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芽变突变体光合特性分析

来源 :热带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i8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三角梅芽变植株上的黄化叶片和正常叶片为试材,通过观测叶色、茎粗、叶长、叶宽等园艺性状及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研究三角梅芽变突变体中黄化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三角梅芽变植株上的黄化叶片与正常叶片的叶色差异明显,而其茎粗、叶长、叶宽等指标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含量及Fo、Fm、Fv、Fv/F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叶片,说明黄化叶片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了某种胁迫,使得三角梅叶色突变体的光合速率降低.
其他文献
创伤性网胃炎,曾称“铁器病”“铁丝病”,或称“创伤性消化不良”,是一种由金属异物或较为坚硬细长竹木细棍子进入网胃后,由于网胃的蠕动而刺伤或刺穿网胃壁而导致网胃和腹膜损伤及引发炎症.又因这些异物的不断刺伤网胃引发创伤性网胃炎,还可能因异物刺穿网胃壁厚再刺穿膈肌,引发创伤性心包炎等疾病.
羊痘是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病症伴随全身性皮肤痘疹病变,甚至会危害到咽部、器官、胃内部等位置的黏膜,引发卡他性肺炎.其采用单一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有限,中西医结合能够发挥标本兼治的优势,在控制炎症性感染的同时调节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平衡机体阴阳和正邪之气.从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病症、临床诊断及中西医治疗几方面对羊痘的治疗进行分析,旨在为羊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羊布氏杆菌病是羊养殖过程中常出现的一种慢性传染疾病,会对羊的生殖系统造成严重的侵害,且极易感染人类,及时诊断和开展有效的防治尤为重要.重点分析论述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期望可以为行业同仁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弓形虫属于人畜共患性疫病.弓形虫具有高度的寄生性,会致使200种类型动物受传染.但动物在被弓形虫传染时都会表现高度的防御力,也不会存在明显的表象反应,但可能出现一些慢性症状,如果动物个体的疫病防御力下降,就容易发生诸多表象反应.如果处于妊娠期动物被传染就可能导致胎儿停止发育或流产.因此,针对弓形虫的诊断与防治进行分析探讨,以期降低该病带来的影响.
低温寒害是制约我国橡胶树种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增加国内橡胶自给率,培育抗寒能力强的无性系以扩大种植面积是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云南培育的三倍体无性系“云研77-4”为材料,采用PacBio测序技术对不同时间低温胁迫处理的混合样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共产出41.85 Gb的clean data数据,分析得到高质量转录本154484条,平均每条序列长度为2181 bp,其中新转录本70055条.经对新发现转录本的SSR、编码区序列预测、lncRNA及转录因子分析,并对新转录本进行功能注释,共发现804
为查明蓟马为害对澳洲坚果果实质量和大小的影响,对3个品种(HAES344、O.C和HAES246)的果实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蓟马为害后青皮果单果重减少17.72%~23.78%,平均为21.21%;壳果单果重减少19.15%~26.89%,平均为23.25%;果仁单果重减少9.34%~25.40%,平均为16.86%.蓟马为害后青皮果横径减小6.49%~10.45%,平均为8.93%;壳果横径减小6.55%~10.48%,平均为8.84%.即蓟马为害造成澳洲坚果减产约1/5,果实横径变小约1/10.“蓟
通过取样洗脱测定滞留在叶片上的粉尘量,对3个不同林龄阶段的橡胶林滞尘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林龄、叶面积、季节和累积天数等因素对滞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的橡胶林对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物均具有显著的阻挡、截留与吸滞作用,单株橡胶树滞尘量为0.0025~0.1171 kg/株,单位面积橡胶林滞尘量为1.1394~39.7919 kg/hm2.橡胶林的滞尘量与林龄、叶面积和季节显著相关,而与取样间隔天数无明显相关性,表现为:老林的滞尘量通常高于中龄林和幼林,雨季滞尘量明显低于旱季和雾凉季,而滞尘总量不会随天数的增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3个品种白子菜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白子菜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由索氏提取法从绿杆大叶种、绿杆白毛种和紫杆尖叶种白子菜对应鉴定出57、59、54种挥发性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95.73%、95.33%、96.90%,由超声波提取法对应鉴定出58、65、5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94.75%、95.76%、95.11%.3个品种白子菜经两种提取方法均得到了烷烃类、酯类、羧酸类、醇类、烯烃类、胺类等6类化合物,
为研究留茬高度对饲用辣木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刈割留茬高度在40、60、80 cm的辣木进行生物量、回枯和抽发试验观测.结果表明:留茬高度60 cm的辣木饲料源产量要高于留茬高度40 cm和80 cm的,留茬高度80 cm刈割得到的辣木饲料源叶占总生物量的比重略高于其它处理,茎干占比略低于其它处理;留茬高度越高,发生回枯病的概率越小,回枯高度大部分集中在3 cm以内;留茬高度80 cm的抽发相对优于其它处理.
为明确种植辣椒秧苗前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性和相似性,分析辣椒种植对耕作土壤的影响,以云南丘北辣椒和观赏辣椒为试验材料,通过ITS rDNA测序技术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样本中共同含有的OTU数为55个;门水平下共获得7个物种种类,在4个辣椒样本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菌,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CK空白对照,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则显著低于CK,同时发现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只少量存在于一年生丘北辣椒WG1(0.32%)和9F3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