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BpPIN5基因启动子组织定位及外源激素应答分析

来源 :植物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j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IN家族蛋白作为IAA的极性输出载体,在植物胚胎发育、器官发育和向性生长,尤其是植物叶序、叶脉的形成及维管组织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明确白桦(Betula platyphylla)BpPIN5基因对外源激素的应答特性,实验以白桦全基因组DNA为参考,克隆获得BpPIN5基因的上游1447 bp启动子序列,采用PLACE在线软件对该序列含有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pPIN5启动子序列含有生长素(IAA)、赤霉素(GA)、水杨酸(SA)、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乙烯(ET)等不同类型的生长素响应元件.实验构建了pro-Bp-PIN5::GUS载体进行白桦转基因,GUS组化染色分析显示,BpPIN5启动子在白桦叶裂顶端、细叶脉及根中有转录活性.分别用IAA、GA、MeJA、SA及ABA激素处理转基因白桦,结果显示,BpPIN5启动子对上述5种激素在白桦第1叶片的裂叶边缘、第2叶的叶柄及根组织部位均有应答,且响应变化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揭示白桦BpPIN5基因功能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探究碳源等主要因素对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其增殖效率提供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利用优良无性系PEE3-13的胚性愈伤组织,研究不同种类及浓度的碳源、不同pH、有机氮源谷氨酰胺及其替代物丙谷二肽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 发现培养基pH和碳源种类对其增殖的影响显著,实际pH范围为5.68~6.28时,最适宜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使用30 g·L-1白砂糖作为碳源时达到最高增殖率.丙谷二肽不能替代谷氨酰胺,添加450 mg·L-1谷氨酰胺时,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率最高、活力最好.当增殖培养基中使用30
[目的]系统评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肉不同提取物的呈味物质含量和呈味特征差异.[方法]以新鲜菲律宾蛤仔肉为原材料,采用水煮和酶解的不同提取方式,制得两种冻干粉,比较分析两者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有机碱和无机离子含量的差异,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评价其对滋味的贡献,并结合感官评价法和电子舌检测法考察其整体呈味特征.[结果]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水煮提取物鲜味和甜味强于酶解提取物;鲜味、甜味和苦味是酶解提取物的重要味觉特
报道了浙江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 L.)植物分类研究的若干新发现:排除了L.macran-tha在我国的分布和细毡毛忍冬(L.similis)在浙江的分布;恢复了L.guillonii的种级地位,并将异毛忍冬(L.mac-rantha var.heterotricha)作为其新异名,将灰毡毛忍冬(L.macranthoides)组合为其变种;描述了一新种——华大花忍冬(L.sinomacrantha)和一新变型——红花菰腺忍冬(L.hypoglaucaf.pulch
为全面了解毛竹中扩展蛋白的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毛竹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3个扩展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属于4个亚家族(EXPA、EXPB、EXLA和EXLB),分别包含18、17、7和1个成员,分布在37个Scaffold上.除PeEXPA1没有内含子和PeEXLB1含有11个内含子外,其它毛竹扩展蛋白基因的内含子为1~5个.毛竹扩展蛋白基因编码蛋白长度为91~508个氨基酸,所有的氨基酸都具有高频密码子,大部分蛋白为碱性亲水性蛋白.大部分毛竹扩展蛋白二级结构中β转角占比例最少,而β折叠
[目的]研究海南岛大地构造在中-新生代的隆升剥露过程与热演化史,为华南地块的构造演化提供有力证据.[方法]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磷灰石及锆石(U-Th)/He等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重建海南岛北部岩体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分析侵入岩体在不同构造热演化阶段的冷却剥蚀速率,并进一步探讨岩体隆升过程的动力学过程.[结果]AFT年龄介于(33.3±2.5)~(45.0±3.5)Ma之间,磷灰石平均长度为(12.68±0.28)~(13.04±0.9)μm;磷灰石(U-Th)/He(AHe)单颗粒年龄(36.
[目的]研究12月龄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sk?l)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筛选适用于选育的主要形态性状.[方法]测定12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表型参数,通过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估计主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12月龄多鳞鱚13个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体高(X1)、体厚(X2)、眼径(X7)、体长(X10)和背鳍前长(X11)对体质量(Y)有明显的直接影响;除体长外,其他生长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均小于它们
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NPR1 (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 1)基因,在植物抗病过程中起核心调控作用.核桃(Juglans regia)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油料树种,其生长和产量严重受病虫害制约.为探索核桃抗病生理机制,筛选抗病基因,以\'香玲\'核桃为试材,克隆获得JrNPR1基因,对其基本生物信息和病害响应进行分析,预测JrNPR1响应病害的功能.结果 显示:JrNPR1基因开放读码框(ORF)长1782 bp,包含593个氨基酸,理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为中国苹果主产区之一,生产中多采取覆膜方式节水保墒,但长期覆膜易导致土壤物理性状退化及苹果根系生长障碍.为探明长期覆膜对苹果园表层土壤(0-20 cm)、亚表层土壤(20-40 cm)物理特性、土壤结构稳定性及苹果细根数量、形态、构型、解剖性状的影响,以18年生苹果树为试验材料,于苹果树发根高峰(果实采后至落叶期),以清耕(CK)为对照,采用土壤剖面法系统调查覆膜2年(2Y)、覆膜4年(4Y)、覆膜6年(6Y)的表层土壤、亚表层土壤物理性状变化趋势,苹果根系根长、表面积、比根长、导管直径、
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莴苣(Lacutuca sativa L.)为受试植物,研究了3种对映—贝壳杉烷二萜wangzaozin A、leukamenin E和weisiensin B对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和膜损伤的影响,旨在评估3种二萜的化感作用潜能.结果 显示:不同浓度的3种二萜对黑麦草和莴苣种子的萌发稍有降低,但明显延迟种子萌发时间;较高浓度下,3种二萜对黑麦草和莴苣幼苗的根长、苗长、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显示了浓度依赖性;同时,3种二萜显著降低黑
被子植物木质部导管的分布格局非常多样,并且与木质部的输水功能有密切的联系,然而在木材解剖学中对导管分布格局往往采用定性描述,不利于分析该特征与物种的水力功能、生态地理分布的关系.该文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依据木材孔型、导管空间排列和导管群集度三类木材宏观结构特征组合,选取不同导管分布类型的17种代表性阔叶树种,利用Strauss-Hardcore模型对其木质部横切面解剖影像进行定量分析.Strauss-Hardcore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木质部中导管二维空间位点的分布特征,该模型的3个参数:硬核距离、局部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