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2月10日,对于江苏省如东县招商总局原副局长许劲刚来说,是一个十分暗淡的日子,他被一审法院以滥用职权罪、贪污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这名在当地被称为“招商明星”的局长是如何从辉煌走向堕落的呢?
招商有功成“明星”
1997年7月,仅有高中学历的许劲刚经公开招考,被聘为如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兼招商科科长,专门从事招商工作。进了事业单位,端起了“铁饭碗”,还当上了部门领导。做过工人的他深知这一工作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招商这一舞台上,许劲刚渐渐崭露头角,很快得到了领导的欣赏和同事们的认同,并于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受到县政府嘉奖,成了同事们眼里的“招商明星”。
平时,许劲刚也乐于助人。别的部门完不成招商任务时就请许劲刚帮忙,他从不推托。好业绩、好人缘助他在仕途上顺风顺水。2007年11月至2009年1月他任如东县招商总局副局长、如东东安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
就在这时,过于自信和片面追求政绩的他,人生陡然转向。
横空出世“大项目”
2001年底,许劲刚认识了王文英。王文英,40多岁,福建福州人,中国籍日本留学生,日本冠商事有限会社的董事长。当时,她拜托许劲刚在如东找个合作伙伴一起生产宠物药品。
2003年10月初,如东县推出了一系列加大吸引、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其中一条是:凡当年11月、12月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并且能按期到账的,可以享受“零地价”的特殊政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全部由政府财政支出。
许劲刚一下想到了王文英。
一个要政绩,一个要钱财。两人一拍即合。
经过一番谋划,2003年10月,一个“大项目”横空出世了。随后,日本冠商事有限会社与如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投资协议书,投资建立千叶科技工业园,占地约197亩,总投资额为25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1000万美元,其中首期注册资本150万美元,于2003年底前到账。王文英要在2004年一季度前破土动工,在上述园区内建设千叶(南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协议同时约定,第一期投资到账后,先期办理100亩土地的土地使用权证,其余约97亩按实际到账每10万美元办理1亩土地使用权证;如果投资方违约,开发区可以收回土地。
因为该项目是近几年来该县引进的一个重大项目。为此,如东县政府多次派许劲刚等人到日本考察。其实,许劲刚对日本冠商事有限会社的底细心知肚明:一幢矮小的办公楼,主要从事宠物药品生产经营,几十万美元的注册资本,哪有能力上这样的大项目。
但许劲刚自有其“小算盘”。
移花接木假引资
果不其然,千叶(南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4年初投资200多万元人民币,平整土地、建围墙和盖了一个仓库及一栋办公楼后,便再也没有了下文。
而此时的许劲刚如果能当机立断,将实情向管委会领导报告,就不会有后来发生的一切。但他对自己的“星级”招商能力表现得过于自信和乐观。他的如意算盘是,先把千叶公司“包装”好,利用政府的土地优惠政策,引来许多真实又能迅速启动的项目落户于千叶科技工业园。
信心的“爆棚”,将许劲刚一步一步引向深渊……
按照投资协议,2003年底第一期150万美元必须按期到账。可是,王文英倾尽全力只组织到700万日元(折合约6.5万美元)到账。许劲刚就来了个“偷梁换柱”。此时他引进的另一家公司正在委托他办理注册验资的相关工作,并已安排280万美元到账验资。于是,他将该公司的940万元人民币转到香港兑换成港币,然后再从香港打入到千叶公司的账户上。就这样,许劲刚略施小计,就帮千叶公司完成了外资到账的验资,而验完资后钱又回到了那家公司。
当走完这步棋后,他就向领导谎称,“千叶公司已经到帐外资118万美元,明年初还有外资到账,不如先给他们办土地证,剩下的投资就让他們明年到账。”
就这样,2004年2月,千叶公司以“零地价”取得了100亩国有土地使用权,而如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如东县财政部门却为此支付了700万元人民币的土地出让金。
嗣后,为了让所谓的千叶公司项目继续“运行”,许劲刚又于2004年7月至9月间,采取上述相同的手法,帮助王文英组织107万美元进行“投资”。
操盘土地敛钱财
王文英虽然取得了100亩国有土地使用权,但是没有能力投资。如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先后多次发函给王文英的公司,要求加快建设和按期投资,否则开发区将收回土地使用权或者由投资方补交土地出让金。
王文英急,许劲刚更急。王文英急的是一朝暴富的梦想可能会破灭;许劲刚急的是园区启动不了,自己假招商、假引资的行为会败露。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利用土地做文章。
长期从事招商工作,许劲刚清楚,找到土地买家不是问题,问题是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为防止炒卖地皮牟取暴利,江苏省规定,“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或投入资金未达到合同规定投资额25%”的国有土地不得转让。而号称投资2500万美元的千叶公司在地方政府的多次催促下,投入资金也不到10%。
然而“机会”来了。2005年,如东县政府出台46号文件,主要是针对一批已获得土地而没有实际开工的项目进行“腾笼换鸟”,引进新的、能迅速投产的项目取代原项目。
于是,许劲刚急急忙忙填写了一份《新区土地转让意见》,并注明王文英的项目投资已超过投资总额的25%,让这100亩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申请顺利地通过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
2005年9月,许劲刚与龙腾公司就转让其中50亩土地使用权达成协议,转让总价210万元(另50亩土地及附属设施于2008年4月转让给了香港中正集团有限公司)。
通过这次转让,许劲刚体会到了土地“升值”的潜力,于是便把目光聚焦在了剩余的96.9亩土地上,他决定自己亲自“操盘”这块土地。
于是,他借用一个美籍华人护照作为所谓的“外资投资方”,采取欺骗手段,于2004年12月,一次性注册成立了由他本人实际控制的赛欣纺织有限公司等三个空壳公司,并让王文英出面与如东县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备忘录,同意其自主招商。
有了这份备忘录,许劲刚可以不经过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的同意,直接让三家公司进入千叶科技工业园并享受“零地价”优惠政策。
2005年初,三家公司外资到账超过230万美元,许劲刚办理了23亩的土地使用权证。可这次“操盘”并不顺利。因各种原因,几乎没赚到钱。
另外73.9亩土地使用权“操盘”却很顺利。在2004年底,许劲刚与金太阳油脂有限公司商定以每亩3.5万元的价格,合计258.65万元,将这块地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该公司。许劲刚故伎重演,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为800万美元的“外商独资企业”——南通永瑞轻工科技有限公司。实际上,永瑞公司的投资方仍为金太阳公司。2005年4月,许劲刚骗得开发区领导同意,使永瑞公司取得了73.9亩“零地价”土地使用权。为此,金太阳公司将258.65万元人民币支付给了许劲刚。
至此,许劲刚已由一名招商局长变成了一名彻头彻尾的“精明”“商人”,国家用于招商的土地优惠政策则成了他玩弄于股掌、中饱私囊的商品!
在帮助千叶公司“外资”到账后,许劲刚向开发区上报并分两次领取了招商引资奖金16万余元。2005年在帮助永瑞公司800万美元的“外资”到账后,他又领取了奖金30余万元。
有了招商引资的“辉煌业绩”,又肥了自己腰包,许劲刚可谓“名利双收”!
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经人举报,许劲刚案发。面对判决,他没有提出上诉,而是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招商有功成“明星”
1997年7月,仅有高中学历的许劲刚经公开招考,被聘为如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兼招商科科长,专门从事招商工作。进了事业单位,端起了“铁饭碗”,还当上了部门领导。做过工人的他深知这一工作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招商这一舞台上,许劲刚渐渐崭露头角,很快得到了领导的欣赏和同事们的认同,并于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受到县政府嘉奖,成了同事们眼里的“招商明星”。
平时,许劲刚也乐于助人。别的部门完不成招商任务时就请许劲刚帮忙,他从不推托。好业绩、好人缘助他在仕途上顺风顺水。2007年11月至2009年1月他任如东县招商总局副局长、如东东安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
就在这时,过于自信和片面追求政绩的他,人生陡然转向。
横空出世“大项目”
2001年底,许劲刚认识了王文英。王文英,40多岁,福建福州人,中国籍日本留学生,日本冠商事有限会社的董事长。当时,她拜托许劲刚在如东找个合作伙伴一起生产宠物药品。
2003年10月初,如东县推出了一系列加大吸引、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其中一条是:凡当年11月、12月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并且能按期到账的,可以享受“零地价”的特殊政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全部由政府财政支出。
许劲刚一下想到了王文英。
一个要政绩,一个要钱财。两人一拍即合。
经过一番谋划,2003年10月,一个“大项目”横空出世了。随后,日本冠商事有限会社与如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投资协议书,投资建立千叶科技工业园,占地约197亩,总投资额为25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1000万美元,其中首期注册资本150万美元,于2003年底前到账。王文英要在2004年一季度前破土动工,在上述园区内建设千叶(南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协议同时约定,第一期投资到账后,先期办理100亩土地的土地使用权证,其余约97亩按实际到账每10万美元办理1亩土地使用权证;如果投资方违约,开发区可以收回土地。
因为该项目是近几年来该县引进的一个重大项目。为此,如东县政府多次派许劲刚等人到日本考察。其实,许劲刚对日本冠商事有限会社的底细心知肚明:一幢矮小的办公楼,主要从事宠物药品生产经营,几十万美元的注册资本,哪有能力上这样的大项目。
但许劲刚自有其“小算盘”。
移花接木假引资
果不其然,千叶(南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4年初投资200多万元人民币,平整土地、建围墙和盖了一个仓库及一栋办公楼后,便再也没有了下文。
而此时的许劲刚如果能当机立断,将实情向管委会领导报告,就不会有后来发生的一切。但他对自己的“星级”招商能力表现得过于自信和乐观。他的如意算盘是,先把千叶公司“包装”好,利用政府的土地优惠政策,引来许多真实又能迅速启动的项目落户于千叶科技工业园。
信心的“爆棚”,将许劲刚一步一步引向深渊……
按照投资协议,2003年底第一期150万美元必须按期到账。可是,王文英倾尽全力只组织到700万日元(折合约6.5万美元)到账。许劲刚就来了个“偷梁换柱”。此时他引进的另一家公司正在委托他办理注册验资的相关工作,并已安排280万美元到账验资。于是,他将该公司的940万元人民币转到香港兑换成港币,然后再从香港打入到千叶公司的账户上。就这样,许劲刚略施小计,就帮千叶公司完成了外资到账的验资,而验完资后钱又回到了那家公司。
当走完这步棋后,他就向领导谎称,“千叶公司已经到帐外资118万美元,明年初还有外资到账,不如先给他们办土地证,剩下的投资就让他們明年到账。”
就这样,2004年2月,千叶公司以“零地价”取得了100亩国有土地使用权,而如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如东县财政部门却为此支付了700万元人民币的土地出让金。
嗣后,为了让所谓的千叶公司项目继续“运行”,许劲刚又于2004年7月至9月间,采取上述相同的手法,帮助王文英组织107万美元进行“投资”。
操盘土地敛钱财
王文英虽然取得了100亩国有土地使用权,但是没有能力投资。如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先后多次发函给王文英的公司,要求加快建设和按期投资,否则开发区将收回土地使用权或者由投资方补交土地出让金。
王文英急,许劲刚更急。王文英急的是一朝暴富的梦想可能会破灭;许劲刚急的是园区启动不了,自己假招商、假引资的行为会败露。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利用土地做文章。
长期从事招商工作,许劲刚清楚,找到土地买家不是问题,问题是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为防止炒卖地皮牟取暴利,江苏省规定,“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或投入资金未达到合同规定投资额25%”的国有土地不得转让。而号称投资2500万美元的千叶公司在地方政府的多次催促下,投入资金也不到10%。
然而“机会”来了。2005年,如东县政府出台46号文件,主要是针对一批已获得土地而没有实际开工的项目进行“腾笼换鸟”,引进新的、能迅速投产的项目取代原项目。
于是,许劲刚急急忙忙填写了一份《新区土地转让意见》,并注明王文英的项目投资已超过投资总额的25%,让这100亩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申请顺利地通过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
2005年9月,许劲刚与龙腾公司就转让其中50亩土地使用权达成协议,转让总价210万元(另50亩土地及附属设施于2008年4月转让给了香港中正集团有限公司)。
通过这次转让,许劲刚体会到了土地“升值”的潜力,于是便把目光聚焦在了剩余的96.9亩土地上,他决定自己亲自“操盘”这块土地。
于是,他借用一个美籍华人护照作为所谓的“外资投资方”,采取欺骗手段,于2004年12月,一次性注册成立了由他本人实际控制的赛欣纺织有限公司等三个空壳公司,并让王文英出面与如东县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备忘录,同意其自主招商。
有了这份备忘录,许劲刚可以不经过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的同意,直接让三家公司进入千叶科技工业园并享受“零地价”优惠政策。
2005年初,三家公司外资到账超过230万美元,许劲刚办理了23亩的土地使用权证。可这次“操盘”并不顺利。因各种原因,几乎没赚到钱。
另外73.9亩土地使用权“操盘”却很顺利。在2004年底,许劲刚与金太阳油脂有限公司商定以每亩3.5万元的价格,合计258.65万元,将这块地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该公司。许劲刚故伎重演,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为800万美元的“外商独资企业”——南通永瑞轻工科技有限公司。实际上,永瑞公司的投资方仍为金太阳公司。2005年4月,许劲刚骗得开发区领导同意,使永瑞公司取得了73.9亩“零地价”土地使用权。为此,金太阳公司将258.65万元人民币支付给了许劲刚。
至此,许劲刚已由一名招商局长变成了一名彻头彻尾的“精明”“商人”,国家用于招商的土地优惠政策则成了他玩弄于股掌、中饱私囊的商品!
在帮助千叶公司“外资”到账后,许劲刚向开发区上报并分两次领取了招商引资奖金16万余元。2005年在帮助永瑞公司800万美元的“外资”到账后,他又领取了奖金30余万元。
有了招商引资的“辉煌业绩”,又肥了自己腰包,许劲刚可谓“名利双收”!
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经人举报,许劲刚案发。面对判决,他没有提出上诉,而是流下了悔恨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