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以越野滑雪的长距离项目特点为研究对象,深化对越野滑雪运动在长距离的项目特点的了解及认识,减少误区和一些不明晰的地方,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越野滑雪运动员在长距离项目上训练比赛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意见。通过分析长距离项目的竞技能力结构特点,分析长距离项目的竞技能力结构及各结构因素之间的联系,从而为运动员在实践训练中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意见与参考。
关键词:越野滑雪;长距离;竞技能力特点
一、基本概念梳理
(一)长距离越野滑雪
越野滑雪(Cross-Country Skiing)是以越野滑雪板和滑雪杖为滑雪用具,在丘陵起伏的山地沿着规定的线路进行滑行的竞速运动项目。越野滑雪借助滑雪用具,运用登山、滑降、转弯、滑行等基本技术,滑行于山丘雪原的运动项目。起源于北欧,又称北欧滑雪,是世界运动史上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之一。1924年被列入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
越野滑雪(长距离)项目为男子50公里(1924年列入),女子30公里(1992年列入),属于集体出发,出发时以组为单位,运动员排成一列横队同时出发,道次由抽签决定,到达终点时间少者名次列前。使用技术为传统技术或自由技术,每届冬奥会更迭轮换一次。2018年平昌冬奥会集体出发项目采用传统式技術。如2018平昌冬奥会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和男子50公里比赛都是使用古典技术,下一届即2022年北京冬奥会则使用自由技术进行比赛,长距离比赛在越野滑雪中长度上是独一无二的,不仅需要超强的身体耐力,对技术的熟练度和掌控度,以及对生理心理、意志力的考验的要求也很高。长距离越野滑雪分属体能(耐力速度)技术重点类。其能量代谢特征属于有氧型跟同距离田径同属距离越野跑及同属距离水上项目较接近。
(二)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1]。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出成绩的重要因素,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出的竞技能力特点也不尽相同,其中核心竞技能力所表现的特点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专属标志。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有体能、技能、心理、智能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普遍特征构成的。
二、竞技能力特点
越野滑雪是一项体能主导型耐性性类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属于典型的速度耐力型项目,能量供应主要以有氧供能为主。在长距离越野滑雪竞技能力结构中,体能是核心竞技能力,技、战术、心里能力是重要竞技能力。在长距离越野滑雪竞速项目中可形成以体能为核心,技术为关键,战术为灵魂,心理为保障,智力为支撑的竞技能力特点。本文中的项目特点指的具体专项特点依项群训练理论(见表1)。
在越野滑雪长距离项目整个竞赛中,要在长达90min-120min内肌肉持续、长时间做周期性往复运动为其最典型外显特征,体力消耗巨大,运动员在体能和心理、意志力度承受着很大压力。参赛运动员要想制胜,必须在有限的体能中合理分配技战术,保持稳定竞速状态,发挥最高输出功效,在“稳”中求进,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的竞赛路程。因而在长距离越野滑雪比赛中每圈的竞速就尤为重要。运动员要想制胜必须具备全面发展运动能力,不仅仅专项耐力方面要求很高,而且在身体机能方面还要求运动员要具备有良好的呼吸以及心血管机能系统,较强的有氧系统,较好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柔韧性、协调能力、力量水平、速度能力等,以及在不同距离、地形、坡度上对技术战术的掌握和运用,长时间长距离比赛时的强大的抗心理疲劳能力、及时的能量补充及合理的分配体能能力。
(一)体能为核心
越野滑雪项目整个赛程持续时间较长,均属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长距离越野滑雪主要代谢方式为有氧供能,对有氧代谢能力要求较高。越野滑雪作为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素质对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优秀越野滑雪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和其它运动项目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平均较高。李忠堂在《我国优秀越野滑雪运动员专项耐力年度训练结构研究》中研究指出我国优秀越野滑雪运动员中男子最大摄氧量为79.3ml/kg/min,女子为68.7ml/kg/min,反映了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耐力水平,然而,和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有资料显示挪威优秀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男子为94ml/kg/min,女子为77ml/kg/min,明显高出我国运动员较多[1]。由此可见在长距离越野滑雪中需要与较高的有氧能力(最大摄氧量或无氧阈水平)。
身体形态特点因运动项目的身体指标以及适宜的数据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特点。根据国际雪联数据,获得冬奥会金牌和奖牌的运动员年龄分布在22-34岁。越野滑雪运动员体脂率较低。相较于下肢瘦质量,上肢和躯干的瘦质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世界优秀越野滑雪男子在长距离项目上最大摄氧量相对值为84.3±5.2mL/kg/min,女子为72.6±5.1mL/kg/min。无氧代谢能力是越野滑雪运动员的关键限制性指标,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糖酵解能力与耐酸能力。
在长距离越野滑雪中时间长达90min-120min,肌肉持续、长时间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导致体力消耗巨大,体能就为主要核心竞技能力,合理分配体能提升运动员运动经济性和抵抗疲劳的能力就尤为重要。影响体能的几个因素有高水平的有氧能力 ;体脂率底的瘦体重; 动作的经济性(技术动作的协调放松能力和合理分配体能);身心抗疲劳能力;承受大运动负荷的能力等。
(二)技术为关键
运动训练学将运动技术定义为体育技术动作的完成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1]。越野滑雪技术分为传统式技术(CL)和自由式技术(SK)两类。传统技术包括交替滑行、双杖推撑滑行、无滑行阶段的八字踏步、滑降以及转弯技术。不允许有双脚或单脚的蹬冰动作。自由技术包括全部的越野滑雪技术。由于这些限制,自由技术项目的平均比赛速度通常比传统技术项目高出约10%。以下为常用技术动作图。 图中越野滑雪中使用的主要古典(左栏)和自由滑冰(右栏)技术。DP经典双撑技术:主要用于平缓上坡地形。杆同时使用,无需推腿。双杖推撑技术:主要用于中等上坡地形,单脚推杆同时使用。DP双杖推撑技术的特点是对称的双杖推撑动作,它只通过极点传递推进力。这强调了发达的上半身力量在整个比赛中成功使用DP的重要性。DS(斜踏步技术)对角线步幅:主要用于中陡坡地形。手臂和腿以对角线的方式移动,随着对侧腿的推压而发生撑杆动作。G2档2档偏移技术(或V1):主要用于中陡坡地形。每推一次腿,不对称的撑杆动作。G3档3档一步蹬冰加双撑技术(或V2):主要用于水平至中等上坡地形。每支腿推一个对称的撑杆动作。G4档4档两步蹬冰加双撑技术(或V2A):主要用于水平地形。每推第二条腿一次对称的撑杆动作。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既要保持速度滑行时,也要尽量控制氧量小,因此所使用的技术也不同。团身技术TK是在下坡高速滑行时使用,为越野滑雪比赛中的技术选择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参考。
(三)战术为“灵魂”
战术是军事领域的术语。卢林学者在《战术史纲要》认为,战术是在私有制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战争的开始、军队的建立、兵器的出现的过程中产生的。运动训练学中队竞技战术的定义,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1]。佟胜志与王林在《竞走项目专项特点与制胜规律的研究战术特征》中提出战术特征是根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水平及运动员个人特点与优势,合理安排比赛计划和战术方案,从而取得比赛的成功[2]。
在长距离越野滑雪比赛中常用战术有体力分配战术、领滑、过人战术、发抢位、变速滑行、领先滑行、尾随滑行、冲刺滑行战术等。体力分配战术,由于长距离长时间的高能耗负荷,合理分配体能,处理好赛程前后段落与体能相互影响的关系尤为重要,以及在领先、相持、落后情况下的局面。领先滑行战术是运动员利用领先的优势占据有利位置、控制对手滑行速度或为了摆脱对手而采用的战术形式;尾随滑行战术是指运动员与参赛运动员之间实力和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做出超越其他对手或为了节省体力所采取的战术形式。变速滑行战术是指运动员在处于领先位置时有目的地实施一次或多次改变速度的滑行以及转换滑行技巧的行为;冲刺阶段即比赛到最后阶段时,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时刻,既是对运动员体能、技术的考验,也是意志品质的考验,更是合理安排战术的体现。在使用最后冲刺时,应根据自己的场上位置、与前后对手相差的距离来决定冲刺战术。过人战术,在跟随或落后位置滑行时,有意识主动拉近距离,找准时机超越人的技术动作,能有效帮助运动员占领有利位置,比如下坡技巧转弯技巧过人技术。
时间分配,杨威在《越野滑雪比赛特征的科学分析及建议》研究指出长距离项目比赛中上坡、平地和下坡的时间分布百分比为54.3%~57.8%、16%~17.6%和 25.8%~29.1%。长距离比赛中,男子应该关注急陡坡、陡坡和平地阶段,女子應该关注急陡坡和缓坡阶段。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表现可以通过提升相应阶段的速度或缩短相应阶段的用时实现[3]。
综上可见战术意识在越野滑雪比赛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在战术文化知识的积累与训练中的思维培养,重视战术“灵魂”地位,从而不断提高战术意识与技战术水平。
(四)心理为保障
越野滑雪运动员在长距离比赛项目中需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具备精准的感知能力。在比赛激烈紧张性和地形的复杂性下,能保持比赛的中体力消耗过程中能维持稳定的,观察地形,以及在经过不同地形时及时转换不同技战术,观察对手并调整自己的动作等,这都要求运动员必须要求注意力集中、保持流畅的技术,因此注意力集中是越野滑雪运动员重要的思维品质。有发生在比赛时运动员曾发生滑错赛道而损失了好的名次的事例。由于长时间高度集中作战,身体和心理都受到极限的挑战,疲惫感到后半程越困难,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在滑行过程中出现失误。因此良好的注意力和合理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帮助运动员在赛场的平稳的发挥。需要强调的是良好的放松技能,放松自如和身体的流畅也是S运动员应具各的重要心理品质。意志品质能力是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具备的重要心理因素,在低温的环境复杂的赛道以及极速长时间的滑行运动下,疲劳程度,身体负荷朝极限发展因此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苦痛需要坚强的意志力。
由此,越野滑雪运动员在长距离项目上需要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注意力;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呼吸和放松方式;合理的思维能力等心里品质,因此拥有良好的心理能够保障比赛的顺利进行。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越野滑雪在长距离项目是体能为主导核心,属于集耐力、速度、力量为一体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应为有氧与无氧混合供能的项目,越野滑雪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并对运动员的技战术和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形成了体能为核心,技术为关键,以战术为灵魂,心理为保障支撑的竞技能力特点。
(二)建议
竞技体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战胜对手和获取比赛胜利,从越野滑雪项目特点出发可分析总结制胜因素,找出核心制胜因素,从理论上对越野滑雪的制胜规律进行再认识再总结,从理论上为实践提供发展突破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忠堂. 我国优秀越野滑雪运动员专项耐力年度训练结构研究_李忠堂[D].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 佟胜志,王林. 竞走项目专项特点与制胜规律的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 [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不详], 2011: 156-164.
[3] 杨威,王欣欣,廖开放,等. 越野滑雪比赛特征的科学分析及建议[J]. 体育学研究, 2020, 卷缺失(期缺失): 页码范围缺失.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8第68页
[5]王林.马拉松项目的特点及训练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6(5):46-47.
[6]卢林.战术史纲要[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1.
[7]茅洁, 我国赛艇项目特点及制胜规律的研究, 2011, 北京体育大学. 第 111页.
[8]刘强.新时期马拉松项目的特点与训练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4):18-19.
[9]Thomas ST?GGL,Barbara Pellegrini,Hans-Christer Holmberg.Pacing and predictors of performance during cross-country skiing races: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8,7(04):381-393+505.
[10]Kim Hébert-Losier, Christoph Zinner, Simon Platt, et 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Elite Sprint Cross-Country Skiers. 2017, 47(2):319-342.
作者简介:
秦婉荣,(1994—),女,汉,湖北,研究生在读,学历本科,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越野滑雪;长距离;竞技能力特点
一、基本概念梳理
(一)长距离越野滑雪
越野滑雪(Cross-Country Skiing)是以越野滑雪板和滑雪杖为滑雪用具,在丘陵起伏的山地沿着规定的线路进行滑行的竞速运动项目。越野滑雪借助滑雪用具,运用登山、滑降、转弯、滑行等基本技术,滑行于山丘雪原的运动项目。起源于北欧,又称北欧滑雪,是世界运动史上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之一。1924年被列入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
越野滑雪(长距离)项目为男子50公里(1924年列入),女子30公里(1992年列入),属于集体出发,出发时以组为单位,运动员排成一列横队同时出发,道次由抽签决定,到达终点时间少者名次列前。使用技术为传统技术或自由技术,每届冬奥会更迭轮换一次。2018年平昌冬奥会集体出发项目采用传统式技術。如2018平昌冬奥会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和男子50公里比赛都是使用古典技术,下一届即2022年北京冬奥会则使用自由技术进行比赛,长距离比赛在越野滑雪中长度上是独一无二的,不仅需要超强的身体耐力,对技术的熟练度和掌控度,以及对生理心理、意志力的考验的要求也很高。长距离越野滑雪分属体能(耐力速度)技术重点类。其能量代谢特征属于有氧型跟同距离田径同属距离越野跑及同属距离水上项目较接近。
(二)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1]。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出成绩的重要因素,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出的竞技能力特点也不尽相同,其中核心竞技能力所表现的特点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专属标志。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有体能、技能、心理、智能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普遍特征构成的。
二、竞技能力特点
越野滑雪是一项体能主导型耐性性类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属于典型的速度耐力型项目,能量供应主要以有氧供能为主。在长距离越野滑雪竞技能力结构中,体能是核心竞技能力,技、战术、心里能力是重要竞技能力。在长距离越野滑雪竞速项目中可形成以体能为核心,技术为关键,战术为灵魂,心理为保障,智力为支撑的竞技能力特点。本文中的项目特点指的具体专项特点依项群训练理论(见表1)。
在越野滑雪长距离项目整个竞赛中,要在长达90min-120min内肌肉持续、长时间做周期性往复运动为其最典型外显特征,体力消耗巨大,运动员在体能和心理、意志力度承受着很大压力。参赛运动员要想制胜,必须在有限的体能中合理分配技战术,保持稳定竞速状态,发挥最高输出功效,在“稳”中求进,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的竞赛路程。因而在长距离越野滑雪比赛中每圈的竞速就尤为重要。运动员要想制胜必须具备全面发展运动能力,不仅仅专项耐力方面要求很高,而且在身体机能方面还要求运动员要具备有良好的呼吸以及心血管机能系统,较强的有氧系统,较好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柔韧性、协调能力、力量水平、速度能力等,以及在不同距离、地形、坡度上对技术战术的掌握和运用,长时间长距离比赛时的强大的抗心理疲劳能力、及时的能量补充及合理的分配体能能力。
(一)体能为核心
越野滑雪项目整个赛程持续时间较长,均属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长距离越野滑雪主要代谢方式为有氧供能,对有氧代谢能力要求较高。越野滑雪作为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素质对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优秀越野滑雪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和其它运动项目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平均较高。李忠堂在《我国优秀越野滑雪运动员专项耐力年度训练结构研究》中研究指出我国优秀越野滑雪运动员中男子最大摄氧量为79.3ml/kg/min,女子为68.7ml/kg/min,反映了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耐力水平,然而,和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有资料显示挪威优秀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男子为94ml/kg/min,女子为77ml/kg/min,明显高出我国运动员较多[1]。由此可见在长距离越野滑雪中需要与较高的有氧能力(最大摄氧量或无氧阈水平)。
身体形态特点因运动项目的身体指标以及适宜的数据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特点。根据国际雪联数据,获得冬奥会金牌和奖牌的运动员年龄分布在22-34岁。越野滑雪运动员体脂率较低。相较于下肢瘦质量,上肢和躯干的瘦质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世界优秀越野滑雪男子在长距离项目上最大摄氧量相对值为84.3±5.2mL/kg/min,女子为72.6±5.1mL/kg/min。无氧代谢能力是越野滑雪运动员的关键限制性指标,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糖酵解能力与耐酸能力。
在长距离越野滑雪中时间长达90min-120min,肌肉持续、长时间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导致体力消耗巨大,体能就为主要核心竞技能力,合理分配体能提升运动员运动经济性和抵抗疲劳的能力就尤为重要。影响体能的几个因素有高水平的有氧能力 ;体脂率底的瘦体重; 动作的经济性(技术动作的协调放松能力和合理分配体能);身心抗疲劳能力;承受大运动负荷的能力等。
(二)技术为关键
运动训练学将运动技术定义为体育技术动作的完成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1]。越野滑雪技术分为传统式技术(CL)和自由式技术(SK)两类。传统技术包括交替滑行、双杖推撑滑行、无滑行阶段的八字踏步、滑降以及转弯技术。不允许有双脚或单脚的蹬冰动作。自由技术包括全部的越野滑雪技术。由于这些限制,自由技术项目的平均比赛速度通常比传统技术项目高出约10%。以下为常用技术动作图。 图中越野滑雪中使用的主要古典(左栏)和自由滑冰(右栏)技术。DP经典双撑技术:主要用于平缓上坡地形。杆同时使用,无需推腿。双杖推撑技术:主要用于中等上坡地形,单脚推杆同时使用。DP双杖推撑技术的特点是对称的双杖推撑动作,它只通过极点传递推进力。这强调了发达的上半身力量在整个比赛中成功使用DP的重要性。DS(斜踏步技术)对角线步幅:主要用于中陡坡地形。手臂和腿以对角线的方式移动,随着对侧腿的推压而发生撑杆动作。G2档2档偏移技术(或V1):主要用于中陡坡地形。每推一次腿,不对称的撑杆动作。G3档3档一步蹬冰加双撑技术(或V2):主要用于水平至中等上坡地形。每支腿推一个对称的撑杆动作。G4档4档两步蹬冰加双撑技术(或V2A):主要用于水平地形。每推第二条腿一次对称的撑杆动作。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既要保持速度滑行时,也要尽量控制氧量小,因此所使用的技术也不同。团身技术TK是在下坡高速滑行时使用,为越野滑雪比赛中的技术选择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参考。
(三)战术为“灵魂”
战术是军事领域的术语。卢林学者在《战术史纲要》认为,战术是在私有制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战争的开始、军队的建立、兵器的出现的过程中产生的。运动训练学中队竞技战术的定义,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1]。佟胜志与王林在《竞走项目专项特点与制胜规律的研究战术特征》中提出战术特征是根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水平及运动员个人特点与优势,合理安排比赛计划和战术方案,从而取得比赛的成功[2]。
在长距离越野滑雪比赛中常用战术有体力分配战术、领滑、过人战术、发抢位、变速滑行、领先滑行、尾随滑行、冲刺滑行战术等。体力分配战术,由于长距离长时间的高能耗负荷,合理分配体能,处理好赛程前后段落与体能相互影响的关系尤为重要,以及在领先、相持、落后情况下的局面。领先滑行战术是运动员利用领先的优势占据有利位置、控制对手滑行速度或为了摆脱对手而采用的战术形式;尾随滑行战术是指运动员与参赛运动员之间实力和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做出超越其他对手或为了节省体力所采取的战术形式。变速滑行战术是指运动员在处于领先位置时有目的地实施一次或多次改变速度的滑行以及转换滑行技巧的行为;冲刺阶段即比赛到最后阶段时,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时刻,既是对运动员体能、技术的考验,也是意志品质的考验,更是合理安排战术的体现。在使用最后冲刺时,应根据自己的场上位置、与前后对手相差的距离来决定冲刺战术。过人战术,在跟随或落后位置滑行时,有意识主动拉近距离,找准时机超越人的技术动作,能有效帮助运动员占领有利位置,比如下坡技巧转弯技巧过人技术。
时间分配,杨威在《越野滑雪比赛特征的科学分析及建议》研究指出长距离项目比赛中上坡、平地和下坡的时间分布百分比为54.3%~57.8%、16%~17.6%和 25.8%~29.1%。长距离比赛中,男子应该关注急陡坡、陡坡和平地阶段,女子應该关注急陡坡和缓坡阶段。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表现可以通过提升相应阶段的速度或缩短相应阶段的用时实现[3]。
综上可见战术意识在越野滑雪比赛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在战术文化知识的积累与训练中的思维培养,重视战术“灵魂”地位,从而不断提高战术意识与技战术水平。
(四)心理为保障
越野滑雪运动员在长距离比赛项目中需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具备精准的感知能力。在比赛激烈紧张性和地形的复杂性下,能保持比赛的中体力消耗过程中能维持稳定的,观察地形,以及在经过不同地形时及时转换不同技战术,观察对手并调整自己的动作等,这都要求运动员必须要求注意力集中、保持流畅的技术,因此注意力集中是越野滑雪运动员重要的思维品质。有发生在比赛时运动员曾发生滑错赛道而损失了好的名次的事例。由于长时间高度集中作战,身体和心理都受到极限的挑战,疲惫感到后半程越困难,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在滑行过程中出现失误。因此良好的注意力和合理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帮助运动员在赛场的平稳的发挥。需要强调的是良好的放松技能,放松自如和身体的流畅也是S运动员应具各的重要心理品质。意志品质能力是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具备的重要心理因素,在低温的环境复杂的赛道以及极速长时间的滑行运动下,疲劳程度,身体负荷朝极限发展因此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苦痛需要坚强的意志力。
由此,越野滑雪运动员在长距离项目上需要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注意力;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呼吸和放松方式;合理的思维能力等心里品质,因此拥有良好的心理能够保障比赛的顺利进行。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越野滑雪在长距离项目是体能为主导核心,属于集耐力、速度、力量为一体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应为有氧与无氧混合供能的项目,越野滑雪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并对运动员的技战术和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形成了体能为核心,技术为关键,以战术为灵魂,心理为保障支撑的竞技能力特点。
(二)建议
竞技体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战胜对手和获取比赛胜利,从越野滑雪项目特点出发可分析总结制胜因素,找出核心制胜因素,从理论上对越野滑雪的制胜规律进行再认识再总结,从理论上为实践提供发展突破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忠堂. 我国优秀越野滑雪运动员专项耐力年度训练结构研究_李忠堂[D].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 佟胜志,王林. 竞走项目专项特点与制胜规律的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 [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不详], 2011: 156-164.
[3] 杨威,王欣欣,廖开放,等. 越野滑雪比赛特征的科学分析及建议[J]. 体育学研究, 2020, 卷缺失(期缺失): 页码范围缺失.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8第68页
[5]王林.马拉松项目的特点及训练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6(5):46-47.
[6]卢林.战术史纲要[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1.
[7]茅洁, 我国赛艇项目特点及制胜规律的研究, 2011, 北京体育大学. 第 111页.
[8]刘强.新时期马拉松项目的特点与训练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4):18-19.
[9]Thomas ST?GGL,Barbara Pellegrini,Hans-Christer Holmberg.Pacing and predictors of performance during cross-country skiing races: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8,7(04):381-393+505.
[10]Kim Hébert-Losier, Christoph Zinner, Simon Platt, et 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Elite Sprint Cross-Country Skiers. 2017, 47(2):319-342.
作者简介:
秦婉荣,(1994—),女,汉,湖北,研究生在读,学历本科,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