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教会人们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从而升华心灵。高中生学习美术有利于启发创造力和审美观,点亮学生发现美丽和创造美丽的眼睛,陶冶情操,然而当下的高中美术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键词】高中美术 课堂教学 现存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42
一、现存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美术是高中学生的学习课程之一,但是由于美术课时安排有限,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出现了两极化,朝着不当的方向发展。一类教师将美术课当作画画课,一上课让学生就自己看着书画画,教师往往不精心设计课堂,任凭学生活动,课堂枯燥随意,学生无组织、无目的,无法完成学习目标。第二类教师想让学生学到许多美术知识,掌握绘画技巧和绘画流派,却忽视动手实践。这类教师掌控着课堂,只顾自己讲个不停,却没有关注学生的动态,让课堂显得乏味。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态度也决定着课堂的效果。在高中阶段,学生往往重点学习纳入考试范围的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对于不在考试范围内的美术,学生就不太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带书;上课做其他作业等。除了繁重的学业以外,家长和教师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的态度。一方面家长可能会把美术学习定义为不务正业,劝阻学生在美术下用功。另一方面,其他科目的教师也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占用美术课的时间。家长和教师的行为逐渐让学生觉得美术不重要,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
(三)学校重视度不高
美术课程是艺术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绘画、泥塑和手工等方式为基础来探索和表达外部世界,同时也激发学生借助美术来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心灵攀升到新的高度。新课改后,《普通高中美术课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可以帮助学生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美术课程在高中的地位却很微妙,它存在于学生的课程表中,但是由于美术课程不被纳入教育考核体系,因此,美术不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美术课时少,美术教材随意,美术用具匮乏,这样的氛围又反过来阻碍了美术的发展。
二、解决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实践和理论学习并重
高中美术课程课时少,但并不会成为阻碍美术学习的障碍。教师要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就应当从内到外转变教学方法,提倡实践与理论并重,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满满。从内到外转变教学方法是指从自身而言,教师要转变心态,重视美术教育,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逐渐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如果教师在上课时随意将美术课的时间浪费或者借给其他老师上课,那么势必会让学生觉得美术课确实不重要。因此,教师应当从自身出发,表现出对美术的重视和热爱,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让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从而让美术课成为学生的喜爱的课程。从外部而言,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挖掘教材精心设计课堂,转变教学方法,让多媒体的影音技术和美术相融合,用视觉和听觉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心中的感悟,唤起学生心中对美丽的渴望。美术是具体的、形象的,画面感十分强烈,之所以要用多媒体来呈现影音资源,是因为学生高中生阅历不足,年纪也小,对于美术作品中许多需要提炼的美,学生由于自身限制,却无法发现。所以教师要逐步诱导,带领学生去领会他们从未经历过的磅礴感情,让来自不同方面的知识和美丽,为学生稚嫩的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和感情。
除了从内而外的转变,教师在上课时,也应注意理论学习和实践并重,理论学习好比是风帆,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而实践是船桨,真正推动学生的进步。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应当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对于耗时少,组织难度小的项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完成。对于耗时长的项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一部分,在课后再一起进行。每学期,应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用以写生等活动。例如在学习瓷器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传统瓷器制作的视频,让学生懂得美丽不仅是温室下的精心呵护,也可以是烈火的锻造与洗礼,而后教师在介绍中国瓷器的类别,学生再去看瓷器时,才会觉得这些瓷器不仅是一些美丽的装饰品,它们也是有生命和力量的,包含工匠的心血。由此,在这节课后学生不仅懂得了瓷器的一些基本知识,也会对瓷器本身和瓷器制作者肃然起敬,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热爱。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进行陶丕制作,增长见识。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氛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更为有趣和轻松。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和教学后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在课堂中,教师应当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习铺垫情境,让学习变得更为有趣,让学生更加投入课堂。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组织美术兴趣小组,尽量发掘学生的才能,让才能出色的学生均匀地分布到每一个小组,逐渐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采取完成任务然后进行奖励的方法,主要目的是探索美术知识,加深体悟。在教学后,为了延伸美术功能和价值,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课后作业,但是不要局限于书本内容,可以借用某个话题,让学生查阅更多的资料,然后写一些感悟和心得。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剪纸艺术时,教师可以边做边教,从实际的剪纸活动中,体会中国文化。教师在完成一定的理论知识讲解后,可以组织各个小组收集剪纸花样,然后进行剪纸比赛,对胜出的小组进行奖励。在课后,教授可以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剪纸艺术的学习进行简单总结并撰写感悟。巧设环境,知行结合,升华感悟,美术就应当像这样环环相扣。
(三)学校提高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将美术纳入考试范围
为了从另一个侧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可以将美术考试纳入考试体系。一般而言,考试体系分为笔考和实践,为了达到全方面检验的目的,教师可以将考试分为笔考和实践两个部分,各占百分之五十,实践的分数来源于平时的所提交的作业和上课积极度,而笔考的内容是开放式的,不必要求学生过多地背诵一些知识,而是让学生从整体论述一些概念,比如中国山水画与外国风景画的比较等。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转变态度和教学方法,精心打造课堂,营造氛围,呈现美术的美,学生一定能更加投入课堂,在美术的世界里激发才智,促进心灵成长。
【关键词】高中美术 课堂教学 现存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42
一、现存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美术是高中学生的学习课程之一,但是由于美术课时安排有限,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出现了两极化,朝着不当的方向发展。一类教师将美术课当作画画课,一上课让学生就自己看着书画画,教师往往不精心设计课堂,任凭学生活动,课堂枯燥随意,学生无组织、无目的,无法完成学习目标。第二类教师想让学生学到许多美术知识,掌握绘画技巧和绘画流派,却忽视动手实践。这类教师掌控着课堂,只顾自己讲个不停,却没有关注学生的动态,让课堂显得乏味。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态度也决定着课堂的效果。在高中阶段,学生往往重点学习纳入考试范围的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对于不在考试范围内的美术,学生就不太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带书;上课做其他作业等。除了繁重的学业以外,家长和教师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的态度。一方面家长可能会把美术学习定义为不务正业,劝阻学生在美术下用功。另一方面,其他科目的教师也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占用美术课的时间。家长和教师的行为逐渐让学生觉得美术不重要,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
(三)学校重视度不高
美术课程是艺术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绘画、泥塑和手工等方式为基础来探索和表达外部世界,同时也激发学生借助美术来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心灵攀升到新的高度。新课改后,《普通高中美术课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可以帮助学生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美术课程在高中的地位却很微妙,它存在于学生的课程表中,但是由于美术课程不被纳入教育考核体系,因此,美术不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美术课时少,美术教材随意,美术用具匮乏,这样的氛围又反过来阻碍了美术的发展。
二、解决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实践和理论学习并重
高中美术课程课时少,但并不会成为阻碍美术学习的障碍。教师要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就应当从内到外转变教学方法,提倡实践与理论并重,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满满。从内到外转变教学方法是指从自身而言,教师要转变心态,重视美术教育,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逐渐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如果教师在上课时随意将美术课的时间浪费或者借给其他老师上课,那么势必会让学生觉得美术课确实不重要。因此,教师应当从自身出发,表现出对美术的重视和热爱,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让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从而让美术课成为学生的喜爱的课程。从外部而言,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挖掘教材精心设计课堂,转变教学方法,让多媒体的影音技术和美术相融合,用视觉和听觉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心中的感悟,唤起学生心中对美丽的渴望。美术是具体的、形象的,画面感十分强烈,之所以要用多媒体来呈现影音资源,是因为学生高中生阅历不足,年纪也小,对于美术作品中许多需要提炼的美,学生由于自身限制,却无法发现。所以教师要逐步诱导,带领学生去领会他们从未经历过的磅礴感情,让来自不同方面的知识和美丽,为学生稚嫩的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和感情。
除了从内而外的转变,教师在上课时,也应注意理论学习和实践并重,理论学习好比是风帆,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而实践是船桨,真正推动学生的进步。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应当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对于耗时少,组织难度小的项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完成。对于耗时长的项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一部分,在课后再一起进行。每学期,应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用以写生等活动。例如在学习瓷器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传统瓷器制作的视频,让学生懂得美丽不仅是温室下的精心呵护,也可以是烈火的锻造与洗礼,而后教师在介绍中国瓷器的类别,学生再去看瓷器时,才会觉得这些瓷器不仅是一些美丽的装饰品,它们也是有生命和力量的,包含工匠的心血。由此,在这节课后学生不仅懂得了瓷器的一些基本知识,也会对瓷器本身和瓷器制作者肃然起敬,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热爱。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进行陶丕制作,增长见识。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氛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更为有趣和轻松。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和教学后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在课堂中,教师应当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习铺垫情境,让学习变得更为有趣,让学生更加投入课堂。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组织美术兴趣小组,尽量发掘学生的才能,让才能出色的学生均匀地分布到每一个小组,逐渐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采取完成任务然后进行奖励的方法,主要目的是探索美术知识,加深体悟。在教学后,为了延伸美术功能和价值,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课后作业,但是不要局限于书本内容,可以借用某个话题,让学生查阅更多的资料,然后写一些感悟和心得。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剪纸艺术时,教师可以边做边教,从实际的剪纸活动中,体会中国文化。教师在完成一定的理论知识讲解后,可以组织各个小组收集剪纸花样,然后进行剪纸比赛,对胜出的小组进行奖励。在课后,教授可以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剪纸艺术的学习进行简单总结并撰写感悟。巧设环境,知行结合,升华感悟,美术就应当像这样环环相扣。
(三)学校提高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将美术纳入考试范围
为了从另一个侧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可以将美术考试纳入考试体系。一般而言,考试体系分为笔考和实践,为了达到全方面检验的目的,教师可以将考试分为笔考和实践两个部分,各占百分之五十,实践的分数来源于平时的所提交的作业和上课积极度,而笔考的内容是开放式的,不必要求学生过多地背诵一些知识,而是让学生从整体论述一些概念,比如中国山水画与外国风景画的比较等。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转变态度和教学方法,精心打造课堂,营造氛围,呈现美术的美,学生一定能更加投入课堂,在美术的世界里激发才智,促进心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