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博物馆内禁止使用闪光灯?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i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博物馆时,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不少禁止使用闪光灯的标识。你可能会问,拍下照有什么的?难道那些文物都会“见光死”?
  嗯,你猜对了,很多娇贵的文物是禁不起谁都来“闪”一下的。
  小光子大能力
  万物生长靠太阳,不仅是阳光,所有的光都蕴含能量。在光的作用下,文物表面的分子会被分解,或者和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变得面目全非。由此看来,在纯粹的黑暗中保管文物是最理想的,这也是迟迟不挖掘秦始皇陵等古迹的原因之一。在博物馆里的那些文物本来就是给大家欣赏学习的,不能不见光。所以博物馆会严格控制馆内光源,既能让参观者肉眼看到重要细节,又要尽可能延长文物的寿命。这个光照强度很难拿捏,都是经过科学测量分析后才规定的。这就是为什么每次你去博物馆都嫌里面暗暗的、闷闷的。不是博物馆想省电,真是文物们禁不起照呀!
  光传递能量时不是连续的,而是分成一个个小能量包,每个小能量包对应一个“光子”。高能光子越多,光化学破坏力也越大。拍照时用的闪光灯是氙灯,很多车灯用的也是它,你一定知道它有多么刺眼。闪光灯发光时间虽然很短,但在距离物品2米处时,瞬时照度可以达到上万勒克斯(照度单位),远远大于藏品所能承受的照度值。
  “娇气”的纺织品
  你见过马王堆出土的色彩艳丽的服饰吗?那可是国宝级的文物。大部分出土的服饰都灰扑扑的,因为织物上的染料很容易在光照作用下发生褪色。比如古代服装上的靛蓝色主要依靠的是从植物汁液中提取的色素。在染色过程中,除了会生成靛蓝以外,还常常产生靛玉红—— 一种与靛蓝结构相近的分子。紫外灯对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黯然失色”的画
  织物常用各种有机染料来增添色彩,而绘画中常会使用各种无机颜料,比如铅白、朱砂等等。那么,使用无机颜料的藏品,如油画,是否能逃过闪光灯的追杀呢?
  遗憾的是,不能。例如亮黄色的绘画颜料中有一种叫作硫化镉,这种成分因其着色力强、稳定以及颜色鲜亮,广受画家们的欢迎。莫奈、梵高、毕加索等都大量使用过这种颜料。但是在可见光的作用下,硫化镉中的硫会被逐步氧化成硫酸根,原本鲜亮的颜色也会变得暗淡无光。
  被照“酥”了的藏品
  牛顿通过玻璃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了从红光到紫光的各种颜色的光谱。一般来说,越蓝的光,每个光子的能量就越大,造成的光化学破坏也越大;偏红的光,造成的光化学破坏相对较小。但是,红外光虽然能量较低,产生的热效应还是可以加速纸张、木器等纤维丰富的藏品脱水开裂的进程。有机藏品,比如动植物标本,也会因为光照发生氧化,甚至直接被分解。
  闪光灯一次小小的闪烁,并不会瞬间摧毁文物,但日积月累的伤害足以产生水滴石穿的效果。为了历史的厚重可以千百年的传承下去,还请在拍照时关闭闪光灯,小心翼翼地欣赏那些珍贵的藏品吧!
其他文献
战友们,你们定有一些过人之处,无论是学习还是训练,不要吝啬,把你的秘笈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让我们共同进步吧。姓名:郑辉绰号:“工程王”部职别:济南军区猛虎师某工兵营四
初夏时节,树木格外茂盛,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投射下来,在地上呈现旋动的粼粼光斑,令人好生称奇。此刻,天上的白云悠闲自在,时而温柔,时而淘气,温柔时可以感觉丝丝凉意,淘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名舰。自1913年入役到1938年金口蒙难,该舰服役海军25年,经历了现代中国最为风云激荡的一段历史时期。2008年10月,正值纪念武汉会战70周年
连队:兰空导弹某营传家宝:一架折翼的靶机、一枚千疮百孔的靶弹2010年7月,兰空导弹某营奉命整建制开赴西北某戈壁执行实弹打靶任务。8月1日凌晨2时许,该营突然接到紧急机动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演练开始!”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广袤雪域高原,滚过阵阵“惊雷”。红蓝对抗战机穿越电磁迷雾,亮翼长空展开近距搏杀……  当万米云端上的角逐,通过某信息设备传至指挥大厅,实现“空战”直播时,观摩的权威专家无不为蓝天新添“电子判官”拍案叫绝。他们称:此举创造性地实现了飞机武器平台与指挥体系无缝交接!  而实现这一创举的,正是陈淑文与其团队历经6年研制的飞行实时监控评估系统。  空军装备研究院某所研究室
作为边防警察报的记者,此行,我带着期盼,带着渴望,还有几分兴奋,从南宁出发前往江苏南通采访。早就听说“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的这座城市——南通,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