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浅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郑徐梅
(四川省邛崃市中医医院内一科四川邛崃61153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分析了解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的真实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4年10月接诊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80例作为试验组,2013年7月—2014年2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1.5%,医患纠纷率2%,护理满意度96%,护理质量控制评分96,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论: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水平后效果很好,应加以继续推广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安全措施 风险因素 管理
1.资料与方案
1.1常规资料
我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360名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54例,女106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9岁。抽取的两组患者根据患者资料对比,年龄,性别,病情,自身情况等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对比可行性。
1.2改革方案
根据护士病情资料调研,分为对照组的住院患者此前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管理,改革试点后,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整理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存在的各种因素及对应的风险因素安全对策。[1]
1.2.1.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住院患者年龄平均59岁,其本身器官功能有所减退,在上下床,去厕所时会容易发生跌倒,滑到摔伤等危险。所以医院在硬件基础上采取措施,即在走廊里设置防护栏杆,卫生间安装扶手并增加坐便椅,湿滑的地面设置防滑装置。同时在醒目的地方挂警示标识起警示作用。
1.2.2规范药物管理制度
由于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口服用药种类较多,容易出现配药不当,所以要在用药和输液药品上的搭配加以细化标注,避免发生错,漏,多发口服药物及用药错误等常见的护理风险[2]。
由于心血管病的特殊性,服用某些药物会有特殊情况,因此在给患者派发药物时,医护人员必须在患者服用药物后,进行观察,必要时利用监测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事后方可离开。在对药物上的派发做好记录,尤其是交接班记录。
1.2.3健全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护理管理水平
医护人员要掌握一些药物的注意事项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沟通从而避免在护理上产生纠纷,对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相应的记录。
指定一些应急预案,组织医护人员尤其是新毕业的护士学习并且熟练的掌握应急措施,保证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独立的应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增加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
加强培训学习可以提高护士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让其具有丰富的理论能够从容应对突发事件,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1.2.4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护理风险
针对护理人员的临床表现,进行新老护理人员搭配。对新护士进行个别的操作培训和规范护理书写记录,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定期的组织护士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制度,学习新药物,新仪器等的使用方法,实行不定期的考核和抽查;严格要求护士的操作技术,从原则上消除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风险意外发生率,呼唤纠纷投诉中的事件进行标注记录。
患者满意度通过发放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得,问卷中共包括四大项目,每个项目小共有5个题目,每个题目的分值为5分,每个大项目的总分值为25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总分为100分,调查问卷评分大于90分表示非常满意,评分在60~89分之间表示满意,评分低于59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将结果SPSS17.0完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临床数据的统计分析,选择卡方(X2)检验以率(n/%)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资料,选用(t)检验(x±s),采用t检验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数据,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风险意外事件发生2例,护患纠纷投诉2例;对照组患者风险意外事件发生9例,其中跌倒4例,跌床1例,输液外渗2例,漏药1,输液不良反应1例;护患纠纷5例,其中服务态度不满意3例,护士没有及时处理输液外渗1例,没有告知患者输液后的不良反应,也没有及时观察1例。试验组患者的风险事故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控制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3.分析讨论
心血管内科危重病人多、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风险发生率较比其他科室高。而护理工作在医疗活动具有连续性,动态性和直接性,始终贯穿在各项护理活动中,因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病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本次研究过程,发现试验组护理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临床应用有效避免了医疗风险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得到了患者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吴秀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会[J]。家庭护士2012,19(16):58-59
[2]冯翠莲,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12) 77-78
郑徐梅
(四川省邛崃市中医医院内一科四川邛崃61153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分析了解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的真实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4年10月接诊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80例作为试验组,2013年7月—2014年2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1.5%,医患纠纷率2%,护理满意度96%,护理质量控制评分96,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论: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水平后效果很好,应加以继续推广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安全措施 风险因素 管理
1.资料与方案
1.1常规资料
我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360名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54例,女106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9岁。抽取的两组患者根据患者资料对比,年龄,性别,病情,自身情况等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对比可行性。
1.2改革方案
根据护士病情资料调研,分为对照组的住院患者此前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管理,改革试点后,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整理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存在的各种因素及对应的风险因素安全对策。[1]
1.2.1.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住院患者年龄平均59岁,其本身器官功能有所减退,在上下床,去厕所时会容易发生跌倒,滑到摔伤等危险。所以医院在硬件基础上采取措施,即在走廊里设置防护栏杆,卫生间安装扶手并增加坐便椅,湿滑的地面设置防滑装置。同时在醒目的地方挂警示标识起警示作用。
1.2.2规范药物管理制度
由于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口服用药种类较多,容易出现配药不当,所以要在用药和输液药品上的搭配加以细化标注,避免发生错,漏,多发口服药物及用药错误等常见的护理风险[2]。
由于心血管病的特殊性,服用某些药物会有特殊情况,因此在给患者派发药物时,医护人员必须在患者服用药物后,进行观察,必要时利用监测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事后方可离开。在对药物上的派发做好记录,尤其是交接班记录。
1.2.3健全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护理管理水平
医护人员要掌握一些药物的注意事项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沟通从而避免在护理上产生纠纷,对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相应的记录。
指定一些应急预案,组织医护人员尤其是新毕业的护士学习并且熟练的掌握应急措施,保证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独立的应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增加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
加强培训学习可以提高护士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让其具有丰富的理论能够从容应对突发事件,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1.2.4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护理风险
针对护理人员的临床表现,进行新老护理人员搭配。对新护士进行个别的操作培训和规范护理书写记录,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定期的组织护士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制度,学习新药物,新仪器等的使用方法,实行不定期的考核和抽查;严格要求护士的操作技术,从原则上消除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风险意外发生率,呼唤纠纷投诉中的事件进行标注记录。
患者满意度通过发放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得,问卷中共包括四大项目,每个项目小共有5个题目,每个题目的分值为5分,每个大项目的总分值为25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总分为100分,调查问卷评分大于90分表示非常满意,评分在60~89分之间表示满意,评分低于59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将结果SPSS17.0完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临床数据的统计分析,选择卡方(X2)检验以率(n/%)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资料,选用(t)检验(x±s),采用t检验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数据,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风险意外事件发生2例,护患纠纷投诉2例;对照组患者风险意外事件发生9例,其中跌倒4例,跌床1例,输液外渗2例,漏药1,输液不良反应1例;护患纠纷5例,其中服务态度不满意3例,护士没有及时处理输液外渗1例,没有告知患者输液后的不良反应,也没有及时观察1例。试验组患者的风险事故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控制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3.分析讨论
心血管内科危重病人多、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风险发生率较比其他科室高。而护理工作在医疗活动具有连续性,动态性和直接性,始终贯穿在各项护理活动中,因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病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本次研究过程,发现试验组护理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临床应用有效避免了医疗风险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得到了患者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吴秀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会[J]。家庭护士2012,19(16):58-59
[2]冯翠莲,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12)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