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gens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
  改变;观念;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我国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地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就是从幼儿到大学研究教育的共同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地指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由此可见,学校“以德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那么我们必须立足于课堂主阵地,不仅教育出成绩优良的学生,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如下转变。
  一、由“带着问题读”向“读出问题”转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总以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喜欢和习惯于指挥安排学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学生在阅读课文、欣赏文章时,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教师预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欣赏课文,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有没有疑问,能不能提出问题,直接关系着思维的具体定向和实际运转。起着发动、推动思维的作用。例如:我在两个教学班教《中国石拱桥》一课时,A班采用“带着问题读”,B班采用“读出问题”。其结果显示A班探讨完成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之后,再没有提出问题和积极思考的愿望。而B班学生竟然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了20多个问题,有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有一定的深度和创新,大大地超过了教师备课的容量及深度,这些问题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对课文内深化理解的结晶。经过当堂对课文理解的测试,B班的成绩优于A班。这说明“读出问题”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为根本出发点。把学生从教师预先圈定的“圈子”里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课堂充分“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读出问题”的能力呢?首先启发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针对课文的各个方面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强化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然后向“少问”和抽象问过度,鼓励学生提出“违反常识”,与众不同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精、要巧。精:问题要精心选择,不能滥问。要具有诱发性、新颖性、比较性。巧:也就是说问题要“多拐弯,角度新”,这样容易引起别的同学的新奇感,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达到既获取知识,又发展能力的双重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由“教师讲解”向“自我体悟”转变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注,学生没有丝毫的自我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对此,提出应由“教师讲解”向“自我体悟”转变。从教育心理的理论来看,语文学习应是教师引导与学生自我体悟相结合的过程。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而且也是学校的主体。因为学生是活动着的个体,有思想、有智力、有个性特征、有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主动为学生创设自我探究的时空,让他们带着自己形成的“定向目标”去发现问题,解决疑难,领会知识,探究规律,得出结论。使他们在讨论中领悟、感悟、省悟。
  朱熹曾经说过:“君子教人,但授以学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之妙,学习贵自悟。”教师把自己的钻研所得和盘给学生,即使告诉的全是“精义”、“妙旨”而学生并没有经历自我体悟的过程,也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实现学生的“自我体悟”,我带领学生进行如下尝试: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自我体悟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进行相互的探讨,从而掌握系统扎实的知识,培养各种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思考习惯和讨论习惯等。
  (二)教学程序:
  (1)感知课文,梳理内容。
  (2)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3)解决疑难,整理成文。
  (4)自测互评,及时反馈。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在整个自我体悟的教学程序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三、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是多元化的,既有师生思想,心灵开放,又有教学内容形式的开放,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一)教学内容的开放: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外的重大新闻,本地区的热点问题及与课文相关的名著和佳作。例如:我国运动健儿勇夺奥运第一枚金牌时,我与学生在课堂探讨“奥运健儿的风姿”。当中国代表队获得28枚金牌成为奥运总金牌第二名时,进行了“扬我国威”,“金牌的背后”等问题的探讨,学生情绪高涨,讨论十分热烈,在这样的语文课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二)教学形式的开放:富有创造的语文课,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自然和社会。我经常让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时还带领他们走向大自然、大社会,让学生从中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感悟人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也写出了许多美文佳作。(三)作业形式开放:变更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保持作业的新异性,是激发学生动机,引起和保持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条件,让学生从自我需要和愿望出发,真实、自由、流畅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学生体会到写作业的愉快,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为此,我每天让学生写自选作业,这些作业都是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选材、编辑,自行校对。他们的作业都是以理解掌握教材为主,吸取生活中的鲜活资料,使课内外知识融为一个整体,从而丰富了课内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课堂教学转变的尝试,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靠学生自己学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我们努力挖掘这个“无限”。并给学生创设自由的时空,让学生在自我质疑、自我体悟的过程中,驰骋思维的骏马,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就能达到。这是因为它是以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开放性学习为特征。又是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它符合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的特点,也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知识、心理特征和学习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为此,笔者呼吁:“把学生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吧!”
  参考文献
  [1]合作课堂(让学生充满活力)/创智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丛书,华东师大
  [2]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创智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丛书,华东师大
  [3]有效教学方法/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
其他文献
东北农业大学日前成功研制出DA型高效玉米脱水剂 ,可使玉米水分降低5 -12个百分点 ,农民每亩地可增收48-90元。据了解 ,这一产品已成为农业部“丰收计划”配套技术措施。玉米是东北地
【摘要】  如何通过评价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引起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面临的问题及所作的探索,构建了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系统,通过该评价系统,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和评价,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介绍了学业评价系统的内容框架,总结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学业评价系统的效果,重点突出了利用技术手段来有效落实新课改的评价理念,以期对从事这项工作的同行有一定的启示
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抓好工作的落实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要激发和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是领导干部的一种素质、风采和境界,是做好各项工作
氮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棉区生产的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取深层土样化验可确定植物有效氮的位置和数量以及土壤的含水量。深层土壤氮试验表明 ,在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旱地棉田每公
【摘要】课堂提问是传播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巧妙地提问,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也可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巧妙地“提问”,分别从因人施问、巧设“留白”、适量提问、恰当评价等策略进行了探讨。教师巧妙的“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巧妙;提问;策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创设生动、直观、有效的教学情景,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420  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课堂的情境创设这一环节入手。情境创设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在信
该研究建立了上中切牙桩核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00N静载荷下不同桩核设计和不同桩核材料对牙体应力的影响.该研究提示,桩并不能降低牙体应力水平,而牙本
目的:本研究应用DMBA诱导的金黄地鼠口腔癌模型,观察GW2974对实验性口腔癌的抑制作用.结论:GW2974局部用药对口腔癌发生具有抑制作用,口腔粘膜局部用药是预防和治疗口腔癌的
摘要: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优化教与学,其中新课程的化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的的教学改革,认真做好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馈;探究;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新课标教材的广泛应用,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如何很好地驾驭课堂,体现教学的主体与主导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描述科学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数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由于数学语言本身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