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浅析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xiy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物质化,它是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校园环境的升华。经过浓厚校园文化熏陶的学生,从其身上可直接折射出母校的精神,终生受益。如何搞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建设
  
  高职校园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的为物质形态文化,包括教学设施、校园环境、校园建筑等。中间层为制度形态文化,包括教学、生产、生活模式和管理制度等。处于最深层的为精神形态文化,这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核心,也是集中反映一所学校的本质和个性特色的部分,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和办学风格等。三个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校园文化。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作用及特点
  高职校园文化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实践功能
  ①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学校许多活动,特别是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宗旨的"三自教育"活动,使参与的学生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养成主动劳动的观念。
  ②当今市场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用人也越来越苛刻,在要求人才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必须具备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有开拓视野、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在困难面前,不畏缩、敢于面对逆境的不服输精神。而学校内的各种评比、竞赛的激烈程度不亚于社会,以此可以锻炼学生。
  2、德育功能
  ①规范功能。校园文化是通过强制性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及强制性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学生能通过周围舆论和规章制度来衡量并自我调节,实现自觉地服从学生行为准则,最终达到规范的目的。
  ②导向功能。高职生正处于人格形成阶段,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适合了他们追求新鲜事物,充实课余生活的要求,也让许多同学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特长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避免造成学生个性发展单一的缺憾。
  ③协作功能。校园文化通过规范学生行为、竞赛评比、学校荣誉感的培养等,让学生理解集体的作用,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顺同学间的协作关系,体会到一个先进集体所带来的积极感受,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品行,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3、美育功能
  高职学生由于接触社会不多,理解能力有限,加之文化的多元发展,使得他们中许多人不知什么是美,常把稀奇、古怪的事物认为是美,对外在美的追求重于对内在美的培养。而校园内美的风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
  高职校园文化的特点有三个方面。
  1、时代性。校园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它的生成和发展,内容与形式都受到一定时代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民族传统、文化风尚的制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校园文化都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时代的烙印。
  2、多样性。体现在内容多样化和执行的多样化。校园文化的内容是有形和无形的组合,物质文化层是属于有形的,而精神文化层则是属于无形的。当然在校园文化中,无形的文化因素要通过有形的物质载体才能表现出来。而校园文化在实施上也是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结合,制度文化层是要借助各种规章制度来制约师生的行为,精神文化层是要借助学校内部的氛围,潜移默化,达到教育的效果,具有非强制性。
  3、多变性。校园文化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而得到充实,由于社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学校也自然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进行变革,没有一成不变的校园文化,否则只会导致学校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只有保持校园文化的多变,保持其灵活性,才有可能适应市场需求,才有可能在激烈的职教竞争中立足。
   二、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因素
  1、学校管理层的价值观和信念。学校领导希望把学校建成怎样的学校,发展方向是什么。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不同价值观和信念与校园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2、学校资源。学校资源包括学校内一切有形、无形的力量,包括资金、教学设施、学校的知名度、师资队伍等。学校资源通常决定了学校参与竞争的优劣,从而极大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3、环境因素。每所高职院校都会受到大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影响,因而形成不同特点。大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而行业环境是指其它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这些都会使高职院校形成不同的校园文化。
  三、如何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校园秩序
  管理制度的建设一方面是建立制度,另一方面是实施制度。前者操作较易,但实施起来有一定阻力。许多高职院校管理条例齐全,但各项工作存在较大差距,问题就是出在没能按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没做到有法必依。建立管理制度也就是想通过一定的规范,约束师生的行为,使大家能养成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风气,从而达到制度文化的境界。
  2、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文化,它直接反映了师生所处的环境,这也是校园文化的基础部分。一是物质文化的建设属硬件建设,投入资产易产生显性效果。二是美化校园。在校园内,充分利用空间进行艺术创作,采用花草和树木点缀校园,建成园林式学校。三是添置设施。包括生活、教学、文化、体育和娱乐设施等。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①丰富课余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可由学校组织举办艺术节、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大型活动,亦可成立兴趣小组,如书法、舞蹈、美术班、篮球队、合唱队等。还可以举办各类讲座,介绍国内外热点新闻、财经动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②加强宣传力度。要重视校园内各种媒体的正面作用,通过网络、墙报、海报、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学校的教育意图,透过媒体窗口,向师生展示学校的风格和特色,营造别开生面的校园文化。
  ③培养母校意识。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母校的强烈热爱,应在学校建立校史陈列室,介绍学校发展史、历年比赛中取得的成就以及优秀毕业生档案,设计制作校徽、校歌,要让母校在学生心目中难以忘怀并由此充满自豪感,进而形成校园精神。
  4、加强行为文化,体现高职院校特色
  行为文化归属于制度文化层,它包括教学、生产和生活的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这一部分也是最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部分。
  一是抓好三个课堂教育。普通大学、中学只有两个课堂,但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因此职业学校有三个课堂:实习教学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和课外活动课堂。其中实习教学课堂为第一课堂,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场所,其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都是为提高学生技能服务的。
  二是重视产训结合。产训结合是高职院校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对于培养生产技能的高职学校来说,教学管理是在结合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实习工厂担负着实习教学与产品生产的双重任务。
  三是强调一专多能。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种专门技术的同时,也需要广泛掌握相关的多种知识和技术,做到毕业时一手拿多证,多种技术集一身,以适应市场多变的特点。一专多能可由学校组织,统一安排进行,通过晚上、节假日上课的形式完成,也可通过兴趣小组、学习班的形式,自愿参加。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一种氛围,让学生身在此氛围中,受其影响,潜移默化,达到教育的效果,这是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方法,也是传统教育不可替代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楚廷著.学校管理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2]马建平.谈一流大学的管理.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02
  [3]万云波.论大学管理的主要职能与基本原则.石油大学学报2001.04
  作者简介:陈丽萍(1982-),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学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干事,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法律、社会史、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文献
薄熙来出任辽宁省代省长了。尽管没有太多的媒体炒作这件事,网上也没有大做文章,但这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大江南北。这个将大连市搞得红红火火、漂漂亮亮的市长,经辽宁省
世纪之交,国家林业局党组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我国林业生产力布局进行重大战略性调整,作出了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之路,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为确保实现林业跨
毛泽东同志在创立党的群众路线中发挥了历史性的政治和理论主导作用。但是由于各种政治和现实原因,毛泽东在群众问题上产生了认识和实践偏差,到后期逐渐背离了群众路线的本义
本文采用膨胀计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聚环氧氯丙烷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並用光学显微镜法研究了结晶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Avrami指数在3—4之间,最大结晶速率时的
我们曾在前二篇文章中指出非晶型双酚A聚砜(以下用B表示)与结晶形尼龙6(以下用N表示)经共混得到的共混物很脆,而聚砜-尼龙6嵌段共聚物(以下用B-N和N-B-N表示)却具有较B或N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冠心病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阴性组)和50例健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和经济飞速发展,人才市场急需一大批既懂得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电子中级技术人才。培养电子工业实用型人才的任务,客观地落到了专业技术学校的肩上
钼外观似钢,是一种高熔点的稀有金属。具有银灰色光泽,熔点高达2620℃、沸点5560℃,在高温下有较高的强度,比钨易受压力加工,是钢铁必不可少的“维生素”。钢中加入钼,可以
本文旨在研究慢性房颤患者左右心房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的mRNA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在领导中央苏区党的组织建设中,通过提高党员质量以加强党的阶级基础,实行民主集中制以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改良支部生活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