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及腹部切口分泌物中检出产SSBL肺炎克雷伯菌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SSBL 药物敏感试验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79
  
  病历资料
  患者,女,27岁,汉族,家庭妇女。2007年11月8日以“孕40周+5、孕产”入住我院妇产科。次日行剖宫产术。胎膜早破2天,术中见羊水混浊,宫腔温度高,疑有宫腹感染。术后给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主诉:头痛、咽痛、咳嗽;查体:T 38.3℃;检查血常规:WBC 15.6×109/L,N 0.76,L 0.20, M 0.04。换药见切口干燥,无渗液,继以左氧氟沙星0.4g、清开灵20ml静滴,3天后诸症皆消,惟发热未退,T 38~39℃。腹部换药:见切口发红,有渗液约2ml,切口2/3皮下脂肪液化。次日换药,切口裂开,有脓性分泌物。取宫腔及切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同时检出纯肺炎克雷伯菌,SSBL阳性,依据药敏试验结果,予亚胺培南1.0g静滴,每12小时1次,局部换药,5天后体温36.5℃,腹部切口干燥,无渗液,检查血常规:WBC 7.8×109/L,N 0.64,L 0.28,M 0.08。
  
  细菌培养及鉴定
  取切口及宫腔分泌物,分别接种2个血琼脂平板,经35℃ 24小时培养,长出灰白色、圆形、凸起、直径2~3mm无溶血纯培养菌落,48小时后部分菌落融合成鼻涕样菌苔。涂片染色,G-球杆菌,散在或成对排列。氧化酶(-)、硝还原(+)、OF糖(F)、动力(-)、苯丙胺酸脱氨酶(-)、葡萄糖酸盐(+),不产生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产生赖氨酸脱羧酶、尿素酶;水解七叶苷,枸橼酸盐(+),分解乳糖、葡萄糖、棉子糖、蔗糖、阿拉伯糖、甘露醇、山梨醇、肌醇、侧金盏花醇产酸,不分解鼠李糖。综合上述结果,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
  
  药敏试验
  采用K-B法、MH培养基判断标准按CLSI2007年版执行。该菌株除对亚胺培南敏感外,对氨苄青霉素、奥格门汀、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棒酸、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安曲南、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氯霉素等均呈耐药。
  
  SSBL测定
  质控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为产ESBLs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029M为持续高产AmpC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为不产酶质控菌株,均为甘肃省检验中心惠赠。
  方法:双纸片抑制协同法(DDIST)[1]。将待测菌用生理盐水配制成0.5麦氏浊度菌悬液,用无菌拭子均匀涂抹于MH琼脂平板,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氯唑西林钠(CLX)为中心纸片,在AMC纸片周围,距AMC纸片中心15mm处分别贴头孢哌酮(CRO)、头孢噻肟(CTX),头孢吡肟(FEP);在CLX纸片周围同法贴上CRO、FEP、氨曲南(AZT),于35℃温箱孵育18h,若AMC与CRO、CTX、FEP任一协同,同时,CLX与CRO、FEP、AZT任一协同,即被确定为SSBL(ESBLs+AmpC)菌株。我们的协同模式是:AMC与CRO、FEP、CTX同时协同的同时,CLX与FEP、CRO协同,定为产SSBL菌株,与刘氏[1]等报道的一株阴沟肠杆菌产SSBL的协同模式完全相同。
  
  讨 论
  本例患者在行剖宫产术时,胎膜已早破2天,术中见羊水混浊,宫腔温度高,疑有宫内感染的可能,术后虽给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但由于细菌的多种耐药性,导致预防治疗失败,手术使病原菌发生移位,引起术后切口感染,如果在手术时及早做羊水细菌培养,依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这次院内感染就有可能避免,因此,再次提醒临床对疑似感染性疾病,能够取得标本的应尽早留取标本做微生物检查。
  
  参考文献
  1 刘丽文,卢艳平,张婵.产ESBLs及AmpC酶细菌检测方法的探讨.临床检验杂志,2003,21(6):335-336.
  2 张永龙,李家泰,赵鸣武.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诱导性及对酶抑制剂的敏感性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1,81(4):227-23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的指针和预后。结论:①复位结果影响掌侧Barton骨折的预后,复位后桡腕关节面移位应小于2mm。②不伴桡腕关节向掌侧半脱位,建议保守治疗。③伴有桡腕关节向掌侧半脱位,保守治疗预后欠佳,可试行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如果不能达到桡腕关节面移位小于2mm的标准,应采取手术方法治疗使桡腕关节骨折复位达到桡腕关节面移位应小于2mm的标准。  关键词 Barton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8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血原因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及溃疡、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及产妇精神因素。临床特点:晚期产后出血多数发生在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占62.8%;且有反复阴道出血,其中1次出血>50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988~2007年3例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术中及时吻合及腹腔引流等治疗,均治愈。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复杂,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决定处理方式。  关键词 胆管损伤 预防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6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36岁,农民,反复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单用脑蛋白水解物与联合使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联合使用脑蛋白水解物与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n=35);对照组(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组n=30)。两组病人均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恢复时间,HIE临床,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新生儿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8年6月自愿做人工流产968例手术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8例应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进行人工流产,对照组500例孕妇采用常规人工流产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阴道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方法:采用BELSON700 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进行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2月子宫切口撕裂5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切口撕裂原因与产程异常、胎儿体重、低年资术者有关。结论:术者术前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积极处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了解胎儿大小、胎位和胎先露等因素,根据术中情况,选择适当子宫切口,采用正确娩头方法,以避免子宫切口撕裂。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2型糖尿病并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保持原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中药外敷。结果: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并皮肤溃疡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皮肤溃疡 中药外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65    糖尿病不仅是代谢性疾病,而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北部高寒地区少数民族人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检测结果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6年4月~2008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665例γ-GT检测者(20~65岁)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1665例γ-GT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北部高寒地区少数民族男性与女性异常结果分别为935例和730例,各占总人数的56%和44%。结论:分析发现,北部高寒、少数民族地区人血清γ-GT明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女性膀胱颈梗阻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对其中52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5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52例行TURBn治疗者术后无明显剩余尿,50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非手术治疗者经定期尿道扩张及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女性膀胱颈梗阻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是客观评价排尿状况的有效指标;TURBn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方法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70    资料与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追踪保守治疗证实的76例宫外孕病例,均经腹部超声或经阴道超声检查。年龄17~40岁,平均28.6岁;有明显停经史65例,不规则阴道流血71例,有腹痛61例;初次妊娠4例,未生育有流产史12例;尿HCG阳性47例,弱阳性29例;停经时间34~62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