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经验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yx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共有16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接受了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结果 16例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氰酶、肌酐和血氨水平明显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和白细胞介素10等细胞因子水平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性脏器衰竭评估的计分由9.91±1.09降至6.64±1.76,Glascow昏迷评分由7.29±2.06升至13.26±2.14.16例患者中14例成功过渡到肝移植治疗,13例痊愈出院.治疗成功率为81.25%.结论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是治疗肝功能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方法,帮助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顺利渡过肝移植等待期。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发展,针对任何肿瘤的治疗已不再强调某一单纯的疗法或局限在某一临床专科中完成.就胃癌而言,外科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在此基础上积极辅以化疗、放疗和生物免疫治疗等正在形成规范化综合治疗的新模式。
期刊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中再灌注前放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32例肝病患者在静脉及吸入复合全麻下行无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分为再灌注前放血组(经门静脉放血200 ml,21例)和对照组(11例).常规麻醉监测,并放置Swan-Ganz导管监测心输出量,无肝前期、无肝期给予抑肽酶、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维持无肝期平均动脉压>70 mm Hg,心输出量指数>2.5 L·min-1·m-2.分别于门静脉阻断即刻(T1
患者女,55岁.因反复大量便血伴全身乏力2年就诊.2年前因大量血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下消化道出血,接受止血、输血及营养支持治疗.3个月后再次消化道大出血在上海某医院住院治疗,该期间行胶囊内镜检查诊断为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接受保守治疗.
期刊
近年来,对于脾脏损伤的外科治疗已形成共识,即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脾脏,或最大限度地保留脾组织,以期保留脾功能[1].各种保脾术式纷纷开展。
期刊
目的 探讨肝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A)的临床特点、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7例肝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17例肝腺瘤患者中男9例,女8例,中位年龄46岁.女性患者均无口服避孕药史.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5例有右上腹不适症状,肿瘤均为单发.血清学AFP检查正常,肝功能均
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手术方式目前在国内尚未统一,多数学者参考日本胃癌协会制定的<胃癌处理公约>,目前为13版,手术方式以D2为主.但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部分难以切除的Ⅲ站淋巴结(D2手术切除范围之外)尽管转移率并不高,但在远期胃癌致死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此探讨其转移率及清除手术的必要性。
期刊
第十二届中华肝胆胰脾外科专业学术论坛,以“追踪前沿、贴近临床、面向一线”为准则,为促进学术繁荣,提高诊治水平服务。
期刊
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 EVR)治疗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早期治疗效果满意,但在动脉内膜变化及支架改变方面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本实验是在建立动物模型基础上使用国产覆膜支架治疗AD病变,观察其内膜、支架的改变等,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及EVR治疗效果,从而加深对AD的认识。
期刊
患者,女,20岁,体重明显增加10年.查体:身高169 cm,体重91.5 kg,体重指数32 kg/m2,全身脂肪堆积,腹部脂肪堆积明显,腹围98 cm,腹部皮肤皱褶厚度16 cm,臀围110 cm.血生化检查提示总胆固醇7.83 mmol/L,甘油三酯2.43 mmol/L,尿酸500 μmol/L;B超示中度脂肪肝,双侧肾上腺未见占位;头颅MR无异常。
期刊
目的 总结开展活体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进一步提高活体肝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活体肝移植供受体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评估过程、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本组获取的供肝移植物包括左外叶2例、左半肝6例、扩大左半肝1例、右半肝5例和扩大右半肝8例.所有供体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受体中成年患者13例,儿童患者9例.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8例,包括严重腹腔感染1例,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