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相应提出和实施,使得各阶段各学科的重心都发生了变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培养成为教育的核心。在这一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也迎来了改革的机遇,有意注意能力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从有意注意在课堂上的出现规律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有意注意 中学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一、引言
有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类型,是有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学上也叫随意注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有意注意区别于无意注意。它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提前预设的目标上,从而采用为学习目标认真听讲、主动思考、提出疑问,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许多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浓厚兴趣,但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历史会丰富他们的情感,在历史中可以找到自己生活的榜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使他们用意志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注意,形成对历史学习的有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在教学课堂出现的规律
(一)有意注意具有目的性
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和要完成的任务越清楚,其对于学习的关注程度就越高,凡是学习的目标事物都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比如学生在预习过后,就会知道下节课的大致内容,自己要掌握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难点,这样就会在课堂上产生注意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教学中提倡学生提前预习的原因。
(二)有意注意具有组织性
有意注意并不是随便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组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其有意注意能力。要更好地进行课堂组织,就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课堂引导。
(三)有意注意需要兴趣支撑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于知识缺少了好奇心和求知积极性,那么有意注意也就无从谈起,从一定程度上讲,兴趣是有意注意形成的前提条件。比如对于历史教学中比较枯燥的数字、年份等知识,学生往往缺乏兴趣,也就很少关注。
(四)有意注意要求坚强的意志力
在有意注意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外界干扰,容易使学生分心,所以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而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力以克服干扰,特别是一些不良情绪和思想的干扰。
三、如何利用有意注意促进高效课堂
(一)做好学生的历史课本预习指导
预习能够促进有意注意的能力的形成,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好课本预习,可以在当堂的教学任务完成后,为学生讲一个和下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预习,比如当下次要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时,可以提前为学生播放一些当时人们抽食鸦片的图片,生动地描绘鸦片的危害,从而引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学生有了一定概念后,通过预习就会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在课堂上就会更加注意听讲。
(二)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在历史教师明白了要把哪些知识传输给学生,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之后,才能使学生更准确地对学习目标形成清晰的认识,也只有对学习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才能引起有意注意。比如在讲五四运动时,学生如果能够明确五四运动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其发生背景、原因,发生的过程,意义,就会想主动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引起有意注意。
(三)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有意注意形成的前提条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形成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在讲中日甲午战争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电影和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我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又比如在学习工业革命时,可以让学生畅谈工业革命对现代生活的影响。这样避免了机械记忆和强硬灌输,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很容易形成有意注意。
(四)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注意的两个不同阶段,要形成有意注意,首先必须有无意注意的形成,然后通过量变实现质变,顺利实现过渡。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二者割裂,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转化。
四、结语
有意注意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在有意注意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间接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中学历史教师要遵循有意注意能力的发展规律,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洪曾,胡荣萱,杜灿珠,岑林娣,张丽芳.五至六岁幼儿有意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83,02:178-184.
[2]李洪曾,王耀明,陈大彦,蒋平之.中小学学生注意稳定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7,06:15-19,65-66.
[3]张玉芹,聂辉,周艳玲,徐元虎,王育斌.浅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02:155-156.
[4]李莉,崔光佐.注意的认知原理对教学和PPT制作的启示[A].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2010:7.
关键词: 有意注意 中学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一、引言
有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类型,是有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学上也叫随意注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有意注意区别于无意注意。它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提前预设的目标上,从而采用为学习目标认真听讲、主动思考、提出疑问,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许多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浓厚兴趣,但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历史会丰富他们的情感,在历史中可以找到自己生活的榜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使他们用意志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注意,形成对历史学习的有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在教学课堂出现的规律
(一)有意注意具有目的性
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和要完成的任务越清楚,其对于学习的关注程度就越高,凡是学习的目标事物都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比如学生在预习过后,就会知道下节课的大致内容,自己要掌握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难点,这样就会在课堂上产生注意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教学中提倡学生提前预习的原因。
(二)有意注意具有组织性
有意注意并不是随便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组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其有意注意能力。要更好地进行课堂组织,就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课堂引导。
(三)有意注意需要兴趣支撑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于知识缺少了好奇心和求知积极性,那么有意注意也就无从谈起,从一定程度上讲,兴趣是有意注意形成的前提条件。比如对于历史教学中比较枯燥的数字、年份等知识,学生往往缺乏兴趣,也就很少关注。
(四)有意注意要求坚强的意志力
在有意注意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外界干扰,容易使学生分心,所以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而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力以克服干扰,特别是一些不良情绪和思想的干扰。
三、如何利用有意注意促进高效课堂
(一)做好学生的历史课本预习指导
预习能够促进有意注意的能力的形成,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好课本预习,可以在当堂的教学任务完成后,为学生讲一个和下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预习,比如当下次要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时,可以提前为学生播放一些当时人们抽食鸦片的图片,生动地描绘鸦片的危害,从而引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学生有了一定概念后,通过预习就会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在课堂上就会更加注意听讲。
(二)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在历史教师明白了要把哪些知识传输给学生,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之后,才能使学生更准确地对学习目标形成清晰的认识,也只有对学习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才能引起有意注意。比如在讲五四运动时,学生如果能够明确五四运动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其发生背景、原因,发生的过程,意义,就会想主动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引起有意注意。
(三)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有意注意形成的前提条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形成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在讲中日甲午战争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电影和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我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又比如在学习工业革命时,可以让学生畅谈工业革命对现代生活的影响。这样避免了机械记忆和强硬灌输,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很容易形成有意注意。
(四)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注意的两个不同阶段,要形成有意注意,首先必须有无意注意的形成,然后通过量变实现质变,顺利实现过渡。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二者割裂,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转化。
四、结语
有意注意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在有意注意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间接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中学历史教师要遵循有意注意能力的发展规律,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洪曾,胡荣萱,杜灿珠,岑林娣,张丽芳.五至六岁幼儿有意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83,02:178-184.
[2]李洪曾,王耀明,陈大彦,蒋平之.中小学学生注意稳定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7,06:15-19,65-66.
[3]张玉芹,聂辉,周艳玲,徐元虎,王育斌.浅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02:155-156.
[4]李莉,崔光佐.注意的认知原理对教学和PPT制作的启示[A].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