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麻疹联防区麻疹流行特征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Consul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3年9月至1981年8月,以沪191液体麻苗为主在诸暨县等十个县市(约750万人)开展麻疹联防工作,结果:1.发病率比未接种麻苗前13年(1954~1967)和开展麻苗接种但未开展联防以前6年(1967~1973)分别下降93.8%和77.9%;2.季节高峰后移约一个月;3.发病向大年龄组(≥15岁)转移;4.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90%,HI抗体GMT值一直维持在1:10~1:20之间,而麻疹发病率为6/10万的诸暨县则为1:5~1:11。作者认为在目前尚不能消灭麻疹的情况下,如能将麻疹的年平均发病率控制在50~100/10万之间,则人群免疫状态比较理想。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了宜昌地区自1977年以来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研究结果发现证实宜昌地区为湖北省并殖吸虫病的流行区。流行区致病虫种接近于我国陈心陶教授所描述的斯氏狸殖吸虫;人群感染发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吻合于我国钟惠澜教授所报告的四川并殖吸虫病。查明证实1科3属5种的淡水贝类,1科2属5种的淡水蟹类;4科6种的食肉目动物为流行区并殖吸虫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及终宿主,其宿主并殖吸虫携带率分别为32.37
期刊
期刊
本文指出,用间接荧光技术从安徽省颖上县本病的地方性流行区所捕获的6种鼠中,査到4种鼠携带本病特异性抗原。其中黑线姬鼠534只,阳性鼠29只,带毒率为5.4%;褐家鼠132只,阳性鼠11只,带毒率为8.3%;小家鼠19只,阳性鼠1只,其带毒率为5.3%;大仓鼠433只,阳性鼠2只,其带毒率为0.5%,因此认为,在该农村型HFRS的流行区,其主要宿主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从而指出褐家鼠在引起农村型HFR
期刊
期刊
本文指出,通过对38户有阳性家族史和102户无阳性家族史的302个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1.在农村型HFRS的流行区,普通人群存在隐性感染,其中男的隐性感染率为11.39%;女的为17.36%从年龄分布来看,29岁以下和60岁以上较高,而30~59岁者较低。其总体人群的隐性感染率为14.24%。2.用间接荧光技术检查38户有阳性家族史的家庭成员131人,其中隐性感染者为28人,隐性感染率为21.37
期刊
自78年9月1日至80年8月31日,通过对山西省畸胎率的回顾性调查,发现畸胎率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为28.97‰~26.07‰,高于第一世界水平。畸胎率高的原因,与孕期服某种药、孕期患某种病毒性疾病、近亲结婚、家族史、环境污染、环境微量元素的缺乏因素有联系。畸胎的性比例为1:0.72,男性大于女性。畸胎成活与死亡之比,神经系统畸形为1: 1.36,其他畸形为1:0.088。而神经系统的畸胎率高达
期刊
期刊
本文报道了1981年武汉市某附属医院一起产科婴儿室EPEC O119B14所致55例新生儿爆发腹泻(包括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例)。对流行情况、临床特点,耐药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根据爆发流行教训,作者认为制订产科婴儿室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