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机制探讨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wen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根据OCT图像,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59例65只眼的OCT图像.Ⅰ期裂孔6例6只眼;Ⅱ期裂孔22例24只眼,其中Ⅱ期裂孔的早期10例10只眼,Ⅱ期裂孔的晚期12例14只眼;Ⅲ期裂孔21例25只眼;Ⅳ期裂孔10例10只眼.结果 Ⅰ期裂孔中有4/6可观察到黄斑前双凸型玻璃体后脱离对中心凹的牵拉.Ⅱ期裂孔的早期中有9/10可观察到黄斑前双凸型玻璃体后脱离对中心凹的牵拉;Ⅱ期的晚期中有10/14可观察到裂孔盖膜,这些盖膜中有8/10可观察到含有部分撕脱下来的视网膜神经组织.Ⅲ期裂孔中有16/25及Ⅳ期裂孔中有7/10可观察到内界膜增厚,反光增强,部分患眼还可观察到合并有视网膜前膜的形成.结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Ⅰ期和Ⅱ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是中心凹玻璃体前后方向的牵拉,而Ⅲ期和Ⅳ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内界膜的收缩。

其他文献
目的 用手法撕除晶状体后囊膜的纤维机化膜,以恢复晶状体后囊膜的透明度,提高白内障手术的视力.方法 对4581例(5028只眼)白内障施行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手术,其中54例(61只眼)因术中晶状体后囊膜前存在较为致密的纤维机化膜,其中先天性白内障14例(19只眼),老年性白内障27例(27只眼),并发性白内障9例(11只眼),外伤性白内障4例(4只眼),估计手术后将会严重影响视力,故采用手术摘除.具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es IOL)术后,激光切除IOL前膜和混浊后囊膜的方法,并对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1999年9月至2007年2月行Nd:YAG激光(Coherent公司生产)切除IOL前膜及混浊后囊膜患者25例(38只眼),观察治疗的成功率,治疗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及影响机化膜再次形成的因素.结果 38只眼(100%)均一次完全切除IOL
期刊
期刊
目的 总结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回退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2例(24只眼)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回退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首次手术前均为单眼或双眼中度至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首次手术方式:4只眼为额肌缝线悬吊术,3只眼为额肌硅胶悬吊术,7只眼为额肌筋膜瓣悬吊术,10只眼为提上睑肌缩短术.首次手术后出现1只眼上睑缘角状畸形,2只眼上睑内侧内翻倒睫,5只眼睑闭合不全,2只眼浅层点状角膜炎.再次手
期刊
目的 探讨Q值及其与屈光状态的关系,为角膜屈光手术的个体化切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150只近视及近视散光眼和30例正视眼,近视眼根据其屈光状态分为低、中、高3组,各组的散光度数均在-2.00D以下.分别测量角膜地形图和屈光度,将所得到的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Q值大约为-0.172,其中低度近视组为-0.136,中度近视组为-0.191,高度近视组为-0.192,正视眼组为-0.1
期刊
目的 评价有晶体眼Verisyse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视觉质量.方法 15例(25眼)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屈光度为-8.25D~-26.25D)植入Verisyse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术前及术后3m使用主观像差仪和自动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仪对受试者进行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测.结果 术后3m时,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0.5,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占64%(16/25);最佳矫正
目的 探讨儿童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3例(46只眼)儿童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3~14岁,平均(8.81±15.32)岁,均为局部使用,合并全身使用6例,平均用药时间(14±23.18)个月.所有患者均因结膜炎或其他外眼病.所有患者均具有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的临床表现.结论滥用药物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