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秋惠 一次夺魁奠定了职业生涯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o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挑战杯”对于潘秋惠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八年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她带领团队成员在第八届“挑战杯”的竞赛上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
  八年后的今天,她扎着马尾,笑容灿烂,作为嘉宾再次出现在第十二届“挑战杯”的竞赛活动现场——大连理工大学——这里既是她的母校,也是她现在所任职的单位。
  目前,她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实验学院的老师。她说,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是“挑战杯”的延续。
  
  天生的“挑战者”
  早在懵懂的儿时,潘秋惠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长大要当一名科学家。
  虽然体型娇小,但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勇于挑战”的基因。从记事起,她便喜欢探索一切未知事物,是真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在同龄的女孩还在痴迷于洋娃娃的时候,她却已经开始拆装“一切家里能拆的东西”:电动玩具、收音机,电视机……尽管有时候“拆完了并不一定能装起来”。
  自小学起,她的成绩就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高考时,凭借优异的成绩,她考入了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入学没多久,她便对数学建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我的指导老师贺明峰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让我们在课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这样一个图形,它的周长无限,面积有限?我当时想了一周,没想出来。第二堂课他就给我们描述了一个这样的图形:一个三角形的每个边上都再长出来一个三角形,就这样无限的长下去,形成一个雪花的形状,这种形状是可以无限扩张的,但是面积却是有限的。这是一个求极限的问题。”
  渐渐地,潘秋惠发现一些现实的问题是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和解决的。如同一扇神秘的大门向她推开,她深深地沉醉在数学建模的世界里。之后,她积极申请加入了学校创新实验学院的数学建模实践班。
  刚开始,因为兴趣报名参加这个实践班的同学有很多。然而,一年之后,坚持下来的人屈指可数,大部分理由都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太多。”而潘秋惠便是为数不多的“坚守者”之一,成为实践班的“常驻人口”。
  在贺教授的指导下,潘秋惠和她的团队一起,渐渐将目光投入到有关生态系统模拟的理论研究上,并着手准备与之相关的论文。他们希望将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生物入侵”引入生态系统的模型中,讨论入侵的机理,从而为生物入侵的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深入这项研究需要接触许多专业知识,这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潘秋惠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那段时间,她几乎将所有课余时间都利用起来为自己“充电”,有时甚至会通宵学习。
  对于生物系统模拟的理论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实验来观察现象,然而这种研究方法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完成。为了解决时间问题,潘秋惠他们勇于创新,采用了以计算机模拟的手段对生态系统进行仿真模拟。这样一来,“几千年几万年的时间长度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便可以被模拟出来,解决了一个大时间尺度下生态系统的演化问题”。
  为了让论文更加专业与严谨,潘秋惠和队友前后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来完成。在这两年里,也遇到过不少挫折,但她从来没低过头。
  “当第一篇厚厚的论文完成时,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但拿给老师修改后,发现整篇都是‘红字’。很多自己认为还是很不错的语言被删掉或被修改,挺有挫败感的。但随着不断地修改,论文变得清晰明了,达到了投稿的水平。投稿后,被退回了很多次,每次被拒之后都要重新修改再投,直到最终录用,前后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
  最初,潘秋惠内心也有波动,她甚至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些工作?然而,她却始终没有想过要放弃,总保持乐观的心态:“或许这些都是科研工作者需要经历的吧。”
  也正是由于她的坚持与努力,2003年,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的“攀登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上,潘秋惠和伙伴们完成的论文“基于元胞自动机和Penna模型的生态系统模拟模型”一举夺得比赛的一等奖。潘秋惠和队友努力挥洒的汗水也终于带来了回报。
  那时的潘秋惠,并没有想到这篇论文将会作为参赛作品,出现在日后“挑战杯”的赛场上。
  
  延续“挑战杯”的影响力
  2003年,在学校的推荐下,潘秋惠团队的作品参加了第八届“挑战杯”的比赛,并最终顺利进入决赛。
  潘秋惠说,头脑不仅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她希望借着“挑战杯”的平台,在自己的头脑当中,去点燃创新的火种。
  “参加‘挑战杯’的时候没有太多压力,哪怕最后没有取得奖项,其中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经历,一种锻炼,过程中所得到的东西应该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
  最终,潘秋惠团队的作品凭借其前瞻性、专业性和创新性在自然学科论文类获得了“挑战杯”特等奖。她记得,决赛时有一个评委这样评价她们的作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论研究工作,对一些生物方面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潘秋惠没有料到的是,参加“挑战杯”的经历竟彻底影响了她的职业生涯。在参加“挑战杯”之前,她并没有考虑以后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而参加“挑战杯”之后,一个想法在她心中愈来愈明晰:“毕业后我要做一名大学老师”。
  “我希望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将我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承给学生,让他们继续发挥创新的力量,创造出更出色的作品。”
  后来,潘秋惠顺利攻读了本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毕业之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校,在创新实验学院担任数学建模实践班的指导老师,所做的工作依然和生态模拟系统相关,“是‘挑战杯’作品的一个延续”。在此期间,她不仅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数学建模比赛,而且也曾参与指导学生参加了几届“挑战杯”的比赛。她说,看到一批批努力钻研、力求创新的学生,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虽然现在担任老师不过两年多的光阴,潘秋惠却感触良多。她觉得,在自己也曾参加过的“挑战杯”赛事上,“作为参赛者”和“指导参赛者”有着明显地区别。
  “作为老师的身份指导学生,最主要的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为他们的一些想法提供指导。”
  为学生提供选题的时候,她细心地总结了几个原则:考虑大学生的可接受性,找准适合他们的选题;考虑学术方面的先进性,力求选题具有学术前沿水平;让学生有较大的提问题空间,让他们有事儿可做,有问题可提。
  潘秋惠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并学以致用。在课堂上或讲座上,她偶尔会给学生讲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希望自己的经验可以对他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学生们也特别喜欢这位“80后”的“大女孩”。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就会跑到她的办公室里找她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
  潘秋惠很喜欢这样的沟通方式。“我还记得我一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我和队友总是一人拿张凳子坐在办公室里和老师对侃,在交谈的过程中就会迸发出一些灵感,发现一些问题。现在的我也很欢迎学生随时过来和我讨论问题。”
  工作之余,潘秋惠很喜欢约着朋友一起打打保龄球,打打桥牌作为放松的方式。她也很喜欢旅游,喜欢到一些风景秀丽的地方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积淀。当然,她更喜欢逛街。
  “很多人看到我之后都说我看起来不像是博士,不像是科研工作者,”潘秋惠笑了,“其实我就是个普通女孩啊!”
  她告诉记者,她未来最希望的就是做一名好老师,“比起我自己做出一些成绩而言,能够指导学生做出一些成绩,这对我来说会更有成就感。”
  责任编辑 华南
其他文献
她是一名中国女性,一名在中国大地街头巷尾,随时都可遇见或看到的那类女性。  在她本命年五月的一个黎明,她走了,静悄悄地走了。  48个春秋,她从不曾麻烦任何人,身患绝症后,从不曾惊动任何人。14年抗癌路,只有丈夫相伴,导师心知。  生命默然,工作炽烈。  她的生命宛如大森林中一片绿叶,在阳光里吐绿,在雨后舒展,她深感自己微不足道,体单力薄,她精心地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饱满枝上有她一片叶,绿意盎然中
期刊
莫徭是现代瑶族的先民。主要从事狩猎及刀耕火种农业,依靠罗网、猎犬、弓箭狩猎,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服饰,与外界很少联系,过着生活比较艰苦的生活。宋代以后的史籍中“瑶”、“瑶人”或“蛮瑶”的族名经常出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政府采纳民主人士建议,广泛征得瑶人同意后,将该民族的名称统一为瑶族。  连南瑶族自治县有瑶族人口8万多人,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地方之一,连南所辖八个乡镇,均为瑶族聚居区。瑶寨建在高高的
期刊
想起以“我从草原来”为题做一组人物报道,是从一个名叫阿南达的蒙古族青年编织的梦想受到启发的。  这位今年只有26岁的蒙医传人,正计划环绕着伟大祖先成吉思汗陵园的周围,投资45亿元建设世界最大的国际蒙医药研发基地。该基地除了蒙药研发生产机构外,还包括一座国际蒙医药博物馆,一所国际化标准蒙医特色专科医院等项目。他要在祖先的根基上,完成缔造一个蒙医药帝国的梦想。  问起他这个“帝国之梦”的来源,阿南达的
期刊
今年是王光美同志诞辰90周年,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知识分子代表和伟大的母亲。王光美同志在她极富传奇的不平凡人生道路上,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毕生的奋斗精神,努力实践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宗旨。今天在我们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光辉日子里,追忆光美同志不平凡的一生、学习她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有着特殊意义。   最初熟悉光美同志,缘自家庭的
期刊
作为陕西省唯一连续援藏两届的干部,2011年是他援藏的第5年。第二次进藏时,有人劝他:阿里那么遥远,条件艰苦,物质匮乏,作为年轻县级干部,内地更好。他坦言:“割舍不下父母妻女,但让祖国414.75公里边防稳定,1.25万平方公里国土安宁,9058名藏族民众富裕,是我的理想信念。”    夜深人静时,皎洁的月光轻柔地洒满书桌,黑树林踱步在办公室的窗前。顺目而极,向着月辉与家人交融的远方投下温情凝望,
期刊
近日,由天津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发起并主办的首届“民族之魂”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暨“我要读书”大型慈善助学系列活动在京津新城凯悦酒店举行。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由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于2004年创办。截至目前,其本人和社会各界捐款共计4020万元,基金会已为582名特困学生发放助学金。本次活动为期三天,以“大爱无疆,圆梦求知”为主题,进一步发扬李瑞环同志“成就人才,造福桑梓”的精神。以书画展、义拍会等形式
期刊
12月份是2011年无偿献血宣传月,12月13日,卫生部办公厅新闻宣传办公室主任邓海华表示,按照医疗服务量的增长初步测算,到2015年,我国每天需要有约12万人献血,方能满足用血量,但是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丹麦最高为67‰),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也低于香港的30‰和澳门的23‰,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也有一定的差距。  普通血型尚是如此,稀有血型
期刊
村官也有大世界  2011年是央珠担任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比如镇其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第15个年头。  这位看似普通的村主任,带给其达村的却是不一样的面貌。15年来,他带领村民更新观念,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引导村民转变了依赖采挖虫草致富的思想,千方百计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村民集资开办糌粑加工厂、洗车场,积极组织群众开展驾驶劳务输出,人均年收入达4872.9元。  他始终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
期刊
从22年前繁花似锦的盛夏,到如今硕果累累的金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简称“挑战杯”)走过22载,成功举办12届。  22年来,“挑战杯”竞赛吸引了一届又一届大学生投身其中,累计数百万名参赛者的投入,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挑战杯”因此被誉为当代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奥林匹克”而越发受到瞩目。  不知多少走出校门的挑战者,对自己的“挑战”经
期刊
二月河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平时聚会时,尽管因为一份熟悉感,大家可以像老朋友般依照年龄辈分,亲切随意地称呼他为二哥、二叔、二伯,闲聊间,逗得他和我们一起哈哈大笑。但在交流与采访时,记者还是出于尊敬,对这位华人文坛的顶级大作家,唤一声先生和老师。二月河朴实厚重,待人真诚,虽闻名遐迩于海内外,但从不端身段摆架子,颇有长者之风。  先生遣词造句大气优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