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等磁极组合的外转子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研究

来源 :电机与控制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矩脉动是影响电机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常规的内置式永磁电机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保持永磁体总量不变的不等磁极组合方法,使某一磁极的极弧长度与其他磁极不同来抑制转矩脉动,给出了详细推导过程和磁极参数确定方法,并与斜槽结构做了性能对比.针对外转子内置式结构,对比分析了隔磁桥和磁障两种隔磁措施,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仿真验证.最终研制了一台55 kW,2 500 r/min的样机,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所提方法对齿槽转矩和反电动势谐波有着显著削弱效果,能够有效抑制转矩脉动,提高电机性能,具有一定工程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针对中厚板剪切线普遍存在切口质量与钢板表面质量问题,对设备结构进行优化,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在变频器驱动方式下,高速永磁电机具有较大的转子涡流损耗,由于其转子的散热能力较差,易使永磁体温升较高,而发生不可逆失磁现象.采用机壳水冷结构可以有效地带走电机定子侧的热量,但是对于高速永磁电机的转子部位,水冷结构的冷却效果有限.以一台15 kW、30 000 r/min的高速永磁电机为例,设计了一种风、水混合冷却结构,基于流固耦合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水速、风向以及不同风道截面积对电机永磁体部位温升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对的最优值.与仅采用水冷结构相比,增加该风冷结构可使永磁体温升降低了 18.1 K,该结构可对大
为降低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趋近参考转速时运动状态的波动,提升控制系统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基于新型指数趋近律的滑模速度控制算法.基于传统的指数趋近律,引入在原点处更为平滑的函数替代原有的符号函数,实现控制算法在电机趋近运动时的平滑过渡,并通过Lyapunov函数验证了算法的稳定性.基于新型控制算法,搭建PMSM直接转矩控制的滑模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较好实现PMSM控制,与传统指数趋近律控制系统相比,所设计的系统可有效降低系统抖振,增强鲁棒性.
通过对双丝窄间隙焊接工艺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厚壁压力容器焊接质量与效率的矛盾,提高了焊接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节约焊接材料.焊接过程全部自动化,焊接厚度可达450 mm,有力地推进压力容器产品生产制造进度.
为了降低感应电机传统模型预测控制(MPC)因电压矢量作用时间固定引起的转矩和磁链脉动,采用转矩无差拍(DB)控制优化电压矢量作用时间,并从精简电压矢量个数和消除权重系数对传统转矩DB控制进行优化.通过数字仿真和单片机试验对感应电机传统MPC、转矩无差拍模型预测控制(DB-MPC)和提出的优化策略的控制性能和实时性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传统MPC可通过扩充电压矢量来降低转矩脉动.DB-MPC可显著减小转矩脉动、磁链脉动和定子电流谐波含量(THD),可通过扩充电压矢量来减少磁链脉动和电流THD.优化控制策略
电机气隙中的径向电磁力作用于定子齿部,通过定子、机座传递到空气中,产生了振动噪声.针对实际工程中噪声突出问题,解析径向电磁力得到产生振动噪声的主要阶次和频率,分析电机的定子模态得到不同空间阶次下的频率.考虑电机转子凸极,提出一种转子开辅助槽配合增加气隙宽度的方法改善电机的声振特性.通过搭建优化前后的电机有限元模型,在加速工况下对比6f1和12f1频率(f1为基波频率)的电磁力,以及24阶次和48阶次下的A计权声压级,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在实际样机上测试加速工况下24阶次和48阶次的振动水平和声压级.
冷连轧机在换辊过程中存在接轴抱紧装置定位不准,导致换辊失败,对冷连轧机接轴抱紧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实践表明,新接轴抱紧结构解决了换辊失败的情况,提高了换辊成功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效果良好.
瓯江北口大桥中塔主索鞍采用整体竖向隔板结构,隔板与鞍槽底部采用熔透型坡口焊缝,增强了隔板与鞍槽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及隔板自身的结构强度,整个鞍头抗剪切能力强,提高了主索鞍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主鞍竖向隔板窄间距焊接工艺试验,保证整体隔板在鞍头本体鞍槽内窄间距条件下,用方便的组焊方式有效、可靠地实现坡口熔透焊缝连续焊接.
主要研究采用精益六西格玛DMAIC的方法有效降低非价格因素流标率.结果表明,精益六西格玛DMAIC的方法适用于管理流程的改善,非价格因素流标率得到有效控制,并取得良好收益.
为改善注入头链轮轮齿结构受力,提升链条传动系统工作性能,建立链轮与滚子的三维模型,借助ABAQUS软件对链轮轮齿结构进行静强度分析,得出链轮轮齿结构Mises应力和接触压力分布情况;利用DOE试验设计方法,改变链轮轮齿结构齿顶圆半径和齿侧圆弧半径、滚子定位圆弧半径和滚子定位角,开展轮齿结构参数敏感性研究,得到最优尺寸组合.分析表明:齿侧圆弧半径和滚子定位圆弧半径对链轮轮齿结构强度影响显著,而齿顶圆半径、滚子定位角的变化对轴承结构强度影响较小,优化后链轮轮齿结构Mises应力降低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