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载物厚德r——“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生成性教学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是课程教学之魂.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理论和思政教育4个维度给出了课程思政本质内涵的认知,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新要求,给出了在符合情感态度品德教育理论的前提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以《物理化学》课程为例,根据其课程思政目标内容,进行了课程思政点、线、面、体的整体内容设计和教学策略设计;根据“格物-致知-明德”教育理念,基于“CEPRAE”六步基本教学法,设计并实施了课程思政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格物-致知-明德”的课程教学在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需求、创新教学内容、应用信息技术、立足课程思政和开展对外交流等方面均表现了很好的成效.
其他文献
为了简化空间相机在轨高分辨率成像的促动方案,提出基于渐变厚度形式的主动变形镜双促动结构.首先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建立波前像差表示方法与变形镜渐变厚度的理论关系,可以求解出各种像差模式所需的厚度分布.然后通过结构建模、有限元分析、面型拟合计算和光学性能评估的光机力一体化模拟仿真,定量化评估像差的补偿效果.最后设计渐变厚度变形镜光机结构方案和驱动方案,采用两个促动器来实现球差与像散的校正.变形镜受力形变实验结果表明,双促动变形镜可产生较好的球差与像散,能够避免印透效应,有效补偿自身的加工误差与光学系统的波前误差
为了实现长波红外光谱的高吸收,结合阻抗匹配理论和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设计了一种长波红外超宽带完美吸收器.首先,分析了金属-介质-金属结构的超材料吸收器,该吸收器在7~14 μm波段内的平均吸收率大于91%.然后,在金属-介质-金属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嵌入式结构的超宽带完美吸收器,该吸收器在7~14 μm波段具有近乎完美的吸收特性,平均吸收率可达到97.55%,且具有偏振不敏感特性;在入射角度为50°时的平均吸收率仍大于90%(横磁模式下为90.5%、横电模式下为93.7%).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等离子体和法布
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在任务空间中研究机械臂系统的脉冲跟踪控制.在任务空间中,给定一个期望的时变轨道,设计脉冲控制器使得机械臂末端执行器能够跟踪到期望的轨道,并且将跟踪误差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通过脉冲控制,机械臂只需在一些离散的时刻接收期望轨道的信息,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信息传输的负担.最后以任务空间中双连杆机械臂的跟踪控制为例,验证设计的控制策略是可行且有效的.
在量子信息理论中,量子Fisher信息(QFI)对于提高量子计量精度和效率极其重要.本文给出了多体非k积量子态基于Fisher信息的不对称性关联度,同时证明了其满足量子关联度的一些必要物理性质,包括非负性、酉不变性和凸性.
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主要是用于去除高维数据的冗余信息.利用图论求约简是覆盖决策信息系统属性约简的一个新方法,其将覆盖决策系统的约简等价于超图的极小顶点覆盖.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覆盖决策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算法,该算法采用三步策略:首先确定覆盖决策信息系统的辨识集,然后得到超图的关联矩阵,最后用贪心法求出超图的极小顶点覆盖.实验结果表明,新的属性约简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维数和时间复杂度.
石墨炔是一种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光电性能.本文对其制备方法和性能进行总结,并对石墨炔在光电化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展望其在相关方向的应用前景.
以层状钛酸盐K2Ti4O9/K2Ti6O13/K4TiO4复合物为钛源,通过质子交换、插层和剥离等化学反应,得到了含H2Ti4O9/H2Ti6O13/H4TiO4纳米片的胶态溶液.向上述胶态溶液分别加入NH4F、HCl、H2O2、NH3·H2O等形貌控制剂,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不同晶型、不同形貌的TiO2纳米晶.研究表明,在紫外光照射90 min时,NH4F-TiO2纳米晶对罗丹明B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最高(78.5%),约为H2O2-TiO2(77.3%)、工业-TiO2(65.0%)、NH3·H2O-
链路预测计算是在复杂网络分析任务中最重要和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能根据网络中现有的链接预测缺失的链接并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领域,包括社会网络分析、推荐系统和生物网络等.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路径节点信息相似性的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是利用节点共有的特征信息来推测下一个相关的路径节点信息,从而优化现有的基于路径预测方法.首先,由于网络中一对可达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始终是唯一的,所以通过合并本地路径节点信息计算出网络中所有节点对之间最短路径中的路径最大长度,从而提高节点路径相似性的准确性;接着,以类似的方式计算遍历所有未
由茄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茄科作物青枯病常有发生,危害严重且较难防治.从海南樱桃番茄种植区的青枯病重病田中,由健康植株的砧木根系分离到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HNU24.HNU24和强致病力茄雷尔氏菌菌株EP1共培养实验表明,HNU24可显著抑制EP1的生长,且HNU24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也表现出对EP1的高抑菌活性.根系添加HNU24后的番茄青枯病发生时间显著推后,且发病率从82%下降到39%,HNU24还可以定殖在番茄根茎部.经HNU24菌株水悬液灌根、浸根和叶面喷
探索聚集诱导发光(AIE)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对理解AIE机理和设计AIE材料至关重要.本文合成了2个具有对称结构的腈基二苯乙烯衍生物:3,3\'-(1,4-苯撑)双(2-(对硝基苯基)丙烯腈)(BCS-NO2)和3,3\'-(1,4-苯撑)双(2-(对氨基苯基)丙烯腈)(BCS-NH2),旨在研究不同取代基对腈基二芳基乙烯荧光性质的影响.BCS-NO2具有典型的AIE活性,但结构相似的BCS-NH2却表现出聚集导致猝灭(ACQ)性质.通过研究BCS-NH2的荧光光谱对溶剂极性的依赖关系,发现B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