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肋足尺静力荷载试验研究

来源 :森林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oo00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正交异性桥面板自重轻、承载能力大以及施工周期短等优点,本文以某城市连续钢箱梁桥中U肋设计参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桥面板易出现开裂的位置和有限元模拟钢箱梁桥U肋截面变化对全桥竖向位移、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连续钢箱梁桥细部U肋处容易产生开裂,但钢箱梁并未发生破坏,只在局部焊缝和弧形缺口处发生开裂和应力集中;进而通过有限元模拟U肋的参数值(U肋高度、U肋厚度),对U肋的参数进行改变,与足尺模型中的设计尺寸进行挠度和应力对比,对比结果显示,U肋高度越高,主要截面的应力和挠度值越小,但不成线性关系,U肋高度为0.28 m和0.30 m时,受力性能最优;随U肋厚度增加,主要截面也呈现应力和挠度值减小的情况,下降最大的截面厚度为12 mm.本试验研究结论可为同类型连续钢箱梁桥中U肋的设计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试验通过测定槲皮万寿菊素(quercetagetin,QG)的总还原力、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的清除率以及对植物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判断其抗氧化性的强弱.试验首先以维生素C(VC)作为正对照,测定QG的抗氧化性;其次以150 g/t乙氧基喹啉(ethoxy?quin,EQ)为正对照,并在植物性油脂中分别添加4、6、8、100 g/t的QG为试验1、2、3、4组,未添加QG的为空白对照,测定QG对植物油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QG的总还原力随浓度的增加
以(120+120)m独塔斜拉T构组合桥为背景,研究分丝管索塔锚固区混凝土及索鞍应力分布规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索塔节段局部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斜拉索与索鞍的接触关系,研究索塔锚固区混凝土与索鞍的空间应力分布状态,并与等效面荷载分析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分析比面荷载分析更接近实际受力情况,可更准确模拟出斜拉索的横向变形,及受到的索塔两侧不平衡索力的影响.此结果为同类型桥梁索鞍区域受力分析提供参考.
为解决传统传感器在检测火灾的过程中受到环境、安装距离等因素影响导致适应性差的缺点,本文基于视觉传感器,通过视觉目标检测技术对火灾进行检测,从而实现火灾的预警.首先,为了提高轻量级的目标检测网络(You Only Look Once v4 Tiny,YOLOv4-Tiny)在检测火灾目标时的准确率,本文基于森林火灾的数据集,运用二分K-Means聚类算法重新生成锚定框(Anchor Box).然后,在传统YOLOv4-Tiny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大尺度预测结果的方式,降低漏检率.最后,本文结合预训练权重重新
以华东地区水利工程为例,分单一措施和结合其他绿化方式2种类型介绍了植生袋在岩质边坡绿化中的应用,阐明了植生袋在绿化工程应用中的优势,为植生袋在其他工程边坡绿化中的灵活运用提供参考.
依托实际工程选定试验路段,本文利用沉降差和动态变形模量(Dynamic Deformation Modulus,Evd)值2种压实检测指标对不同松铺厚度和压实工艺进行压实效果检测分析,并对试验路段进行沉降变形监测.结果表明,含巨粒土分层填筑时,采用松铺45 cm、32 t振动压路机静压1次振压5次施工方法填筑路基,压实质量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沉降差和Evd值相结合控制巨粒土施工压实质量是可行的;含巨粒土填料在压实过程中产生的沉降差与对应的Evd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施工中可以用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orta
试验旨在研究用甜高粱与苜蓿混合比例为100:0(组Ⅰ)、80:20(组Ⅱ)、60:40(组Ⅲ)、40:60(组Ⅳ)和20:80(组Ⅴ)的青贮饲喂卡拉库尔羊后对其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生长发育相近的原则,将30只羊,随机分为5组.结果表明:①在60 d时,组Ⅳ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高于其他各组,与组Ⅰ差异显著(P0.05);在30 d时,组Ⅱ、Ⅲ、Ⅳ的肌酐高于组Ⅰ、Ⅴ,差异显著(P0.05),组Ⅲ、Ⅳ的碱性磷酸酶高于组Ⅰ、Ⅱ,差异显著(P0.05);组Ⅲ、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
为探究冻土界面层单剪损伤力学特性,本文根据冻黏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层单剪力学特性试验结果,基于经典的摩尔库仑准则,将内聚力与摩擦系数作为一个与应力第一不变量相关的函数,建立适合于描述冻土材料破坏的本构模型.通过冻土界面层单剪损伤分析,在模型中引入塑性和损伤等内变量,同时建立与温度和粗糙度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正交法则,构建用于描述冻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层单剪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采用开发的冻土界面层单剪本构模型,给出相关的数值求解格式,对于各种工况下所反映出的力学特征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与冻土界面
针对现有的深度学习方法在树干或树叶单一识别任务上需要大量样本做标注和训练的问题,且存在灾难性遗忘现象,提出一种新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多任务树种识别.对于少量不同类型数据样本,本文引入持续学习,将树干识别和树叶识别看作2个连续的学习,实现多任务识别.训练模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树干识别,保留参数重要性;第2阶段引入正则化损失约束重要参数的变化,维持模型对于叶片的特征提取能力,而保持低重要性参数的改变,以学习不同树种样本中更多的特征信息.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树干识别和树叶识别时的准确率分别为91.75%和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重点是对监测对象的扰动范围、土石方量、水土保持措施的动态监测,本研究以某公司煤矿项目为例,通过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获取DOM、DSM数据并建立三维模型,通过ArcGIS等软件对地表扰动、土石方量、水土保持措施的监测工作.无人机监测结果与施工单位实际计量结果对比表明,土石方监测差异为5.8%,面积扰动监测差异为1.6%,实践证明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是一项可以应用在水土保持监测领域的新型高效技术.
为对木材干燥过程中温度和含水率这2个参数进行分析,本文应用开源软件OpenFOAM进行理论建模,修改simple求解器,自定义边界条件;对比桦木干燥过程中温度和含水率的实验数据,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依据所建立模型的分析结果,对厚为50~80 mm、初始含水率为25%的桦木板材的波动干燥工艺进行分析和对比,并针对厚为70 mm的桦木板材的波动干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平均误差均控制在5%以内;干燥过程中,随着相应桦木板层厚度的增加,板材含水率梯度模的大小呈递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