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复习阶段,教师要把重点切换到提升学生答题的能力上来,这有利于学生跳出题海,减轻学生负担,且有助于他们轻松答题,以达到减少主观题失分的效果。
【关键词】高考复习 主观题 答题能力
新的政治课程要更加强调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把学科的理论逻辑和社会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升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活力。而以上目标要求,最终都会在高考卷中充分体现,尤其是主观题。因此学生的"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能力的高低可能会决定学生高考的成败。要达成以上目标,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制胜,这既是教师对学生长期指导、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个人逐渐积累的结果。笔者结合政治课教学复习中学生解答主观题存在的一些能力缺陷,在提升高三学生政治主观题答题能力方面所做的几点尝试:
1.以高考真题引领把握方向
高考试题是经过专家们反复推敲、千斟万酌始出来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若能善加运用定会引领学生答题的方向,使师生少走弯路,减轻负担。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最好的资料源于课本,最好的练习就是最近几年的高考题,它们就是教会学生提升能力的方向和要求。
综观高考试题尤其是主观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呈现的共同特征:(1)不回避社会热点,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贴近时代:如《2011年浙江高考试卷文综卷》第29题"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动荡",第32题中中国和挪威的关系及"用工荒"等问题;贴近社会:居民消费、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农民工就业等;贴近考生实际:银行信用卡的功能、"竖大拇指"、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等。(2)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强调主干知识。与2010年相比较,2011年浙江高考试卷文综卷更加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其所占比重较大,比如24题考查银行信用卡与货币的知识,25题考查通货膨胀与财政政策,27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运动与静止,29题考查社会历史观,,34题考查我国的政体的特点,35题考查法国半总统办议会制;在主观题方面40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和辩证否定观的实质。41题考查了政府的相关知识,包括职能、宗旨原则和行政方式。学生如果对教材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这些问题应该能回答的。因此,高考的主体仍然是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而即使是能力型的题,也是以基础知识为基础的。(3)突出能力考查,体现运用的灵活性。综合能力测试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解决、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运用。这一考查亮点要求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只是死记教材知识,不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提取和分析处理能力,不可能做好这份测试卷。
因此教师自身要经常性关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自己先认真地做,既要反复琢磨自己,更要学会深入分析试题的特点和命题意图。把高考真题融入到高三复习教学中,使学生与高考试题零距离接触,以消除学生对高考试卷的恐惧感和神秘化。这样通过相对系统的高考试卷与课堂教学的"无痕"对接,教师进行细致讲解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顺解题思路,调整思维的准确度,使解题思维规范,不至于歪想、怪想。又能让学生直接揣摩、感受试题难度做到心中有底,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如《政治生活》中的国体、公民权利和义务政府职能、人民代表大会、政体、我国政党和政党制度、民族、国际组织等相关内容都可以成为高考命题取材的范围,为此我们可精选高考试题结合时政实际,重组材料多角度设问,给学生以拓展,分析和解决我国国家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已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2.借典型试题临摹感悟技巧
临摹是指美术领域中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在提高学生主观题答题技巧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让学生尝试临摹典型试题,从中感悟答题技巧。
首先教师要结合复习进度,从近3年高考及模拟试题中精选出一些带普遍性、规律性的具有一定训练梯度的典型试题作为样板。如《2009年高考浙江卷文综政治题》第40题第(2)问: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该题的思维难点在于,知识上不是直接考查考生平时练得较多的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而是考查其消极作用和引起消极作用的原因。能力上要求考生根据试题要求对书本上的有关知识概括提炼,还要考生根据材料概括分析其实际原因。该题答案就要求我们既从理论(书本知识)上进行论证,又从事实(材料提供的信息)上进行论证;既从正面进行论证,又从反面(贸易保护主义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论证。总之论证要具有全面性、辩证性、层次性、逻辑性,而这些往往是学生回答主观题的最大缺陷,因此该题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选好典型试题并答题指导分析后,教师可直接展示答案,为学生提供临摹的示范样本。但教师要及时要求学生先应仔细阅读所给的典型试题的答案,认真思考该题答案结构层次安排的道理,考虑知识点广度和深度的涉及面,琢磨并总结出规律性的答题方法、技巧,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如答主观题时可按照几个步骤操作:读取设问信息,审清设问中的"三要素"——行为主体、知识指向、设问类型;读取材料信息;审读各题分值;综合审读领会命题者意图。有了这些铺垫后,学生再按照教师布置的习题进入实际临摹状态,如题目:"材料:当前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正在遭受'用工荒',有人称为这是一种倒逼,是劳动力市场逼着企业转型升级。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企业应对'用工荒'措施的理由。"让学生体会尽管许多知识点平时练得相对较少,但是也要全面掌握,不能因"心怀侥幸"心理而导致基础知识不全面,最后在考场,因知识缺陷而落荒而逃。同时,在演练中必须明确要求学生扣题选理准确化、辩证论述全面化、结合时政新颖化、语言阐述精炼化。之后教师可出示学生所做题目的答案,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与教师所给的答案进行核对反思,让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陷,在答题实践中提高笔力,最终才有可能把博采众长临摹中获得的答题技巧用在实战中,提高得分率。
"教无定法",强化学生答题规范、提升学生答题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还可采取以综合练习为载体的限时训练、分值训练法、试题改编法、分阶段的"错题"汇总再练等等。最主要的是"贵在得法",教师要有宏观统筹,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
教师琢磨试题提升学生答题能力技巧、培养学生答题能力也是重要环节。因此,教师需掌握一定方法并能有效运用相应措施"授之于渔",然后才能让学生驾起轻舟划出茫茫题海,网得大鱼而归。
【关键词】高考复习 主观题 答题能力
新的政治课程要更加强调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把学科的理论逻辑和社会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升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活力。而以上目标要求,最终都会在高考卷中充分体现,尤其是主观题。因此学生的"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能力的高低可能会决定学生高考的成败。要达成以上目标,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制胜,这既是教师对学生长期指导、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个人逐渐积累的结果。笔者结合政治课教学复习中学生解答主观题存在的一些能力缺陷,在提升高三学生政治主观题答题能力方面所做的几点尝试:
1.以高考真题引领把握方向
高考试题是经过专家们反复推敲、千斟万酌始出来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若能善加运用定会引领学生答题的方向,使师生少走弯路,减轻负担。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最好的资料源于课本,最好的练习就是最近几年的高考题,它们就是教会学生提升能力的方向和要求。
综观高考试题尤其是主观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呈现的共同特征:(1)不回避社会热点,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贴近时代:如《2011年浙江高考试卷文综卷》第29题"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动荡",第32题中中国和挪威的关系及"用工荒"等问题;贴近社会:居民消费、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农民工就业等;贴近考生实际:银行信用卡的功能、"竖大拇指"、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等。(2)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强调主干知识。与2010年相比较,2011年浙江高考试卷文综卷更加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其所占比重较大,比如24题考查银行信用卡与货币的知识,25题考查通货膨胀与财政政策,27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运动与静止,29题考查社会历史观,,34题考查我国的政体的特点,35题考查法国半总统办议会制;在主观题方面40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和辩证否定观的实质。41题考查了政府的相关知识,包括职能、宗旨原则和行政方式。学生如果对教材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这些问题应该能回答的。因此,高考的主体仍然是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而即使是能力型的题,也是以基础知识为基础的。(3)突出能力考查,体现运用的灵活性。综合能力测试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解决、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运用。这一考查亮点要求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只是死记教材知识,不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提取和分析处理能力,不可能做好这份测试卷。
因此教师自身要经常性关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自己先认真地做,既要反复琢磨自己,更要学会深入分析试题的特点和命题意图。把高考真题融入到高三复习教学中,使学生与高考试题零距离接触,以消除学生对高考试卷的恐惧感和神秘化。这样通过相对系统的高考试卷与课堂教学的"无痕"对接,教师进行细致讲解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顺解题思路,调整思维的准确度,使解题思维规范,不至于歪想、怪想。又能让学生直接揣摩、感受试题难度做到心中有底,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如《政治生活》中的国体、公民权利和义务政府职能、人民代表大会、政体、我国政党和政党制度、民族、国际组织等相关内容都可以成为高考命题取材的范围,为此我们可精选高考试题结合时政实际,重组材料多角度设问,给学生以拓展,分析和解决我国国家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已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2.借典型试题临摹感悟技巧
临摹是指美术领域中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在提高学生主观题答题技巧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让学生尝试临摹典型试题,从中感悟答题技巧。
首先教师要结合复习进度,从近3年高考及模拟试题中精选出一些带普遍性、规律性的具有一定训练梯度的典型试题作为样板。如《2009年高考浙江卷文综政治题》第40题第(2)问: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该题的思维难点在于,知识上不是直接考查考生平时练得较多的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而是考查其消极作用和引起消极作用的原因。能力上要求考生根据试题要求对书本上的有关知识概括提炼,还要考生根据材料概括分析其实际原因。该题答案就要求我们既从理论(书本知识)上进行论证,又从事实(材料提供的信息)上进行论证;既从正面进行论证,又从反面(贸易保护主义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论证。总之论证要具有全面性、辩证性、层次性、逻辑性,而这些往往是学生回答主观题的最大缺陷,因此该题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选好典型试题并答题指导分析后,教师可直接展示答案,为学生提供临摹的示范样本。但教师要及时要求学生先应仔细阅读所给的典型试题的答案,认真思考该题答案结构层次安排的道理,考虑知识点广度和深度的涉及面,琢磨并总结出规律性的答题方法、技巧,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如答主观题时可按照几个步骤操作:读取设问信息,审清设问中的"三要素"——行为主体、知识指向、设问类型;读取材料信息;审读各题分值;综合审读领会命题者意图。有了这些铺垫后,学生再按照教师布置的习题进入实际临摹状态,如题目:"材料:当前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正在遭受'用工荒',有人称为这是一种倒逼,是劳动力市场逼着企业转型升级。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企业应对'用工荒'措施的理由。"让学生体会尽管许多知识点平时练得相对较少,但是也要全面掌握,不能因"心怀侥幸"心理而导致基础知识不全面,最后在考场,因知识缺陷而落荒而逃。同时,在演练中必须明确要求学生扣题选理准确化、辩证论述全面化、结合时政新颖化、语言阐述精炼化。之后教师可出示学生所做题目的答案,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与教师所给的答案进行核对反思,让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陷,在答题实践中提高笔力,最终才有可能把博采众长临摹中获得的答题技巧用在实战中,提高得分率。
"教无定法",强化学生答题规范、提升学生答题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还可采取以综合练习为载体的限时训练、分值训练法、试题改编法、分阶段的"错题"汇总再练等等。最主要的是"贵在得法",教师要有宏观统筹,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
教师琢磨试题提升学生答题能力技巧、培养学生答题能力也是重要环节。因此,教师需掌握一定方法并能有效运用相应措施"授之于渔",然后才能让学生驾起轻舟划出茫茫题海,网得大鱼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