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推进“双语”教学,使之尽快与汉语教学同步,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实效。
关键词:措施 培训 提高 实效
加强民语系教师汉语授课水平是为促进新疆教育发展、推动新疆繁荣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进少数民族教育的客观要求,如何使少数民族教育快速跟上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的步伐,使之尽快与汉语教学接轨并“同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更有效、更扎实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提高民语系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重大意义,使教师对推进“双语”教学认识到位。为使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有序、有质地进行,还必须建立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小组,进行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使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措施得力,提高实效
一是加强双语教学的环境建设。
创设良好的双语环境,营造浓郁的双语氛围,在语言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轻松的掌握语言。
——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
精心设计校园环境,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个标记都能说话,创设浓郁的双语氛围,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
——创设多姿多彩的双语校园文化
利用楼道两侧布置汉语长廊(班级墙报)以加强汉语会话,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在课间播放汉语少儿歌曲及汉语新闻。用这些活动为学生创设机会搭建舞台,激发孩子学汉语、用汉语的兴趣。
二是加大汉语培训力度
抓校本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专业要求,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和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是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更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双语教师系统的进行“校本教学研究”、“如何写反思”、“现代信息技术”等专题讲座和培训,提高双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性认识,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提升教学实践。同时还应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为每个发展层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确立不同层次的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和要求,给教师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让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抓案例式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学研究要有效的解决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途径和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案例式培训是对一个具体的、有代表性、典型性教学实例进行讨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将这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抛出后组织双语教师进行学习、讨论。双语教师以具体的案例联系自己课堂教学实际进行阐述,由此进入反思的状态,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和反思,在集体讨论中对教学案例进行理性的梳理、总结,从而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采取“民汉结对子”、“同课异构、民汉同上一堂课”等方式开展对民语教师的培训。
“同题异构、民汉同上一堂课”的形式,其目的是以赛代训,更好地促进民汉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它也为民汉青年教师搭建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可以更好更快的提高民语教师“双语”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这种方式既可打破年级、学科界限,促使民汉教师们之间互相备、听、评课,出谋划策,提意见、找差距,取长补短,汲取学科之间、个人之间的精华,同时会更加促进民汉合作群研氛围的形成。通过这样的研讨,产生思维的碰撞,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的群言氛围。这种在学习、实践和总结的过程中,把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汉语学习、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研、教学协作完成的形式更加使“双语”教师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产生内心的紧迫感,积极调动了内因,促使外因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使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也会从整体上推进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
抓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提高教师素质、帮助教师成功,核心要解决的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环境,搭建成长的平台。为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尤其是加强对青年教师及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培训,强化业务能力,通过这种培训和教师平时的自主学习,使教师掌握过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基本功,既要学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又不能丢失传统教学技能和基本功。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内容可以包括:普通话训练、演讲比赛(双语教师进行汉语水平强化训练);粉笔字、教学简笔画、课件制作等等,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学能力的教师处在一个不断竞争、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动态中,通过活动、竞赛将自己的才能充分地展示给大家,使大家相互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抓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这种方式是以集体研究为主的教研方式。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合作研究分享信息资源,共同磋商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时我们推行“伙伴式”备课形式。“伙伴式”备课具有“三个体现”:体现互助、交流、合作;“伙伴式”备课分三个层次。第一是“个人备”,首先是双语教师个人自备,每位双语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个人的教学风格,发挥自己的特长,备出个性化教案;第二是“集体备”,集体备课时要吸取伙伴备课中的“亮点”,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二次设计,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第三是“课后备”, 双语教师课后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将具有实效性、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对于不符合本班实际,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的教学设计查找原因,加以改进。
抓课题研究,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学校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因此,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培养具有科研精神的教师群体,是推进学校与教师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及时捕捉教育信息并积极的进行教育研究,。结合教师反思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科特点、班级情况确定贴接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加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采用科学的研究手段,通过行动研究,搭建理念向实践操作转化的桥梁,使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并努力上升到理论层次,用理论指导实践,逐步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抓拜师结对,落实教育教学效果。这是一种借助他人之力而有效提升自我的一种最为便捷的方式。通过与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的合作,有助于开阔教师视野,指导、引领教师快速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避免出现在同一水平重复不前的现象。民汉合校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学校教师之间开展“一帮一”拜师结对活动,由学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开展拜师帮扶活动。学校民汉教研组、班级和教师双方本着“互相学习,促进发展,共同提高”的原则,开展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徒弟每周至少听师傅两节课,师傅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听课后互相交流,提高认识。双方交流的内容可包括:教育教学的经验方法、师德风范、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情况、课外辅导诸环节的处理等。民汉合校可充分发挥汉语教师的优势,坚持每月一次民汉合研,参加汉语系各项教研活动,互相交流,提高认识,养成终身学习汉语的习惯。使民汉教师共同携手,造就学校高素质的民汉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待时机成熟后,还可适时组织教学能力强的汉语骨干教师到民语班任教,以民汉教师“结对子”的方式进行传、帮、带,加强民语教师教学;组织汉语言水平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民语教师到汉语班跟班学习、备课、听课、上课。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双语”教学,提高民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使用汉语教学的能力。
三、开展活动,统一融合
为将民汉一体的指导管理思想更好的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真正达到民汉之间相互融合,切实扎实的推进“双语”教学,学校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予以加强落实。
——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语课外活动
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是对汉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课间活动中,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讲汉语、用汉语。通过办双语板报、汉语口语竞赛、学生汉语能力展示,如:讲故事、听力、书写、才艺表演、写作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为学生的汉语学习与交流提供广阔的舞台。
——家校联合,共促双语教学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集中向全体家长进行双语教学重要性的宣讲。讲明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并道出教师们的心声,向家长和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留下宝贵的意见,以此希望家长大力协助学校,互相配合,使我们的孩子在“双语”教师的有力指导下,在汉语学习方面达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双语”工作更好的开展。
在如此系列活动的开展中,既加强了民汉之间的团结,更加促进了“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措施 培训 提高 实效
加强民语系教师汉语授课水平是为促进新疆教育发展、推动新疆繁荣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进少数民族教育的客观要求,如何使少数民族教育快速跟上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的步伐,使之尽快与汉语教学接轨并“同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更有效、更扎实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提高民语系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重大意义,使教师对推进“双语”教学认识到位。为使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有序、有质地进行,还必须建立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小组,进行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使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措施得力,提高实效
一是加强双语教学的环境建设。
创设良好的双语环境,营造浓郁的双语氛围,在语言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轻松的掌握语言。
——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
精心设计校园环境,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个标记都能说话,创设浓郁的双语氛围,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
——创设多姿多彩的双语校园文化
利用楼道两侧布置汉语长廊(班级墙报)以加强汉语会话,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在课间播放汉语少儿歌曲及汉语新闻。用这些活动为学生创设机会搭建舞台,激发孩子学汉语、用汉语的兴趣。
二是加大汉语培训力度
抓校本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专业要求,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和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是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更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双语教师系统的进行“校本教学研究”、“如何写反思”、“现代信息技术”等专题讲座和培训,提高双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性认识,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提升教学实践。同时还应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为每个发展层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确立不同层次的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和要求,给教师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让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抓案例式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学研究要有效的解决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途径和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案例式培训是对一个具体的、有代表性、典型性教学实例进行讨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将这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抛出后组织双语教师进行学习、讨论。双语教师以具体的案例联系自己课堂教学实际进行阐述,由此进入反思的状态,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和反思,在集体讨论中对教学案例进行理性的梳理、总结,从而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采取“民汉结对子”、“同课异构、民汉同上一堂课”等方式开展对民语教师的培训。
“同题异构、民汉同上一堂课”的形式,其目的是以赛代训,更好地促进民汉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它也为民汉青年教师搭建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可以更好更快的提高民语教师“双语”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这种方式既可打破年级、学科界限,促使民汉教师们之间互相备、听、评课,出谋划策,提意见、找差距,取长补短,汲取学科之间、个人之间的精华,同时会更加促进民汉合作群研氛围的形成。通过这样的研讨,产生思维的碰撞,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的群言氛围。这种在学习、实践和总结的过程中,把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汉语学习、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研、教学协作完成的形式更加使“双语”教师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产生内心的紧迫感,积极调动了内因,促使外因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使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也会从整体上推进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
抓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提高教师素质、帮助教师成功,核心要解决的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环境,搭建成长的平台。为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尤其是加强对青年教师及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培训,强化业务能力,通过这种培训和教师平时的自主学习,使教师掌握过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基本功,既要学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又不能丢失传统教学技能和基本功。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内容可以包括:普通话训练、演讲比赛(双语教师进行汉语水平强化训练);粉笔字、教学简笔画、课件制作等等,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学能力的教师处在一个不断竞争、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动态中,通过活动、竞赛将自己的才能充分地展示给大家,使大家相互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抓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这种方式是以集体研究为主的教研方式。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合作研究分享信息资源,共同磋商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时我们推行“伙伴式”备课形式。“伙伴式”备课具有“三个体现”:体现互助、交流、合作;“伙伴式”备课分三个层次。第一是“个人备”,首先是双语教师个人自备,每位双语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个人的教学风格,发挥自己的特长,备出个性化教案;第二是“集体备”,集体备课时要吸取伙伴备课中的“亮点”,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二次设计,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第三是“课后备”, 双语教师课后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将具有实效性、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对于不符合本班实际,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的教学设计查找原因,加以改进。
抓课题研究,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学校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因此,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培养具有科研精神的教师群体,是推进学校与教师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及时捕捉教育信息并积极的进行教育研究,。结合教师反思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科特点、班级情况确定贴接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加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采用科学的研究手段,通过行动研究,搭建理念向实践操作转化的桥梁,使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并努力上升到理论层次,用理论指导实践,逐步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抓拜师结对,落实教育教学效果。这是一种借助他人之力而有效提升自我的一种最为便捷的方式。通过与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的合作,有助于开阔教师视野,指导、引领教师快速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避免出现在同一水平重复不前的现象。民汉合校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学校教师之间开展“一帮一”拜师结对活动,由学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开展拜师帮扶活动。学校民汉教研组、班级和教师双方本着“互相学习,促进发展,共同提高”的原则,开展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徒弟每周至少听师傅两节课,师傅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听课后互相交流,提高认识。双方交流的内容可包括:教育教学的经验方法、师德风范、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情况、课外辅导诸环节的处理等。民汉合校可充分发挥汉语教师的优势,坚持每月一次民汉合研,参加汉语系各项教研活动,互相交流,提高认识,养成终身学习汉语的习惯。使民汉教师共同携手,造就学校高素质的民汉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待时机成熟后,还可适时组织教学能力强的汉语骨干教师到民语班任教,以民汉教师“结对子”的方式进行传、帮、带,加强民语教师教学;组织汉语言水平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民语教师到汉语班跟班学习、备课、听课、上课。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双语”教学,提高民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使用汉语教学的能力。
三、开展活动,统一融合
为将民汉一体的指导管理思想更好的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真正达到民汉之间相互融合,切实扎实的推进“双语”教学,学校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予以加强落实。
——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语课外活动
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是对汉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课间活动中,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讲汉语、用汉语。通过办双语板报、汉语口语竞赛、学生汉语能力展示,如:讲故事、听力、书写、才艺表演、写作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为学生的汉语学习与交流提供广阔的舞台。
——家校联合,共促双语教学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集中向全体家长进行双语教学重要性的宣讲。讲明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并道出教师们的心声,向家长和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留下宝贵的意见,以此希望家长大力协助学校,互相配合,使我们的孩子在“双语”教师的有力指导下,在汉语学习方面达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双语”工作更好的开展。
在如此系列活动的开展中,既加强了民汉之间的团结,更加促进了“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