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研究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n2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随着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日益受到关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亦随之凸显。研究生生活园区是研究生集中学习生活的场所。如何以研究生生活园区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以笔者所在学校的研究生生活园区为例,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强研究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
  关键词:研究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王珏(1985-),男,江苏南通人,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助教。(上海 200433)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112-02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11号文件),把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生活园区是研究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应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研究由来已久,成果亦比较丰富。其中不少文献提到学生公寓的“三进”和“三建”,即辅导员,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校园文化进公寓,建立公寓党团组织,公寓学生档案和咨询服务机构等等。[1,2]此外,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结合实际提出班级管理宿舍化、信息化等新的思路。[3-5]这些成果为园区管理者的工作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本科生公寓。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不少研究性大学已建成专门的研究生生活园区,如笔者所在学校的研究生生活园区居住研究生人数达到6000余人,其中文科研究生占到50%以上。对于研究生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待深入探讨。
  一、目前对研究生生活园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复旦大学刁承湘教授指出,现阶段我国研究生的一般特点是:年龄跨度大,个人问题多,社会经历复杂,集体观念薄弱,知识水平较高等。[6]上海交通大学刘晓明等归纳了研究生的心理特点:思想趋于成熟稳定,思维方式多样化,价值判断偏重务实。研究生生活园区的特点表现为:一是空间上独立,寝室内交流少。以笔者所在学校為例,研究生住宿以两人间或单人间为主,客观上缺乏交流的条件;研究生大部分时间用于科研,在寝室时间相对较少,室友之间缺乏交流。二是管理上难度大。由于研究生年龄跨度大,面临诸如夫妻儿女异地分居等诸多实际困难,违反住宿纪律事件发生率高;一些研究生社会阅历丰富,集体意识相对淡薄,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易产生抵触情绪,给管理增加难度。三是园区文化活动难开展。研究生科研压力大,对公益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关心,对于园区组织的活动往往被动应对,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
  二、加强研究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笔者认为关键是组织上要有保障,队伍上要有保障,硬件上要有保障。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
  1.健全管理机制,组织上形成保障
  笔者所在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开居住。研究生生活园区由研究生工作主管部门和后勤部门共同管理。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和总务处副处长分别担任研究生生活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园区管委会下设学生事务办公室和后勤保障办公室,分别由研工部和总务处派专员进驻。学生事务办公室负责管理宿舍督导员、住楼辅导员,指导学生“四自”组织以及推动园区文化建设。这样的机构设置加强了学生工作部门与后勤部门的沟通协作,与单纯后勤部门管理园区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一是能够加强园区与院系的沟通,通过学工系统将园区的事务及时通报处理,加强了院系对园区的关注。二是能够更好地化解一些学生的抵触情绪。学工部门人员一般都有做辅导员的经历,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三是有利于园区文化的建设。学工部门能更有效地调动各学生组织的力量,在园区内开展文化活动。
  2.拓宽思路,进行研究生住楼辅导员队伍建设
  上述文献中曾提到过学生公寓的“三进”,[1]“三进”的核心是辅导员要“进”。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加强研究生园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辅导员也应该要进驻园区。但是由于研究生本身的特点,要求研究生辅导员和研究生吃住在一起,实行全天候管理,这样的做法并不合适。笔者所在学校经过深入研究,拓宽思路,采用了创新的模式。对于担任硕士生辅导员的博士生,他们和所带班级学生本来就住在同一园区,之前在园区中就做过一些工作,通过聘任他们为住楼辅导员,可以更多地挖掘他们在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另外,对于青年教师担任研究生辅导员的,园区开辟出一些免费宿舍供青年教师申请,这样就解决了青年教师的住宿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起“不同楼但同园”的研究生住楼辅导员队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对于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到场处理。同时,园区要制定具体的工作细则,明确研究生住楼辅导员的职责,并建立明确的量化指标;每学期要定期召开住楼辅导员工作交流会议;要通过讲座、案例探讨等形式对住楼辅导员进行培训;学期末要进行考核评优。
  研究生住楼辅导员建设的实践表明:一是辅导员进学生寝室的频次增加,以往的调查显示有一些研究生辅导员很少走进学生的寝室。由于园区的硬性规定以及自身对于住楼辅导员身份的逐渐认同,住楼辅导员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生活,尤其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对日益增多的研究生心理问题起到了有效的缓解作用。二是发挥了园区管理者与研究生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住楼辅导员的工作,研究生可以更多地了解园区管理部门的情况,了解园区的规章制度,并能理解园区的一些管理措施,减少了抵触情绪。三是活跃了园区的文化气氛。因为住楼辅导员的积极配合,园区能够去组织一些以班级为参加单位的大型活动,参与度比以往有所提高。此外,一些住楼辅导员还会主动利用园区能够提供的资源,在园区开展活动,营造了更加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3.切实抓好园区学生“四自”组织建设   学生是生活园区的主人,园区是能够体现研究生“四自”精神的场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园区的管理之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有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园区中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学生了解关注度不够。[3]研究生虽然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都很强,但是,笔者发现,许多研究生在遇到切身相关的问题时,倾向于通过网络等便捷途径进行反映,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监督管理。要提高研究生参与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积极性,笔者认为一定要协调好高校各行政部门以及后勤部门的关系,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使之真正重视学生组织的声音,及时处理学生反映的问题,让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真正能够代表学生参与管理。另外,要加强对组织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研究生的归属感,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笔者所在园区自建园起就建立了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园委会”,园委会是仅次于研究生会的第二大校级研究生组织,在研究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园委会之所以能够产生吸引力,笔者认为有三大原因:一是园委会秉承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代表学生的切实利益,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见面会,将学生对于园区的意见反馈到后勤部门。由于学工部门的有效协调以及学校各部门的重视,许多反馈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并及时反馈,使得园委会在研究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二是园委会组织文明单元评比、美食节、周末电影放映等品牌活动,很好地活跃了园区的文化氛围,在研究生中形成了一定知名度。三是园委会内部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凝聚力強,“园委人”的认同感强。以上三点确保了园委会组织每年都能吸收大量新生,并且不断进步。
  4.加大硬件投入,促进党建进园区
  学生党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据笔者了解,研究生一般有较重的科研任务,开展党建活动时间上难以协调,空间上也缺少便利的场所。生活园区正好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生活园区的硬件设施提供党建场所。学校应加大硬件投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活动空间,有条件的学校应在每栋楼设立一个党员活动室。笔者所在园区由于不具备每栋楼设置活动室的条件,从管委会办公楼里专门辟出一间房间,作为园区党员活动室。各个支部都可以通过提前申请,使用党员活动室开展党建活动。党员活动室晚上以及周末全部开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对于园区学生工作管理者来说,通过党员活动室的管理,对学生开展党建活动有了更多的了解,并能够提供及时的指导,对党建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和促进。此外,园区还鼓励各支部申报园区特色党建活动,给予经费支持。除了提供党建场所之外,还可以在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内部进行党建活动,还可以鼓励各院系把支部建到楼里。尤其是对于人数较多的院系,分楼层建立党小组,方便组织生活的开展,同时也解决了大支部党员管理的问题。
  三、研究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展望
  随着各高校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益重视,加大对研究生生活园区的管理力度应是发展的方向。今后将会有更多高校建立起专门从事研究生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同时对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道友.如何加强学生公寓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3):39-39.
  [2]胡习文.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6):294-295.
  [3]章颖.以学生为本 建和谐园区——大学生活园区思想政治工作难题破解[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154-155.
  [4]颜李.学生园区育人新思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8):10-11.
  [5]陈锦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途径和办法[J].高校后勤研究,2006,(5):55-56.
  [6]刁承湘.研究生德育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2-45.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利用计算机应用虚拟化技术解决目前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多种管理系统耦合、教学资源的共享、各种应用软件的便捷部署及后期维护的问题,以实现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大平台、大集中、大运行。  关键词:虚拟化;教学;管理系统  作者简介:沈敏捷(1984-),男,四川宜宾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理工程师;徐梅(1963-),女,四川泸州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四川 成都 610072
期刊
摘要:研究生培养,不但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级专门人才,而且为国家科研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育人。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和低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研究生自身思想政治修养欠缺、团队合作意识薄弱、个体差异较大等问题显得更为突出。重视和加强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
期刊
摘要: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构设、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课外活动等方面入手,在总结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工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谭文轶(1980-),男,江西九江人,南京工程学院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参加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加,公众、考生和媒体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作为该考试的各考点,在遵守以往制度执行的前提下,结合考点自身情况,探究该考试在今后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考风  作者简介:屈海华(1983-),女,山东郓城人,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助教。(湖北 武汉 430212)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以湖北省高校“校村结对”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样本,反思了湖北高校在服务农村社会过程中存在的政府、高校、“结对村”、供给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了深层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三位一体新机制、提高供需契合度、建立高校长效服务机制、构建高校内部服务体系等四点建议。  关键词:湖北;高校;新农村建设;校村结对  作者简介:王其和(1965-),男,湖北钟祥人,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
期刊
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疗服务的提升,各级医院不断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的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这对医疗器械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国内外临床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和我国在职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向在校学生普及医疗器械行业法规,在教学中引入职业培训模式,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训练,为社会输送实用型合格人才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职业资格;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法规  作者简
期刊
摘要: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创新是立于世界不败之林的关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创新是其不断发展的动力。实现创新的根本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工科研究生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创新必须成为工科研究生教育的灵魂。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石防震(1976-),男,江苏徐州人,南
期刊
摘要: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新增专业,其培养方案的构建还处于探索与优化阶段,在阐述了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指导思想和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大学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情况,全面介绍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特征、课程设置流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组成等,为其他高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环保设备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解清杰(1973-),男,河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从计算机组成原理自身的特点以及在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从课程教材、课程本身、教师水平、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个课程改革建议。实践证明这些建议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水平;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向征(1980-),男,广东广州人,广东药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余华芳
期刊
摘要:详细介绍了中国计量学院二级学院对本科教育实行的创新实践活动的模式和效果,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本科生的课外科技创新平台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二级学院;实践活动平台;创新思维;学科竞赛  作者简介:吴霞(1964-),女,浙江杭州人,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网络资源下的电路与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