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礼记正义》取舍皇侃疏研究

来源 :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859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孔颖达修撰《礼记正义》,自称以皇侃疏为本,参酌熊安生疏而成。由於皇侃《礼记》疏早佚,孔颖达取舍皇疏的理由何在,後来学者已不得而知。幸好日本尚有皇侃《礼记子本疏义》残帙传世,可以从中窥见皇侃义疏的特点。通过比较皇疏与孔疏的不同,可以发现孔颖达有意不采用皇侃对於经文科段的划分,并且不取皇侃在郑玄注以外的发挥。然而孔疏虽然反对皇侃的叙述方法,却又依赖皇疏对於经文的基本解释,故此在改易皇疏之後,又引发了新的问题.考察孔疏与皇疏的不同,可以让我们看到南北朝至隋唐经学研究取径的转变。
其他文献
暨南大学张小贵博士以大作《中古华化祆教考述》相赠,拜读之际,对曹国得悉神颇感兴趣,从注释中得知他曾有《曹国“得悉神”考》一文提交会议。随即联系复旦大学芮传明教授和张小
本文为校勘《尚书注疏》各本之札记,包括宋刊单疏本、宋刊八行本、宋刊魏县尉宅本、蒙古刊平水本、宋刊纂图互注本、元刊明修十行本、明刊永乐本、李元阳本、万历北监本、毛氏
《春秋左传诂》是洪亮吉在经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春秋经传集解考正》则是清代学者陈树华的着作。该文通过对读洪亮吉《春秋左传诂》与陈树华《春秋经传集解考正》,指出《春
一、引言正史作为乙部之首,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受到历代王朝重视,自北宋以来,历代中央教育文化机构皆颁布校正的正史定本;另一方面,它也受到历代藏家与
二十四史中之《魏书》,编纂历时百余年,篇卷形成年代不一,因政治需要,最终成书匆匆,虽魏收题名作者,未必一一审定推敲。人名、地名或此卷与彼卷异、或纪与传不同,当讳字此卷讳而彼卷
藏传佛教(密教)於西域和中原传播历史的研究开始於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史的研究。元朝的蒙古统治者信仰藏传佛教,特别是热衷於藏传密教修行,这是广为人知的故事。
文献自传播开始就产生异文,异文产生途径,有方音声韵近同之记字、同义近义之替代、形同形近之误认误钞等多种。高邮王氏父子发明训诂之指存乎声音,使诸多难解之古籍异文文句得以
日本静嘉堂所藏《旧五代史》钞本如陆心源题跋所言是邵晋涵对《旧五代史》辑佚和校勘时的工作本。只是并不是象所期待的邵晋涵辑佚的底稿,而是与影库本所本之翰林院钞本同出一
学者讨论经学,自然离不开唐人注疏。今天我们研读经疏,大多采用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俗称阮刻本。根据长泽规矩也的考察,阮刻本所据底本,多为所谓“正德十行本”。十行本
康熙五十五年,康熙帝诏开古今图书集成馆,任命诚亲王允祉为监修,陈梦雷为总裁,物色人员进馆纂修《古今图书集成》。集成馆开馆前後采取举荐、诏试等方式选拔人员入馆纂修,并设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