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病害的流行问题一直是影响其产业质量及经济效益的重要杀手,现阶段我国的营林工作一般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病害流行现象,大多是因为乱砍滥伐及不合理规划使用所造成的,而实际采用的病害诊治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制约着整个林业行业的发展。文章主要对森林病害流行及其与营林措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营林建议,进而提升林业系统的平衡性能。
关键词:森林病害;营林措施;人工纯林;防治森林病害
林业的生产建设过程中,会存在着一系列的外部及内部风险,例如突发的流行病害,严重影响的树种的健康发育及成长。现阶段国家对树种流行病害进行了大力的研究试验,希望通过相应的途径开展预防及救治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际生产时往往忽略了营林保护与病虫害的关系,使得流行病害治理工作本末倒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探讨营林措施与森林病害流行的关系,进而帮助提升其病害治理效果。
一、人工纯林为森林病害提供了有利条件
森林流行病害的侵染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要有大量的侵染力较强的病原物,第二是需要有病原性的寄主作为传播载体,第三是病害发生需要在适宜的外部环境下。病原物是森林中的微生物,主要扮演着树木活体分解的角色。主要的分解对象是活体林木,即寄主。森林发生病害的过程就是病原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分解寄主的自然现象,在森林的经营及生产过程中,病原物、寄主、病害是构成森林生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在整个森林运转的过程中与其他生存的物质进行能量及物质的交换。正常的生长情况下,生物种群与自然环境是有机的整体,彼此间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约,保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森林系统很少发生流行病害,即使发生病害,造成损失的面积及影响也不会很大。
如果在上述原始的森林生产中,进行大力的砍伐和开采就会破坏森林原有的生态结构,破坏了其稳定及平衡。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建设的需求,人们加大了森林的砍伐力度,而且对树种的选用并没有科学的按照规划进行续补,使得原本结构稳定、物种复杂的生态系统被破坏,从而使得森林环境中顶级生物群落遭到破坏。而在对原始林进行营造时,选择的是杉木、马尾松、毛竹等人工纯林,物种结构单一,横向及纵向分布也不够合理,因此使得传播能力强的病原体有机可乘,增加了森林突发流行病害的几率。
人工更新的针阔叶树种纯林,虽然能较快获得大量木材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这种经营方式违背了自然生态系统,使森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打破了寄主与病原物体系的平衡,导致森林病害的大流行。因此,从建立一个以目的树种为主体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出发,贯彻适地适树原则,营造针阔混交林,用各种方式逐渐改变现有的纯林林相,建立相对平衡的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这是控制森林病害流行最重要的途径。
二、营林措施在防治森林病害流行上的重要作用
1、种苗检疫在病害流行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采种和引种育苗,要根据造林技术规程,考虑适宜的地理种源;引进外地种苗,应考虑病害检疫问题。由于检疫工作的不严谨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从而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例已有很多很多。
2、培育壮苗是重要防病措施
在整个育苗生产过程中,从选种、消毒催芽处理、适时播种、土壤消毒、除草、合理施肥、间苗、及时遮阴、灌水、直到苗木出圃上山造林检疫等一系列营林措施,都是为了创造有利苗木健壮生长条件,而不利于病原物生长繁殖条件。培育壮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林木早期病害的发生、流行。
3、贯彻适地适树原则
天然林是真正适地适树形成的林分,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而人工林只是相对的,一旦失误就会造成病害流行。所以在实际造林树种的选择中务必要坚持做到适地适树。
4、混交林能防病
营造混交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态效益上,都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从森林演替规律来看,天然纯林的发展也要经过混交林阶段,可以说混交林是森林演替发展的自然规律。混交林的植物种类多,空气湿度大,为鸟类和有益生物生存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形成较复杂的食物链关系,促进微生物与病原物相互抑制,阻隔病原物大量繁殖和蔓延。混交林还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能力,保持森林生態系统相对平衡。
5、幼林抚育是防止病害流行的重要手段
人们都承认造林是“三分造,七分管”;森林病害防治也是“三分治,七分管”,两个七分管是一致的,可以说管在防病上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有的专家说,森林病害大流行实质是营林措施问题。通过除草、松土、间伐抚育以及修枝等经营管理措施,可以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条件,促进幼林健壮生长,阻止病原物的侵染,减少病害流行和危害。
6、适时透光和卫生伐
当林分郁闭成林后,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适时适当地进行透光伐和卫生伐,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防病措施。
7、抗病苗育种是很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一些危害严重的,难以防治的森林病害,应通过树木抗病育种的途径,选育出抗病力较强,生长特性较好的树种进行造林,尤其在严重的病区造林应选择抗病树种。
三、防治森林病害流行的营林建议
1、森林病害是森林生态系中病原物与树木之间一种食物链关系,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在原始林、次生林以及人工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里,生物种群之
间处于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病害不能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处于经济允许水平之内,可以不用防治。
2、人工林生态系统,特别是大面积纯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群之间的食物链简单,给有害的专化性强的生物繁殖传播创造了有利环境,这是当前人工纯林病害流行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大力宣传森林病害的流行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使人们认清目前大面积人工纯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应严格规定必须营造针阔混交林,或栽针保阔、栽针引阔等多种经营方式,逐渐改变目前人工纯林生态系统的状态。
4、森林病害防治要实行“综合防治”系统工程。林业生产实践,从采种育苗、造林的生产过程,以及人工幼林、成林的培育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营林技术及措施,可以说是“综合防治”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森林病害的流行,因此认真把营林技术作为防病营林措施贯穿在各个林业生产环节中,控制或减轻人工林病害流行的重要途径。
5、建立统一机构。为了更好地贯彻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以营林技术措施为中心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森林保护方针,应改变当前营林与森保机构分家,各管一段的局面,建立统一领导机构,把营林和森保有机统管起来。
四、结论
森林病害流行不仅破坏的生态系统,影响的营林的经济效益,而且制约了林业行业的良性发展。在经济及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规划林业产业,在营林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森林结构合理安排种植物种,避免破坏森林生物及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把林业病害流行防治与营林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减少突发病害造成的经济及自然损失。
参考文献:
[1] 莫素彩.浅谈营林技术与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关系[J].广西林业,2006(04).
[2] 禇莉.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及营林技术[J].现代园艺,2013(02).
关键词:森林病害;营林措施;人工纯林;防治森林病害
林业的生产建设过程中,会存在着一系列的外部及内部风险,例如突发的流行病害,严重影响的树种的健康发育及成长。现阶段国家对树种流行病害进行了大力的研究试验,希望通过相应的途径开展预防及救治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际生产时往往忽略了营林保护与病虫害的关系,使得流行病害治理工作本末倒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探讨营林措施与森林病害流行的关系,进而帮助提升其病害治理效果。
一、人工纯林为森林病害提供了有利条件
森林流行病害的侵染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要有大量的侵染力较强的病原物,第二是需要有病原性的寄主作为传播载体,第三是病害发生需要在适宜的外部环境下。病原物是森林中的微生物,主要扮演着树木活体分解的角色。主要的分解对象是活体林木,即寄主。森林发生病害的过程就是病原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分解寄主的自然现象,在森林的经营及生产过程中,病原物、寄主、病害是构成森林生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在整个森林运转的过程中与其他生存的物质进行能量及物质的交换。正常的生长情况下,生物种群与自然环境是有机的整体,彼此间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约,保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森林系统很少发生流行病害,即使发生病害,造成损失的面积及影响也不会很大。
如果在上述原始的森林生产中,进行大力的砍伐和开采就会破坏森林原有的生态结构,破坏了其稳定及平衡。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建设的需求,人们加大了森林的砍伐力度,而且对树种的选用并没有科学的按照规划进行续补,使得原本结构稳定、物种复杂的生态系统被破坏,从而使得森林环境中顶级生物群落遭到破坏。而在对原始林进行营造时,选择的是杉木、马尾松、毛竹等人工纯林,物种结构单一,横向及纵向分布也不够合理,因此使得传播能力强的病原体有机可乘,增加了森林突发流行病害的几率。
人工更新的针阔叶树种纯林,虽然能较快获得大量木材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这种经营方式违背了自然生态系统,使森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打破了寄主与病原物体系的平衡,导致森林病害的大流行。因此,从建立一个以目的树种为主体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出发,贯彻适地适树原则,营造针阔混交林,用各种方式逐渐改变现有的纯林林相,建立相对平衡的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这是控制森林病害流行最重要的途径。
二、营林措施在防治森林病害流行上的重要作用
1、种苗检疫在病害流行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采种和引种育苗,要根据造林技术规程,考虑适宜的地理种源;引进外地种苗,应考虑病害检疫问题。由于检疫工作的不严谨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从而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例已有很多很多。
2、培育壮苗是重要防病措施
在整个育苗生产过程中,从选种、消毒催芽处理、适时播种、土壤消毒、除草、合理施肥、间苗、及时遮阴、灌水、直到苗木出圃上山造林检疫等一系列营林措施,都是为了创造有利苗木健壮生长条件,而不利于病原物生长繁殖条件。培育壮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林木早期病害的发生、流行。
3、贯彻适地适树原则
天然林是真正适地适树形成的林分,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而人工林只是相对的,一旦失误就会造成病害流行。所以在实际造林树种的选择中务必要坚持做到适地适树。
4、混交林能防病
营造混交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态效益上,都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从森林演替规律来看,天然纯林的发展也要经过混交林阶段,可以说混交林是森林演替发展的自然规律。混交林的植物种类多,空气湿度大,为鸟类和有益生物生存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形成较复杂的食物链关系,促进微生物与病原物相互抑制,阻隔病原物大量繁殖和蔓延。混交林还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能力,保持森林生態系统相对平衡。
5、幼林抚育是防止病害流行的重要手段
人们都承认造林是“三分造,七分管”;森林病害防治也是“三分治,七分管”,两个七分管是一致的,可以说管在防病上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有的专家说,森林病害大流行实质是营林措施问题。通过除草、松土、间伐抚育以及修枝等经营管理措施,可以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条件,促进幼林健壮生长,阻止病原物的侵染,减少病害流行和危害。
6、适时透光和卫生伐
当林分郁闭成林后,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适时适当地进行透光伐和卫生伐,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防病措施。
7、抗病苗育种是很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一些危害严重的,难以防治的森林病害,应通过树木抗病育种的途径,选育出抗病力较强,生长特性较好的树种进行造林,尤其在严重的病区造林应选择抗病树种。
三、防治森林病害流行的营林建议
1、森林病害是森林生态系中病原物与树木之间一种食物链关系,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在原始林、次生林以及人工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里,生物种群之
间处于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病害不能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处于经济允许水平之内,可以不用防治。
2、人工林生态系统,特别是大面积纯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群之间的食物链简单,给有害的专化性强的生物繁殖传播创造了有利环境,这是当前人工纯林病害流行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大力宣传森林病害的流行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使人们认清目前大面积人工纯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应严格规定必须营造针阔混交林,或栽针保阔、栽针引阔等多种经营方式,逐渐改变目前人工纯林生态系统的状态。
4、森林病害防治要实行“综合防治”系统工程。林业生产实践,从采种育苗、造林的生产过程,以及人工幼林、成林的培育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营林技术及措施,可以说是“综合防治”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森林病害的流行,因此认真把营林技术作为防病营林措施贯穿在各个林业生产环节中,控制或减轻人工林病害流行的重要途径。
5、建立统一机构。为了更好地贯彻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以营林技术措施为中心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森林保护方针,应改变当前营林与森保机构分家,各管一段的局面,建立统一领导机构,把营林和森保有机统管起来。
四、结论
森林病害流行不仅破坏的生态系统,影响的营林的经济效益,而且制约了林业行业的良性发展。在经济及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规划林业产业,在营林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森林结构合理安排种植物种,避免破坏森林生物及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把林业病害流行防治与营林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减少突发病害造成的经济及自然损失。
参考文献:
[1] 莫素彩.浅谈营林技术与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关系[J].广西林业,2006(04).
[2] 禇莉.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及营林技术[J].现代园艺,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