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游记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带印象
  走马观花看洛带
  
  初冬的那天,天气骤变,我们在寒风里驱车上路,奔向洛带。
  据传说,洛带镇从前叫甑子场。场内有一池塘,塘中有一八角井,井水为东海龙王口中所吐,味极甘甜,泡茶茶香,洗脸美颜。井里有东海鲤鱼,肉味鲜美,食之可益寿延年。蜀太子阿斗闻之,择一黄道吉日,率众太监来到甑子场八角井旁。但见一条条金色鲤鱼穿石洞于水井和池塘间游进游出,煞是可爱。众太监脱靴挽裤,下得池来,扑腾半日,终无所获,急煞阿斗。却闻身后一声“好”,一条尺长大鱼随一白发老者钓竿甩动,划一弧线,飞出井来。阿斗眼红,老翁却不卖。太监强抢,阿斗得鱼。鱼落阿斗手中而不甘,奋力摆尾,阿斗连人带鱼跌入池塘。鱼儿穿石洞进八角井,溜哉。阿斗气极,和衣跳入井中。那鱼却钻进海眼,回东海去也。阿斗被众太监拖起,忙乱中腰带却掉入井底。回头欲找老翁算账,已无人影,老翁坐钓处仅余一白绸帕,上书一诗:不思创业苦/孺子太荒唐/带落八角井/帝运终不昌。阿斗脸铁青,团绸帕掷井中,堵住了海眼,井水从此变浑变苦。后人遂改甑子场名为“落带”,后演变为“洛带”。
  洛带的传说离我们很远,听起来倒是蛮有意思。不过,吸引我们去洛带的原因绝不是那个刘阿斗的故事,而是小镇的风情。
  我们的车子驶上成渝高速公路后,不到十分钟就到了洛带所在的成都龙泉驿区。小镇上人来人往,三三两两的人群,等车的等车,赶集的赶集,让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已经来到了古镇。再前行,一座高约五、六米的石牌坊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抬头一看,上书“洛带古镇”。 随即我们下得车来,迈着轻快的步子,行走在这条铺着青石板,古意犹存的客家老街上。
  由于正值冬天,前来此地游玩的外地人较少,我们几个衣着亮丽的女子,无疑成为了古镇街头的一道风景。时有背着竹背篓的乡民驻足打量着我们。
  天色阴暗,街边的老店里有几位老人正在打着纸牌,摆在门口小摊上的多是捆成一把一把的烟叶,幼时,我常见爷爷抽的就是这样一种烟。来前还听说,有游人曾经写道:一到客家老街,到处闻到清香的烟叶香味。看起来真是这样的。
  街是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那种,窄窄的青石板路,经岁月风霜的洗刷,已经变得凹凸不平,两旁是斑驳的木头雕花老屋,窗棂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由于年久失修,有些老房子都有点倾斜了,有些房子的屋顶上长满了枯草,在寒风里瑟瑟发抖。而往后走,却看见一座半新的大楼,在这条老街出现,总觉得不适合和突兀。
  走不远的路,前面突然见一座高大雄伟的古式建筑,原来这就是广东会馆,高高的黑墙、挂着铜兽门环的红漆门、门口的石墩无不透出悠悠历史,走过小段过道进入内里,眼前豁然开朗。院落是极大的,两层楼的建筑让人就是在现代也能感受到当时的富足。流线的房拱画着一些花纹,檐下挂满了红灯笼,甚至连门前的小树上都挂满了小红灯笼,像是结得满树果实好看得很!进得内厅,典型的大户格局,堂上的太师椅系了绳不能坐,但厚重的大圆桌旁有青瓷的墩子可以坐。
  我对古式桌椅是没有研究的,不知道那个应该叫什么凳。
  进得里面,有一方四方型的天井,栏边摆满了各色盆栽植物,井水幽幽,看不清到底有多深。厅里关于客家文化的介绍不少,这也是其它几处会馆的共同之处,让人游于其中也认识并了解客家的由来。
  厅边上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扇木门,半圆的拱,门上半部分是镂空的格子,可能是偏门一类吧。门关着,像是许久未用了,向外一看才发现原来就是进大院前在过道上看到的这扇门,从外面看的时候门上还有繁体字两个,似是“凤凰”二字。
  为了停车方便,我们首先来到了八角井街。这里有一口上千年的八角古井,井边的石碑上就写着刘阿斗与洛带的那段故事。
  八角古井旁边有一个寺庙,就是著名的燃灯寺。寺庙现在成为了保留客家文化的博物馆,主要展品也是保存的历代客家人使用过的农具、织布机和一些风俗文化的介绍。往里面走,可以看见有一片碑林,从模糊不清的字上还依稀可见介绍客家迁徙四川的根源。
  出了寺庙,听本地人说,江西会馆就在一条小巷里了,于是,我们又穿过市场,从另一条老街旁侧走进去,远远就看见了江西会馆。
  江西会馆整修得比较新,进门后就是新修的万寿宫,不过是个大型的戏台子。它的对面竖立着黄橙色的牌坊,也像是新修的,意义似乎也不同于原先古老的功德牌坊、贞洁牌坊等等了。院左是客家饭菜,院内可以喝茶打麻将晒太阳,其它会馆也一样有。
  过了牌坊再进去才是古老的馆址,小小的布局跟广东会馆比起来就是另一种风格了,没有了那种宏大的气势。通过厅旁小门走上的是戏台,房顶挑起的两个檐尖很有意思,鱼尾龙头,应该是吉祥之意吧!对面的房梁也雕着不少的花纹,像是一个个故事。
  我们的古镇客家行最后一站到的是川北会馆,会馆不在镇内,而是在离镇外很近的公路旁,我们先前进来时就经过那里。想上此馆先要从两旁上十来级台阶,进门实际上就是站在戏楼的下面。这里是典型的四川风格的戏楼,间距很矮,可能就二米左右,个子高了要小心碰头。四把太师椅分列两旁,中间摆着高几。有木梯直通楼台,楼台的栏上、梁上、柱顶都是雕花。过了院子要进大厅又得上台阶,正厅不小,左右和后面都有小房间环绕。正后面这间很长,雕花门保存得相当好,上面的金漆可能是后整修涂过的,还没完全脱落,它把这间又隔成了一大一小两间屋,里间墙上挂着的拓印不知道是不是碑文,靠墙两边各一排太师椅让这里显得像是个议事厅。
  沿川北会馆侧面小路走出去,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开阔的地界两旁种少许蔬菜,还有很多的桃树和梨树,可以想象春天里桃红梨白的美景。这里还新修了一座古建筑,里面介绍了客家姓氏的来龙去脉,但它的主要功能是个餐饮娱乐的地方。
  这样,我们的客家古镇之旅就已经接近尾声了。已经下午了,我们又去镇上转转。才发现会馆与会馆之间其实隔得很近,我们走了不少冤枉路,原来从广东会馆的后门出来到川北会馆只有几步路之遥
  没有一个明确的会馆方位指示图,这也是古镇的缺憾之一。
  纵观洛带古镇,唯一缺点就是规划管理还不行,镇上比较脏,也没个指示牌,旅游意识好象还不怎么强。但消费比较便宜,会馆都不收门票,茶水、麻将也便宜。如果洛带古镇就定位在为周边城市提供休闲服务方面,这里倒是挺适合一日游的地方。
  
  在洛带的吃喝玩乐
  □ 佚 名
  
  这次去的地方是洛带古镇。
  刚下车,就见到许多卖花的小贩,他们将那山中的野花和野果编成别致的花环,供游人带在头上做装饰,倒也添了些野趣。后发现,镇里戴这花环的人还真多,也算是古镇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这小镇很有特色,长长的一条街大多数皆为卖地方小吃的店铺。哈,四川人的好吃是出了名的。这里人人皆是“好吃嘴”。边走边尝,这是“好吃嘴”们在洛带古街的一大享受啊!
  先说天鹅蛋。别以为这是犯法,它是一种用糯米团油炸而成,类似蛋的模样,五个一串的小吃,特色是外脆里嫩,还不沾牙。小时候我们也叫它“糖油果子”。再说芜蒿饼。芜蒿是当地的一种野菜,当地人将它切碎,调上蛋和面糊,炸成“螃蟹蛋”的模样,三个一串,口感是微苦中带清香。石磨豆花自然是常见的四川美食,只是古街上那家豆花店的主人透着精明,特意将那石磨放在店铺的门前,边推磨子边卖豆花,效果是特生动。如今的小孩难得见到此情此景了,都欢喜围着老板,央求着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孩子们玩得开心,大人也趁此机会歇口气,给自己叫上一碗淋着红油,洒满脆黄豆、大头菜颗粒等作料的麻辣红油豆花,慰劳慰劳自己,惬意啊!
  至于羊肉串和鹿肉串就不用介绍了吧?地球人都知道的。价格是十元十二串,便宜吧?不仅便宜还味美呢,不信?那你自己亲自来尝一尝就知道了。
  最应多说几句的是伤心凉粉,这道小吃,其实我以前在庙会上品尝过了,没想到它的出处是在这古镇上。这“伤心”二字其意是指它的味道特辣,且还辣的霸道,辣不出你的眼泪就算不得正宗。吃这道小吃的地方是在一个四合院里,人山人海那是不用说,最有特色的看见满天的簸箕在飞。这里不仅用的是土碗、土筷、农家大方桌,连端小吃的家什都是用的农家大圆形簸箕。奇怪的是,在城里吃东西,服务员端食物慢了些,有人就会因此怄气,但这里不仅需自己端,且还端得心甘情愿,
  我们共品尝了伤心版的凉粉、凉面、荞面、热凉粉、凉糕、冰粉,将那方桌摆了个满满当当,真有那么大的胃口吗?
  另外还品尝了玫瑰糖、姜糖、张飞牛肉、酿豆腐、盐卤鸡、洛带供销社饭店的油烫鹅,每样买得不多,大家尝个味道而已。
  除了吃,我在这里一共收集到两样好东西:
  一是“火柴花”。其实这也算是小时候的耍玩意,女孩子用这火花来比谁的花样好,男孩子用这火花来比谁多谁少,看见它想的是童年小伙伴那稚气的笑脸。而如今它最吸引我的是,居然有上海老连环画家画的《红楼梦》套版,共24张,一张里又包含十张图画。画面不仅清晰简洁,且构思新颖,将整个红楼的故事情节一一展现,让人看着就欢喜,毫不客气地就将它拥为囊中之物;
  二是旗袍。当时只是好奇,这家专卖“棉麻民族土衣”的小店生意怎么这么好?里面好多穿着时尚的女孩,都在簇拥着抢购着那些彩色的衣裙。进去了才知道,这里的东西不仅有民族特色,价格还公道。东转西转,一扭头,我就看见了这件旗袍,它静悄悄地立在墙角,以紫色为主调,摸一摸,感觉特柔软厚道,亲切感倍增。才刚试上身,就有女孩跟老板点名要相同的款,老板摇头:“每款只有一件。”这话听得我是心花怒放,忙着付钱,忙着开始憧憬夏日的阳光,忙着期待与它合二为一的那一天。
  哈,女人总是这么傻,改不了的啦!
  匆匆的洛带之行,其实就是一次假日休闲。吃了,喝了,玩了,花钱不多,却乐在其中。就像我在那里买的那件旗袍,其实是我所有旗袍里面价钱最便宜的一件,但俗话说得好:好东西是不能以价钱来衡量的,只要喜欢且适合自己就好。
其他文献
“京师前卫鸡鸣店,飘然开宴草莽间。人谁问,百味之首,汤锅菜钵,何谓江湖经典?野道风骚,大俗大雅,古今难忘天下盐。如此酒仙剑客,水晶梦里,诗邀煎炒清炖;遑论佳人才子,醉月搂头,画品蒸煮干煸。贪杯事,今生不为稻粱谋,烟霞之辈,寻迹而来,饕餮鬼久已垂涎。”  ——《天下盐赋》    开在皇家粮仓之内的"天下盐"更多了些许柔软与厚重,真可谓“食色空间”。    暧昧的珠帘,  似遥远又亲切。  就像写诗,
期刊
假日酒店再添新成员北京方恒假日酒店盛大开幕  □ 孙 莉  拥有目前望京商业区最新、最高建筑双重美誉的北京方恒假日酒店是望京地区新添地标性建筑,紧邻各大国际公司总部、时尚购物中心及各式餐饮场所。独一无二、可鸟瞰整个望京地区全景的宽阔视野;加上度身定制的专业、贴心服务,将会成为望京地区商务酒店的首善之选。  275间全景观客房包括61间行政客房及21间豪华套房均位于酒店30层至41层之间;5层的健身
期刊
走进金源新燕莎mall的办公区,会看到两旁的公告展示板上记录着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瞬间,从拓展、军训、登山,到外出考察、联欢会、演讲比赛。跟着它们,我们走近了这个团队,也走进了“非常”女人傅跃红的内心世界……    从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到燕莎总经济师,从着手筹办长春卓展购物中心到后来接手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接受我们采访的傅跃红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稳健的“三级跳”。她是平凡的,但了解她的朋友都会
期刊
编者:10月21号,是值得所有新世界人骄傲的日子,也是值得所有商业同仁骄傲的日子,新世界作为全国商业系统中唯一一家获得全国质量奖殊荣的企业,这是继新世界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推行全面质量30周年优秀企业”、“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等160余项全国奖项后,又一项沉甸甸的国家级荣誉,它标志着新世界作为上海商业零售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正实现从优秀到
期刊
定位于“老百姓的商场”的北京复兴商业城,是一个拥有众多女职工的企业。在这个阵容庞大的娘子军中,以党委书记周伟丽为首的一大批商业女性,在服务业的平凡岗位上,也在老百姓的心上,谱写了一曲充满着女性柔情的贴心之歌。    “这衣服我买两件。”  “那个我得给我们家老头子和儿子全都带一件。”  这不是商场在搞限时抢购,也不是周末或是节庆的日子。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二,一个许多商场人流量明显减少的日子。
期刊
邵秉仁,1945年12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书法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评委。 邵秉仁对传统文化和书法理论研究有较深造诣,多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法》等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擅长古文及诗词创作。书法以“二王”为宗,兼蓄米、赵及明清大家书风,逐渐形成以传统为主、不激不厉和典雅高古的
期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商业领域扮演着管理者甚至高级管理者的角色。数据调查显示,中国的这些女性企业家们普遍在事业上取得了值得肯定的、甚至是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这个日趋年轻化的群体处理家庭与健康等问题的现状仍有待改进。      “你要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硕士学历以上的免谈,女企业家免谈(小商小贩除外),省得咱们互相都会扫兴。”《非诚勿扰》中的这段经典台词道出了女企业家
期刊
有“中国泵阀之乡”之称的永嘉县,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地打造出了一个产量大、品种多、规格全、发展快的泵阀制造基地,并在向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泵阀生产基地不断迈进。    山沟沟里打造出的国内第一    土地面积并不宽广的永嘉县,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同时培育出了四张国家级产业金名片——“中国泵阀之乡”、“中国拉链之乡”、“中国钮扣之都”、“中国教玩具之都”。  从科技含量、经济效益来说,泵阀产业
期刊
1气荒    进入11月后,中国南部多个城市出现天然气严重紧缺的情况,在重庆、武汉、杭州、合肥等地,数以万计的出租车在排队加气。而在河南,出租车排队加气甚至超过6个小时。与此同时,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格平均每吨暴涨500-700元,涨幅平均已超过20%。对此,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官方解释说,今年中国北部地区遭遇了罕见的大雪和冰冻,天然气需求量急剧上升,不得不对长江以南的部分城市减供。  然而,不少人认为,
期刊
与旺忘望交谈的过程中,他随和、谦逊的谈吐,独有的宁静,让我丝毫感觉不到陌生与距离,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在中国平面设计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旺忘望20年的设计生涯中,他先后与陈丹青、周国平、芒克、张艺谋、王朔、余华、崔健、棉棉、孟京辉、张元等文化圈名人合作。旺忘望的作品屡屡获得各种奖项,也因此获得华人设计大师的称号。    “平面设计艺术家=半个商人+半个艺术家+半个传媒者”     商业文化:作为著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