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泊桑小说《一生》讲述了在法国诺曼底农庄,贵族小姐雅娜悲惨一生的故事。少女时,温柔美丽的她时常渴望一份真挚的爱情;为人妇时,丈夫的原形毕露,频繁出轨,让她悲痛欲绝,学会了辨别是非;为人母时,对儿子的过渡放纵,最终酿成了悲剧;生命的尽头时,只有小孙女和罗莎莉陪伴自己,生活才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于连的到来,这个平静的家庭开始变得风云暗涌,人性的暴露、道德的底线、无尽的人欲,让这个家庭最终家破人亡。本文主要从雅娜人物形象前后期的变化对比入手,采用文献研究、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雅娜形象形成的原因及对当代女性的启示。本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当时女性社会地位,婚姻家庭生活的认识及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迂腐的男尊女卑思想对女性的毒害,对女性的进步意识起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雅娜形象;悲剧原因;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299
一、《一生》中雅娜的形象
(一)为人妻之前
美丽善良:莫泊桑《一生》中女主角雅娜从小就长得非常的漂亮,像个瓷娃娃,皮肤白里透红,墨蓝色的双眸深邃的就像无边的汪洋一般,粉红色的小嘴像樱桃一样,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像瀑布散落在腰间,身材纤细,婀娜多姿。在修道院五年,雅娜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姑娘。作为老派的贵族小姐,她从来都不趾高气昂,待人平易近人。
天真活泼:第一次听到于连的名字的时候是从神甫的嘴里得知的,听说他长的英俊潇洒、温文尔雅,还能勤劳致富,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有一次雅娜的母亲要举行聚会,邀请了神甫,神甫有意想要撮合雅娜和于连,于是在这次宴会上二人终于见了面,几次接触过后,可能日久生情,两人经常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跑到一边去约会。每次两个人的眼神交汇的时候,她的心就仿佛被人拨动琴弦一样,余音绕梁。每次于连还有进一步进展时,雅娜总会害羞的躲避。然而当晚上躺在床上,雅娜总是回忆白天两人的种种浪漫,内心又窃喜不已,甚至离别的时候就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遇,此刻的雅娜已经沉醉于于连的英俊,浪漫和花言巧语中无法自拔。
当于连来提亲的时候,雅娜可以说是又惊又喜,恍恍惚惚,进度太快了,两人认识还不到三个月就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就这样,懵懵懂懂的雅娜在家人的一句:“只要你喜欢,我们都随你,我们没什么意见”中,跟着爸爸走下了楼梯,踏上了于连的马车,坐上了花好多钱租的大油轮,正式定亲了。不久之后,二人就正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大媒人”神甫的见证下,举行了若曼底村庄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一场婚礼。
(二)为人妻之后
多愁善感:二人结婚后,雅娜总想在于连面前展现出她最为美好、温柔的一面,所以对于于连的各种无理的要求,雅娜都欣然接受。蜜月回来之后,雅娜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看着壁纸发呆,或者无聊地趴在窗户上看着院里的花花草草,花草也像人一样没有了往日的活力,耷拉着脑袋,一下子生活仿佛没有了乐趣一般。没有分居前,可怜的雅娜承受了于连在身体上的疯狂占有;分居之后,空虚寂寞的雅娜时常会想念于连曾经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日子,怀念以前两人甜蜜的恋爱时光。后来父母要离开白杨田庄,回到另外一个山庄休养,只剩下自己和于连两个人的时候,她的内心突然有了一丝慌张感,不知怎么面对于连,虽然两人结婚好几个月了,但对于连婚前婚后无论是形象还是性格上的转变,雅娜还是无法接受。庄里的大小事情,她从来都没有插手过,于连在雅娜父母离开后经常不回家,在外面花天酒地,坊间的流言蜚语也是随之而来,可怜的雅娜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即便生活过的如此糟糕,雅娜也从未向自己的父母抱怨过,面对于连出轨的种种恶行,伤心欲绝的雅娜只能终日以泪洗面,父母根本就管不了于连,对于他的所作所为,也是视而不见,又可怜自己心爱的女儿所受到的委屈。可怜的雅娜无人可诉心中的痛苦,只能将全部的感情倾注在儿子保尔身上,爱他胜过爱自己,儿子已经成为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这时期的雅娜变得特别的敏感,害怕失去身边的每一个人,后来父母的接连离世,都让她奔溃不已,自己的内心防线曾一度濒临崩塌。婚后的雅娜逐渐变得沉稳,从以前天真浪漫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温婉贤惠、凡事都小心翼翼的哀怨少妇。
胆小懦弱:于连性格的180°大转变,让雅娜措手不及,当两个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她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于连彻底接手白杨田庄的时候,她也是顺从丈夫的一切决定。在一次外出拜访时,父女二人因为嘲笑马童马里于斯而受到于连大声的呵责。在新婚之夜,面对于连的疯狂索取,恐惧与害怕瞬间贯穿了雅娜的整个身体,尽管自己有多么的不情愿,但她还是强忍住了伤痛,不扫丈夫的兴。在蜜月旅行时雅娜把母亲给的零花钱都交给了于连保管,旅行途中不敢吭声要钱买东西,住旅馆时,丈夫对旅馆老板的尖酸刻薄、斤斤計较,这都让雅娜无地自容,却又无可奈何,不敢吱声,因为她知道,如果自己出面的话,于连肯定会不高兴,到时对她的态度又是冷眼旁观、冷言冷语。回来之后,于连决定夫妇二人分房睡,谁也不会干涉谁,面对这样的无理要求,雅娜也不敢问他原因。
宽容大度:在得知于连与罗莎丽私通之后,对她那正直 、纯洁的美德以更沉重一击的是女仆萝莎丽竟怀了丈夫的私生子。她害怕和愤怒、诅咒那可恶的男人。幸福家庭的幻想破灭了,丈夫的不忠和卑劣行迹 ,引起了她极大的恐慌,展示在她眼前的是漆黑的未来。她沉浸在一种悲伤、消沉,永无止境的绝望之中,然而她并没有将全部的责任都推卸到罗莎丽的身上,因为从度蜜月的旅途中,她就已经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搭上了一笔不菲的嫁妆,雅娜一家人把罗莎莉嫁到了另外一个家境还不错的村子。可见雅娜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绝不掺和一点矫揉造作,但背后她究竟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旁人也无法感受。
冷漠无情:面对着于连的一次次出轨,对自己,对家人的伤害,无疑是一把利刃,时不时在刺向雅娜的心,在日积月累的痛苦中,仇怨也就慢慢积累下来了。雅娜对他早已没有了夫妻间的情义,甚至还有一丝恨意。当雅娜发现于连与福尔维勒伯爵夫人有私情时,并没有去拆穿而是将这件事告诉了伯爵,自己选择作为一个旁观者,怒不可遏的伯爵亲手推下了正在山上偷情的于连和福尔维勒伯爵夫人所在的小破屋。虽然她不是刽子手,但雅娜也参与到了这个事件中来,当有人来告知于连的死讯时,她装作毫不知情。于连的死此时对于雅娜来说无疑是一种解脱,对捆绑在身体、精神、生活枷锁的释放,雅娜的冷漠是对过往幻想中幸福已生活心灰意冷的自我救赎。 坚强乐观:在丈夫与情妇双双毙命之后,本应该伤心难过的雅娜此时变得比以前更加的坚强了。因为她知道,从今以后,她要肩负起作为女儿的责任、母亲的责任,还要守卫住白杨田庄这个祖辈传下来的家业,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雅娜的身上。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沧海桑田之后,雅娜并没有消沉,悲观,而是将新的希望寄托在了唯一的儿子保尔身上,选择了向更远的未来展望。但由于自己的过渡溺爱,保尔不仅学业无成,荒废度日、还在外陈迷上了投机生意,欠上了一大笔的高利贷。无可奈何的雅娜只能典当家业,替子还债。她时常想这一生可能就这样了吧,爱的人都一一离她而去,生命的终点只剩下了自己。“在《一生》中,孤独感支配着整个作品,同时又给人强烈的绝望感”。准备静静等待死亡的时候,是婢女罗莎丽闯进了她的世界,再次点亮了她黑暗的人生,让她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无数次的鼓励之后,雅娜选择好好活下去,前半辈子都是为别人而活,今后要为自己而活。后来保尔与暗娼所生孩子的到来更加坚定了雅娜活下去的信念,现在她有活下去的盼头了。有希望,人才不会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无所期待。看到了黑暗中透进来的那一束光之后,雅娜决定重新拥抱新生活。
二、雅娜形象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浪潮的迅猛发展,法国农村深受其影响,受资本主义工业和现代文明的入侵.让自然经济发展面临重重阻碍。不同形式的掠夺是对原始资本的积累,农村经济的破坏,这与小说中于连对雅娜造成的伤害有异曲同工之出。小说中的雅娜,原本生活在一个温馨而又富裕的家庭,后来却因为伪乡绅于连的到访,使平静的生活泛起了阵阵涟漪。这无疑说明了资本家殖民式的发展模式是实施男权主义的主要措施,即类似于被男性征服和占有的女性形象,是創建在对女性的削夺或排挤之外的。人类对自然的剥夺,男性对女性的霸凌,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女主成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周遭人的三观无疑对她的思想也会产生影响,可见资本主义对人们心灵的毒害如此深入骨髓。“父亲在她走进婚姻殿堂的时候,就告诉她,不论是人类的法律还是自然的法则,丈夫对女性都拥有绝对的权力”。从雅娜这悲情的一生中可以看出,她从父、从夫、从子的过程,及类似于中国古代“三从四德”里对女性的要求,社会对于女性的迫害。
(二)宗教原因
雅娜的父亲德沃男爵深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思想主张: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而这种自然教育是针对富人的,所以男爵根据卢梭按年龄阶段进行教育的教学方法为女儿的成长教育设计了一套教程,想让女儿回归自然、归于天性、仁慈善良 ,正直柔和,送她进修道院生活和学习,深受禁欲主义的熏陶。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使雅娜依然保持着少女的初心、纯净与善良。
(三)家庭原因
“父权文化降临在女人身上的咒言是她们没有在社会中从事任何职业,因而她们只有以虚无的自我陶醉去追求爱情或崇拜宗教的方法找到解脱”。作为资产阶级,有钱,有地位,父母恩爱,家庭和睦,母慈子孝,可以说是那个时期绝大多数家庭的模范标本。优越家庭条件已经让雅娜赢在了起跑线上,至少不会为了金钱而折腰,从小就被送去修道院学习,养成了她矜持,庄重,落落大方的好品行,少了几分人间烟火气。父母恩爱,相敬如宾又给了雅娜一个很好的参照,让她的心中充满了爱,学会要爱身边的人,爱自己。性格温婉,对待周围的人和蔼可亲的,丝毫没有大小姐的脾气,所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父亲一直所推崇的卢梭的“自然神论”,信仰高于理性,人应该追求美好,高大的信念,而不是一直无所满足的填饱自己的私欲。受到这样的思想熏陶加上又从小就被送到修道院中学习,不常与外面的人接触,所以雅娜一直保持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但当雅娜与于连结婚后,于连对她的频繁出轨,让雅娜的精神防线面临一次次的奔溃。当雅娜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偶然间发现了一封母亲年轻时情夫写给她的信,里面的言辞粗俗不堪,自己从小就敬仰的父亲年轻时也曾在外寻花问柳,原来她从小和睦有爱的家庭氛围都是父母伪造出来的,连身边最亲近、最信任的家人都会欺骗她,雅娜的最后一道防线彻底断了。
(四)个人原因
雅娜在出世之前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后来遇到了对自己一见钟情的于连之后,雅娜在对方的猛烈攻势下,彻底沦陷,被于连所迷倒后,她满脑子都是他那俊朗的身影,整天心神不宁。她惊讶于自己思想上的变化,可又无可奈何。婚后的雅娜有点排斥于连对于房事的频繁,痛恨他的粗暴,不懂得怜香惜玉,不顾及自己内心的感受,但她从来没有反抗过。于连形象的前后“大反转”才是造成雅娜形象前后变化的根本原因,亲人的离世,侍女罗丽莎和儿子的背叛只是雅娜形象变化的加速剂。
三、《一生》中雅娜人物形象的意义
(一)雅娜人物形象的历史意义
莫泊桑在塑造雅娜这个人物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向我们塑造了在封建阶级时,一个普通农庄妇女悲惨一生的形象。雅娜是贵族女子 ,她的父亲按照卢梭的教育理论 ,希望把她培养成为一个幸福、善良、正直而柔和的人。这时期的法国金钱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杠杆, 左右着整个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城市到乡村,从巴黎到外省,金钱控制了法律 ,控制了政治,控制了习气 ,控制了一个秉性善良、心地纯洁,而且富于浪漫主义式的伤感和幻想的贵族家庭女性 ,生活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 、自私冷酷的社会环境里 ,人们自然可以想象得到她艰难悲苦的一 生 。“雅娜的超我让她自己封闭在纯洁,善良,诚实的环境里,以至于她看不惯世俗,无法与世俗合拍”。面对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她是孤立无援的。作者笔下的雅娜形象变化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人心的泯灭,道德的沦丧,那种空气中都充斥着金钱的铜臭味,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算计,把人压得喘不过气。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塑造的雅娜人物形象显得与周围的事物格格不入,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丑陋、伪善的道德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精神空虚和腐败的灵魂。 (二)雅娜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雅娜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当时法国社会很多家庭生活的一个缩影。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影响,而且对当今女性独立意识也具有探究意义。
资本阶层的入侵,法国的村庄自然经济受到了破坏,不免出现一些拜金主义,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会发生变化与扭曲。从这篇小说中,我们了解到女主人公形象的变化过程,以及一个女人是怎样度过悲情的一生。从一个懵懂,善良,活泼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孤独,凄惨,荒凉的老夫人,“人的一生就像白杨田庄的落叶一样,凋零过后总是能在下一个春天寻找生命的希望”。故事的结尾雅娜的身边只剩下了忠诚的侍女罗丽莎和刚出生的孙女。雅娜的一生可以说既悲情又完整。悲情的是命运,丈夫的接连出轨,双亲的离世,唯一寄予希望的儿子给了她致命的一击,背叛了她。完整的是整个生命的历程。“生活永远不像你想象的这么好,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遭”。年迈的雅娜对待生活的态度依然乐观,积极向上,既然改变不了生活的方向,何不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呢。雅娜一直在附属品的角色里不自知,不觉醒,忽略了自我的成长与生存,这不仅是雅娜的悲哀,更是当时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悲哀。
雅娜的悲劇其实在现在也依然会发生,不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保护措施的不健全,而是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早已深入人们的骨髓,一时之间无法剔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从思想、价值观、行动上去破除这种封建、落后的思想,培养女性独立的人格,实现精神、身体上的自由,男女之间的互相尊重与平等。
结论
雅娜的一生其实是很多女性一辈子的范例,一辈子恪守本分,相夫教子,赡养父母,对待周围的人也是宽容大方,她渴望一份真诚,纯洁而美好的爱情,痛恨在感情生活中复杂的人。当于连对她展开爱情的攻势时,她内心欢喜,却不善于流露,得知于连频繁出轨后,她曾咆哮过,绝望过,一次次的原谅,换来的是无休止的伤害,丈夫的出轨,至亲的离世,儿子的背叛,无一不是人生中的一大悲剧。为何这样一位“完美主义者”会落得个如此凄惨的境地。“雅娜,一生与世无争,然而生不逢时,一生中不断
压抑自己的个性以致于迫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本研究探究了雅娜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其中有家庭原因:原生家庭中父母恩爱,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假象,父亲对她采用“自然主义”式的教育。社会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对自然经济的破坏,对金钱、利欲的疯狂追求,封建男尊女卑思想的侵蚀。宗教原因:父亲深受卢梭“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法国社会大背景下女性地位的低下,男权主义的至高无上,金钱,权利,淫欲的肮脏。通过本研究启迪人们无论在何时代,男女地位都应该平等,彼此互相尊重,不应该具有阶级和性别歧视的思想。特别是女性应该拥有独立的人格,对丈夫的行为不能一味的纵容,对孩子不能过度的溺爱,才能维持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希望本研究能反观作者所处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同时以史观今,对现代女性有所启示。然而,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本研究还不够深入,望学者们能站在理论高度对莫泊桑《一生》中雅娜人物形象作更深层次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莫泊桑.《一生》.人民文学出版社.盛澄华.2003-01出版171—517.
[2]詹宇思.莫泊桑《一生》女主人公雅娜之我见.北方文学,2019(26):106-106.
[3]杨燕翎,赵剑娇.约娜——莫泊桑的理想女性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6,(27):137,139. DOI:10.3969/j.issn.1002-2139.2016.27.102.
[4]吴琼.悲情女性的悲情人生——论莫泊桑小说《一生》中的女性悲剧意识[J].名作欣赏,2013(30):72-73.
[5]常聪.约娜的悲哀——莫泊桑《一生》中女主人公命运悲剧原因再探究.神州,2012(07Z):8-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杨光梅,云南工商学院,文学系,本科生;通讯作者:彭小娟,云南工商学院,文学系,副教授。
关键词:雅娜形象;悲剧原因;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299
一、《一生》中雅娜的形象
(一)为人妻之前
美丽善良:莫泊桑《一生》中女主角雅娜从小就长得非常的漂亮,像个瓷娃娃,皮肤白里透红,墨蓝色的双眸深邃的就像无边的汪洋一般,粉红色的小嘴像樱桃一样,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像瀑布散落在腰间,身材纤细,婀娜多姿。在修道院五年,雅娜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姑娘。作为老派的贵族小姐,她从来都不趾高气昂,待人平易近人。
天真活泼:第一次听到于连的名字的时候是从神甫的嘴里得知的,听说他长的英俊潇洒、温文尔雅,还能勤劳致富,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有一次雅娜的母亲要举行聚会,邀请了神甫,神甫有意想要撮合雅娜和于连,于是在这次宴会上二人终于见了面,几次接触过后,可能日久生情,两人经常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跑到一边去约会。每次两个人的眼神交汇的时候,她的心就仿佛被人拨动琴弦一样,余音绕梁。每次于连还有进一步进展时,雅娜总会害羞的躲避。然而当晚上躺在床上,雅娜总是回忆白天两人的种种浪漫,内心又窃喜不已,甚至离别的时候就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遇,此刻的雅娜已经沉醉于于连的英俊,浪漫和花言巧语中无法自拔。
当于连来提亲的时候,雅娜可以说是又惊又喜,恍恍惚惚,进度太快了,两人认识还不到三个月就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就这样,懵懵懂懂的雅娜在家人的一句:“只要你喜欢,我们都随你,我们没什么意见”中,跟着爸爸走下了楼梯,踏上了于连的马车,坐上了花好多钱租的大油轮,正式定亲了。不久之后,二人就正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大媒人”神甫的见证下,举行了若曼底村庄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一场婚礼。
(二)为人妻之后
多愁善感:二人结婚后,雅娜总想在于连面前展现出她最为美好、温柔的一面,所以对于于连的各种无理的要求,雅娜都欣然接受。蜜月回来之后,雅娜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看着壁纸发呆,或者无聊地趴在窗户上看着院里的花花草草,花草也像人一样没有了往日的活力,耷拉着脑袋,一下子生活仿佛没有了乐趣一般。没有分居前,可怜的雅娜承受了于连在身体上的疯狂占有;分居之后,空虚寂寞的雅娜时常会想念于连曾经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日子,怀念以前两人甜蜜的恋爱时光。后来父母要离开白杨田庄,回到另外一个山庄休养,只剩下自己和于连两个人的时候,她的内心突然有了一丝慌张感,不知怎么面对于连,虽然两人结婚好几个月了,但对于连婚前婚后无论是形象还是性格上的转变,雅娜还是无法接受。庄里的大小事情,她从来都没有插手过,于连在雅娜父母离开后经常不回家,在外面花天酒地,坊间的流言蜚语也是随之而来,可怜的雅娜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即便生活过的如此糟糕,雅娜也从未向自己的父母抱怨过,面对于连出轨的种种恶行,伤心欲绝的雅娜只能终日以泪洗面,父母根本就管不了于连,对于他的所作所为,也是视而不见,又可怜自己心爱的女儿所受到的委屈。可怜的雅娜无人可诉心中的痛苦,只能将全部的感情倾注在儿子保尔身上,爱他胜过爱自己,儿子已经成为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这时期的雅娜变得特别的敏感,害怕失去身边的每一个人,后来父母的接连离世,都让她奔溃不已,自己的内心防线曾一度濒临崩塌。婚后的雅娜逐渐变得沉稳,从以前天真浪漫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温婉贤惠、凡事都小心翼翼的哀怨少妇。
胆小懦弱:于连性格的180°大转变,让雅娜措手不及,当两个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她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于连彻底接手白杨田庄的时候,她也是顺从丈夫的一切决定。在一次外出拜访时,父女二人因为嘲笑马童马里于斯而受到于连大声的呵责。在新婚之夜,面对于连的疯狂索取,恐惧与害怕瞬间贯穿了雅娜的整个身体,尽管自己有多么的不情愿,但她还是强忍住了伤痛,不扫丈夫的兴。在蜜月旅行时雅娜把母亲给的零花钱都交给了于连保管,旅行途中不敢吭声要钱买东西,住旅馆时,丈夫对旅馆老板的尖酸刻薄、斤斤計较,这都让雅娜无地自容,却又无可奈何,不敢吱声,因为她知道,如果自己出面的话,于连肯定会不高兴,到时对她的态度又是冷眼旁观、冷言冷语。回来之后,于连决定夫妇二人分房睡,谁也不会干涉谁,面对这样的无理要求,雅娜也不敢问他原因。
宽容大度:在得知于连与罗莎丽私通之后,对她那正直 、纯洁的美德以更沉重一击的是女仆萝莎丽竟怀了丈夫的私生子。她害怕和愤怒、诅咒那可恶的男人。幸福家庭的幻想破灭了,丈夫的不忠和卑劣行迹 ,引起了她极大的恐慌,展示在她眼前的是漆黑的未来。她沉浸在一种悲伤、消沉,永无止境的绝望之中,然而她并没有将全部的责任都推卸到罗莎丽的身上,因为从度蜜月的旅途中,她就已经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搭上了一笔不菲的嫁妆,雅娜一家人把罗莎莉嫁到了另外一个家境还不错的村子。可见雅娜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绝不掺和一点矫揉造作,但背后她究竟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旁人也无法感受。
冷漠无情:面对着于连的一次次出轨,对自己,对家人的伤害,无疑是一把利刃,时不时在刺向雅娜的心,在日积月累的痛苦中,仇怨也就慢慢积累下来了。雅娜对他早已没有了夫妻间的情义,甚至还有一丝恨意。当雅娜发现于连与福尔维勒伯爵夫人有私情时,并没有去拆穿而是将这件事告诉了伯爵,自己选择作为一个旁观者,怒不可遏的伯爵亲手推下了正在山上偷情的于连和福尔维勒伯爵夫人所在的小破屋。虽然她不是刽子手,但雅娜也参与到了这个事件中来,当有人来告知于连的死讯时,她装作毫不知情。于连的死此时对于雅娜来说无疑是一种解脱,对捆绑在身体、精神、生活枷锁的释放,雅娜的冷漠是对过往幻想中幸福已生活心灰意冷的自我救赎。 坚强乐观:在丈夫与情妇双双毙命之后,本应该伤心难过的雅娜此时变得比以前更加的坚强了。因为她知道,从今以后,她要肩负起作为女儿的责任、母亲的责任,还要守卫住白杨田庄这个祖辈传下来的家业,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雅娜的身上。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沧海桑田之后,雅娜并没有消沉,悲观,而是将新的希望寄托在了唯一的儿子保尔身上,选择了向更远的未来展望。但由于自己的过渡溺爱,保尔不仅学业无成,荒废度日、还在外陈迷上了投机生意,欠上了一大笔的高利贷。无可奈何的雅娜只能典当家业,替子还债。她时常想这一生可能就这样了吧,爱的人都一一离她而去,生命的终点只剩下了自己。“在《一生》中,孤独感支配着整个作品,同时又给人强烈的绝望感”。准备静静等待死亡的时候,是婢女罗莎丽闯进了她的世界,再次点亮了她黑暗的人生,让她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无数次的鼓励之后,雅娜选择好好活下去,前半辈子都是为别人而活,今后要为自己而活。后来保尔与暗娼所生孩子的到来更加坚定了雅娜活下去的信念,现在她有活下去的盼头了。有希望,人才不会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无所期待。看到了黑暗中透进来的那一束光之后,雅娜决定重新拥抱新生活。
二、雅娜形象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浪潮的迅猛发展,法国农村深受其影响,受资本主义工业和现代文明的入侵.让自然经济发展面临重重阻碍。不同形式的掠夺是对原始资本的积累,农村经济的破坏,这与小说中于连对雅娜造成的伤害有异曲同工之出。小说中的雅娜,原本生活在一个温馨而又富裕的家庭,后来却因为伪乡绅于连的到访,使平静的生活泛起了阵阵涟漪。这无疑说明了资本家殖民式的发展模式是实施男权主义的主要措施,即类似于被男性征服和占有的女性形象,是創建在对女性的削夺或排挤之外的。人类对自然的剥夺,男性对女性的霸凌,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女主成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周遭人的三观无疑对她的思想也会产生影响,可见资本主义对人们心灵的毒害如此深入骨髓。“父亲在她走进婚姻殿堂的时候,就告诉她,不论是人类的法律还是自然的法则,丈夫对女性都拥有绝对的权力”。从雅娜这悲情的一生中可以看出,她从父、从夫、从子的过程,及类似于中国古代“三从四德”里对女性的要求,社会对于女性的迫害。
(二)宗教原因
雅娜的父亲德沃男爵深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思想主张: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而这种自然教育是针对富人的,所以男爵根据卢梭按年龄阶段进行教育的教学方法为女儿的成长教育设计了一套教程,想让女儿回归自然、归于天性、仁慈善良 ,正直柔和,送她进修道院生活和学习,深受禁欲主义的熏陶。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使雅娜依然保持着少女的初心、纯净与善良。
(三)家庭原因
“父权文化降临在女人身上的咒言是她们没有在社会中从事任何职业,因而她们只有以虚无的自我陶醉去追求爱情或崇拜宗教的方法找到解脱”。作为资产阶级,有钱,有地位,父母恩爱,家庭和睦,母慈子孝,可以说是那个时期绝大多数家庭的模范标本。优越家庭条件已经让雅娜赢在了起跑线上,至少不会为了金钱而折腰,从小就被送去修道院学习,养成了她矜持,庄重,落落大方的好品行,少了几分人间烟火气。父母恩爱,相敬如宾又给了雅娜一个很好的参照,让她的心中充满了爱,学会要爱身边的人,爱自己。性格温婉,对待周围的人和蔼可亲的,丝毫没有大小姐的脾气,所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父亲一直所推崇的卢梭的“自然神论”,信仰高于理性,人应该追求美好,高大的信念,而不是一直无所满足的填饱自己的私欲。受到这样的思想熏陶加上又从小就被送到修道院中学习,不常与外面的人接触,所以雅娜一直保持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但当雅娜与于连结婚后,于连对她的频繁出轨,让雅娜的精神防线面临一次次的奔溃。当雅娜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偶然间发现了一封母亲年轻时情夫写给她的信,里面的言辞粗俗不堪,自己从小就敬仰的父亲年轻时也曾在外寻花问柳,原来她从小和睦有爱的家庭氛围都是父母伪造出来的,连身边最亲近、最信任的家人都会欺骗她,雅娜的最后一道防线彻底断了。
(四)个人原因
雅娜在出世之前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后来遇到了对自己一见钟情的于连之后,雅娜在对方的猛烈攻势下,彻底沦陷,被于连所迷倒后,她满脑子都是他那俊朗的身影,整天心神不宁。她惊讶于自己思想上的变化,可又无可奈何。婚后的雅娜有点排斥于连对于房事的频繁,痛恨他的粗暴,不懂得怜香惜玉,不顾及自己内心的感受,但她从来没有反抗过。于连形象的前后“大反转”才是造成雅娜形象前后变化的根本原因,亲人的离世,侍女罗丽莎和儿子的背叛只是雅娜形象变化的加速剂。
三、《一生》中雅娜人物形象的意义
(一)雅娜人物形象的历史意义
莫泊桑在塑造雅娜这个人物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向我们塑造了在封建阶级时,一个普通农庄妇女悲惨一生的形象。雅娜是贵族女子 ,她的父亲按照卢梭的教育理论 ,希望把她培养成为一个幸福、善良、正直而柔和的人。这时期的法国金钱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杠杆, 左右着整个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城市到乡村,从巴黎到外省,金钱控制了法律 ,控制了政治,控制了习气 ,控制了一个秉性善良、心地纯洁,而且富于浪漫主义式的伤感和幻想的贵族家庭女性 ,生活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 、自私冷酷的社会环境里 ,人们自然可以想象得到她艰难悲苦的一 生 。“雅娜的超我让她自己封闭在纯洁,善良,诚实的环境里,以至于她看不惯世俗,无法与世俗合拍”。面对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她是孤立无援的。作者笔下的雅娜形象变化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人心的泯灭,道德的沦丧,那种空气中都充斥着金钱的铜臭味,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算计,把人压得喘不过气。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塑造的雅娜人物形象显得与周围的事物格格不入,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丑陋、伪善的道德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精神空虚和腐败的灵魂。 (二)雅娜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雅娜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当时法国社会很多家庭生活的一个缩影。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影响,而且对当今女性独立意识也具有探究意义。
资本阶层的入侵,法国的村庄自然经济受到了破坏,不免出现一些拜金主义,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会发生变化与扭曲。从这篇小说中,我们了解到女主人公形象的变化过程,以及一个女人是怎样度过悲情的一生。从一个懵懂,善良,活泼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孤独,凄惨,荒凉的老夫人,“人的一生就像白杨田庄的落叶一样,凋零过后总是能在下一个春天寻找生命的希望”。故事的结尾雅娜的身边只剩下了忠诚的侍女罗丽莎和刚出生的孙女。雅娜的一生可以说既悲情又完整。悲情的是命运,丈夫的接连出轨,双亲的离世,唯一寄予希望的儿子给了她致命的一击,背叛了她。完整的是整个生命的历程。“生活永远不像你想象的这么好,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遭”。年迈的雅娜对待生活的态度依然乐观,积极向上,既然改变不了生活的方向,何不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呢。雅娜一直在附属品的角色里不自知,不觉醒,忽略了自我的成长与生存,这不仅是雅娜的悲哀,更是当时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悲哀。
雅娜的悲劇其实在现在也依然会发生,不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保护措施的不健全,而是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早已深入人们的骨髓,一时之间无法剔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从思想、价值观、行动上去破除这种封建、落后的思想,培养女性独立的人格,实现精神、身体上的自由,男女之间的互相尊重与平等。
结论
雅娜的一生其实是很多女性一辈子的范例,一辈子恪守本分,相夫教子,赡养父母,对待周围的人也是宽容大方,她渴望一份真诚,纯洁而美好的爱情,痛恨在感情生活中复杂的人。当于连对她展开爱情的攻势时,她内心欢喜,却不善于流露,得知于连频繁出轨后,她曾咆哮过,绝望过,一次次的原谅,换来的是无休止的伤害,丈夫的出轨,至亲的离世,儿子的背叛,无一不是人生中的一大悲剧。为何这样一位“完美主义者”会落得个如此凄惨的境地。“雅娜,一生与世无争,然而生不逢时,一生中不断
压抑自己的个性以致于迫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本研究探究了雅娜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其中有家庭原因:原生家庭中父母恩爱,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假象,父亲对她采用“自然主义”式的教育。社会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对自然经济的破坏,对金钱、利欲的疯狂追求,封建男尊女卑思想的侵蚀。宗教原因:父亲深受卢梭“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法国社会大背景下女性地位的低下,男权主义的至高无上,金钱,权利,淫欲的肮脏。通过本研究启迪人们无论在何时代,男女地位都应该平等,彼此互相尊重,不应该具有阶级和性别歧视的思想。特别是女性应该拥有独立的人格,对丈夫的行为不能一味的纵容,对孩子不能过度的溺爱,才能维持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希望本研究能反观作者所处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同时以史观今,对现代女性有所启示。然而,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本研究还不够深入,望学者们能站在理论高度对莫泊桑《一生》中雅娜人物形象作更深层次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莫泊桑.《一生》.人民文学出版社.盛澄华.2003-01出版171—517.
[2]詹宇思.莫泊桑《一生》女主人公雅娜之我见.北方文学,2019(26):106-106.
[3]杨燕翎,赵剑娇.约娜——莫泊桑的理想女性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6,(27):137,139. DOI:10.3969/j.issn.1002-2139.2016.27.102.
[4]吴琼.悲情女性的悲情人生——论莫泊桑小说《一生》中的女性悲剧意识[J].名作欣赏,2013(30):72-73.
[5]常聪.约娜的悲哀——莫泊桑《一生》中女主人公命运悲剧原因再探究.神州,2012(07Z):8-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杨光梅,云南工商学院,文学系,本科生;通讯作者:彭小娟,云南工商学院,文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