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艺育人机制下的新型环境设计人才成长模式探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在大类招生政策的调整下,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各大高校教育思想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的重要举措,这也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但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制约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发展,如何探索新形势下该专业的新型人才成长模式,也成为诸多教育学者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分析当前环境设计专业的困局入手,思考创艺育人机制的内涵与价值,以及新型人才成长模式的相关特征,结合湖北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建设实践论述新型人才成长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创艺;育人机制;成长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 2018年度湖北理工学院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育人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2018B10)阶段性成果。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历史时期,高等学校作为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1]作为在国家城镇化转型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之一的环境设计专业,在满足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兴起的过程中遇到了人才成长模式探索与改革的契机。近十年,环境设计专业在全国高校的办学规模虽然空前扩张,在校学生基数巨大,少数专业院校在探索环境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显著的办学特色。但是大部分地方性本科院校受客观条件限制和传统办学思维的禁锢,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削弱了专业人才的成长动力。
  一、当前环境设计专业的困局
  环境设计专业是伴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而诞生的新兴专业,是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尚在发展中的学科,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到深度发展阶段,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快,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方面的反映即全民设计意识正在不断提高,设计范围及从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扰与忧虑。[3]
  二、创艺育人机制的内涵与价值
  (一)创艺育人机制的内涵
  创艺育人机制以突显创,围绕艺,立足育,以人为本地建构育人机制作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4]的源动力是“创”,以创意、创新、创造构成的“三创”理念是创艺育人机制的首要内涵。“艺”指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是环境設计专业灵魂所在。“育”,本意为“养子使作善也”(《说文》),指通过教化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教育效果。[5]在当前本科教育中,更多是教学与培养等被动式教育方式,缺乏育而化之的主动式生长模式。
  (二)创艺育人机制的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以快速的发展完成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共同的追求。创艺育人机制的建构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价值在于突显了创意、创新与创造的“三创”精神,体现了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的紧密关系。
  艺术学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背景,根据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立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在国民素质教育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保障。创艺育人机制以“艺”为中心,反映出环境设计专业的艺术基因对人才塑造的灵魂价值。[6]
  三、新型人才成长模式特征
  (一)新型的课程体系
  大类招生政策的调整,将改变“学生”找“老师”,“老师”等“学生”的传统观念,打破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局面。学生通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后,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这将会对传统的专业结构模式产生强大的冲击,使得缺乏特色的专业面临挑战。在这个历史的转折期,将专业的等待思维,转变为主动寻找自身特色,增强专业吸引力的观念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通过实践与分析,笔者认为“LTG”(平台Lab+特色Trait+吸引力Glamour)理念是创艺育人机制下对新型课程体系的有效探索。
  当结束通识教育的学生面临专业选择的时候,专业的吸引力(Glamour)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成为专业长足发展的根本动力。缺乏吸引力的专业会因学生资源的流失而丧失专业发展的动力,并逐步被淘汰。具备吸引力(Glamour)的条件即特色(Trait),挖掘与创造特色就成为了专业办学的重要抓手。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创造自身的专业特色,在统一教材体系的制约下,“千校同腔、千人一面”的教学现象严重削弱了个性特征和专业特色。[7]根据地域文化、师资结构、办学传统等因素凝练环境设计专业特色成为重要考量。平台(Lab)是凝练特色(Trait)的重要方式。
  (二)立体的生长环境
  创艺育人机制区别于传统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点在于人才生长环境的立体性。“以学生为本”和“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虽然是很多高校的教育宗旨,但受制度性缺陷的制约,很难得以实现。营建立体的生长环境就是以育人为最终目标,将平台作为各方资源协同配置的基本落脚点,从而达到优化资源效率的目的。
  人才生长环境的资源包括教学空间资源、设备设施资源、师资配置资源、管理服务资源、图书信息资源、后勤保障资源等。协同上述资源,以建构新型课程体系为目标,将平台(Lab)需求作为出发点,围绕“创”与“艺”的精神内涵科学地设计生长环境的立体模型将是新型人才成长模式的鲜明特征。
  (三)系统的社会资源
  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应用性特征决定了该专业的办学思想要紧密结合社会资源。将社会资源系统地整合到人才培养的体系中来,也是很多高校探索专业改革的重要路径。如2015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改革过程中,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协同办学方略,其内涵是指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协同互动,共同推动专业发展,体现了开放办学的思想。[8]根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自身特点可知,对社会资源合理系统的利用,将会进一步地创新人才成长模式结构,丰富创艺育人机制的内涵,增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动力。   (四)综合的评价机制
  综合评价是指对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对象系统地做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9]环境设计专业具有创造性与应用性等多属性特征,单一的评价模式已无法全面、整体地对学生成果的体系结构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建立综合的评价机制将是完善环境设计专业新型人才成长模式的重要举措。
  从拓宽评价视角入手,打破单一的评价主体,多维度设立评价观察点,提升结果评价的全局性。如,课程所属平台的教师团队分别针对各评价观察点对结果按相应量化标准进行评价,按照指标系数评估等级,从而达到全局性的要求。
  四、探索与实践
  湖北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自2016年起鼓励部分老师从专业方向入手搭建平台(Lab),以特色(Trait)为目标探索新型人才成长模式,为提升专业吸引力(Glamour)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以工作室形式重构师资体系
  教师是大学的主体之一,是优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工作室作为平台(Lab)重构师资体系,凝聚专业方向的研究与教学能力,成为创艺育人机制下的新型人才成长模式的首要保障。湖北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以教师的研究志趣为参照,在室内空间设计工作室、软装设计工作室和景观设计工作室三个创艺育人平台上重构现有师资体系,并围绕工作室进行合理的立体资源配置,达到调动教师的研究激情与育人情怀的目的。
  (二)以项目制导向调整教学资源
  通过角色模拟使教师与学生沉浸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以体验式教学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是项目制教学的主要特征,也是由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的。湖北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将市场与相关行业的项目制工作模式导入到人才成长模式中,积极整合与优化诸如场地、设备、设施、管理和信息等多种教学资源,锁定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基本任务,达到目标效益的最大化。
  (三)以方向性主題唤醒学习激情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育就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释放、爆发,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10]
  (四)以双轨制思维开放办学意识
  双轨制思维即将工作室为主体的校内资源与社会行业中的校外资源结合成为复合型的新型人才成长体系,强调课程内容的新颖性与时代性,形成开放办学的意识与氛围。通过以邀请行业中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经验丰富的专业设计师进行系列讲座等形式,为学生搭建更为广泛的实践经验获取平台,为今后的创新创业及就业选择起到很好的铺垫与引导作用。
  五、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因受办学主体的历史、地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思想。本文立足湖北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从创艺育人机制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新型人才成长模式的特征,总结了近年来探索与实践的经验。笔者认为,创艺育人机制符合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创新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育的要求,能够有效解决该专业人才成长体系中的应用性问题,为制定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提供较为新颖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3):6-11.
  [2]梁亚旭.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文艺生活旬刊,2014(4):158-159.
  [3]邱海东.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10):169-171.
  [4]姜琳,高亢,刘巍巍,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N].新华每日电讯,2018-02-03.
  [5]满炫.“以文化人”理念下高校文化育人目标的价值取向及科学设定[J].江苏高教,2018(5):68-71.
  [6]新华社.把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7]李秀娟.按学科大类招生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06-108.
  [8]周利群,吕晓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之都创意·研发中心”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95-98.
  [9]王宗军.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及其研究趋势[J].管理科学学报,1998(1):75-79.
  [10]杨晶.创设教学情境燃烧学习激情[J].吉林教育,2017(41):26-27.
  作者单位:
   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从科学认知角度来看,《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虚假意识概念主要是在社会认知的意义上来界定的.尽管虚假意识在科学上是虚假的,但它的产生却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源自于资本主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的贾樟柯,在制作电影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脚踏实地工作,凭借对电影的执着与热爱,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与拼搏,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旗帜性人物
清末的美术教育改革与政治纠合在一起,改革的核心是从过去绘画修身养性的“无用”转向“有用”,带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形态.王国维受康德哲学思想影响,提出艺术审美“无用之用”
初一历史教育进行人文素养教育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遵循历史教育的本质目标,履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适应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本文在阐释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
只有高中学历,今年已经38岁,8个月前还是三轮车夫……这位叫蔡伟的人已经被列入了复旦大学2009年博士生录取名单,并将师从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时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长期的培养.初中化学课程难度并不大,但需要养成的严谨、科学、准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
目的:分析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7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模仿组,给予两组常规围产期护理、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
中国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也成为了拥有最多老年人口的国家。因此,“银发产业”将变为“朝阳产业”,针对老年人的功能性服装设计也成为发展老年产业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
早在东汉时期,光禄勋陈蕃就说过:“盗不过五女门,是因为女孩多的人家会穷;后宫的女人这么多.那岂不是要把国家吃穷吗?”奈何这么浅显的道理,帝王家是不关心的,他们照旧没完没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声乐教学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声乐人才。然而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高校声乐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高校声乐教学的良好发展。因此,如何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要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促进高校声乐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可持续良好发展。文章从创新和丰富声乐教学方法、构建和谐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