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蓝模式”最近频频出现在业内外视野中,这也使一直低调潜行的宝蓝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蓝”)不断亮相。这家由董事长凡学兵一手打造的商用物业运营商,历经风雨走进了第24年。如今,他们在北京运营管理着超过70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并为超过2000家入驻企业提供服务。
从单体写字楼到产业园区形式的商业裙房,甚至包括由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北京规划展览馆和奥运花园玲珑塔等项目,宝蓝旗下的商用物业形态越来越多元化。未来,他们还将致力于发展新城市综合体类型的项目。
在国内的物业行业中,宝蓝运营的体量不是最大的,但它的模式无疑是最独特的。当下,这一传统行业里的绝大多数公司的业务模式还停留在收租、保洁、维修等基础服务方面,而宝蓝已经在凡学兵的理念推动下,几经革命,将公司的运营模式全面升级,打造出了一种“宝蓝模式”。
宝蓝要打造的是产业链及产业集群组合,要营造的是生态圈,要搭建的是平台。它正悄然转型成一个集商用物业运营、增值服务和投资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公司。宝蓝不仅给所服务的2000多家企业提供最下血本的硬件设施升级与改造,更是下力气要在“软实力”上做足文章。
在商用物业行业从无序到有序并逐步升级的今天,“宝蓝模式”对于整个行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产业园区的初实践
益园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是宝蓝的第一次革命,这个项目是凡学兵一手促成的。
此前,宝蓝二十来年运营的项目主要停留在单体写字楼领域,同时期国内大部分物业运营公司经营的项目也都相对单一。度过金融危机之后,宝蓝的发展遇到瓶颈,逼近了“天花板”。凡学兵是一个有着非常多的想法和理想要去实践的人,单体写字楼那一方天地对他来说过于束缚,于是他瞄准了益园这个项目。
历尽艰辛,宝蓝拿下了这片产业园。自2011年起,宝蓝在单体写字楼之外转向产业园区的运营,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在宝蓝看来,对于现代化的企业而言,它们很需要一个从定位、招商伊始就一直跟随它们,并且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运营商伙伴。益园自建设初期就明确了以科技、文化为园区发展方向的定位,引入龙头企业入驻作为产业链上游支持,形成支柱产业,发挥集聚效应,带动中下游企业发展,形成智慧型产业园区,打造研产销一体化产业链。
从定位到招商,再到投资和服务,宝蓝不仅为企业提供办公、经营场所以及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医疗保健等配套设施,更为它们提供了优良的创业平台及成长发展平台。自益园开始,宝蓝在打造一种生态圈。在凡学兵看来,产业链的搭建更需要一种“笼鸟双赢”的逻辑思维,不仅要盘活存量资产这个“笼”,更要帮助入驻企业成长壮大。
在益园的未来规划里,宝蓝要将其建设成为科技孵化、政策优惠、融资交易等多种功能兼备的一体化、产业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未来,宝蓝希望将由关联产业构成的产业集群聚合在一起,各产业间互为客户与供应商,利用宝蓝的平台共同发展。宝蓝要做的是高端全能管家。
“走出去”之梦的初畅想
在凡学兵的带领下,宝蓝一直在不断经营摸索。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园是宝蓝的又一次自我革命。拿下这个园区经历了另一种困难,但这一目标却在宝蓝的“计划”范围之内。
此前,宝蓝已经慢慢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运营模式。在不断的摸索当中,身为民营企业的它也希望和政府一起肩负更多的责任。地处北京四季青桥西北角的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园恰好承载了宝蓝的这一的理想。
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火热及特殊性,在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宝蓝开始着力另一种“非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在园区内,宝蓝担当起政策解读员、指导员的职责,它不仅是企业与企业间的大管家,更是企业与政府间的沟通桥梁。
宝蓝服务的企业类型非常广泛,既包括上市公司、央企,也有尚在创业阶段的中小型企业。创业型的小公司实际上是可以受益于政府政策的,但它们或是信息通路不畅,或是吃不透有关政策,或是缺乏制作申报材料的专业人才;而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的越来越多的扶植中小企业的政策,却无法快速有效地落实下去。此时宝蓝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对政府政策的深入理解和与客户之间天然的亲密感,成为双方的信息通道和助手,帮助双方受益。
而且,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开始,宝蓝开始慢慢实践自己的综合体梦想。以互联网金融为例,由于其行业特性可以突破任何物理空间,凡学兵畅想,宝蓝在北京服务的公司会慢慢去外地开拓,因为喜欢宝蓝的服务,它们希望能跟宝蓝一起前行,进而宝蓝也会顺应市场所需,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园。相对北京而言,其他地区成本更低,政策更优惠,也更容易赢得企业的欢迎。这种运营思路和模式还可以复制到其他产业的园区,宝蓝也就能快速实践自己“走出去”的梦想。
宝蓝的“大”蓝图
一个个中小企业将在宝蓝的服务下茁壮成长为集团公司,其总部、子公司、合作公司,都在宝蓝的生态体系内,物业、产业之间密不可分,良性互助,集团公司几世传承。
凡学兵理想中的这个宝蓝综合体梦想有着一种“乌托邦”的意味。然而,正是宝蓝这家勇于吃螃蟹的民营企业,打破政府主导的禁锢,大胆涉足园区物业,才打造出了优质、领先的服务,引领着行业向前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扶植企业、服务企业,宝蓝在2011年为国家贡献直接税收超过3300万元。刚刚过去的一年更是宝蓝的转折之年。2013年,宝蓝的益园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一期项目金园国际中心、坦博北京艺术中心和恩济书画艺术园等一大批项目,在获得业内更多认可的同时,更是得到了市级、区级政府的命名授牌或资金支持。宝蓝也在2013年进入了北京市政府采购物业服务供应商名录。据业内预测,到2020年,宝蓝将贡献税收29亿元,解决10余万人的就业问题。
好的商用物业服务能够使房产有效增值20%以上,“宝蓝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此,这一模式最终能够实现业主、入驻企业与运营商等多方共赢。敢想并勇于创新,搭建生态圈,做运营平台,升级产业链,宝蓝正在书写这样的蓝图。
被业内称为中国“商用物业之父”的凡学兵和他的团队坚信,未来以宝蓝为代表的专业化运营商,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凡学兵也期待着:随着宝蓝的事业做得更大更成熟,能够推动国家的产业目录里增加一个新项目——物业运营。
从单体写字楼到产业园区形式的商业裙房,甚至包括由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北京规划展览馆和奥运花园玲珑塔等项目,宝蓝旗下的商用物业形态越来越多元化。未来,他们还将致力于发展新城市综合体类型的项目。
在国内的物业行业中,宝蓝运营的体量不是最大的,但它的模式无疑是最独特的。当下,这一传统行业里的绝大多数公司的业务模式还停留在收租、保洁、维修等基础服务方面,而宝蓝已经在凡学兵的理念推动下,几经革命,将公司的运营模式全面升级,打造出了一种“宝蓝模式”。
宝蓝要打造的是产业链及产业集群组合,要营造的是生态圈,要搭建的是平台。它正悄然转型成一个集商用物业运营、增值服务和投资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公司。宝蓝不仅给所服务的2000多家企业提供最下血本的硬件设施升级与改造,更是下力气要在“软实力”上做足文章。
在商用物业行业从无序到有序并逐步升级的今天,“宝蓝模式”对于整个行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产业园区的初实践
益园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是宝蓝的第一次革命,这个项目是凡学兵一手促成的。
此前,宝蓝二十来年运营的项目主要停留在单体写字楼领域,同时期国内大部分物业运营公司经营的项目也都相对单一。度过金融危机之后,宝蓝的发展遇到瓶颈,逼近了“天花板”。凡学兵是一个有着非常多的想法和理想要去实践的人,单体写字楼那一方天地对他来说过于束缚,于是他瞄准了益园这个项目。
历尽艰辛,宝蓝拿下了这片产业园。自2011年起,宝蓝在单体写字楼之外转向产业园区的运营,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在宝蓝看来,对于现代化的企业而言,它们很需要一个从定位、招商伊始就一直跟随它们,并且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运营商伙伴。益园自建设初期就明确了以科技、文化为园区发展方向的定位,引入龙头企业入驻作为产业链上游支持,形成支柱产业,发挥集聚效应,带动中下游企业发展,形成智慧型产业园区,打造研产销一体化产业链。
从定位到招商,再到投资和服务,宝蓝不仅为企业提供办公、经营场所以及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医疗保健等配套设施,更为它们提供了优良的创业平台及成长发展平台。自益园开始,宝蓝在打造一种生态圈。在凡学兵看来,产业链的搭建更需要一种“笼鸟双赢”的逻辑思维,不仅要盘活存量资产这个“笼”,更要帮助入驻企业成长壮大。
在益园的未来规划里,宝蓝要将其建设成为科技孵化、政策优惠、融资交易等多种功能兼备的一体化、产业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未来,宝蓝希望将由关联产业构成的产业集群聚合在一起,各产业间互为客户与供应商,利用宝蓝的平台共同发展。宝蓝要做的是高端全能管家。
“走出去”之梦的初畅想
在凡学兵的带领下,宝蓝一直在不断经营摸索。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园是宝蓝的又一次自我革命。拿下这个园区经历了另一种困难,但这一目标却在宝蓝的“计划”范围之内。
此前,宝蓝已经慢慢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运营模式。在不断的摸索当中,身为民营企业的它也希望和政府一起肩负更多的责任。地处北京四季青桥西北角的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园恰好承载了宝蓝的这一的理想。
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火热及特殊性,在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宝蓝开始着力另一种“非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在园区内,宝蓝担当起政策解读员、指导员的职责,它不仅是企业与企业间的大管家,更是企业与政府间的沟通桥梁。
宝蓝服务的企业类型非常广泛,既包括上市公司、央企,也有尚在创业阶段的中小型企业。创业型的小公司实际上是可以受益于政府政策的,但它们或是信息通路不畅,或是吃不透有关政策,或是缺乏制作申报材料的专业人才;而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的越来越多的扶植中小企业的政策,却无法快速有效地落实下去。此时宝蓝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对政府政策的深入理解和与客户之间天然的亲密感,成为双方的信息通道和助手,帮助双方受益。
而且,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开始,宝蓝开始慢慢实践自己的综合体梦想。以互联网金融为例,由于其行业特性可以突破任何物理空间,凡学兵畅想,宝蓝在北京服务的公司会慢慢去外地开拓,因为喜欢宝蓝的服务,它们希望能跟宝蓝一起前行,进而宝蓝也会顺应市场所需,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园。相对北京而言,其他地区成本更低,政策更优惠,也更容易赢得企业的欢迎。这种运营思路和模式还可以复制到其他产业的园区,宝蓝也就能快速实践自己“走出去”的梦想。
宝蓝的“大”蓝图
一个个中小企业将在宝蓝的服务下茁壮成长为集团公司,其总部、子公司、合作公司,都在宝蓝的生态体系内,物业、产业之间密不可分,良性互助,集团公司几世传承。
凡学兵理想中的这个宝蓝综合体梦想有着一种“乌托邦”的意味。然而,正是宝蓝这家勇于吃螃蟹的民营企业,打破政府主导的禁锢,大胆涉足园区物业,才打造出了优质、领先的服务,引领着行业向前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扶植企业、服务企业,宝蓝在2011年为国家贡献直接税收超过3300万元。刚刚过去的一年更是宝蓝的转折之年。2013年,宝蓝的益园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一期项目金园国际中心、坦博北京艺术中心和恩济书画艺术园等一大批项目,在获得业内更多认可的同时,更是得到了市级、区级政府的命名授牌或资金支持。宝蓝也在2013年进入了北京市政府采购物业服务供应商名录。据业内预测,到2020年,宝蓝将贡献税收29亿元,解决10余万人的就业问题。
好的商用物业服务能够使房产有效增值20%以上,“宝蓝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此,这一模式最终能够实现业主、入驻企业与运营商等多方共赢。敢想并勇于创新,搭建生态圈,做运营平台,升级产业链,宝蓝正在书写这样的蓝图。
被业内称为中国“商用物业之父”的凡学兵和他的团队坚信,未来以宝蓝为代表的专业化运营商,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凡学兵也期待着:随着宝蓝的事业做得更大更成熟,能够推动国家的产业目录里增加一个新项目——物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