,并且在鸦片战争之前,日本对于中国的文化一直是采取学习的态度,所以中国的禅宗思想也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引入到了日本并发扬开来。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样,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只有与传播地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结出更加具有生命力的果实。中国的禅宗思想能够在日本得以接纳并传播,也是如此。“禅”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说是伴随着禅宗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展、流传的基础形成的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它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6]。
  3.对中日两国造园活动产生的影响
  造园思想和审美标准是人类进行造园的根本,这种植根于个人脑海中的艺术美学标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待事物所产生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对于造园活动也不例外。中国山水画因为受道释自然观的影响,有不少画家把人迹罕至的地方视作理想的境界。尤其在宋元之后,许多山水画以追求画面的素净而不画人的活动,表现出“荒寒”的气氛,体现出“超世俗”的思想[7]。随着这种画风在日本的引入,它极大的迎合了日本人“物哀”、“幽玄”的美学口味,进而也影响了日本的造园活动。
  日本吸收并发展了中国的禅宗思想,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禅宗美学体系,并表现在绘画、园林、建筑等诸多艺术领域中。中国的造园技术大体与佛教同时传入日本,重要的造园著作《园冶》也在明末引入日本;然而,在“禅”的理念指导下,日本人对于中国的造园手法进行吸纳、提炼,加上自然资源条件限制的原因,日本形成了以质朴、简练而又富于内涵为特点的园林形式。这种基于“物哀”、“幽玄”意识的禅宗美学意识,几乎渗透到了日本古典园林的各个方面,包括材料、布局、意境等。事实上,当中国古典园林从自然山水开始向文人山水转化时,而日本的古典园林却开始逐渐摆脱开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从美学意识的形成过程来看,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从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池泉庭到镰仓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再到桃山、江户时代的茶庭,日本庭园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诠释着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显示出与中国古园林表现手法和技法上的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4.结语
  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都是世界园林艺术宝库的一部分。但是,目前中国遗留的园林多为明清时期的,反映的也只是我国两千多年造园技术的一点余晖而已。而深受中国造园影响的日本的古典园林艺术无疑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礼失而求诸野”,由日本园林我们可以想象出我国宋代、甚至唐代的园林是什么样子[8]。研究两国形成不同园林形式的意识根源,不仅对于弘扬两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促进世界民族交流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
  [2] 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
  [3] 方晓风.圆明园宗教建筑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1):39-49
  [4] 梅子君.《源氏物语》的美学思想—“物哀”、“风雅”與“幽玄”,2005
  [5] 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洪修平、吴永和.禅学与玄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7] 邵大箴.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同和异[J].文艺研究,1999(4):61-73
  [8] 张十庆.《作庭记》译注与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5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编号】1627-6868(2017)05-0079-02
其他文献
摘 要:成都市是中国最典型的单中心圈层并外轴向发展的特大规模城市,其城市形态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非常经典的特点,在这样一个经典城市完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都市着手对成都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修编规划的时机,恰是成都市明确全域成都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规划阶段,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必须以实现这一城市战略目标为基本要求;同时,当前阶段也是成都市中心城与外围组团同城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轨道交通网络必须能够
期刊
摘 要:应用刚度等效原理导出肋型板的等代无肋板厚度计算显式,方法适既适用于不同纵、横梁布置的板,也适用于板边各种支承情况,包括边界点支承的板。针对工程中肋型板不同的边界约束状况,给出挠曲试函数各种形式。计算过程涉及的数值积分简便易行,便于工程技术人员运用,与有限单元法相比,无需计算机程序。多个典型算例的结果表明,代换前后板上的挠度分布特征及扭转角分布特征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在2%~5%误差范围一致。
期刊
摘 要:陶粒混凝土具有轻质、抗裂、耐久、经济等一系列优点,对于其性能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早已展开,如今对其缺陷特性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在建筑工业化、机械化、绿色化的趋势下,陶粒混凝土已然成为材料界热点,陶粒混凝土在各方面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装配式建筑必将成为发展主流,那么陶粒混凝土在装配式建筑的隔墙中的应用也具有广泛前景。  关键词:陶粒混凝土; 发展现状; 应用; 内隔墙条板
期刊
摘 要: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的类型,并分析了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然后重点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的防治,从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的选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平整度指标控制、施工质量监控等技术和管理方面提出了病害防治的具体措施。通过论文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养护方法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 裂缝; 原因; 防治; 养护  A
期刊
摘 要:箱肋拱桥的短系杆常常在长系杆还完好的情况下产生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是短系杆刚度大,在桥梁板较大水平位移的影响下,产生很大的杆端内力,从而引起开裂破坏,因此,本文提出按长系杆的稳定度改造短系杆的方法,即等稳定法。经改造前后应力比较,得出此加固改造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加固; 短系杆; 等稳定; 杆端内力; 最大应力  上承式箱肋拱桥的系杆是要起支承受力作用的,特别是桥梁板是由先预制后现浇
期刊
摘 要:单桩沉降量的计算与分析在理论上有荷载传递法、剪切位移法、弹性理论法和分层总合法等,本文通过分层总合法分析在钻孔灌注桩端注浆后桩的沉降影响因素,并以一个工程为背景,建立单桩的ANSYS有限元模型,分别对未注浆桩、注浆桩浆泡尺寸大小、注浆桩的注浆模量的变化等情况的分析,得出关于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沉降的影响因素和主要原因,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注浆浆泡; 模量; 沉降量
期刊
摘 要:在浙北湖州地区,部分场地不良地质的岩溶强发育,存在较多的地下溶洞,为保证桩基质量,一般采用一桩一探方式,勘察出的溶洞大概尺寸大小和洞内的填充物的情况,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对溶洞采用抛填法、灌浆法、灌注混凝土填充法、套放大小钢护筒法等处理方法。本文总结了对溶洞采用水泥粉煤灰注浆法对岩溶治理的经验,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桩基地下持力层保证一定厚度完整基岩的规定,从而保证了钻孔桩的工程质量,确保建筑物的
期刊
摘 要:河道一直是江南城市赖以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条件。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依水而建的城市及居民们似乎逐渐遗忘他们身边的河道。为了唤起人们对江南城市市中心河道的回忆、重现河道历史景观,本文首先通过对于样本河道的研究分析现在江南城市市中心河道的不良状况,然后将样本河道引入因子评价模型中得出影响河道的关键因子,再将关键因子二次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最适宜着手设计改建的关键因子,由此提出了“引人治水”的河道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某螺栓球网架钢结构管桥因长期服役引起的钢构件材料退化、在气候变化引起温度变化幅度不断增大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对该工程处于特殊环境下进行补强加固。考虑到空间结构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对施工荷载作用比较敏感和钢结构安装工艺要求比较严格,同时兼顾加固施工不能影响结构正常使用,本结构采取新增钢结构结构柱支托及结构顶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加固设计,经检测和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经济性出发,按照限额设计的要求,基于高层建筑理想计算模型,讨论结构侧移特征,分析高层建筑最大层间位移出现的位置,提出“梁配筋图归并以楼层层间位移相近为原则”的归并理念,对施工图审查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侧移特征;最大层间位移;限额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ing on the economy of the structu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