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局于儿童甲部的扁平苔藓: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anw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时期扁平苔藓较罕见,仅占20岁以下所有病例的2~3%,在扁平苔藓中甲异常占1~10%,但儿童患者甲受累的发病率尚无报道。报告一例患儿,男,11岁,因所有指甲和多数趾甲出现营养不良2个月,于1990年首次就诊。体检:甲板出现纵嵴并变薄、甲剥离及末梢部分裂。无皮肤病家族史及个人史。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个类似于人慢性/复发性湿疹的动物模型.豚鼠预先用DNCB致敏,然后用0.1%(W/V)溶于聚乙二醇400/乙酸(50/50,V/V)的DNCB100μl涂于右耳内面激发,每周1次,共4周.于每次激发后24,48,72和96小时,观察右耳肿胀度并对焦痴形成和脱屑进行评分.
临床观察提示口服13-顺维甲酸可影响创伤的愈合,本文用活体兔耳为模型,通过对真皮损伤愈合的观察和真皮胶原代谢的检查,以探讨口服13-顺维甲酸对其影响情况.
期刊
印度的白血病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对其由条件致病性真菌所致的并发症研究极少.本文报告作者对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的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所做的研究结果.
将就诊于丹麦4所皮肤科门诊的250例跖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用含17%水杨酸和17%乳酸的火棉胶基质的角质剥离剂覆盖以硬膏(封闭敷裹),其外再覆以0.03mm的聚多脲胺薄膜,2次/d;第2组单用同样的角质剥离剂(火棉胶为基质),两组病人均隔日用刀片削疣,在治疗的第2,5,8,11,15和17周或所有疣消失后评价两组病人的疗效及副作用,包括患者的年龄、跖疣的数目和消失的时间。
期刊
作者对25年间观察治疗的90例经典Kaposi肉瘤(CKS)进行了回顾性病例复习,所有患者均除外AIDS.90例CKS分为两组,第一组51例为局限型CKS,初诊时为单个结节皮损;第二组39例为播散型CKS,初诊时为一处或多处多发性紫红色皮损,伴有淋巴结受累.临床表现: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CKS的皮损可为斑疹、斑块或结节,可以出现溃疡或弥漫性浸润,损害大小不等,常呈紫红色,晚期病例的皮损可沿皮纹
期刊
萘啶酸是众所周知的光敏剂,一些研究提示与其结构相关的第二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亦具有光毒性。本文报告在体外以及临床双盲,对照试验检测诺氟沙星(NF)光敏性的结果。
期刊
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核糖体DNA(rDNA)位点内限制酶切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分析(RFLP)是遗传学分析的新方法,作者将这两种方法用于隐球菌rDNA的分析.受试菌种含新生隐球菌(19株)、浅白隐球菌(5株)、指甲隐球菌(2株)、罗伦隐球菌(4株)、黑隐球菌(1株)、白念珠菌(2株).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氨苄青霉素/舒巴坦(sulbactam)加丙磺舒与头孢三嗪治疗无合并症淋病的疗效.参加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有与培养证实了淋球菌感染的性伴接触史、淋球菌培养阳性且未经治疗,或有症状和体征(如尿痛、宫颈炎、尿道分泌物、痛经),男性经革兰染色检查符合无合并症淋病.
期刊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CN)是罕见的血液病,以中性粒细胞周期性减少、复发性口疮,发热、不适、皮肤感染为特征,周期一般为21天左右,阿弗他口炎是该病的重要表现,以前很少引起皮肤科医生的注意.患者,男,44岁,复发性口疮,吞咽痛,不适,发热和头痛数年.体检发现咽部轻度充血,颊粘膜和咽部有小溃疡,轻度淋巴结肿大,在手、脚的摩擦部位或轻微外伤处出现化脓性黄色结痂的伤口,体温40.5℃.
期刊
体外光化疗法是治疗系统性播散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的一种新疗法.Edelson等曾报告37例泛发型CTCL患者中,有27例对本疗法有效.本文报告7例CTCL患者用体外光化学疗法治疗的临床及免疫学资料.7例患者中完成治疗者6例,包括男5例,女1例,年龄35~71岁,其中2例为有粘蛋白变性的肿瘤期MF,2例为斑块期,另2例为红皮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