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可沁诗脾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356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宇,安徽临泉人,1958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主席,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楷书专业委员会主任,淮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张宇楷书千字文》、《张宇书赵朴初碑记》、《张宇书历代名篇书法字帖专集》(7本)、《2010年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张宇临隋龙藏寺碑》、《张宇临褚遂良倪宽赞》等。
  近些年来我不断发现,愈是繁忙的人练书法,愈是会抽时间,也愈是可以做出成就来。很多人散漫自由,没有压力,但太自由了,精力不容易集中,思路变得松散,过犹不及。张宇的勤奋在圈子内外是出了名的,工作之外的时间都用在书法上。我曾在朋友的带领下到过他的工作室,资料堆积如山,废纸三千。作为一名大型厂矿企业的领导,工作繁忙自是无须赘言,但正是这种反差,使得他在紧张与轻松之间寻获一种平衡,实现了书法艺术价值的最大化。
  张宇的勤奋成就了自我,而他从不满足于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的书法作品开始在全国各大展览中频频亮相,带给书坛一股清新之风,2000年他即被评为安徽省“首届十佳青年书法家”。近几年来,在艺术上更是再上新台阶,屡屡摘取全国各类书展的大奖。2004年、2007年先后被中国文联、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代表,2005年,应邀为“赵朴初纪念馆”撰写了纪念碑碑文等。他还出版了《张宇楷书〈千字文〉》、《张宇书法作品集》等七部专著。
  张宇的书法创作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楷书取法褚遂良和《龙藏寺碑》,倾向于温雅一路的褚遂良书风。褚书曾一度成为热门,但张宇对其研习已多年,在褚书不“走红”时他一直如此,见证了他个人的艺术理念,这种坚持对于创作尤为重要,因而示范了一种成功方式。一千五百多年前的褚书,好像就是为他准备的,他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愫,因之被同道认为“有悠闲之风范,妍美之趣味,恬静之境界”、“清澈到骨子里”。在行书创作上,张宇曾大量临摹“二王”、杨风子、李建中、苏轼、米芾等,尤其是对黄山谷的演绎,按照自我方式取舍,一改山谷老人的恣肆张扬为雅静平和,为己所用。在临摹古人经典名作时,张宇善于分析和思考,循着自己的思路去判断取舍,不仅是追求形似,更进一步追求神似。他整体气势放得开,细微关键之处也很精到,收放结合、纵而能敛,融会贯通。
  难能可贵的是,张宇从不张扬,始终如一。艺术的求索和积累必须要勤奋,是淘汰型的,而心态上则要求放松,张宇在这两方面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一切与他的为人极其相关。我和他相晤于淮北煤矿,见他温文尔雅,言语不多,脸上常常挂着微笑,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善于倾听。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知识分子的声音应该是平静的。”目前书坛的喧嚣和浮躁,使得很多人在夸张和炒作中不知不觉被湮灭了,类似张宇这样的有志者,专注于艺术本体,全身心地付出,终会做出成就来。若要评价张宇和他的艺术创作,最简单的就是一句话“书如其人”。看他的楷书作品,字字珠玑,可以使喧闹趋于宁静,让功利归于淡泊,书法是他心灵的痕迹,生命情感的记录,也包含了人生的经历。他以恬淡从容、疏朗明净的笔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田园的意趣,这些清淡旷远的作品会时不时地牵动欣赏者的心,品读出人生况味。
  张宇书法创作的艺术价值不单纯体现在某件具体作品上,从整体上来品读,能够稳定地反映他个人最实质、最朴素的精神本质。任何艺术家的知识结构、审美趣味,都是由历史所提供的,所以应该对于传统人文精神背景给予分析和反思,进而关注现实,用艺术形式表现变革的脉搏和人道的关怀。作为中国煤矿书协主席和淮北市书协主席的张宇,极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曾策划主持诸多有关书法的大型活动,借此推动整个行业书法的发展。在他的见解中,这也是个人艺术追求的一部分。他曾对我说,他时时有一种文化责任感。在推动整个行业书法发展的同时,自己的艺术追求也绝不能松懈,做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张宇成功地将书法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相互映衬。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而且在作品中融进了强烈的现代意识和个人感情色彩,最终形成自己清新、婉约、明丽的风格,是一位在传统里“翻斤斗”的书家,也是一位把握时代脉搏而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愿他追求不止,不断有新作、力作问世。我想,这是值得期待的。
其他文献
唐文秀,1949年生,1977年入吉林艺术学院学习。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苏州寒山寺禅意书画院副院长,南京栖霞古寺云谷画院副院长。  凡有一定成就的书法家,莫不遵循“师古不泥、师古而化”之要领。赏读唐文秀的书作,也能明显地感到其对历代书法大师书艺精髓的吸收。他的诸多书法作品,清劲兼含流媚,沉着蕴含飘逸,严谨不失潇洒,观之令人心爽气朗。其对书艺之见解,发乎内心,直抒胸意,既有多年学书之心得,又含
期刊
王家春,现为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陕西中华文化学院党委书记、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艺术是否可以功利?功利是否也有艺术的方式?关于此,众说不一。著名者,如龙应台,就干脆说过这样的话:让艺术的归艺术,让政治的归政治。但是,从《野火集》开始,她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百年思索》、《孩子你慢慢来》又何尝区分过艺术与政治的成分?基于此,我以为,真正的艺术总是介于功利与唯美之间。而且,某种程度上说,
期刊
当代书法复兴初期,对碑学的继承多于对帖学的继承,而且呈现出碑帖融合的状态。书法复兴三十余年来,流派蜂起、百花齐放,传统碑、帖的观念,其实已经不能准确描述当代创作。但是,相对概括地以碑、帖分别的眼光来考察当代创作思潮和走向,仍不失为一种基本的方法。本文认为,当代碑学创作,存在着泛化的倾向和媚化的危机,泛化可以带来新的生机,而摒除媚化则为当务之急。  一、碑学创作的界定  书法创作,笼统地分为碑派和帖
期刊
祝英公,生于1962年,河南省扶沟县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出版有《祝英公书画作品集》、《晋中行写生集》、《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作品选》、《祝英公扇面作品》、《祝英公·烟江叠嶂图卷》、《祝英公书画篆刻作品》。  创作感言:  艺术是诗化的哲学,书法是绘画的筋骨,而绘画是书法的诗意形象。庄子言:“乘物以游心。”我以为书画更要以自由的思想
期刊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先生曾在赴美进行“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学术巡回讲演期间,访问了客居美国的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并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两位学者就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命运、价值观念转型以及中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里,本刊选取了访谈中与美学、书法以及中国汉字在新世纪的重要价值等相关部分予以刊登,旨在引起读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王岳川(以下简称王
期刊
杨勇,美术学(书法)硕士。现为《书法》杂志编辑、记者,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经典碑帖辅导丛书—张玄墓志》、《中国书法名迹赏析—书谱》、《书家挥毫宝典》、《杨勇书法作品集》等。  创作感言:  杨雄说:“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在他心里,大概建功立业才是男人该做的事。而书法,更被古人视为馀事。古人用毛笔书写,就像我们使用电脑打字,是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书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且
期刊
俞律一首  羽闲女史示我家藏傅焱《临耕烟竹林渔村图》嘱跋,即以古风应命  耕烟老笔风神饱,竹林渔村写古调。白云渺渺无点尘,底事匆匆不竟稿。不如意事常八九,浮生遗憾徒懊恼。春华秋月年复年,人生人死不自料。衣钵幸传杨西亭,补皴添染承师教。一纸丹青百日功,遂教断尾成完豹。傅焱先生有心人,细临三日如旧貌。万竹引风春满座,碧影当窗摇残照。渔村人家隔世嚣,群飞纷纷鸟雀绕。主人把书独倚栏,四面青峰翠相抱。自古随
期刊
点击理由  近年来,学院书法教育成果卓著,具有专业学术背景的书家逐渐成为当代书法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赵彦国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创作类博士,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兼善。他的书法研究与创作关注人文修养,以文养书,技道双修。  赵彦国话语  书法不只是写字,书法的内涵和魅力并非苦“练”而来,但又不可缺少“废纸三千”的技法锤炼。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是文人世界的灵犀之所,饱含“古意”与“文气”是其灵魂所在。“
期刊
我认识龙瑞,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世纪之初,他从中国画研究院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一个画家担当学术研究部门的领导,不免有些陌生,但他以谦和而积极的态度,加强所内团结,打开了局面,成功举办了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黄宾虹研究展,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他外粗内秀,有魄力而谨慎,讲义气也讲分寸。后来他调回中国画研究院当院长,经过诸多努力,把该院改制为国家画院。在大约十多年的时光里,他的主要精
期刊
一  绘画艺术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当下世界各国、各民族都特别重视对本国、本民族绘画的精心培育和推广。中国画是全世界少数以国誉名的民族画种,与中国文化关系至密。它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生而发生,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包前孕后、文脉传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是其表现奥义。  当代中国正值民族文化伟大复兴之际,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脚步也在悄然加快。我们更热切地希望中国画能在此形势下、在新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