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述了规模猪场引起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病学、临床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等内容,并结合处置某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实践,介绍临床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治体会。通过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配合药物预防、药物治疗、环境控制和强化饲养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措施
2016年,隆阳区潞江镇牧保规模养殖场发现有几头猪出现鼻炎症状,打喷嚏,呈连续或断续性发生,呼吸有鼾声。猪只常因鼻类刺激黏膜表现不安定,用前肢搔抓鼻部,或鼻端拱地,或在猪圈墙壁、食槽边缘摩擦鼻部,并可留下血迹;从鼻部流出分泌物,分泌物先是透明黏液样,继之为黏液或膿性物,甚至流出血样分泌物,或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出血。 在出现鼻炎症状的同时,病猪的眼结膜常发炎,从眼角不断流泪。由于泪水与尘土沾积,常在眼眶下部的皮肤上,出现一个半月形的泪痕湿润区,呈褐色或黑色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称,这是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猪萎缩性鼻炎为猪呼吸道传染病,该病1830年首先发现于德国。其后,在所有养猪业发达国家都有这一疫病的病例报道,我国因引种将该病引入。发病猪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有时可见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随着病程进一步发展,鼻腔分泌物增多,甚至鼻腔流出血液。此病以吻部扭曲变形,上颌短于下颌,面部皮肤皱缩为主要外部特征。
一、病原及流行病学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病原是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只要条件适宜,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生长阶段和任何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但以2-5月龄幼猪最为易感,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降低。初生仔猪若感染本病发生鼻炎,常引起鼻甲骨萎缩。年龄较大的猪发病时,只产生轻度鼻骨萎缩或不发生萎缩。而成年猪感染后,大多不发病呈隐性带菌。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和其他动物也可带菌和传播本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经病猪和带菌猪的鼻液、飞沫直接或间接传染。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在猪群内传播比较缓慢,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各种应激因素常被认为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原因。饲料中任何一种营养成分的缺乏或不足,饲养管理不好,不同月龄的猪共同饲养,饲养密度过大、猪只拥挤、猪圈过冷、过热、潮湿、空气污浊、通风不良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加重病情和延长病程。
二、临床症状
发病猪表现打喷嚏、呼吸困难和鼾声,病猪摇头,用鼻拱地、擦墙,鼻孔有分泌物流出。如无并发症,体温正常,但不同年龄猪发病其症状各异。乳猪最早可在3-4日龄感染发病,以6-8周龄仔猪的感染率最高。之后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感染猪临床表现为鼻炎症状,出现喷嚏、流涕和剧烈咳嗽,呼吸困难。体温不高,不吃乳,极度消瘦,常全窝死亡。病猪常因鼻炎刺激鼻黏膜而表现不安,如摇头、拱地、搔抓或摩擦鼻部。从7日龄开始,症状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到42-56日龄时最明显。少数猪数周后可以自愈,但大多数猪表现为症状加重,鼻甲骨有萎缩变化,仍打喷嚏,流浆液性、脓性鼻液,气喘,吸气时鼻孔开张,发出鼾声。严重开口呼吸,因用力喷嚏致使鼻黏膜破坏而流鼻血。同时出现眼结膜炎,眼结膜发红、流泪。由于鼻泪管阻塞而由眼泪和灰尘在内眦部形成半月状条纹的泪斑。经过2-3个月,病猪鼻甲骨萎缩变化明显,面部变形。如无继发感染,大多患猪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如有继发感染,多引发肺炎或脑膜炎而引起猪只死亡。
三、病理变化
剖检病猪,沿两侧第1、第2臼齿间的联线锯成横切面,可见病变一般仅限于鼻腔和邻近组织。典型的病变是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和萎缩,特别以下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有时萎缩仅限于筛骨或上鼻甲骨。萎缩严重者甚至鼻甲骨消失,鼻中隔发生部分或完全弯曲,鼻腔成为一个鼻道。有的下鼻甲骨消失,仅留下小块黏膜皱褶附在鼻腔的外侧壁上。鼻腔常有大量的粘性至干酪样渗出物,渗出物随病程长短和继发感染的性质而异。急性发病的早期,可见渗出物含有脱落的上皮碎屑;慢性病程的后期,鼻黏膜一般苍白,轻度水肿,窦黏膜中度充血。有时窦内充满黏液性分泌物。病变转移到筛骨时,当除去筛骨前面的骨性障碍后,可见大量黏液或脓性渗出物积聚。
四、诊断
1.实验室检验
根据本病的特定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即慢性经过,体温不高;从7日龄开始,经常不断地打喷嚏,鼻子发痒,吸气困难;到2~3月龄时,鼻子向一侧斜歪,致鼻面部变形,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但在疾病的早期,其症状和病变均不典型,则需要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是:先把受检猪保定好,将其鼻盘部洗净擦干,并用70%酒精棉消毒,然后用灭菌的棉棒探进鼻腔的1/2深处,轻轻转动数次;取出后立即放入盛有肉汤或生理盐水的试管内,尽快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最后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凝集反应与生化反应进行鉴定。此外,也可采取感染猪的血清做凝集反应。通常仔猪感染12周龄后即可检出此抗体,判定结果暂为1∶80以上为阳性、1∶40为可疑、1∶20为阴性。另外,用荧光抗体技术也能确诊本病。
2.鉴别诊断
诊断本病时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一是传染性坏死性鼻炎。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时且有外伤之后感染坏死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鼻腔的软组织、骨和软骨发生坏死,形成瘘管,流出腐败恶臭的坏死性分泌物,而无鼻甲骨萎缩或消失的表现。二是软骨病。猪患骨软病时,鼻部肿大变形,颜面骨疏松,呼吸困难,与萎缩性鼻炎的症状有些相似。但骨软病无喷嚏和泪斑,鼻甲骨不萎缩。三是猪传染性鼻炎。由绿脓杆菌引起,呈现出血性化脓性鼻炎症状。临床上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损或废绝;死后剖检时,可见鼻腔、鼻窦的骨膜、嗅神经及视神经鞘,甚至脑膜发生出血。而萎缩性鼻炎无此变化。
五、防治措施 1.加强猪场管理
生猪饲养应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建立严格的猪舍卫生消毒制度。应当及时打扫卫生,清理生产垃圾,保证环境卫生整洁。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每天必须打扫清理粪便,清扫后进行清洗。在保持温暖干燥的同时,适时通风换气,排出有害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定期将各类猪舍轮流空圈清洗消毒,并在墙壁上刷拭石灰水,最后进行熏蒸消毒。对猪舍地面用2% NaOH溶液定期消毒。猪只转群后的空栏舍,用清洗机彻底清理卫生,包括栏舍、墙面、食槽等,清洗后用广谱消毒药消毒备用。加强猪场监测是加强猪场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有症状的猪要及时隔离,呈僵猪的要作扑杀处理。对有症状的公猪应及时淘汰,从源头上切断该病的传播。引种时先隔离饲养1-3个月后,无临床症状的再转向种猪栏。应避免一次性大量引种,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避免各种大的应激因素,如温差幅度大、冷风袭击等。
2.药物预防与治疗
预防性投药是控制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有效方法:健康猪群按1 t饲料混入土霉素纯粉500g和磺胺二甲嘧啶100g,饲喂5-7 d注射,停药1周再间隔饲喂。母猪产前用磺胺二甲基嘧碇(400-2000 g/t)或土霉素(400-1000 g/t)拌料。对哺乳仔猪从2日龄开始,每周肌肉注射1次长效土霉素20 mg/kg体重,连续注射3次。对于病猪,要设立专门的猪舍隔离,对病猪群严格检查,病猪用长效土霉素、阿奇霉素肌注和枝原净拌料进行专门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病猪营养的平衡。萎缩性鼻炎病会消耗猪体内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D、钙和磷,为了平衡营养,需要在饲料中要按正常量的1.5倍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和磷酸氢钙。中药治疗:用中药粉剂吹鼻法。方剂是牙皂100g,白芷30g,细辛30g,冰片2g,雄黄4g,薄荷15g,以上药混合均匀研喂细末备用。用时病猪两前肢提起保定,用细竹管一端装上药粉,吹入病猪两侧鼻腔内,每侧1-2g,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用3d,治愈率可达90%以上。
3.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该疫苗共有3种可行的方法:一是妊娠母猪免疫接种。通过母源抗体,使仔猪获得被动保护。二是仔猪免疫接种。用油佐剂苗对未免疫母猪所产仔猪于1周龄及3-4周龄时各皮下注射0.2 mL(含300亿个菌)和0.4 mL,对鼻腔的细菌有迅速清除的作用,再配合滴鼻接种,可明显提高鼻腔的抗感染能力。三是母仔结合免疫。将上述2种方法结合起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用油佐剂苗作母仔结合免疫时,初乳抗体对仔猪的主动抗体应答能力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仔猪的抗感染能力和清菌能力没有明显影响。吃初乳仔猪2次注苗的清菌力与未获被动免疫仔猪2次注苗相同,仔猪注苗的同时用疫苗滴鼻2-3次,可提高抵抗攻击的能力。被动免疫期可持续到2月龄或更长,而主动免疫力的产生又不会受到初乳抗体的明显干扰,有利于主动免疫力早期接续被动免疫力。
六、结语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共同引起。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因鼻甲骨萎缩,极易继发肺炎,严重的哺乳仔猪可成窝死亡;同时,造成鼻甲骨萎缩的毒素会影响全身的软骨组织,使猪生长迟缓,日增重下降,养猪效益受损。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应激因素有关。如猪舍内空气污浊、潮湿、卫生条件恶劣、天气突变、转群、长途运输等会诱发或加重病情。重症猪因抵抗力下降可并发肺炎或出现混合感染。治疗时可配合应用黄芪多糖类增加抵抗力的药物,同时选用对肺炎有效的复方制剂。因药物到达鼻黏膜的数量有限,细菌又有黏液的保护,治疗时间应适当延长。发病猪场可在母猪产前60d、30d各注射1次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非免疫母猪所产的仔猪在1周龄和4周龄时分别接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可减少发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猪的常发病,对养猪业的危害较大。平时要做好防疫,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应激。一旦发病,应早诊断、早治療,采取局部对症治疗、全身治疗和中草药辅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尽早尽快治愈病猪,降低损失。
关键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措施
2016年,隆阳区潞江镇牧保规模养殖场发现有几头猪出现鼻炎症状,打喷嚏,呈连续或断续性发生,呼吸有鼾声。猪只常因鼻类刺激黏膜表现不安定,用前肢搔抓鼻部,或鼻端拱地,或在猪圈墙壁、食槽边缘摩擦鼻部,并可留下血迹;从鼻部流出分泌物,分泌物先是透明黏液样,继之为黏液或膿性物,甚至流出血样分泌物,或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出血。 在出现鼻炎症状的同时,病猪的眼结膜常发炎,从眼角不断流泪。由于泪水与尘土沾积,常在眼眶下部的皮肤上,出现一个半月形的泪痕湿润区,呈褐色或黑色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称,这是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猪萎缩性鼻炎为猪呼吸道传染病,该病1830年首先发现于德国。其后,在所有养猪业发达国家都有这一疫病的病例报道,我国因引种将该病引入。发病猪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有时可见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随着病程进一步发展,鼻腔分泌物增多,甚至鼻腔流出血液。此病以吻部扭曲变形,上颌短于下颌,面部皮肤皱缩为主要外部特征。
一、病原及流行病学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病原是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只要条件适宜,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生长阶段和任何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但以2-5月龄幼猪最为易感,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降低。初生仔猪若感染本病发生鼻炎,常引起鼻甲骨萎缩。年龄较大的猪发病时,只产生轻度鼻骨萎缩或不发生萎缩。而成年猪感染后,大多不发病呈隐性带菌。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和其他动物也可带菌和传播本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经病猪和带菌猪的鼻液、飞沫直接或间接传染。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在猪群内传播比较缓慢,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各种应激因素常被认为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原因。饲料中任何一种营养成分的缺乏或不足,饲养管理不好,不同月龄的猪共同饲养,饲养密度过大、猪只拥挤、猪圈过冷、过热、潮湿、空气污浊、通风不良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加重病情和延长病程。
二、临床症状
发病猪表现打喷嚏、呼吸困难和鼾声,病猪摇头,用鼻拱地、擦墙,鼻孔有分泌物流出。如无并发症,体温正常,但不同年龄猪发病其症状各异。乳猪最早可在3-4日龄感染发病,以6-8周龄仔猪的感染率最高。之后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感染猪临床表现为鼻炎症状,出现喷嚏、流涕和剧烈咳嗽,呼吸困难。体温不高,不吃乳,极度消瘦,常全窝死亡。病猪常因鼻炎刺激鼻黏膜而表现不安,如摇头、拱地、搔抓或摩擦鼻部。从7日龄开始,症状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到42-56日龄时最明显。少数猪数周后可以自愈,但大多数猪表现为症状加重,鼻甲骨有萎缩变化,仍打喷嚏,流浆液性、脓性鼻液,气喘,吸气时鼻孔开张,发出鼾声。严重开口呼吸,因用力喷嚏致使鼻黏膜破坏而流鼻血。同时出现眼结膜炎,眼结膜发红、流泪。由于鼻泪管阻塞而由眼泪和灰尘在内眦部形成半月状条纹的泪斑。经过2-3个月,病猪鼻甲骨萎缩变化明显,面部变形。如无继发感染,大多患猪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如有继发感染,多引发肺炎或脑膜炎而引起猪只死亡。
三、病理变化
剖检病猪,沿两侧第1、第2臼齿间的联线锯成横切面,可见病变一般仅限于鼻腔和邻近组织。典型的病变是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和萎缩,特别以下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有时萎缩仅限于筛骨或上鼻甲骨。萎缩严重者甚至鼻甲骨消失,鼻中隔发生部分或完全弯曲,鼻腔成为一个鼻道。有的下鼻甲骨消失,仅留下小块黏膜皱褶附在鼻腔的外侧壁上。鼻腔常有大量的粘性至干酪样渗出物,渗出物随病程长短和继发感染的性质而异。急性发病的早期,可见渗出物含有脱落的上皮碎屑;慢性病程的后期,鼻黏膜一般苍白,轻度水肿,窦黏膜中度充血。有时窦内充满黏液性分泌物。病变转移到筛骨时,当除去筛骨前面的骨性障碍后,可见大量黏液或脓性渗出物积聚。
四、诊断
1.实验室检验
根据本病的特定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即慢性经过,体温不高;从7日龄开始,经常不断地打喷嚏,鼻子发痒,吸气困难;到2~3月龄时,鼻子向一侧斜歪,致鼻面部变形,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但在疾病的早期,其症状和病变均不典型,则需要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是:先把受检猪保定好,将其鼻盘部洗净擦干,并用70%酒精棉消毒,然后用灭菌的棉棒探进鼻腔的1/2深处,轻轻转动数次;取出后立即放入盛有肉汤或生理盐水的试管内,尽快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最后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凝集反应与生化反应进行鉴定。此外,也可采取感染猪的血清做凝集反应。通常仔猪感染12周龄后即可检出此抗体,判定结果暂为1∶80以上为阳性、1∶40为可疑、1∶20为阴性。另外,用荧光抗体技术也能确诊本病。
2.鉴别诊断
诊断本病时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一是传染性坏死性鼻炎。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时且有外伤之后感染坏死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鼻腔的软组织、骨和软骨发生坏死,形成瘘管,流出腐败恶臭的坏死性分泌物,而无鼻甲骨萎缩或消失的表现。二是软骨病。猪患骨软病时,鼻部肿大变形,颜面骨疏松,呼吸困难,与萎缩性鼻炎的症状有些相似。但骨软病无喷嚏和泪斑,鼻甲骨不萎缩。三是猪传染性鼻炎。由绿脓杆菌引起,呈现出血性化脓性鼻炎症状。临床上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损或废绝;死后剖检时,可见鼻腔、鼻窦的骨膜、嗅神经及视神经鞘,甚至脑膜发生出血。而萎缩性鼻炎无此变化。
五、防治措施 1.加强猪场管理
生猪饲养应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建立严格的猪舍卫生消毒制度。应当及时打扫卫生,清理生产垃圾,保证环境卫生整洁。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每天必须打扫清理粪便,清扫后进行清洗。在保持温暖干燥的同时,适时通风换气,排出有害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定期将各类猪舍轮流空圈清洗消毒,并在墙壁上刷拭石灰水,最后进行熏蒸消毒。对猪舍地面用2% NaOH溶液定期消毒。猪只转群后的空栏舍,用清洗机彻底清理卫生,包括栏舍、墙面、食槽等,清洗后用广谱消毒药消毒备用。加强猪场监测是加强猪场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有症状的猪要及时隔离,呈僵猪的要作扑杀处理。对有症状的公猪应及时淘汰,从源头上切断该病的传播。引种时先隔离饲养1-3个月后,无临床症状的再转向种猪栏。应避免一次性大量引种,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避免各种大的应激因素,如温差幅度大、冷风袭击等。
2.药物预防与治疗
预防性投药是控制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有效方法:健康猪群按1 t饲料混入土霉素纯粉500g和磺胺二甲嘧啶100g,饲喂5-7 d注射,停药1周再间隔饲喂。母猪产前用磺胺二甲基嘧碇(400-2000 g/t)或土霉素(400-1000 g/t)拌料。对哺乳仔猪从2日龄开始,每周肌肉注射1次长效土霉素20 mg/kg体重,连续注射3次。对于病猪,要设立专门的猪舍隔离,对病猪群严格检查,病猪用长效土霉素、阿奇霉素肌注和枝原净拌料进行专门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病猪营养的平衡。萎缩性鼻炎病会消耗猪体内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D、钙和磷,为了平衡营养,需要在饲料中要按正常量的1.5倍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和磷酸氢钙。中药治疗:用中药粉剂吹鼻法。方剂是牙皂100g,白芷30g,细辛30g,冰片2g,雄黄4g,薄荷15g,以上药混合均匀研喂细末备用。用时病猪两前肢提起保定,用细竹管一端装上药粉,吹入病猪两侧鼻腔内,每侧1-2g,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用3d,治愈率可达90%以上。
3.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该疫苗共有3种可行的方法:一是妊娠母猪免疫接种。通过母源抗体,使仔猪获得被动保护。二是仔猪免疫接种。用油佐剂苗对未免疫母猪所产仔猪于1周龄及3-4周龄时各皮下注射0.2 mL(含300亿个菌)和0.4 mL,对鼻腔的细菌有迅速清除的作用,再配合滴鼻接种,可明显提高鼻腔的抗感染能力。三是母仔结合免疫。将上述2种方法结合起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用油佐剂苗作母仔结合免疫时,初乳抗体对仔猪的主动抗体应答能力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仔猪的抗感染能力和清菌能力没有明显影响。吃初乳仔猪2次注苗的清菌力与未获被动免疫仔猪2次注苗相同,仔猪注苗的同时用疫苗滴鼻2-3次,可提高抵抗攻击的能力。被动免疫期可持续到2月龄或更长,而主动免疫力的产生又不会受到初乳抗体的明显干扰,有利于主动免疫力早期接续被动免疫力。
六、结语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共同引起。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因鼻甲骨萎缩,极易继发肺炎,严重的哺乳仔猪可成窝死亡;同时,造成鼻甲骨萎缩的毒素会影响全身的软骨组织,使猪生长迟缓,日增重下降,养猪效益受损。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应激因素有关。如猪舍内空气污浊、潮湿、卫生条件恶劣、天气突变、转群、长途运输等会诱发或加重病情。重症猪因抵抗力下降可并发肺炎或出现混合感染。治疗时可配合应用黄芪多糖类增加抵抗力的药物,同时选用对肺炎有效的复方制剂。因药物到达鼻黏膜的数量有限,细菌又有黏液的保护,治疗时间应适当延长。发病猪场可在母猪产前60d、30d各注射1次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非免疫母猪所产的仔猪在1周龄和4周龄时分别接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可减少发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猪的常发病,对养猪业的危害较大。平时要做好防疫,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应激。一旦发病,应早诊断、早治療,采取局部对症治疗、全身治疗和中草药辅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尽早尽快治愈病猪,降低损失。