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浅说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s1324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使素描教学成为既富有扎实基本功又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客观的认识并把握素描的表现技法和艺术本质,必须先认清素描的三个特性,即素描的再现性、表现性和民族性。
   关键词:素描 再现性 表现性 民族性
  
   素描在中等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与艺术院校一样,同样受到高度重视。探索素描教学应以艺术哲学、美学为依据,提示艺术的本质,挖掘人的思想力、创造力,使素描教学成为一个既富有扎实基础又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活动。那么,如何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并掌握素描的表现技法、素描的艺术本质呢?我认为必须先认清素描的三个特性,即素描的再现性、素描的表现性、素描的民族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一开始就能科学地、符合艺术创作本质地把学生引入通向艺术殿堂的创作之路。
  
   一、素描的再现性
  
   一是再现性的素描。以欧洲理性主义传统哲学为理论基础,意在再现客观世界,侧重于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与摹仿,形象逼真的写实作品。自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素描始终被认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它是构成油画、雕刻、建筑以及其他各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米开郎基罗对素描作了总结。曾经影响我国的俄罗斯美术教育家契斯柯夫近几十年的学院教学认为“不管线条勾的怎样,如果它勾的逼真,那它就是美丽的、轻快的。”当然要达到能准确、逼真、生动地再现对象,必须经过循序渐进、严格地训练,熟练掌握点、线、面、形、体、光、色、质、空间、动态、比例、透视等知识,并能运用这一手段,以达到写实的目的。在美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大师的再现性素描不但形体准确,结构严谨,而且同时具有风格多样,形象生动之艺术感染力,达?芬奇素描的严谨、准确、典雅;米开郎基罗的健壮有力;安格尔的优雅高贵;伦勃朗的奔放大方;德加的轻巧;……可见,再现性素描的描绘自然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反映客观事物上具有特殊的作用。
  
   二、素描的表现性
  
   二是表现性素描。以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描绘的对象为媒介,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意趣、思想、意念等主观世界为主,将对象按照主观意图予以变形和抽象化处理的素描。如果说再现性素描偏重研究对象结构的话,那么抽象表现训练则偏重画面形式结构——在构图这一形式法则下,形、体、肌理,线条等等要素,通过合理组合体现艺术精神。现代艺术之父塞尚,有意识地强调了自然物的内部重要结构感;蒙德里安的作品用纯粹的直线画面里有机组合来表现物象;凡高的激情怀颤动;毕加索的变形与夸张;康定斯基的流动与节奏……可见表现性素描更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抽象表现训练,加强对学生表现性素描的练习,使他们能宏观地、多角度地掌握现象中富有意味的结构和纭画语言中的形式结构。有利于使学生对素描有更多、更新的审美认识。
  
   三、素描的民族性
  
   三是民族性素描。主要是指用铅笔、炭笔、钢笔等西方作画工具为主,由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梁等先辈们从西方引入,并经过革新,在艺术主张上保留着本民族优秀传统的各种形式、风格的素描。他们都带着浓厚的民族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从不求形似、但求传神,强调“妙在似与非似之间”,人即自然,自然即人,天人合一的中国艺术精神看,与西方艺术大师杜米埃、毕加索、马蒂斯、凡高等的素描在形式及体现艺术实质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见,在素描教学中,做到在形式上认真借鉴民族艺术式样,在内容上着重体现本民族的艺术精神和现代、当代的生活,才能创造出形象鲜明,气韵生动的民族性素描。
   综上所述,不论是再现性素描、表现性素描,还是民族性素描,他们不仅仅作为一项纯粹的基本功训练,而同时在进行着艺术再创造的训练。所以在进行素描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素描的实践和训练中,自觉地不断接受中外各种流派风格的表现手法,逐步提高学生“观察”的眼睛,“看”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头脑。这样,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广博的视野,开阔的胸怀,观察的眼睛,感悟的心灵,丰富的技法,强烈创作欲望的艺术型人才。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
摩擦力是高中学习阶段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力,但是学生在处理有关摩擦力的问题时屡屡出错。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块知识,以下特别对摩擦力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以便帮助广大师生突破这个难点。   首先,学习摩擦力要明确它的产生条件:(1)物体间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有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或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   关于摩擦力的产生会有哪方面的考题呢?   例如:在绝缘粗糙的水平面上
历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可归纳为阅读理解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整理归纳能力,分析与运用能力等等。其中,阅读理解与整理归纳是基础,表达与运用是结果。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记住多少历史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增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养成历史素养,形成历史智慧,从而为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高考加强对能力的
摘 要:构建和谐课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如何构建政治课和谐课堂进行了论述,即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教学与生活的和谐、学科与学科的和谐,并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构建和谐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和谐课堂 班级管理     “和谐社会”是当下的热门议题之一。实现社会和谐,彰显美好生活,始终是人类孜
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活力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源泉。新课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还学于生”,要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采取哪些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焕发课堂的活力呢?     一、巧设悬念,诱发学生求知欲      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具有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一、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在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就是指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   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知识经验贫乏,
在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和教改方向。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历史课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为广大教师研究、思考的一大课题。我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目的:研究并分析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伤患者86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摘 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影响排球跳发球技术稳定性的基本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心理素质、技战术水平;客观因素包括比赛性质、现场赛况、运动员的体能,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排球 跳发球 稳定性     排球比赛是从发球开始的,质量高的发球,不仅可以破坏对方的一传,使对方不能顺利的组织有效的战术进攻,而且还可以直接得分。发球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发球队员的情绪,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