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灾害风险评估的高原山区乡村聚落空间优化--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为例

来源 :灾害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8686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评价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本底要素。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为研究区,采取频数统计和优化AHP法确定研究区灾种和孕灾因子体系双层权重,利用GIS技术分析评价灾害易发风险区划和几何拓扑特征。结果表明:①乐都区综合灾害极高和高风险易发区总面积为1694.8 km2,占比55.5%,在浅山区、川水区和脑山区各自区域占比分别为87.11%、60.73%和7.59%;②乐都区综合灾害易发风险等级与人口规模、人均收入分布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和正向耦合性,严重失调区分别占17
其他文献
高海拔对输电线路绝缘子涂层污耐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此类现象,模拟0 m、1000 m、2000m、3000 m、4000 m海拔高度绝缘子中度污秽和重度污秽工况下耐压试验。通过未涂覆RTV涂层绝缘子与涂覆RTV涂层绝缘子对照试验,表明在高电压作用下未涂覆RTV涂层绝缘子与涂覆RTV涂层绝缘子闪络发生部位不同。当中度污秽时,随海拔升高,RTV涂层对于绝缘子污闪电压提高倍数影响不大;当重污秽时,随海拔高度提升,污闪电压倍数有所降低。
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400多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9种煤矿机器人在井下使用,71处煤矿列入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5G+工业互联网”助力采矿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潜力正不断释放。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175个矿山实现5G应用商用落地。
输电线路张力架线牵张设备进出线侧均需安装接地滑车进行感应电泄流,目前采用三轮滚压接地滑车,接触面积小,结构主体构架角钢材质电阻率大,无法满足充分泄流要求。针对该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多轮安全接地滑车,通过增大导电接触面积、增加泄流通道、提高接触可靠性、改进结构和改善材质等几方面等技术措施改善导流效果,降低张力架线过程中感应电流对作业人员安全风险。
为加强电网资产各业务信息联通,打通各专业信息壁垒,通过为电网资产赋予唯一的终生不变的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以下简称实物“ID”),贯通电网资产各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项目编码、WBS编码、物料编码、设备编码和资产编码(五码),实现实物资产在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维检修和退役报废全寿命周期内信息共享与追溯,提升国网青海电力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
在近几年国企改革、“三项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全面的工作实践和总结,以组织绩效管理理论为指导,认真分析了电网企业管理机关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可行的优化对策及建议。
随着能源基地装机规模不断增加,系统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也不断攀升,为解决单相接地短路电流超标问题,本文分析快速开关原理,并对不同抑制短路电流接线方式进行分析,此外对中性点加装小抗前后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对比。通过新疆某实际电网算例,验证本文短路电流抑制方法的有效性,并对中性点串小抗和快速开关电抗加装阻值提出优化意见。
为提高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底板水的监测能力,在现有的采场底板水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选用具有多通道数据采集和多装置数据联合反演的超高密度电法,最大程度上提高数据采集能力,提供更为丰富地质信息;反演过程中同时施加光滑约束与背景约束提高反演的稳定性,构造的反演方程引入正则化因子提高方程泛化能力,以此使反演效果更加精确。同时利用工作面巷道钻孔内埋设的电极、电缆,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监测获取不同时间工作面底板电阻率变化情况,以此推测地下体水运移情况;结合矿压周期变化及钻孔注浆资料分析底板水运移的原因,实现煤矿回采
<strong>Introduction-Objective:</strong> <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s well codified. It is based on drug and non-drug therapies, including regu
运用1998—2018年的分省面板数据,以地区为考察对象,对全国和区域层面的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自然灾害在我国总体上仍是以“消极”因素的姿态存在的,即会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负面的影响。在全国层面上,这种影响既会通过自然灾害广度的形式,如频繁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事件,也会通过强度的形式,如单次灾害事件造成更多的损失与影响,得以具体的体现;在地区层面上,不同区域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东部和中部的产出变量与自然灾害广度和强度变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则
我国每年洪灾频发,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准确掌握洪灾的时空间信息对有效的防灾减灾至关重要。利用洪水数值模型与洪灾时空间起源模型,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厘清了洪灾的源头、停留时间、流经路径和组成成分,并以2010年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7.28”洪灾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时间起源上口前镇洪灾发生是5—7月份的降雨、径流量及朝阳水库库容的累积过程,其中5月份的洪水累积量占总体洪水流量的15%左右,6月份占30%左右,7月份占55%左右;空间起源上口前镇洪灾远离河道区域是由内水构成,而河道沿岸区域由外水构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