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枯草芽孢杆菌HGcc-1对鲤肠肝健康、血清补体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源 :水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g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HGcc-1对鲤肠肝健康、血清补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择体质量为(13.10±0.39)g健康鲤,随机分为HGcc-1添加组和对照组,养殖20周后测定生长指标,用试剂盒检测了鲤血清内毒素(LP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补体和溶菌酶,并对肠道菌群进行了16S rRNA测序,同时将添加组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转接至无菌斑马鱼,然后检测无菌斑马鱼体内毒素结合蛋白(LBP)、ALT、AST的水平和C3、C4基因表达量;最后还检测了HGcc-1直接作用于无菌斑马鱼时,无菌斑马鱼的ALT、AST的水平和C3、C4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HGcc-1对鲤的增重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HGcc-1显著降低鲤血清内毒素、ALT和AST水平;同时HGcc-1添加组血清总补体水平显著升高.在门水平上,HGcc-1添加组中梭杆菌门丰度比对照组增加了47.1%;变形菌门丰度比对照组减少了70.7%;在属水平上,HGcc-1添加组中鲸杆菌属(的丰度比对照组增加了47.1%;柠檬酸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的丰度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56.6%和70.9%.利用无菌斑马鱼模型进一步发现,HGcc-1添加组鲤肠道菌群显著降低了无菌斑马鱼LBP含量和AST水平,显著上调了无菌斑马鱼补体C3和C4基因表达;与此同时,HGcc-1与无菌斑马鱼直接互作也降低了鱼体ALT和AST水平.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HGcc-1能够改善鲤肠肝健康、血清补体以及肠道菌群稳态.本研究为枯草芽孢杆菌HGcc-1的下一步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为了预防大菱鲆疥疮病,本研究将杀鲑气单胞菌菌株HHSM1905经甲醛灭活制备成灭活疫苗,通过腹腔注射途径免疫健康大菱鲆;对免疫后大菱鲆血清抗体效价、血清溶菌酶(LZM)活性、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及疫苗保护率进行测定;以β-actin为内参,对免疫相关基因(IL-1β、TLR-5、MHCⅠ、MHCⅡ-α、CD4)表达情况进行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免疫后2周时,疫苗组血清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并达到最大值;疫苗组LZM活性在免疫2周时达到峰值,4周时仍与对照组保持显著差异;疫苗组ACP活性在免疫后的
为了研究铁调素调节蛋白(hemojuvelin,HJV)在硬骨鱼中抵御病原菌感染和维持自身铁稳态过程中的作用,实验扩增了尼罗罗非鱼铁调素调节蛋白基因(Onhjv)的开放阅读框(ORF),分析其在健康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的分布模式及在抵御病原菌感染和调节铁稳态中的相关作用.结果显示,Onhjv的ORF全长由1248个碱基组成,编码415个氨基酸,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Onhjv在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广泛分布,并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无乳链球菌或嗜水气单胞
为有效预防大口黑鲈双RNA病毒(largemouth bass birnavirus,LBBV),实验针对LBBV保守基因VP1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pMD-LBBV-VP1,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建立了大口黑鲈双RNA病毒的巢式RT-PCR检测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实验室2017—2020年收集的304株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巢氏引物F1/R1、F2/R2最佳工作浓度均为4×10?12 mol,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64.1°C和61.5°C,当巢氏RT-PCR扩增3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环境监测数据存储和保护方案,利用云服务安全平台构建一个共享全省云服务(大数据中心)和链(区块链)相结合的智慧环境系统。充分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收集和存储技术,将采集环境因子的特征值通过智能合约平台进行过滤,最后将过滤后的监测数据执行代理重加密导入区块链。通过签密代理多重加密与智能合约协议的应用,证明了该方案具有保密性、认证性等基本安全特性。
为探讨不同水温与饲料磷水平对日本沼虾生产性能、组织及水体磷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3×3因子设计,设定3个水温梯度(20、25和30℃)和3个饲料磷水平(1.1%、1.5%和1.9%),共9组(分别命名为20/1.1、20/1.5、20/1.9、25/1.1、25/1.5、25/1.9、30/1.1、30/1.5和30/1.9),每组4个重复.虾饲养于室内循环系统中,养殖期为8周.结果显示,从水温来看,30℃组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显著高于20℃组,但与25℃组间差异不显著,而摄食量和饵料系数的变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高,细菌性疾病暴发频繁.现如今主流抗菌手段是抗生素,但其大规模且不规范的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问题越发严重.为了有效防治水产细菌性疾病,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人们亟需寻求新的抗菌手段来缓解当今的局面.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细菌和古细菌的病毒,具有专一性强、不易产生抗性、代谢快、易开发及成本低等优点.在国内外被广泛研究,同时也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控,其相关产品也获得认可,但其本身存在的限制也不容忽视.本文首先综合介绍了噬菌体治疗的原理和优势,然后对噬菌体治疗
为评价棉籽蛋白在大口黑鲈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用4种不同质量的棉籽蛋白替代30%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CPC0为对照组,CPC1,CPC2,CPC3,CPC4),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饲喂大口黑鲈[平均体质量(12.20±0.11)g]8周.结果显示,4种棉籽蛋白的营养组成、棉酚、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不同,以CPC3棉籽蛋白质量最优.CPC3组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而各实验组全鱼常规营养成分和肌肉氨基酸组成没有显著差异.CPC3组肝脏SOD、GSH-Px活性以及CAT和SO
为鉴定鱼源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二元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RscSR并探究其功能,实验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到可能的RscSR,对其组成成分RscS和RscR的三维结构和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构建基因缺失株ΔrscSR与互补株CΔrscSR,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检测其耐酸应激、耐氧化应激、抗巨噬细胞吞噬和胞内存活能力,同时测定其对巨噬细胞的毒性和对小鼠的毒力.结果显示,RscSR具有典型的TCS结构特点,其中RscS具有组氨酸激酶结构域,RscR具有反应调节
几年来,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班子带领公司各级党政班子顶住了经营亏损严重、搬迁和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等巨大压力,大刀阔斧实施了一系列整体性、系统性改革举措,建立了市场化的经营机制、运行模式和规范化管控体系,推进各项业务面向市场、裂变发展,打开发展空间和增长格局,到去年实现了原料药整体搬迁改造一期工程全面投产运行,企业经营扭亏为盈,同比上年减亏4亿多元,缴纳税金2.65亿元,同比增长了70%,创造
期刊
为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锌的适宜需求量,以酪蛋白、明胶和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以ZnSO4·H2O为锌源制作半精制基础饲料,分别向基础饲料中添加0、25、50、100和200 mg/kg锌,制成5种含不同锌水平饲料(24.8、48.8、78.9、126.1和223.6 mg/kg干物质)(命名为Zn-25、Zn-49、Zn-79、Zn-126和Zn-224),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9±0.07)g的大口黑鲈幼鱼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补充25 mg/kg锌(Zn-49)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增重率,降低了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