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日,在陕西西安某小区内,一名女业主的遗体在一故障电梯中被发现,此时距离该电梯因故障停用已逾30天。警方调查后发现,造成当事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电梯维修方存在失误,停电后没有确认电梯内是否有人被困。
这一消息发布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梯数量迅猛增加,电梯困人事故时有发生。以贵州为例,全省每年约发生此类事故6500余起。
那么,如果不幸遭遇电梯困人,应当如何应对?
在贵州,你只需拨打12365救援电话就能及时获救。
在全国率先试点“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
“我被困在电梯里了,电梯编号是027956。”2016年5月,在贵州安顺进行的一次电梯困人事故模拟救援中,受困人员拨打12365后,19分钟内便成功获救。
救援之所以如此迅速,要归功于贵州“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的应用。
2015年12月1日,贵州省质量监督管理局“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正式启动。这一平台依托“云上贵州·质量云”,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被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批准为全国首批试点,贵州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电梯困人救援处置工作的省份。
此前,由于维保单位日常巡查不到位、维保作业走过场、应急报警电话无人值守等原因,发生电梯困人时,维保单位往往不能迅速赶往现场,受困乘客更多是求助于119,之后大多通过强行破拆电梯实施救援,不仅容易发生人员次生伤害,还可能导致电梯损坏。而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实现了快速、精准、安全的救援。
12365,12.3分钟快速救援
那么,这一平台是怎样运作的?
据了解,贵州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采取互联网 管理和互联网 服务模式,将电梯困人救援处置和电梯监管、检验、维保管理等系统跨界融合,并在云端部署应用,构建起监管单位、公众和企业参与安全共治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数据融合、动态指挥、科学救援”。
同时,贵州电梯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实施24小时人员值守,实现了全省统一接警,第一时间掌握困人信息、第一时间发出救援指令、第一时间指挥救援、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理。
因此,一旦有人员被困,只要拨打12365并提供电梯编码,指挥中心就能迅速锁定困人电梯准确位置、最近的专业救援队伍和技术人员等信息,进行最优化的调度和指挥。同时,12365接线员会遵循专门的流程在受困者和维保救援人员之间传递信息,及时疏导受困者情绪。
之后,三级救援处置体系便迅速启动了:签约维保单位作为一级救援响应赶赴现场;若该单位30分钟内无法赶到,则启动二级救援响应,安排“网格维保”附近的维保单位前往;当一、二级救援响应均得不到实施时,公安、消防等部门则启动三级救援响应。
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1日到今年6月2日,依托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贵州省共实施了2528次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日均救援14次,累计解救受困群众7248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12.3分钟,远低于国家规定的30分钟。
“身份证号”,动态监控电梯隐患
在我国,电梯运行寿命一般为10~15年,而超期使用、未经检验就使用或检验不合格仍继续使用、电梯脱保后继续使用是电梯发生故障的重要隐患,因此,对这些隐患进行排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贵州目前在用电梯多达49173台,如果通过人工排查,犹如大海捞针,既耗费人力,效率也很低下。现在,有了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就能快速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这一平台中,有一个神奇的数据——电梯编码,它相当于每台电梯的6位数“身份证号”,对应着电梯制造单位、使用单位、检验机构、维保单位、投用日期、检验日期等信息,并且这些信息都被统一录入平台并存储在“云上贵州·质量云”大数据库中。
这样,质监部门就能在“云端”随时监控每台电梯的“一举一动”,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进行电梯维保和救援。
在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的基础上,贵州省质监局还搭建起了“电梯维保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将每台电梯的维保记录通过刷卡录入平台,督促维保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目前,全省在册维保单位409家,已有339家通过平台刷卡维护保养。
数据显示,虽然贵州近年来在用电梯数量快速增长,但电梯隐患率却从2013年的14.2%降到2016年上半年的4.96%。
扫一扫,电梯安全早知晓
除了“身份证号”以外,省质监局还给每台电梯都配备了二维码,乘客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得电梯的相关信息。
以记者单位大楼电梯为例,记者对电梯二维码进行扫描后,手机上立即跳出“设备详情”界面,显示出电梯编号、制造单位、投用日期、维保单位等信息。检验信息则显示该电梯已于2015年10月23日经贵州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检验合格,可放心使用。
此外,点击界面下方的“投诉”按钮,可对“未按期维保、电梯管理差、开关门异常”等9类常见问题进行投诉,点击“曝光台”按钮,还可查询该电梯是否曾被查处过。
这样,电梯安全与否,只要“扫一扫”,就一目了然了。
那么,你身边的电梯是否安全?赶紧拿出手机扫扫吧!(编辑/余风)
电梯安全小常识
这一消息发布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梯数量迅猛增加,电梯困人事故时有发生。以贵州为例,全省每年约发生此类事故6500余起。
那么,如果不幸遭遇电梯困人,应当如何应对?
在贵州,你只需拨打12365救援电话就能及时获救。
在全国率先试点“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
“我被困在电梯里了,电梯编号是027956。”2016年5月,在贵州安顺进行的一次电梯困人事故模拟救援中,受困人员拨打12365后,19分钟内便成功获救。
救援之所以如此迅速,要归功于贵州“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的应用。
2015年12月1日,贵州省质量监督管理局“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正式启动。这一平台依托“云上贵州·质量云”,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被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批准为全国首批试点,贵州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电梯困人救援处置工作的省份。
此前,由于维保单位日常巡查不到位、维保作业走过场、应急报警电话无人值守等原因,发生电梯困人时,维保单位往往不能迅速赶往现场,受困乘客更多是求助于119,之后大多通过强行破拆电梯实施救援,不仅容易发生人员次生伤害,还可能导致电梯损坏。而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实现了快速、精准、安全的救援。
12365,12.3分钟快速救援
那么,这一平台是怎样运作的?
据了解,贵州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采取互联网 管理和互联网 服务模式,将电梯困人救援处置和电梯监管、检验、维保管理等系统跨界融合,并在云端部署应用,构建起监管单位、公众和企业参与安全共治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数据融合、动态指挥、科学救援”。
同时,贵州电梯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实施24小时人员值守,实现了全省统一接警,第一时间掌握困人信息、第一时间发出救援指令、第一时间指挥救援、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理。
因此,一旦有人员被困,只要拨打12365并提供电梯编码,指挥中心就能迅速锁定困人电梯准确位置、最近的专业救援队伍和技术人员等信息,进行最优化的调度和指挥。同时,12365接线员会遵循专门的流程在受困者和维保救援人员之间传递信息,及时疏导受困者情绪。
之后,三级救援处置体系便迅速启动了:签约维保单位作为一级救援响应赶赴现场;若该单位30分钟内无法赶到,则启动二级救援响应,安排“网格维保”附近的维保单位前往;当一、二级救援响应均得不到实施时,公安、消防等部门则启动三级救援响应。
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1日到今年6月2日,依托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贵州省共实施了2528次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日均救援14次,累计解救受困群众7248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12.3分钟,远低于国家规定的30分钟。
“身份证号”,动态监控电梯隐患
在我国,电梯运行寿命一般为10~15年,而超期使用、未经检验就使用或检验不合格仍继续使用、电梯脱保后继续使用是电梯发生故障的重要隐患,因此,对这些隐患进行排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贵州目前在用电梯多达49173台,如果通过人工排查,犹如大海捞针,既耗费人力,效率也很低下。现在,有了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就能快速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这一平台中,有一个神奇的数据——电梯编码,它相当于每台电梯的6位数“身份证号”,对应着电梯制造单位、使用单位、检验机构、维保单位、投用日期、检验日期等信息,并且这些信息都被统一录入平台并存储在“云上贵州·质量云”大数据库中。
这样,质监部门就能在“云端”随时监控每台电梯的“一举一动”,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进行电梯维保和救援。
在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的基础上,贵州省质监局还搭建起了“电梯维保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将每台电梯的维保记录通过刷卡录入平台,督促维保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目前,全省在册维保单位409家,已有339家通过平台刷卡维护保养。
数据显示,虽然贵州近年来在用电梯数量快速增长,但电梯隐患率却从2013年的14.2%降到2016年上半年的4.96%。
扫一扫,电梯安全早知晓
除了“身份证号”以外,省质监局还给每台电梯都配备了二维码,乘客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得电梯的相关信息。
以记者单位大楼电梯为例,记者对电梯二维码进行扫描后,手机上立即跳出“设备详情”界面,显示出电梯编号、制造单位、投用日期、维保单位等信息。检验信息则显示该电梯已于2015年10月23日经贵州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检验合格,可放心使用。
此外,点击界面下方的“投诉”按钮,可对“未按期维保、电梯管理差、开关门异常”等9类常见问题进行投诉,点击“曝光台”按钮,还可查询该电梯是否曾被查处过。
这样,电梯安全与否,只要“扫一扫”,就一目了然了。
那么,你身边的电梯是否安全?赶紧拿出手机扫扫吧!(编辑/余风)
电梯安全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